長孫皇后協助李世民誅殺親兄弟及其家人,為何還被稱為一代賢后?

於冠華


兩者之間沒有矛盾,李世民親自殺死自己的兄弟,霸佔自己的弟媳,還被稱為一代賢君,所謂“唐宗宋祖”。這主要是從其當上皇帝后,如何治理國家,達到國泰民安,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

長孫皇后精心協助丈夫治理國家,管理後宮。當李世民出現過錯時,皇后及時巧妙地指出,幫助其改正。但又不幹政。

例如,她多次要求丈夫不要任用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為宰相,外戚專權對其家和國家都是禍害。

當諫臣魏徵惹惱了李世民,李世民要殺魏徵時,長孫皇后確從容祝賀丈夫得到了賢臣。

凡次種種事例可以看出,長孫皇后確實是一名賢惠的皇后,即使後來武則天也對長孫皇后讚賞有加。


徐張話歷史


古代中國事業有成的君主,歷代人公認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估摸有不少人不知道,唐太宗能夠取得“貞觀之治”的偉業,除了其自身具有卓越的才能外,多年來他的身後,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為他作奉獻。她就是皇后——長孫氏。

(一)長孫氏不僅賢淑,還有勇有謀

李世民的老爹李淵當上唐朝的開國皇帝后,因原配夫人竇氏(李世民兄弟的親媽)死得早,後宮無主,妃嬪爭寵,幾個兒子之間也爭鬥得十分厲害,政局不太穩定。

老二李世民一直跟著老爹南征北戰,為打下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不管是人品還是能力,實話實說,李世民比其大哥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要強得多。

李淵也心知肚明,李世民是接自己班的最佳人選。但按傳統習慣,傳位的首選是嫡長子,不然會影響宮廷乃至整個政局的穩定。李元吉十分提防李世民,拉攏李建成,與老爹的妃子張婕妤、尹德妃等結盟,千方百計陷害李世民。久而久之,李淵疏遠了李世民,與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得越來越近。

長孫氏深信丈夫會成就大業,但她不盲目地從正面著手去幫助其出謀劃策,而是盡心盡力地侍候好公公,十分得體地處理與眾嬪妃和妯娌之間的關係,自己少說話多做事,儘量少為自己謀利益,一貫保持低調作風。

有這麼一個能幹懂事的兒媳婦,李淵十分高興。

但當史稱的“玄武門之變”不可避免的發生後,長孫氏一改柔弱的形象,親自給丈夫部隊的戰士們打氣,激勵他們勇敢戰鬥。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也前來助陣。丈夫部隊的士氣大漲,一鼓作氣地將李元吉和李建成殺死,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完勝。

李淵迫於無奈,三天之後就冊封李世民為太子,當年就退位讓李世民接任。雖然兄弟相殘並非善事,但作為政治鬥爭而言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用此事舉例,只是說明長孫氏的性格特質。

(二)兢兢業業地管理好後宮

被冊封為皇后之後,長孫氏不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不是動腦筋謀取自身利益和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是想方設法保持整個後宮的和諧,不讓李世民白天操勞政務,晚上還要來處理後宮的事。

爭風吃醋在歷代宮廷中司空見慣,或皇后或嬪妃為了“專寵”,拉幫結派,耍盡陰謀詭計,把整個後宮搞得烏煙瘴氣,不僅讓皇上費心勞神來處理,還常常影響了政局的穩定。

長孫氏從不“專寵”,反而讓皇上有機會多多去親近其他的嬪妃,讓更多的“皇二代”問世。長孫氏對嬪妃和宮女的態度和藹,與她們的關係都處理得非常好。如果她們生病或遇到了啥難事,長孫氏就會帶著禮品去慰問或幫助去解決。一言蔽之,後宮上上下下都十分擁戴長孫氏。

宦官和外戚專權是造成政局不穩的一個重要原因。長孫氏很自覺地控制外戚的勢力。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為李家父子打天下、為李世民爭得帝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重義氣,一直把長孫無忌視為“鐵哥們”,登臨御座後,多次想把長孫無忌提拔為宰相。長孫氏擔心外戚勢力過大,將來會象漢代呂氏家族、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等那樣得不到好下場,一再表示不同意。

她還直接給哥哥談了自己的想法。長孫無忌理解妹妹的良苦用心,向李世民辭去有實權的職務,只當個閒散官兒。不過滿朝大臣都知道,遇到啥棘手之事,只有找他才能處理妥當。

(三)長孫氏不幹政但會及時勸諫

長孫氏雖然對權勢沒有慾望,一直堅持不干預朝政,但她十分關心國家大事,關心老百姓的疾苦。皇帝同樣是人,是人就難免有時會說錯話做錯事。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處理得欠妥時,長孫氏就會及時勸諫。

