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耀千古的耀州窯

“千年遺址幸欣逢,十里窯坊舉夜明。黃堡陳爐星月逝,華光青釉熠輝生。”這是詠題在耀州窯博物館的詩句。耀州瓷最早的中心窯是在今天的銅川王益區黃堡鎮,唐宋時代屬耀州治,故名耀州窯。範圍包括以東陳爐地區的立地坡、上店、陳爐等,綿延百里。古人有“十里窯場”之譽,可以想象當年成百上千窯工在此燒窯的驚心動魄場面。

耀州窯唐代開始燒陶瓷,經五代、宋、金、元幾朝。唐代早期時主要燒製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五代時大量燒製黑釉器,亦有少量精美的白胎青釉瓷器,也就是目前備受矚目的“準柴窯器”。耀州窯作為我國古代六大名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其典型的裝飾手法青瓷刻花工藝在北宋晚期達到鼎盛,更是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主要裝飾方法是刻花、劃花、印花、堆塑等。北宋初期開始出現非常草率的刻花到了北宋中期,採用刻劃結合的手法,刻主題紋飾,刀漢犀利,線條流暢而奔放;劃陪襯紋飾時,纖細如絲,排列有序,整體紋飾層清楚,繁而不亂,有淺浮雕的裝飾效果。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耀州瓷成品均帶有豪放粗獷、鄉土氣息濃郁的傳統藝術特點。其實撇開造型、花紋、圖案,僅僅顏色,耀州窯就提升和明亮了它的時代:瑩瑩的綠創造出的意境,不溫不火、不遮不躁,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濃烈的顏色,遠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

可能是因為那裡離唐都長安不遠,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以耀州窯剛一出世就顯示出一覽眾山小的霸氣,成為北方唯一敢與“官、汝、定、哥、鈞”五大名窯比肩的青瓷窯場,進入皇宮、深入官府和尋常百姓之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刻花倒流壺、公道杯、倒裝壺、良心壺、鳳鳴壺……在收藏界,提起耀州窯,人們立即會想到這些外形古樸,釉色溫潤晶瑩,造型更是獨特的藝術精品。

耀州窯唐代創始於黃堡鎮,歷經五代發展,宋達到鼎盛,但是黃堡的窯火僅僅燒了八百年的時間,就戛然而止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倒是其東邊的陳爐窯“爐火千年不絕”,成為耀州窯一脈單傳的窯場。在其1300多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陳爐窯的制瓷技藝和規模已超過同期耀州窯,一躍成為西北地區的瓷業基地和最大燒造區。

為了更好保護傳承製瓷文化,2006年5月,陳爐窯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同年,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青花粉彩譽宋元,十里窯場不夜天。 浴火纖塵當鼎立,結緣泥塑供佛龕。 倒流壺轉乾坤水,大海碗盛粟米餐。 技法超卓傾吳粵,品形完美上金鑾。 ”耀州窯過去的輝煌亦是今朝騰飛的前序,冬天已逝,春天還會遠嗎。

名耀千古的耀州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