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讓和珅下跪磕頭的金大煙袋,到底是什麼人物?

日堯居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中,有一個讓人難忘的場景,就是一個貌不驚人的老者,竟然讓和珅點頭哈腰,下跪磕頭。

要知道和珅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很少有人能讓和珅這樣的。

這個人究竟有什麼來頭呢?

影視劇中的這個人物就是金大煙袋。

不得不說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中,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為了喜劇效果,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而根據劇中金大煙袋的情節,尤其是他說自己所言:自己是八旗之後,而且論輩分比乾隆皇帝還大兩輩。

這就厲害了!比乾隆皇帝大兩輩,那可是康熙爺的堂弟了。這位金大煙袋到底是什麼人物呢?努爾哈赤的眾兒子中,最大的兒子就是代善。代善掌管著正紅旗,是正紅旗之旗主,驍勇善戰,最後被皇太極追封為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所以代善死後,他的孩子們依然是正紅旗旗主。和珅官再大,也是旗人,見到自己的旗主,當然是要恭恭敬敬的。

旗主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這一點還真是不假。

八旗制度是清代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制度,可以說是清朝真正的國本了,再清初,這些八旗旗主地位非常重要,對清朝歷史走向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像福臨繼位,多爾袞輔政等軍國大事,多是八旗旗主共同商議的結果。

之後皇權逐漸加強,八旗旗主的權利被不斷壓縮,但是到乾隆時期,旗主依然在一旗之內擁有名譽上的至高無上地位,旗主所屬的旗人,都要尊敬旗主,雖然有的旗人混的很好,像和珅這樣的,但是見到老旗主,依然要恭恭敬敬的。

正如金大煙袋所言:“老人沒有給你說過旗裡的事?見到老主子該幹什麼都忘了?”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金大煙袋的身份,如果和珅是正紅旗出身,除非見著旗主必須要下跪,但金大煙袋給人的感覺好像又不是旗主,因為像八旗旗主這種級別的人物,平常出門上個街也不會深居簡出,都有侍衛和排場,那看來只有一種可能性:

金大煙袋祖上是正紅旗旗主,他屬於世襲罔替的旗主爵位,但正紅旗等八旗爵位,在雍正設立軍機處後,已不如大清初期的地位,尤其是到清朝後期,從上到下都已經沒有實權,所以才出現了另一幕:

和珅剛見著金大煙袋的時候,他其實並沒有直接下跪。

因為和珅的品級已經屬於頂天高的大臣,就算見著王爺他如果只打招呼,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所以和珅見著金大煙袋,並沒有當場行禮,因為他覺得對方頂多只是個旗人,而且還不是親王這類皇親國戚,而金大煙袋也是因為這一點很生氣,才說:

“老人沒有給你說過旗裡的事?見到老主子該怎麼著,都忘了?”

金大煙袋口中的“旗裡的事兒”,說的其實就是正紅旗的規矩,見著旗主,即使你是頂天大的官兒,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須下跪請安。

果然,聽了這句話,聰明如和珅,立馬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趕緊請安磕頭,金大煙袋接著又說,自己是“八旗之後”,論輩分比乾隆皇帝還要高兩輩,如果這話是真的,那他的身份更值得琢磨了。

首先咱們來看八旗之後,打從努爾哈赤建立起八旗制度,這八旗就為打下清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之功,起初只有四個旗,分別為:

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

而每一旗都管理各自旗內的事務與軍機,作戰時率兵打仗,指揮軍隊,而各旗內涇渭分明,互不干涉,各旗人只服從旗主命令,其他旗主則無權管理他旗旗人。

打比方說,如果張三是正黃旗,那麼他只聽正黃旗旗主的命令,如果正白旗的旗主想命令他辦點事兒,張三完全可以直接拒絕。

後來隨著努爾哈赤的軍隊逐漸兵強馬壯,人員越來越多,又發展出另外四旗,分別為:

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

於此,才形成了最終的八旗制度。

清朝初期,由於這八旗為滿清開國功臣,所以權力很大,尤其是在順治康熙時期,甚至一度能威脅到皇權,後來雍正皇帝深覺八旗旗主權力過大,便建立了軍機處,負責滿清的全部軍務,到此旗主的權力才被削弱,皇權才得以真正鞏固。

