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旗幟,民族光輝",能得到毛主席這樣崇高的評價,此人不簡單

現階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我國肆虐,尤其是湖北省和武漢市,這裡受感染的患者比較多,特別需要口罩、防護服、藥品等防疫物資。

得知祖國受難,全球華人華僑積極行動起來捐款捐物,令人感動的是,不少華人華僑將當地的口罩買下來,轉運給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其情其景令人感動,他們雖然穿著洋裝,可心依然是中國心。

這種精神不禁讓人想起已故華僑領袖陳嘉庚,不錯,他就是曾被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傑出華僑代表。

陳嘉庚祖籍福建,1874年出生於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現屬廈門市集美區),17歲那年,他隻身前往新加坡幫助父親陳杞百經營順安米店,兩年後,回去成親,卻意外看到孩子們光著屁股打架,於是做出驚人之舉,決定將父母省吃儉用留給他們結婚用的2000銀元拿出來,建"惕齋學塾",以改變家鄉落後的教育狀況。

1898年,他第二次到南洋後不久又回到國內,因為母親去世了。此後兩年,為母親事,他頻繁往來於國內國外。

1904年,陳嘉庚終於可以安心從事自己的事業,他多方籌集資金創辦菠蘿罐頭廠,由於經營有方,3個月不到就賺了4萬元,從此事業蒸蒸日上,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僅被稱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橡膠王,還在世界多地建立起米廠、木材廠等30來個經濟實體,經營範圍波及五大洲,擁有員工不下3萬人,資產一下子猛增至1200萬元,由此奠定了南洋華商領袖的地位。

從1913年起,他在家鄉先後創辦了小學、師範、中學、幼稚園等各式學校,還在校內建起醫院、圖書館、體育場等多項配套設施。1921年,陳嘉庚更是捐出100萬元用於建設廈門大學,後續又追加投資200萬元,並獨立承擔起16年的學校師資費用。

到1936年,由他一手創辦的各類中小學遍及福建省20個市縣,總計73所,陳嘉庚獻出了太多的心血。

不僅在國內辦學,他還在新加坡創立了"南洋華僑中學"、"南洋水產航海學校"、"南僑師範"、"南僑女中"等多個學校,為當地培養了大批人才。

陳先生不僅熱衷於教育,還以拯救國家為己任。抗戰爆發後,他挺身而出,號召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華僑積極行動起來,籌資救國,並於1938年11月在重慶《中央日報》公開發文,指出"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這讓汪精衛之流心驚膽戰。

1939年,陳嘉庚購買了大量汽車及軍需物品用於國內抗擊日軍,還親自登臺演說,動員海外華人華僑回國服務。

1940年,他與南洋華僑一起回國,實地瞭解抗戰情況、民眾生活等,並慰勞在前線苦戰的廣大將士和同胞,他的赤子情懷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鑑於陳嘉庚為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際,他受邀參加慶典,並在未來的歲月裡一直擔任人大、政協領導職務。

在陳嘉庚的住宅,人們看到這是怎樣簡陋的房子,床、寫字檯及蚊帳等都破舊不堪,而他所穿的衣服無不打上了補丁,八十來歲的老人每天只吃五角錢的番薯粥、豆乾之類,他對國家慷慨解囊,對自己卻如此吝嗇。

難怪著名教育家黃炎培這樣評論陳嘉庚,"我所認識的不少資本家,儘管是'民族資本家',很少像陳嘉庚先生盡其所入歸公,一點不留私有。我願再說一遍:陳嘉庚先生是我幾十年間最敬佩的朋友中間的一個"。

是的,陳嘉庚身為華僑,卻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他是"華僑的旗幟,在海外閃爍著中華民族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