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好的故事文,有什麼公式嗎?

樂迷z


一、在談怎麼寫好一個故事前,我們可以先來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寫作?

1、自我表達——寫作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而寫。構建主義心裡學家認為——當一個同人把自己的內在寫出來的時候,那麼,他就在這個社會上——正是因為有了傾訴這個動作,傾述者本人才確認了自己存在——正是自己的故事和文字裡,你找到了自己。

這種寫作動機,稱作為“羅曼蒂克式的寫作”。寫作文體為:日記、散文、感悟等。文體以寫爽為目標。

2、升級思維方式——人類的語言是線性,語言講完就消散了,寫作是把網狀的思考,用戶樹狀的結構,用線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在文字上你有機會以一種二維的方式去觀察你的思想,從而獲得你思想的一個升級。

這種寫作動機,叫為“文檔式的寫作”,以記錄為主,比如會議記錄、工作流程和文檔、信息筆記、郵件、公文等。

3、文字是傳播個人影響力的最好方式——寫作是你影響力傳播最快的方式。在互聯網上傳播最快的,就是文字和觀點。

這種寫作動機,稱之為“經典的寫作”,細分的話可以分成“虛構類的”比如《哈利波特》,“非虛構類”的比如《自控力》。這種寫作方式是一種觀點和事實表達型的寫作。

二、談了為什麼要寫作後,在接下來有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怎麼寫出一個好的文章。

寫作之前可以有個5問,具體5問如下:

1、最近有哪些事和觀點特別想要分享給別人?——找到核心

2、你分享的觀點價值什麼?——找到被讀者認可的點

3、在觀點中,有哪些概念是需要確認的?——找到觀點的支撐點(舉例子和做類比)

4、怎麼把觀點寫出來?——開始行動起來(可以大量看模型,嘗試模仿複述、假裝寫本書)

5、你的觀點是什麼?——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你的觀點,不能含糊、含蓄(可以是一個建議、可以是一個觀點、可以是一個請求等)

寫作完成之後,文章一定要記得修改,沒有什麼文章是渾然天成的,好的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三改的步驟:

第一改:改掉用詞錯誤,要保證你的文章表達的意思是準確的。

第二改:把文章放置一段時間,讓自己脫離作者的身份或者請被人來讀。這次你會發現很多文氣不通,表達難度高低不一,有些東西說得過多,有些東西沒什麼用。這次改得是“達”——這些東西有沒有能夠傳達?

第三改:美化,情緒處理。可以給文章排版加粗,給一些詞潤色,放大或減少一些情緒點,還可以配個圖片等,讓文章更加的“雅”。

三、在此之前我們談了寫作的技巧,現在就該來談談怎樣寫好一個故事了?

一個好故事要有:

1、影響力——人的大腦天生不喜歡聽乾貨,而喜歡聽故事;

2、傳播力——好的故事自己會長腳,今天很多品牌其實都是以故事的身份來傳達出去的;

3、智慧——人們很難直接傳達概念和公式,故事是最好的載體。許多民族的寓言故事,都蘊藏著豐富的智慧;

好故事的四大原則:

1、情節;2、情感;3、細節;4、主題;

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個包含這四個原則的小故事:

疾行的火車上,一個24歲大小的男生,望著窗外,喊道:”爸,你看大樹都在往後走!”父親微笑著看著他。坐在他們旁邊的一對情侶同情地看著這個孩子氣的男生。

忽然,這個男生又喊道,“爸,你看,雲在跟著我們跑!”

那對情侶忍不住了,對那個父親說:“為什麼您不帶孩子去醫院看看病呢?”

那個父親笑著說:“我去了,我們剛從醫院回來。我兒子生下來就看不見,今天是他看見這個世界的第一天。”

故事講完了。這個世界有太多我們不瞭解的事情,希望你有一雙沒用評價,如孩子一樣第一次看到世界的眼睛。

這是一個名叫Akhil Gopal的作者在Quora網站上寫得故事。

四、在這裡有一個“七步成故事法”能寫出大多數人都喜歡的英雄故事!