與此同時,旗主屬於世襲罔替,打比方說張三是正紅旗旗主,那麼等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就成為新一任旗主,統領正紅旗上下事務,這條原則同時還用於旗人,打比方李四是正白旗人,那麼他的子子孫孫也都屬於正白旗。

除非旗主犯罪,皇帝有權剝奪其爵位外,通常情況下旗主甚至能夠參與議政,直到乾隆皇帝完善了軍機處,才徹底取代了八旗旗主議政的權力,到了乾隆執政的晚期,八旗旗主基本上已經手無實權,而只有頭頂虛銜。

捋清楚這些,金大煙袋的身份也就水落石出了,他既然說自己是八旗子弟,且輩分比乾隆還要高兩輩,同時再結合和珅的反應來看,此人應該是正紅旗旗主,所以和珅反應過來以後,當即下跪行禮。

但再看金大煙袋的排場和出行,再結合和珅所處的年代,正是乾隆帝對軍機處完善,取締了八旗旗主手中的權力之後,所以這個正紅旗主金大煙袋,應是世襲的旗主,手中並無實權,所以和珅也僅僅是行禮,表現出恭敬的態度,而其實並沒有把這位旗主正兒八經的放在眼裡,要如果是當年開國的八旗旗主,那和珅得低頭趴在地上,連大氣兒都不敢喘一個,更別說笑著站起來了。

總結來說,宣稱自己為“八旗之後”的金大煙袋,就是正兒八經的正紅旗人,同時和珅給他下跪,說明了他的地位,應是正紅旗旗主,祖上即是開國功臣,軍機處成立後,旗主再無實權,就此不問政事,但既然是開國功臣之後,依然享受優厚的生活待遇,每月皆可令朝廷俸祿,即使整天啥事兒都不幹,光玩,也沒人敢管他。

再說直白點兒,他就類似於咱們國家之前整治過的那類人,用八個字就可以概括:

高幹子弟,吃空餉的。

這下大家懂了吧?

——————


錢品聚


和珅是正紅旗出身。

這個就一直是和珅感覺痛苦的事,不是皇帝的上三旗。

作為正紅旗成員,和珅父親雖然擔任過福建副都統,但面對本旗最初旗主(代善)的子孫也只能自認奴才。

滿清一般以1644年入關劃線,入關前的八旗成員按照各自的身份世襲八旗職務,旗主子孫當然是大主子,副都統、參領是第二層主子,佐領是第三層。旗丁還要分騎兵、步兵、輔助兵。以此作為固定等級。

別說和珅遭遇旗主子孫,假如和珅祖先只是普通旗丁,看見當管的參領佐領及其子孫都得磕頭。後面,這些貴族子弟如果落魄甚至當街拉車扛活,和珅見到也得上前行禮,掏出錢包奉上,甚至贈送馬匹。

如果這些所謂主子有紅白喜事,和珅還得上門服役跑腿,沒有推脫的可能。

看電視劇,金大煙袋顯然是代善子孫,輩分還比較高。之所以說自己姓金,是因為愛新覺羅的本意就是漢語的金。


四川達州


金大煙袋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人物。話說和珅一日來到蘭州城中,在飯館遇上了金大煙袋,金大煙袋知道他是和珅,有意為難他,於是便有了飯館鬥富的一幕。鬥富之後繼而又動起手來,結果和珅被擒。這時候金大煙袋誇起了海口:“就算和珅那小子來了,我也照打不誤”,順帶著露出了自己腰上的那根黃色腰帶。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金大煙袋的身份,如果和珅是正紅旗出身,除非見著旗主必須要下跪,但金大煙袋給人的感覺好像又不是旗主,因為像八旗旗主這種級別的人物,平常出門上個街也不會深居簡出,都有侍衛和排場,那看來只有一種可能性:金大煙袋祖上是正紅旗旗主,他屬於世襲罔替的旗主爵位,但正紅旗等八旗爵位,在雍正設立軍機處後,已不如大清初期的地位,尤其是到清朝後期,從上到下都已經沒有實權,所以才出現了另一幕:和珅剛見著金大煙袋的時候,他其實並沒有直接下跪。

  

因為和珅的品級已經屬於頂天高的大臣,就算見著王爺他如果只打招呼,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所以和珅見著金大煙袋,並沒有當場行禮,因為他覺得對方頂多只是個旗人,而且還不是親王這類皇親國戚,而金大煙袋也是因為這一點很生氣,才說:“老人沒有給你說過旗裡的事?見到老主子該怎麼著,都忘了?”

