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東西在當下已經“變味”了。正如當下火熱的野菜,在以前可能僅是窮人的救命菜、農民的下飯菜,城裡人根本看不上眼,經過時代的發展,野菜逐漸走向正規餐桌,成城裡人也瘋搶的美味佳餚。要在30年前絕對沒有城裡人會下農村挖野菜的,而現在一道春天山裡到處擠滿了人,絕大多數都是城裡人下鄉踏青挖野菜的。

野菜發生了“變味”,農村山裡的野果也是如此。以前農村娃當零食的刺梨,現在都被大量種植,成了經濟作物。還有一種曾掉落一地沒人撿的野果子,現在也遭瘋搶。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酸棗是個非常受爭議的野果子,雖是個棗類,有著“日食三棗、長生不老”的美譽,但它跟絕大多數棗的品種不一樣,它口感酸,酸到讓人難以下嚥。在幾十年前,酸棗這種果子除非是鬧饑荒了,缺乏糧食了才有人回去撿來吃,而在糧食充裕的年代,酸棗成熟了掉落一地也沒人撿。酸棗的來源是棗類的一個變種,而非人工培育而來的。

據農村老人介紹,以前是沒有酸棗的,是村裡種植的棗發生了變種,原來口感好的棗變成酸得難吃的棗,就被種植戶拋棄了,後來就淪為野生植物,也就有了當下的野果子酸棗。不過酸棗的出現已經是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據歷史書籍《神農本草經》中很早就有記載,而其應用更是可以追溯到2千年之前。但是經過2千多年的發展,可能因為口感差強人意,截止到目前為止,酸棗依舊是以野生自然生長為主。

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長久以來一直不被重視,常掉落一點沒人撿的酸棗真的一點價值都沒有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從多本歷史書籍中有指出其實際應用價值,如《名醫別錄》還稱其“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能令人肥健”。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作上品。這是以前古人對酸棗的評價,也能證明酸棗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另外從當下的酸棗火爆程度也可以看出,它已是稀罕貨了。自去年冬季筆者老家的景象,酸棗一上市就遭人瘋搶,其中不乏城裡人專門驅車到農村,單純為了撿酸棗。而從當時的行情來看,沒有撿到酸棗的人當時直接花錢購買,有貨的人賣一斤30元都不含糊直接成交。

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出現這樣的現象,無疑是人們開始重視酸棗的價值。古人說得好,良藥苦口,這酸棗用這句話形容可能最恰當了。酸棗藥用我們就不用多介紹,多本歷史中藥書籍有記載,以食用營養價值來看,它也屬於棗類,具備了普通棗類的營養,更具體一點分析是酸棗不僅像其他水果一樣,含有鉀、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新鮮的酸棗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其含量是紅棗的2-3倍、柑橘的20-30倍,在人體中的利用率可達到86.3%,是所有水果中的佼佼者。以這麼優秀的水果來看,筆者認為理應遭瘋搶的。

曾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一上市遭瘋搶,30元一斤卻沒幾人種植

但從現在酸棗市場來看,絕大多數供應還是以野生採摘為主,幾乎沒有幾人種植或者不成規模種植。這樣看來,未來種植酸棗前景非常不錯呢。對此各位網友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