人類喜歡的故事的深處都有一個相似的模式,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在研究全世界各地神話系統時,發現了被稱為“英雄之旅”的故事原型:

有一個人,他過著寧靜的生活;

有一天,他踏上了一段旅途,遇到朋友,也遇到敵人;

一開始,他打敗一些小怪,然後和大魔王決戰,九死一生;

最終戰勝大魔王,獲得禮物,迴歸生活。

但是我們怎樣找到一個好的故事結構,寫好一個故事呢?

來自臺灣的徐榮哲先生,他的書《小說課》把“英雄之旅”變成了“ 故事公式 ”——把講故事濃縮成七個問題,問完7個問題,故事就自動的跑出來了。

這七個問題的要點分別是:

設立一個目標,遇到一個障礙,特別努力,然後受挫,這時有一個意外發生,故事開始轉折,最後迎來好的結局,同時也帶來新的目標。

古人曹植有”七步成詩“,現有古典老師的”七步成故事法“

借用古典老師解釋《功夫熊貓》來加強記憶這七個問題:

1、目標:

阿寶想做功夫大俠

2、阻礙:

他是個死胖子,笨手笨腳,除了做麵條什麼也不會

3、努力:

阿寶去看選神龍大俠的大會。機緣巧合,被烏龜選中,開始和師傅、蓋世五俠一起努力學功夫。——一個主角不努力,就沒有意思了,主角必須付出各種努力。

4、挫敗:

阿寶是個胖熊貓,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師傅親自教,要成為高手也實在太難。

阿寶決定逃走,不幹了。

——人們不喜歡看一帆風順的故事,要看曲折的故事。

5、意外:

師傅偶然看到阿寶在偷吃方面很有潛能,決定用這個方式教他。慢慢的,阿寶練得有了高手的樣子。

——因為沒有達成目標,所以必須有個意外的力量,使故事發生偏移。

6、轉彎:

第一個轉彎,”神龍捲軸“其實什麼都沒有。阿寶和師傅打不過太郎,準備逃命。

第二個轉彎,鴨子父親說,其實最大的秘密就是相信自己是特別的,阿寶頓悟。

——情節開始逆轉,通向最後的結局。這個轉彎就是連續劇的最後一兩集,電影的最後15分鐘。

7、結局:

阿寶頓悟了師傅的”無敵拈花指“,戰勝太郎,為山谷帶來了和平。同時實現了夢想,成為了功夫大俠。

——阿寶開篇就想當大俠,最後也成了大俠。但是,這個時候的阿寶和原來的阿寶還是一樣嗎?不同了。這時的他,是一個完全接受自己,也真正理解自己獨特性的阿寶。他不但達成了目標,而且還怎增加了新的可能性。所以,結局要符合開篇的目標,但是又要高於目標一點點,開啟一個新的想象。

全篇從為什麼要寫作,談到如何寫好文章,再到如何寫好一個故事,最後談了如何寫好大多數人都喜歡的故事。祝願人人都能寫好故事!


言佛不如言魔


我是安東籬,非著名不專業寫手,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寫作方面的經驗與技巧。

如何寫一篇好的故事,到底有沒有技巧?我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規律可循,寫作也不例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掌握一定的技巧完全可以勝任普通的故事創作。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表達的能力。