  

金大煙袋口中的“旗裡的事兒”,說的其實就是正紅旗的規矩,見著旗主,即使你是頂天大的官兒,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須下跪請安。果然,聽了這句話,聰明如和珅,立馬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趕緊請安磕頭,金大煙袋接著又說,自己是“八旗之後”,論輩分比乾隆皇帝還要高兩輩,如果這話是真的,那他的身份更值得琢磨了。

  

八旗旗主的權利雖被不斷壓縮,但是到乾隆時期,旗主依然在一旗之內擁有名譽上的至高無上地位,旗主所屬的旗人,都要尊敬旗主,雖然有的旗人混的很好,像和珅這樣的,但是見到老旗主,依然要恭恭敬敬的。

  


史學資訊


這個問題中出現了兩個人物,和珅和金大煙袋。這個金大煙袋史上是否有真人,不好說。但和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那就通過對和珅的出身和清朝的八旗制度,來推測一下,金大煙袋是什麼人?

和珅出身於滿洲正紅旗。而正紅旗首任旗主是代善。從代善到和珅已經是上百年的歷史了。所以,金大煙袋肯定不是代善。但正紅旗旗主一直是在代善的後代中傳遞。這時候的旗主也就只能是代善的後人。

金大煙袋自稱比乾隆還高兩輩。要知道,努爾哈赤的幾個兒子,皇太極做了皇帝,之後一直父子相傳,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比乾隆高兩輩,那就是康熙一輩的。

再看代善之下的正紅旗旗主。與康熙同輩,就是代善的孫子輩。

再查代善的孫輩,又是正紅旗旗主的有兩個,一個是傑書、一個是常阿岱。最晚去世的傑書也是1697年就去世了,和珅1750年才出生。兩個人差了半個世紀,也不可能見過面。 只有到了代善的重孫子永恩,比和珅大二十幾歲,身份對了,歲數對了,可輩分上又不對。

於是只能猜測還有另一種可能。

所謂的八旗制度,每個旗中並非一個旗主。因為在旗之下是牛錄,所有在這個旗中有自己的牛錄的人,都可以算是這個旗的旗主。再按照掌管牛錄的多少,來衡量出大旗主和小旗主。類似股份公司的大股東和小股東一樣。這叫做旗份。

而兩紅旗一直有代善家族掌管。代善自己就有七個兒子。再往下傳兩輩,就會發展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孫輩。這些人如果都要在正紅旗中分一點旗份,那這些人就都是名義上的正紅旗旗主。

綜合分析,這個金大煙袋應該是代善的後裔,屬於家族中沒什麼出息的一個小旗主。而和珅家族正好屬於他所掌管的牛錄。

看到其他回答,說乾隆時期設立軍機處,並把八旗的作用削減了。這有點片面。首先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國之本。在雍正時期,雖然有過更改,比如旗主不得隨意殺自己的旗奴,旗奴出京做官必須請示旗主等規矩被廢止。但這只是表面的改動,大致的框架是不會變的。

旗主家裡有了紅白喜事,旗人必須要去旗主家裡服役。所以,後期為了避免尷尬,皇帝會特意把嬪妃的旗籍升到上三旗,謂之“抬旗”。上三旗無主,由皇帝直接統領,也就不存在這種事了。

但即便如此,向旗主役使本旗旗人的現象,仍然存在。直到清朝末年,一些落魄的旗主,為了養家餬口,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如車伕、槓夫等。但這些旗主見到自己本旗的旗人仍然可以役使他們替自己工作。“若途遇其奴高車駟馬翎頂輝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車代其役,奴則再三請安,解腰纏以賄之求免焉。”何況和珅所處的年代還在乾隆時期?