魏徵是歷史上有名的諫臣,能夠得到李世民由衷的尊重是經歷了一番曲折過程的。

李世民對不留情面敢於勸諫的魏徵又愛又怕。有一次他正在賞鳥時,看見魏徵來了,怕魏徵批評他玩物喪志,就趕緊把鳥兒藏在衣袖裡。估摸魏徵看出了名堂,稟報完後有意久久的逗留。李世民不便把衣袖裡的鳥兒掏出來。時間長了,鳥兒被悶死了。

李世民回宮後給長孫氏講了這事,怒氣衝衝地說自己實在受不了啦,這次要把不給自己留一點面子的老魏狠狠整治一番!長孫氏不吭一聲,趕緊回寢宮換了套正式的服裝出來,給李世民行個大禮後,說恭喜陛下,恭喜陛下!李世民覺得十分奇怪,不明所以。

長孫氏說:只有在明君的統治下,才能有大臣敢於這麼直諫;如果是一個昏君,哪一個大臣不怕被殺頭株連九族呢?有魏徵這樣的大臣,不正是皇上你的福分嗎?李世民過後冷靜一想,皇后說得千真萬確啊!從此從心裡更看重魏徵了。

除了魏徵,長孫氏還經常設法保護一些老臣。在她病重快要辭世時,她還掛記著老臣房玄齡,給李世民說,房玄齡是個很有能力的好大臣,要繼續用他。李世民聽從了她的勸告,重新啟用了房玄齡。

可以這樣說,長孫氏讓李世民真正懂得了並努力踐行著“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金玉良言。

(四)長孫氏有詩詞傳世

長孫氏是個才女,也很懂得生活,有《春遊曲》傳世: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春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從詩中,能看出她開放活潑的性格,甚至表現出她驕傲自負的一面。桃花為啥那麼紅豔得逗人喜愛?因為它悄悄地偷走了自己姣好的面容。簷邊嫩柳為啥那麼婀娜多姿?因為它在悄悄地模仿著自己曼妙的身段......

眼看死神在一步步地逼近時,她很從容地對李世民說:自己死後葬禮要從簡,不可奢侈浪費。李世民含淚答應了下來。命運的安排不是以個人的意志或人們的好惡為轉移的,賢惠美麗,多才多藝、生活幸福的長孫氏,僅在人世間佇立35年就匆匆地到了另一個世界。

與呂后、武后及其他歷代爭寵專權的嬪妃們比,長孫氏可稱得上古代中國的一代賢后。










富士康一哥


開玩笑呢…唐太宗李世民還殺兄殺弟,甚至逼迫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呢,為何評價還這麼高呢?

這說明啥呢,說明看歷史不能片面看,而是要全面看,李世民的確有汙點,但人家功勞大啊,在唐朝開國過程中,最起碼有一半功勞是他的。

他繼位以後,更是創下了貞觀之治的治世,百姓安居樂業,國力也是蒸蒸日上,開啟了大唐盛世。

這樣的功勞,評價高很正常。

而且玄武門之變,說白了就沒有對錯一說,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了皇位,想讓秦王李世民死,背後更有李淵默默支持太子和齊王,難不成李世民坐那裡等著他們來殺?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世民自然是孤注一擲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贏了自然是光芒萬丈,輸了呢,肯定如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般,遺臭萬年罷了。

所以說這場兄弟自相殘殺的慘劇,誰都沒有錯,李世民又不是主動殺兄殺弟的,只是被逼的而已。

大家想想李世民都可以評價高,憑什麼長孫皇后不可以?

而且長孫皇后支持丈夫李世民有什麼錯?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聽過嗎?

更關鍵的是長孫皇后只是支持丈夫李世民,並沒有在背後出什麼惡毒計劃,來挑撥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什麼的,如果說這都是罪大惡極,那麼三觀呢……?