下面我用一個即興的小段子來做分析。

少年良辰上山砍柴,偶遇受傷女子如玉,良辰將如玉救回家悉心照料,二人暗生情愫。

原來如玉是世家小姐,違抗父輩安排逃婚至此。平靜的生活暗藏隱憂。

終於,如玉的哥哥帶人找上門來,倍訴母親思念之苦,並保證只要如玉回家,即可解除婚約,而且不會為難良辰。如玉念母心切,與良辰惜別,二人憧憬他日相會。

豈料如玉的哥哥出爾反爾,又派人折回欲殺良辰滅口,好斷了如玉的念想。良辰有主角光環加成,他跌落懸崖不僅沒死,還誤入山洞發現前人遺刻練就了一身絕世武功。

這邊如玉被軟禁悲憤交加,婚期一天天迫近,而良辰了無音訊。大婚之日,鑼鼓喧天,如玉心如死灰,蓋頭之下有清淚兩行。

就在即將禮成之時,變故陡生,一直覬覦世家財富的山匪買通內線,攻破了世家的城寨,一時間火光四起。

山匪佔了上風,如玉不成器的準丈夫跪地求饒,一家人負隅抵抗,充滿了絕望。

就在如玉橫刀吻頸的那一刻,有一布衣少年破空而來,奪下如玉手中刀,劈翻眾匪。這個少年就是良辰。

……

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但越是俗套就越典型,越容易被借鑑。我嘗試用下列公式概括這個故事。

慾望+阻礙=矛盾

矛盾+行動=方案

方案+應用=高潮

再加上一個結局,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就上面這個段子而言,慾望是良辰想吃天鵝肉,阻礙是二人身份懸殊,這就產生矛盾了。良辰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要行動,這個行動可以是被動也可以是主動的,良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和如玉地位對等的世家,不過我選擇了讓他變強。方案已經出來了,還需要一個運用的場所,設定一個,然後完美展現這個方案,高潮部分就來了。再順勢補上一個結局……

脈絡是不是很清晰,有沒有立馬提筆寫作的衝動?先別急,容東籬再說幾句。

1.要時刻留心,不管生活中的事,還是網絡上的一些段子,能讓你會心一笑覺得甚妙的,千萬要記下來,這些素材是無價的。

2.不要用生僻詞語和冗長段落,這是給讀者設置閱讀障礙,大巧不工,最簡單的文字往往能呈現最生動的畫面。

3.設定可以天馬行空,但拒絕無限制的“不合理”,保證故事的“真實性”。

暫時寫這麼多,希望對需要的人有幫助,喜歡寫故事的可以關注我,大家共同進步。


安東籬


故事是有公式的:

一、劇作公式

劇作的公式包括7個方面,第一目標,第2是阻礙,第3是努力,第四是結果,第5是意外,第6是轉彎,第7是是結局。

二、故事公式

我們看的每一個故事,它都有特定的套路,而遵循故事的公式,首先無論是什麼故事,他都遵循一個原則,就是正常的生活被打破——進去歇斯底里裡的掙扎——然後是爬出來。

說白了就是我們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開端和結局都是特別簡單,開端的是女主人公設置了一個目標,然後結局是他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而這個發展和高潮則是人物遇到的各種衝突和阻礙,也是我們的主要故事情節。

一般而言是我們的主人公遇到了已經到了阻礙,為了解決這個阻礙,他開始變得努力,然而在他努力的過程困難也在加劇,他的意志被消磨、被打擊,然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是有一個幫助他的人,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是點醒他,讓重新喚起了他的意志,與他共同解決困難,故事就達到了高潮。

三、故事創作技巧

想必你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想知道創作的一些技巧,在此我將我的寫作心得進行了總結。

第一步,你要寫出自己的故事結構,故事結構也要按照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進行展開,比如說你先構思好自己的故事空間,包括人物場景環境等等,在構思好,確定好特定的故事空間之後,再確定好自己的主人公,比如說主人公有幾位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第二步,開始構思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包括她遇到了他剛開始是什麼樣的,遇到了什麼樣的阻礙,通過什麼樣的努力,遇上了什麼樣的人,最後他達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第三步,寫作大綱。當大致的故事寫出來之後,開始動筆進行寫作大綱,而且做大綱的過程當中,我建議是手寫或者是用思維導圖,他會在我們寫大綱的時候出現更多的靈感,讓我們的故事更加豐滿。

在我們整體的故事大綱出來之後,你要對比以下三個原則,看你的故事是不是一個好故事:

1. 故事背景有沒有交代清楚?