道光年間,大學士松筠不上朝,卻去為自家旗主的喪失敲鐘服役的故事,應該已經廣為流傳了。

咸豐年間,沒什麼功名的愛新覺羅﹒炳成在好友監察御史光稷甫家做客喝酒,席間偶遇自家的旗人,時任兩廣總督裕庚。只因為炳成坐在下位,指責裕庚失禮,貴為兩廣總督的裕庚也只能連聲謝罪。

可見,這種八旗制度的主僕關係,直到清末也依然堅固。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和珅為什麼要給金大煙袋下跪磕頭了。


參習處


《鐵齒銅牙紀曉嵐》其中有一個經典橋段,和珅冒犯了金大煙袋,這個金大煙袋身份可不簡單,不僅是皇親國戚,還是正紅旗的旗主,而且比當今皇上還高兩輩,只是因給祖上犯錯,才到這蘭州城的,那麼歷史上真有這一人物嗎?原型又是誰那,我們來分析一下。

優先是正紅旗主,這個不難推理,首先滿洲八旗:共有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個部分,注意上面的順序,並不是隨意寫的,而是滿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另外一種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這在老瀋陽城區的八旗駐防圖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藍旗,西方是正黃、鑲白旗,東方是正紅,鑲紅旗,南方是鑲黃、鑲藍旗。這種排法跟清太祖努爾哈赤跟隨李成梁學習兵法有關,正白旗(18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正紅旗(2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而努爾哈赤自己親統兩黃旗,晚年將親統兩黃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個牛錄,其餘自己統帥作為親軍,他有個明確的指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將來自己死後,自己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將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

可努爾哈赤剛死,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佔有了鑲白旗,以自己的兒子豪格作了旗主,為了當皇帝名正言順,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為正黃和鑲黃旗,說他改領正黃和鑲黃旗是不正確的,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各有上司,他無法奪過來,別的旗主也不會同意。不但不能奪,皇太極還當眾發誓不能隨便沒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錄,即使旗主有罪被罰交出部下牛錄,交出的牛錄也只能在本旗內分配給其他領旗貝勒,這樣正紅旗就一直在代善這一支。

清朝正紅旗從代善往後的各旗主:代善、滿達海、常阿岱、傑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昭槤、永諲、麟趾、錫春、全齡、世鐸、誠厚。

金大煙袋說比皇上還大兩輩,也是說是乾隆爺爺輩,和康熙同時代的,就是代善之孫-常阿岱、傑書。

愛新覺羅·常阿岱清朝宗室,滿洲正紅旗人,禮烈親王代善之孫、貝勒滿達海第一子。順治九年,襲封巽親王,正紅旗主。順治九年(1652年),其父滿達海逝世,承襲巽親王爵位。順治十六年(1659年),其父滿達海被追論於奏削多爾袞封爵後,奪去其財物;並在掌管吏部時因懼怕譚泰驕縱,未有論劾譚泰,最終滿達海被追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為貝勒。

常阿岱符合金大煙袋兩點,其一,曾經的正紅旗旗主,因事被削,降爵為貝勒,從此不問政事,只吃喝玩樂,其二,按輩分和康熙同輩,比乾隆高兩輩。

但可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卒,諡曰懷愍。根本就沒熬到乾隆朝。

再說他的繼任者,愛新覺羅·傑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因追論伯父巽親王滿達海前罪,剝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世襲鐵帽子親王爵位,由滿達海之子常阿岱轉由傑書承襲,改封康親王。成為新的正紅旗主。但是我們的康熙皇帝太長壽了,這位也是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傑書逝世,諡號為良。也沒有能挺到乾隆朝。

而下一任正紅旗主為愛新覺羅·椿泰,愛新覺羅·傑書第五子,也就是乾隆的叔叔輩了。

所以,金大煙袋為虛構人物,人物原型多半是愛新覺羅·常阿岱。


世間美好2020


金大煙袋是正紅旗旗主,曾經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的後代。


金大煙袋主要用兩句話來揭示他的身份。首先,他和和珅說,難道老人沒有和你說過旗裡面的事情。都知道和珅是正紅旗出身。一般來說,八旗子弟的管理是由旗人自己管理的,當地官府也無能為力。因此,在某些方面,這些八旗子弟必須尊重八旗的旗主。


八旗子弟入關後,隨著滿族人地位的上升,心滿意足的愛新覺羅皇族當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家庭來統治世界,而必須依靠他人的幫助。這時,他們非常依賴八旗的子弟們。到這一時期結束時,滿族政治制度牢固確立後,他們有了自己的行政制度,並故意將八旗子弟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因此,八旗子弟的八旗所有者逐漸淡出政治舞臺,但這並不意味著旗主受到這些官員的限制。在許多情況下,八旗的子女在政治制度面前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一般來說,政府不會治八旗的孩子,一般還是交給宗人府。