宋安之


長孫皇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賢后第一人!出身名門,13歲嫁給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妃!李世民協助李淵建立大唐,李建成和李元吉視他為眼中釘!長孫皇后韜光養晦,一面盡心侍奉李淵,與李淵後宮的嬪妃交往,彌補彌補與李世民的嫌隙,同時又為李世民留存助力!在玄武門之變時,又異常堅決的站在李世民身邊,從容勉勵將士!將士們無不感激秦王妃的親自慰勉,因此更奮發無畏。 長孫皇后的生死相隨不離不棄,更激勵著丈夫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告終!李世民稱帝十三天後,冊封長孫氏為皇后,從此明君賢后,交相輝映!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李世民想提拔他為宰相!與長孫皇后談起此事的時候,長孫皇后卻不贊同!長孫皇后已經是三宮之首,長孫家算的上是皇親國戚了,如果在佔據朝內重要的位置,怕走了漢高祖、漢昭帝和漢宣帝的老路!要以史為鏡!

李世民見長孫皇后不同意,就解釋說:我提拔長孫無忌,不是因為你是皇后,而是他有才能!見不能說服皇上,長孫皇后乾脆掉轉方向,改而去找自己的哥哥,闡明道理,讓他主動放棄。結果,長孫無忌真聽了她的勸告!

在長樂公主出嫁的時候,據說嫁妝是永嘉長公主的兩倍!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逾越了禮制!長孫皇后知道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魏徵大加賞賜!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長孫皇后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魏徵和房玄齡都受過皇后的恩惠!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崩逝於太極宮立政殿,終年36歲。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願,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髮,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佛說WAI


說到歷史上的賢后,不得不提長孫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然而在玄武門事變時,她卻支持自己的丈夫李世民殺害兄弟,這樣的人能不能稱為賢德呢?

那就要首先來看看“賢”是什麼含義了。“賢”就是有才有德的意思,長孫皇后的諡號為文德皇后,在後世人心中,她是一帶賢后,潛心輔佐李世民。她賢德的名聲,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對李世民在事業方面的幫助

長孫皇后是鮮卑人,北魏拓跋氏的後裔。她十三歲時與李世民結婚,李淵建立唐朝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她就很自然的做了秦王妃。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她卻去鼓勵將士們,支持李世民的行動。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后,她就是皇后了。於是,李世民要任命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為宰相,可是長孫皇后不同意,認為外戚不要在朝廷為官,否則會像漢朝那樣亂政,破壞朝綱,對外戚自身也會不利,要求長孫無忌辭去宰相職務。

長孫無忌很無奈,只好辭去了宰相之職。後來魏徵在朝堂與李世民發生了衝突,要殺魏徵,也是長孫皇后出面救了魏徵,同時也給李世民留下了一面鏡子。為了能讓魏徵糾正李世民的錯誤,她賞賜魏徵,並對魏徵表示感謝。長孫皇后臨終前還建議李世民重新啟用房玄齡,認為房玄齡對國家有功,為人厚道,忠誠,不可棄用。李世民之後果然重新啟用了房玄齡。這些人後來對貞觀之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解除了李世民的後顧之憂

唐朝剛建立時,天下並未統一,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去平定叛亂,這樣他就無法照顧和看望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此時,長孫皇后就代替李世民經常來看望李淵,並照顧李淵,解除了李淵的焦慮,同時也堵住了其他人對李世民的閒言碎語,防止了李淵對李世民的怨言。李世民登基後,她為了李世民能夠安心治理國家,後宮之事她一人承擔,並且處理得當。

她經常去後宮其他妃嬪那裡看望她們,並說是李世民叫她來看望大家的,如果有什麼需要,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告訴她,她會盡量安排,處理。她還說李世民工作比較忙,沒時間來看望大家,請各位要原諒。長孫皇后在後宮中並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使得後宮有什麼怨言,也就不好說了。而且後宮妃嬪誰要是病了,她都會親自去照顧,因此長孫皇后在後宮中很受尊重,大家也都願意和她親近,這樣後宮中就沒有出現爭寵的現象,使得李世民能安心治理國家。



3.生活節儉,注重品德

長孫皇后一生生活節儉,也很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有一次,太子宮中的奶孃認為太子的所用物品不夠,就請求長孫皇后增加太子的日用品。長孫皇后不同意,認為太子應該以立德為重,而不是關心物品有多少,奶孃聽後很慚愧也只好回宮了。長樂公主結婚時,李世民想增加嫁妝,魏徵不同意,長孫皇后卻重賞魏徵,認為魏徵做得對。她認為李世民已經很愛公主了,沒必要增加財物,來顯示對公主的愛,儉以養德最重要,於是李世民作罷。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危,她交代葬禮要簡樸,她逝世以後葬在山上就行了。