2. 你的故事有沒有一個令讀者滿意的衝突。

3.你的故事有沒有一些觸發觀眾情緒的點?

第四步,故事篇章寫作。

最好用電腦進行創作,便於修改。

當這些故事要素都完結之後,然後你把你的故事進行拆分。拆分成各個小的章節,而每一個章節都至少有一個意外,有一個故事場景。

第五步,打磨故事場景

1. 選擇敘事角度,故事重新排序

然後將自己寫作進行打亂,用一個敘事,選好自己的敘事角度,我個人喜歡的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裡的那種敘事角度就是一邊現在在一邊尋找一邊回憶,等我們回憶完畢之後,我們的故事也隨之推進。

2. 設置鋪墊、懸念

在一個完整的故事當中,不斷的設置鋪墊,設置懸念,讓前後銜接起來,讓故事更有邏輯。

以上是我對“故事有公式嗎?”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我們一起講故事


1.嚴謹的佈局: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不過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會很好寫了。

鳳頭: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並且通過這些修辭手法,而統領全文主旨。

豬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會恰到好處,而當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兩三段時,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會有太高的分數,因為閱卷老師在判卷時,每三分鐘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當大,如果不善於分段,閱卷老師可能失去耐心,從而看不完,就會草草的給出分數。所以,在我看來,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個段,但不是一行或幾行一段,而是要看起來像豆腐塊,一塊塊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緊中有松,鬆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

豹尾:在文章的最後處,應當讓主題更突出鮮明,昇華主題思想,使豹尾抽起來!或讓人感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或更進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應當再次點題,緊扣中心思想,讓貫穿始終的中心思想繼續延伸,引人深思。特別是要在結尾處,與開頭形成呼應,對比,遞進等等,來引發閱讀老師的共鳴!

2.細膩的文筆:不管是記敘,議論還是散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要用細膩的文筆呈現出來,使文章中點更突出,讓閱卷老師在看試卷的過程中,有深思,放慢閱讀速度和重複閱讀的情況出現,讓閱卷老師身臨其境,從而使文章更具靈性。

3.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在一篇佈局格式上很得當,錯落有致的文章上,還必須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這條線就像魚的脊椎一樣重要,這條線一定要清晰,明確,千萬不可含混不清。


小淇故事匯


“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

“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

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是淡淡的氣氛。

“一箭雙鵰,一點兩面”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臺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

“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必然性。

“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

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象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觀。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現,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繫,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點一線”吧。

“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

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係,而且不斷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

“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準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準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

“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

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裡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見大”了。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法:

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戰疫無悔


●作者楊明

如何寫好故事?我個人的體會是,有公式又沒公式。所謂的有公式即:一要選準一個“鏡頭”,包括選準一個片斷、一個情節,加以描述。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點。三要抓住生動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動態、動勢。四要抓住有感情色彩的東西。五要抓取事件的高潮部分。六要運用較多的描繪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寫得栩栩如生。

但我更多地認為,要寫好故事,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要做到“四勤”:

一是要勤學。要寫好生動的故事,首先要重視勤奮好學。要多讀文學作品。因為不管何種題材的撰述,都離不開紮實的文字功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多讀文學作品,尤其是一些世界名著、國內知名作家的文章,一定要多讀、多消化,以便從中豐富個人知識,錘鍊自己語言。

二要勤比。各類媒體的一般性文稿你可以不閱,但頭版頭條、報眼、倒頭條、專版頭條,你必須要看。要對比學習人家的長處,看看人家是怎麼抓的問題,怎麼寫的稿子,好在哪個地方;要你下筆,能不能抓住這個主題,可否發現這個亮點,個人差距在哪裡?只有不斷比較,才能提高個人抓問題的能力和寫作的水平。