雖然和珅掌權,但對和珅來說,他真正依賴的身份無疑是他是八旗子弟中的一員。因此,他總是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稱是奴才,而紀曉嵐總是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稱是大臣。這是為了顯示他作為八旗子弟的身份,並與乾隆皇帝更加親密。但是,你的關係再親也親不過八旗的旗主呀。

金大煙袋也說過一句話說,自己祖上曾經跟著太宗皇帝一起打天下,那也是立過汗馬功勞的,正是憑藉著祖上創造的那些福廕,金大煙袋才可以手握免死金牌,為所欲為。

而且,金大煙袋本身的身份是正紅旗旗主,這個身份是世襲罔替的。也就是說,在上一代旗主死後,繼承旗主職位的一定是他的後代。如果他沒有犯錯誤或被皇帝打倒,這種身份將永遠存在。

在這方面,和珅跪下是合理的,因為他是正紅旗的一員。

下邊再來說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基礎。雍正時期,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不允許旗主隨意殺害自己的旗奴,並且廢除了旗奴離開北京當官員時必須請示旗主的規定。然而,這只是表面的變化,總的框架不會改變,八旗仍然是清朝統治不可撼動的根基。

旗主家裡有婚禮和葬禮,子弟們必須去旗主家服務。因此,為了避免後期的尷尬,皇帝會特意將嬪妃的旗籍升到上三旗,不然皇帝的嬪妃還要去別人家幫忙。

清朝末年,一些落魄的旗主,為了養家餬口,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如車伕、槓夫等。但這些旗主見到自己本旗的旗人仍然可以役使他們替自己工作。“若途遇其奴高車駟馬翎頂輝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車代其役,奴則再三請安,解腰纏以賄之求免焉。”何況和珅所處的年代還在乾隆時期?

道光年間,大學士松筠不上朝,卻去為自家旗主的喪失敲鐘服役的故事,應該已經廣為流傳了。

可見,這種八旗制度的主僕關係,直到清末也依然堅固。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和珅為什麼要給金大煙袋下跪磕頭了。


沉醉古詩文


這個金大煙袋,事實上大家稍微讀一下歷史的話,都知道應該是正紅旗旗主,曾經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的後代。

金大煙袋顯露自己身份,主要是兩句話,第一,他和何生說難道老人沒有和你說過旗裡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和珅是正紅旗出身,滿清的話,它的最中間的力量肯定是八旗子弟,八旗子弟的管理一般來講都是旗人自己管理,各地官府也管不著,所以從某些方向來說,這些八旗子弟見到八旗的旗主,都是得恭恭敬敬的。

八旗子弟入關以後,隨著滿族人的地位不斷提升,滿足的皇帝愛新覺羅家族肯定是不能夠依靠自己的家族來治理天下,得依靠其他人的幫助,這個時候對於八旗子弟的依賴極為仰仗,等到了後期,滿清整個政治體系打牢以後,有自己的行政系統,也刻意的把八旗子弟排除出了政治活動之外,所以八旗子弟的這些八旗旗主也開始慢慢的淡出了政治,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八旗子弟的旗主就受這些官員的制約,很多情況上來講,八旗子弟在政治體系面前擁有著超然的特權,官府一般來講不會去吃八旗子弟的,最要治也是交給宗人府。

和珅雖然權傾朝野,但是對於和珅來講,他真正仰仗的身份無疑就是自己作為八旗子弟的一員,所以他在乾隆皇帝一直宣稱自己是奴才,而紀曉嵐在乾隆面前一直宣稱自己是臣,(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就為了更加顯示自己是八旗子弟的身份,和乾隆皇帝更加關係親密,但是你關係再怎麼親密,也比不過那些八旗的旗主。

金大煙袋也說過一句話說,自己祖上曾經跟著太宗皇帝一起打天下,那也是立過汗馬功勞的,這些汗馬功勞就是金大煙袋自己的名死金牌和自己權利的象徵,正是憑藉著祖上所創造那些福廕,金大煙袋才可以為所欲為,這一點和升是比不了的合身,雖然憑藉著乾隆皇帝的寵幸,晉升的速度可謂光速,可以排到整個清朝歷史第二位,但是再怎麼比也比不過別人親,再怎麼折騰,也比不過別人所創造的那些財富,人家祖宗娜創造的那些功勞合身,就算再工作個100年也比不上!那可是打聽下的功勞,那可是為太宗皇帝流過血的功勞,憑藉著這幾點,金大煙袋就算在朝堂裡面橫著走,也沒有其他人有意見。