長孫皇后一生都是在為李世民的生活和事業在考慮,她在李世民登基後成為了皇后,雖說提出來不幹政,但實際上她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參政。她是以李世民的事業為主,然後給予合理的建議等方式來參政,而不是像呂后、武則天、慈禧等人是直接干政,決策都有她們自己做。長孫皇后以柔克剛的方法參政使得李世民反而很信任尊重她,她很勤儉,又恨注重品德修養,對李世民的工作生活都有幫助,因此她就很得李世民的寵信。



李世民有了長孫皇后,就能安心治理國家,這樣就出現了貞觀之治,所以李世民稱長孫皇后是“嘉偶,良佐”。有人可能會說長孫皇后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確實是這樣,但她並沒有利用心計去害人,而是為國,為民,為自己謀利,這樣的心計可以有。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夫妻之間相處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方法得當夫妻關係就會好。這兩人的家庭生活給了我們當今世界的人一個很好的榜樣。


肖邦老師的課堂


 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藏著一位不平凡的女人。回顧一下歷朝歷代的創造盛世的帝王們,或許他們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帝王的背後也少不了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人的鼎力支持。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她是李世民背後的女人,被人稱為一代賢后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長孫皇后是長孫無忌的妹妹,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的時候不過才十三歲,後來李淵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為了秦王,長孫氏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秦王妃。長孫皇后與李世民一共誕下了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長孫皇后,自幼聰慧過人,而成為李世民的妻子之後,更是將賢良淑德的品性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而長孫皇后也成為了後宮女子的典範,後世皇后的楷模。那接下來,我們就對長孫皇后成為一代先後的原因進行一一的盤點。

  其一,長孫皇后生性節儉。自古以來,後宮之中,奢靡之風盛行。後宮的嬪妃們更是愛互相攀比,大多數都過著及其奢華的日子。但是,長孫皇后卻是一個例外。長孫皇后雖然是後宮之主,但是她也依然堅持過艱苦樸素的生活。她從來不願意鋪張浪費,吃穿用度,也是足夠即可。對長孫皇后來說,不管是什麼物品,夠用就已經很好了,不用過於去追求形式。而長孫皇后也因為這樣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而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也贏得了後宮之人對她的尊重。

  其二,長孫皇后懂得避嫌。唐太宗李世民知道長孫皇后自幼就無比聰慧,在下朝之後,經常會合長孫皇后談論起一起朝堂之上的政事,希望能和她探討一下。但是,長孫皇后卻總是會制止他的這種行為。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女流,怎麼對朝廷政事加以議論呢?不管李世民如何滔滔不絕,長孫皇后都不會妄言一句。而在貞觀二年的時候,長孫無忌即將要擔任一個重要的官職,被長孫皇后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貴為皇后,已經是無比尊貴了,她並不想將家人都置於朝堂之上,不想重演漢朝的呂氏家族的故事。長孫皇后極力反對李世民將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放在宰相那麼重要的位置之上。但是,李世民執意要給長孫無忌高官和俸祿。後來,在貞觀六年的時候,長樂公主即將出嫁,而長孫皇后最是喜愛這位長樂公主。李世民便下令讓給長樂公主準備嫁妝的時候,要比長公主出嫁的時候的嫁妝多一倍。但是,這種奢靡之風遭到了魏徵的批判,魏徵覺得李世民此舉不合乎禮法,於是大膽諫言,勸說李世民。李世民將此事說給長孫皇后聽,長孫皇后不但沒有生魏徵的氣。還誇讚魏徵是一心為唐朝江山著想的忠誠。並且,還對魏徵進行的賞賜,希望魏徵直言上諫的這種精神可以一直存續下去,也是唐朝的江山社稷之福。

  其三,長孫皇后嚴於律己。貞觀十年的時候,長孫皇后病重,長孫皇后的兒子李承乾因為母親的病情而整日憂心忡忡。為了給母親祈福,有了大赦天下的念頭,但是長孫皇后卻直接拒絕了。對於生死,長孫皇后是一個看得很通透的人。她深知人的生命終究是有限的,哪裡是人力就可以改變的呢?更何況大赦天下是國家的大事,自己不過是一介女流之輩,不足以做到這個地步。此事被房玄齡知道以後,房玄齡也折服於長孫皇后的人格魅力。唐太宗本來不是一個尚佛的人,但是為了長孫皇后,李世民開始大修廢棄的寺廟,希望長孫皇后能夠康復。此事被長孫皇后知道了以後,在彌留之際用盡最後的力氣對李世民說,希望皇帝以後不要讓她家族的任何一個人再擔任朝廷之中的重要職位。還說自己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為唐朝立下過什麼不世之功,身死之後,也千萬不要鋪張浪費,給予厚葬,一切從簡就好。後來,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也是十分的悲痛。一代賢后,就這麼與世長辭了。