三要勤思。一個人要想寫好故事,就必須要做到勤于思考,否則,如果讓大腦長期處於常人狀態,你是生不出火花、產生不了亮點的。比如說,那個領導說了一句很有見解的話,自己便要下意識的思考,他說的這個現象典型不典型,怎樣觸類旁通地去調查,如何確定故事主題,適合寫哪一類的稿子等。再比如說,從報紙、廣播、電視裡瞭解了一條信息,馬上就要考慮,自己身邊有沒有此類事例,應該從何處入手,將上情與下情進行有機結合,儘快寫成稿子。

四要勤寫。要提高故事的寫作水平,在勤學、勤比、勤思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多寫。因為只有多動筆,你才能增加多發稿的慨率,你才能在一次次實踐中提高個人的寫作水平。試想,我們整月寫不了一篇稿子,談何多出成果,寫作水平能提高到哪裡去!平時,自己就養成了這麼個習慣,一個星期寫不出三篇稿子來,便心感不安,就覺著愧對了時光;寫稿多時,個人是一天七、八篇。由於寫的多,有時報紙上四個版面都有自己的稿子,媒體上期期都不曾間斷。





柳初


看到一個寫故事的萬能公式堪稱經典:

目標+阻力+努力+結果+意外+轉折+結局

以義烏髮展為背景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為例:

陳江河和駱玉珠的愛情就是這個公式的完美演繹。

目標:陳江河和駱玉珠在一起。

阻力: 村長陳金水。

陳江河是村長陳金水在大雪紛飛天撿到一個孤兒,從小就看好他,傳他祖傳“雞毛換糖”營生,替他坐過牢,還在牢房得了嚴重的關節病。村長剛好有個女兒叫巧姑,從小就有意撮合他倆。但陳江河只把巧姑當做妹妹看待。

努力:陳江河在不知要坐牢的情況下,提前出逃,在出逃火車上為了搶同一個饅頭吃認識了被人販子追趕的駱玉珠。

駱玉珠熬得一手好糖,剛好陳江河也有雞毛換糖掙錢的本事,兩人便在一座石橋底下生活了一段時間,在當時是禁止商業活動的,在一次警察追捕過程中駱玉珠跑不動了,陳江河揹著她跑,才發現她是個女的,以前的石橋已被警察發現,陳江河便用這段時間掙得錢租了一棟房子,他內心複雜,不知怎麼面對這個人,安頓好後,夜晚瞧了熟睡中的駱玉珠幾眼,便跑出去全國闖蕩了。

駱玉珠是對他很有感情的,她找到了陳家村,在鎮上做起了小買賣,傻傻的等著,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後,陳江河回來了,在離開的日子,他發現自己是喜歡她的,重聚後,雖然村長陳金水說了很多駱玉珠的壞話,多次阻撓,但兩個人的感情還是繼續升溫,慢慢走向明面。

結果:陳江河住進駱玉珠家裡。

意外:當村長知道陳江河還在駱玉珠家裡過夜後,氣得大病一場,住進了醫院。

陳江河之前帶領陳家村人用他們投資的錢做生意掙了一筆錢,但是別人給的是糧票,很快就要春耕了,村裡人多急著要錢。

為了照顧叔叔,揹著一袋子糧票在醫院不安全,便將糧票放到了駱玉珠那裡,駱玉珠是知道村民急等用錢的。正好把她賣了的賭徒父親這個時候找到她,她為了換錢,便同意父親幫他看家守攤子,自己跑出去萬難之下將糧票全部換成了錢。

