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的正月,自笑“為口忙”的人,他來了


蘇軾在黃岡 | 好多年前的正月,自笑“為口忙”的人,他來了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對於無常,蘇軾從不否認,他是接受的,所以他豁達。

最近,大家都日夜牽掛著湖北的同胞們,全中國都在為湖北加油。

11月才去了黃岡和武漢的我,不僅感嘆世事無常.....

作為一個普通人,除了好好聽話,不出去添堵,似乎也做不了什麼。

不如跟大家說說一些溫暖的小故事吧,譬如——


<strong>蘇東坡,在黃岡。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正是闔家歡度新春佳節的時刻,四十五歲的蘇軾,烏臺詩案終於瞭解,在御史臺的押解之下,帶著大兒子蘇邁,淒涼就道。

目的地是黃州,大體就是今天的黃岡。


二月一日,父子二人抵達黃州。


古書上記載黃州,地接雲夢、城依大江,北忘光蔡,濱帶江淮,實為荊楚門戶。

按照北宋行政區劃,黃州下面有三個縣,分別是:黃岡、黃陂和麻城。州治黃岡。

簡單的說,如果你今天想重遊蘇軾當年貶謫故地,那我們去到湖北黃岡市就對了。

還有,80後的朋友應該有做過黃岡中學出的練習卷,黃岡中學,也在那裡。


蘇軾在黃岡 | 好多年前的正月,自笑“為口忙”的人,他來了

這就是東坡赤壁,是個公園。蘇軾以為是赤壁的地方不是真的赤壁,所以這裡自然也不是指赤壁古戰場哦~




話說,蘇軾父子初到黃州,舉目無親、加之當時這個地方"僻陋多雨,氣象昏昏也"。蘇軾的心情很是沉重,這換誰誰都不能精神抖擻吧。

然而,黃州太守陳君式的出現,以及他對蘇軾一見如故的親切態度,讓蘇軾感覺舒暢了很多。


據記載,陳太守這個人為人特別孝順,謙和,在任期間對內嚴苛,對老百姓非常寬鬆,政績和口碑俱佳。

蘇軾在烏臺詩案之前,早就名聲在外,如今他遭遇不幸,被貶謫到這裡,陳太守一點都不擔心自己被他的戴罪身份連累,不僅把他安置的妥妥帖帖,還經常去看望他。


蘇軾,於是也便暫時放下鬱鬱寡歡,住進了定慧院,跟僧人一起吃齋飯,學佛經。

(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的食譜中沒有肉,也是這個緣故。)

尚在早春,他出去江邊散步,忽然有感而發,寫下來這首——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知慚無補絲毫事,傷肺官家壓酒囊。


蘇軾自嘲搬搖著腦袋,嘆息說,可笑啊,我這一輩子都為這張嘴巴忙活了,一是禍從口出,二是死了都要吃啊!

可恨的是,我都一把年紀了,雖然也就四十多了,但是蘇軾三十幾歲寫密州出獵的時候就已經自稱"老夫"了~~ 他說:我這把年紀了,事業竟反而變得一塌糊塗!


悵然長嘆一番以後,他抬頭看著那悠悠長江水,繞著城郭,竟想到這水裡的魚兒應該非常美味;

再極目遠眺,看著遠處山上的連綿竹林,竟想到,那山上的竹筍,應該相當好吃吧......


說他沒心沒肺,也真的一點沒過分啊~


用意念吃吃好吃的,也是一種安慰呀~~想到這裡,蘇軾的心情更加開朗,忍不住開始自嘲起來——

像我這樣,被貶的官員,以"員外"的身份安置,有什麼關係?例行做個"水曹郎"唄。

只是我很慚愧,我什麼貢獻都做不了,還要領皇帝boss給我的薪水,實在受之有愧呀!


這裡我查找了相關的知識點:

就是這個員外和水曹郎。

有一首用這兩個身份取名字的詩,大家一定不陌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員外員外,有編制之外啦;水部員外,也就是蘇軾這裡說的,水曹郎,具體是幹什麼的,我也沒有追溯很詳細,總之,常常用來給那些被貶的官員來作,基本是慣例,所以蘇軾說"例作"。

最後這個酒囊呢,是古代朝廷折算給官員的俸祿,打個比方,就好像你老闆拿一部分產品抵你的一部分工資。

提到酒囊呢,有個成語,酒囊飯袋,形容只吃飯不幹活兒的人,這個成語漢代就有了,我們的蘇大人,可能也是自嘲自己,沒有簽署公文的權利,不幹活,還拿工資。


好厲害的一張嘴真的是!


總之,你也聽得出來,我們的蘇大人還是有點小不開心的,

anyway,

被貶這事兒,已經不足以折磨他了,至少,肯定不會影響他的胃口!罒ω罒


在寫給自己的好朋友王鞏的信中,蘇軾這樣描述自己剛到黃州的生活——

"寓一僧舍,隨僧蔬食,甚其幸。"

跟僧人同住,跟僧人同吃,很幸運。


就在這樣的夾雜著一點不甘心和愁緒的欣慰中,蘇軾開始了他在黃州的謫居生活。


他坦然接受了當下,於是才會有後面的蘇東坡。

黃岡這個地方,是好的。還要去看看的~~~


蘇軾在黃岡 | 好多年前的正月,自笑“為口忙”的人,他來了

這是我在公園裡買的書,很贊。本文的基礎素材出自這本書,向前輩作者致敬!


還會繼續寫的O(∩_∩)O

戰“疫”不停,筆耕不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