  由此可見,以上就是李世民背後的女人——長孫皇后,成為一代賢后的原因。長孫皇后賢良淑德、聰慧過人,而且還嚴於律己,對自己嚴格要求,毫無疑問是歷代皇后的楷模,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賢后。


噼裡啪啦嘞


長孫皇后是隋朝將軍長孫晟的女兒,同時也是唐朝宰相的親妹妹,是一位出於貴族之下的政治人物。長孫皇后從13歲時便嫁給了李世民,在此以後便一直跟在李世民身邊。在唐朝建立以後,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越越來越激烈。而李世民在外征戰,長孫皇后便在後宮盡力緩和與李淵的矛盾。長孫皇后作為一名政治人物,自然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成為皇后以後為唐朝的政治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人民百姓便將長孫皇后稱為一代賢后。



一:政治選擇。

長孫皇后至13歲便與李世民成親,在古代女子一但嫁人便將和夫家聯合成為一家。成家後的女子只能聽從丈夫的選擇,否則便會被認為不忠。而且,長孫皇后出自於將軍貴族之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上流的政治教育,具有極強的政治頭腦,在李世民與李淵等人疏離的時候主動彌補他們的關係,這時候長孫皇后便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且長孫皇后除了和李世民走在一起沒有別的選擇。在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前,事情已經十分危機嚴重,為了李世民以及她自己,長孫皇后深知自己必須做出努力,幫助李世民等人取得這次勝利。



二:長孫皇后賢惠,為家庭做出積極努力,是天下婦女的榜樣。

長孫皇后勤儉節約,在秦王府生活時,將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並且,在唐初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政治鬥爭中,因為李世民長期在外而後宮被李建成佔據的不利情況之下,長孫皇后積極擔負起自己作為秦王妃的努力,經常出入後宮之中,在李淵身邊為李世民盡孝心,為後期李世民在鬥爭中獲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三:利用自己的溫柔影響李世民,促進唐初政治氣象的改變,但是又不幹政越權。

在李世民登基成為皇帝之後,長孫皇后積極勸告李世民要多聽取他人意見,多吸取天下人才。而且勸告自己的兄長長孫無忌退位,防止出現長孫家族出現外戚幹權被誤解的情況。當李世民不願聽取意見,甚至生氣發怒時也是長孫皇后積極勸導,極大的有利於培養唐初政治的開明局面。但是長孫皇后又不像呂雉、武則天等人一樣干政,為百姓留下了一個好形象。



所以,長孫皇后有禮有節,在李世民低落時用自己的力量挽救李世民的政治前途。在李世民登基之後,用皇后的意見勸導開明,使唐初的政治氣象得到改觀。而且長孫皇后並不越權,使百姓留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形象。所以,長孫皇后有著非常出色的政治頭腦,並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婦女榜樣。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問答?快來關注羅馬納人!


弋北談古今


我們在分析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留意他所處的朝代和在那個朝代所處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們就從這一點來看,長孫皇后作為李世民的妻子,正統的皇后,而李世民作為明君都要對自己的上位加以修飾,身為他的正統皇后難道會被加以否定麼?此為一也。

其次就長孫皇后個人來說,她也確實是十分優秀的,堅強果敢有智慧是李世民的賢內助。正是由於長孫皇后的輔佐,幫助李世民挽留了不少的忠臣。可以說,長孫皇后的存在是李世民日後成為明君的一個重要條件。

再說古代對於一個女子的評論往往不只是在於這個女子做了什麼,而是在於她為了什麼而做。女子在古代是作為男人附屬品的存在,一個女人重要的不是她做了什麼,而是她作為一個女人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助於或者有害於男人。比如長孫皇后確實幫助他的男人殺了親兄弟並且登上皇位,可李世民上位後百姓安居樂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那麼在百姓看來,能帶給他們好生活的肯定就是好人,同樣幫助併成就這個好人的身後的女人自然也就得到了認同。所以在古代,重要的不是女人做了什麼,而是女人做的事情造成的印象是好是壞,總結起來就是簡單的一個道理:古代人評論一件事和一個人,往往是通過事情的結局進行反推的,結果的重要性大於過程。

本身的優秀加上時代的選擇,長孫皇后必然成為一代賢后。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只要他的貢獻能造福更多的人,他就是完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