回來後,因為實在太累睡得很沉,賭徒父親便將錢偷走了。

村民錢被偷了很快就傳了出去,駱玉珠去找自己的父親了。有的村民找不到人報了警,陳江河為了平息村民的憤怒,便將自己的銀行卡給了村民。兩天後,駱玉珠追回了小部分錢,急急忙忙去到陳家村還錢,村長造謠告訴她:“你配不上陳江河,是陳江河報的警,他認為是你卷錢逃跑了,陳江河很快就會娶我女兒,並將陳江河的銀行卡拿了出來,說是聘禮”。

駱玉珠不甘的留下了眼淚,但她是個要強的人,錢還得還。賣血、賣收藏,把所有能換的東西都換成了錢,再次來到陳家村時,因為村長女兒有相好,在村長的逼迫下想要跟相好遠走高飛,出門時剛好碰到了陳江河,他給了她一些身上的零錢,巧姑因離開不捨,臨別時抱了下陳江河,剛好被駱玉珠看到。心灰意冷之下,駱玉珠把錢給了村長,決定離開這個地方。

坐火車來到了贛州,身無分文餓倒在鐵路邊,被一個鐵道工所救。後來他們結了婚還生了個兒子。

轉折:八年後,鐵道工因為泥石流去世了。

結局:陳江河等了駱玉珠八年,最後兩個人才真正走到了一起。


風吹燎原


講故事,需要有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何時的表述要開門見山,警示性的引起聽眾的注意,何地的表述要儘快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的真實,也方便聽眾清理思路,何事的表述應注意具體化,描述細節化,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是對聽眾的心裡釋放。



keke可可121


一、故事究竟是什麼

故事應該是講述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他或她如何變化。

故事的道德前提:1.情節 2.主人公 3.目標 4.如何變化 (開始怎麼樣、結束怎麼樣、通過什麼時刻悟出什麼道理、給主人公的變化是怎樣的)。

一篇好的故事一般會遵從以下幾種寫法:1.一般而言內心獨白比較多,代入感就會比較多。儘量用行為展示,少用旁邊敘述。2.通過外在讓人明白內在,讓故事留有懸念,讓主人公有秘密但要讓觀眾知道,讓主人公撒謊,所有的反派最後一定要有最後的內心演講。

二、關於故事

故事定義:主人公通過情節發生的內在變化;

什麼是好故事:引人關注、真實、有代入感;

故事的益處:好故事能給有益的人經驗;

故事的組織:通過外在問題展現解決人物內在問題;

故事主題:通過故事說明想說明的道理;

三、實用創作技巧

1. 從第一頁起圍繞主人公鋪陳;

2. 時刻牢記突出焦點;

3. 展示不要講述;

4. 抓住讀著感情,代入讀著;

5. 正確利用肢體語言的描述;

6. 切勿主觀評論;

7. 外在目標要服務於人物內心;

8. 細節對故事異常重要;

9. 利用懸念製造衝突;

10. 為揭秘留下線索;

11. 對你的人物狠一點;

12. 插入次要情節,讓故事更豐滿;


vinZ


如何寫好一篇好文章?

frnyot LV12

2013-09-22

滿意答案

dancerxin

LV12

2013-09-23

寫作技巧概述

簡介

寫作技巧就是表現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採取有效藝術手段。寫作技巧受限於作者的世界觀、藝術觀,同時又作用於他的寫作實踐,為寫作活動服務。

技巧介紹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特點

六大特點

  1、穩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穩固。

  2、互滲性。文章寫作中的技巧和方法,雖因文章門類和品種的不同有所差異,但在文章寫作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參照、相互影響的,於是就形成了寫作技巧的互滲性特點。

  3、創新性。寫作技巧如果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規(解 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矩、制度。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而無創作發展,那麼文章就會僵化、萎縮,乃至消亡。 

  4、審美性。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寫作技巧,將不同時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組合成絢麗多姿的文章大廈 ,因而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

  5、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6、獨立性。獨立自主地創作,不追求華麗的詞彙,而講究真正自我的表現手法。

八大寫作手法

  1、第一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由於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採用第一人稱,由於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範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範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2、第三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