當然,金大煙袋的身份本身就是正紅旗,旗主大善的後代,這個群主的身份實際上是世襲罔替,也就是說上一代的旗主死了以後,肯定是由他的後代來繼承這個群主的位子,如果不是犯了錯,或者是被皇帝給扁下去,那這個身份就一直存在。

這一點上來講,金大煙袋要求和珅,跪下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身他就是正紅旗的旗主,他要求和珅跪,那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這個金大煙袋,他的年紀也確實有點大,比乾隆都大出去兩輩,和康熙是同一個輩分,乾隆在他眼裡也只能算是一個小子,就算是乾隆見了他只要這個金大煙袋不要做的過分,乾隆也得恭恭敬敬的。

所以說金大煙袋也不害怕,關了和珅以後乾隆來找他算賬,要是真的比關係,那肯定是我金大煙袋和乾隆之間的關係近。


漩渦鳴人yy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從事相關歷史領域相關工作也有10多年了,對於各朝代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能夠讓和珅下跪磕頭的金大煙袋,到底是什麼人物?

和珅是正紅旗出身。

這個就一直是和珅感覺痛苦的事,不是皇帝的上三旗。

作為正紅旗成員,和珅父親雖然擔任過福建副都統,但面對本旗最初旗主(代善)的子孫也只能自認奴才。

滿清一般以1644年入關劃線,入關前的八旗成員按照各自的身份世襲八旗職務,旗主子孫當然是大主子,副都統、參領是第二層主子,佐領是第三層。旗丁還要分騎兵、步兵、輔助兵。以此作為固定等級。

別說和珅遭遇旗主子孫,假如和珅祖先只是普通旗丁,看見當管的參領佐領及其子孫都得磕頭。後面,這些貴族子弟如果落魄甚至當街拉車扛活,和珅見到也得上前行禮,掏出錢包奉上,甚至贈送馬匹。

如果這些所謂主子有紅白喜事,和珅還得上門服役跑腿,沒有推脫的可能。

看電視劇,金大煙袋顯然是代善子孫,輩分還比較高。之所以說自己姓金,是因為愛新覺羅的本意就是漢語的金。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愚鈍小不懂


金大煙袋在歷史上查不到此人,只是電視劇中的一個人物,地位非常的顯赫,就連和珅這樣位極人臣的人見了他也得下跪,看來這位金大煙袋與乾隆皇帝有得一拼,那麼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這還得從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說起。

明朝末期,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為了便於統治,同時有利於徵集軍隊,他建立了等級森嚴的旗主制度,最開始的時候只有正黃旗、正紅旗、正白旗和正藍旗,後來隨著隊伍和地盤的逐漸壯大,又建立了鑲黃旗、鑲紅旗、鑲白旗和鑲藍旗,這樣就完善地形成了八旗制度。


每個旗都有自己的旗主,旗主也被稱為旗主王爺,大多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們和其他皇族成員,他們平時負責管理當地的一般事務戰爭時期負責指揮軍隊等等,每個旗的人只服從該旗主的命令,其他旗的旗主無權管理。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皇太極的大哥,也是四大貝勒之一,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的地位非常高,皇太極稱帝后,加封自己的大哥代善為可以世襲罔顧的鐵帽子王。
代善負責的是正紅旗,是正紅旗的旗主,清朝入主中原後,他的子孫也是親王,世襲了正紅旗的旗主地位,當時,每個旗主的權力都非常大,還有所謂的“八王議政”,能夠左右朝廷的決議,為了遏制這一制度,雍正皇帝建立了軍機處,到了乾隆時期,這一制度乾脆被徹底廢除。
在電視劇中,金大煙袋號稱是皇室宗親,正紅旗的老旗主,甚至說比乾隆皇帝還高兩輩,根據推測,他應該是代善的孫子輩,論輩份和康熙皇帝是堂兄弟。

和珅是正紅旗人,根據規定,旗奴見到旗主都必須下跪請安,和珅雖說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跪天、跪地、跪父母,但見到自己的旗主也必須下跪行禮。


這樣的情況一致持續到了清朝末期,八旗制度基本糜爛,很多八旗出生的旗奴比霸氣旗主還要厲害,於是這種情況在之後便很少有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