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做到“認真”?(翻轉式教育系列分享30)

導讀:前面咱們分享了翻轉式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看完的家長都挺興奮,覺得教育孩子這事終於有眉目了,卻又覺得缺了點兒什麼。

您在面對孩子時覺得缺的那麼一點兒,其實就是在實踐翻轉式教育時所需的依據。

現在就開始跟您分享實戰的部分。運用【先天優勢.多元智能評量】報告,幫您看見自己的育兒模式,看見孩子的優勢,邊瞭解邊調整,在家庭教育中實現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與其他孩子不同,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得到有關孩子的真實描述及規劃建議,知道什麼樣的經歷和活動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強項與不足。

父母要從瞭解自己開始,面對孩子,為‘理解’而教。

如何教孩子做到“認真”?(翻轉式教育系列分享30)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女兒對同學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好奇,想知道是不是同學的家長也像我一樣會生氣,而且會嚴厲地批評孩子。她在班裡問了很多同學,幾乎每個同學都告訴她,父母生氣時多麼厲害、怎麼打自己,同學們描述的特生動。有的同學還說“我媽媽不懂我”。

女兒在學校和同學們聊的有關父母的事,與我聽家長們聊的關於孩子的事,幾乎沒什麼一致性可言,這可真是各說各的理兒。我是願意尊重孩子的感受的,如果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那一定是孩子的真實感受,是因為父母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父母們常常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殊不知,養育孩子長大成人,是一項更偉大、艱鉅而且極其複雜的事業。

對於為人父母這項事業而言,您的目標是什麼?希望孩子幸福快樂、成為國家棟梁、有好工作、找個好對象、生活體面、還是養兒防老……

針對目標,您的方法是什麼?打罵批評、講道理、物質交換……這樣的方法通常都沒得到滿意的結果對嗎?所以,用對了方法的家長基本都對孩子滿意,反之,都在抱怨孩子的問題。

熟悉《窗邊的小豆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她是一個多麼調皮又淘氣的女孩,甚至剛上一年級就被學校勸退,換了幾個學校。幸好黑柳徹子有一個理解她的媽媽,才有了她後來的長大成人。

每每聊到孩子,家長們總是喋喋不休地說著孩子的問題。把這些家長們描述的問題歸納起來大概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學,只要我一盯著,成績立馬就好了。(模仿型或開放型)

第二種,我的孩子學習很努力,寫作業很認真,就是成績不好。(思維是補或佳)

第三種,我是拿孩子沒辦法了,給他講道理沒用,跟他急更沒用,油鹽不進。(認知型或逆思型)

第四種,我家孩子哪都好,就是不認真,明明都會,一寫就錯。(視覺是補)

您認為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嗎?

在以往的諮詢案例中,我常常發現孩子的問題和問題孩子,往往都是家長既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孩子的大腦運行模式,更不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通常拿慣用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用自己的經驗衡量孩子的需求與成績。結果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有些沒有及時解決,以至於孩子越大,親子關係越遭糕。古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您能做到了解自己、瞭解孩子,也就能做到因材施教,為理解而教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不瞭解”而造成的誤會不知凡幾。下面說幾個案例供您參考。

眼明手快的媽媽,無法理解偏於頓感的孩子,和肢體動覺智能或博物學家智能是補的孩子。於是因為著急為孩子代勞了許多事,導致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到頭來媽媽特別累,還總是覺得孩子笨、沒能力。

認知型的爸爸,無法理解邏輯數學智能或者空間智能是優的孩子需要了解整個事情的過程和步驟的心情。於是爸爸覺得孩子事多,沒必要什麼事都跟孩子說得一清二楚,導致父子之間總是爭執不斷、鬧彆扭。

精神功能強的父母,無法理解精神功能補的孩子。認為孩子不自信、沒目標,於是不斷的給孩子提出要求,增加壓力,導致孩子和爸媽都痛苦不已。

還有些家長,一提起孩子就說孩子不認真,寫作業不認真,考試不認真,上課不認真,連掃個地都不認真。

通常家長對“認真”的解釋是:專心、用心、不馬虎、不粗心、一絲不苟、一心一意。“認真”本身就是個抽象的詞,家長又用抽象的詞做解釋。這些解釋都不夠具象,孩子聽了似懂非懂,理解不到位,當然也就不知道“認真做”是怎麼做了。

那麼,怎麼解釋“認真”孩子能理解呢?

首先明確目標(定向定量)、其次程序完整(演示步驟、教方法)、最後結果達標(與目標核准)。您希望孩子做事認真,就需要按認真的這三原則教孩子怎麼做,而且不同類型的孩子還要用不同的方法教。

以下案例供您參考。

就說我教女兒倒牛奶這件小事吧(她是模仿兼開放型的)。我家買的是盒裝牛奶,女兒每次倒牛奶,總是濺到外面,我說“你小心點!認真點倒!”我這樣說有用嗎?沒有。

於是我反思自己,女兒的天性決定了她遇到新事物時需要有演示和範例才能理解和掌握,而我沒有演示,說再多都是廢話。反思後,我再看到女兒倒牛奶時,就藉機給她演示了完整的過程,女兒便掌握瞭如何倒牛奶。

再說教孩子洗手這件小事兒。大人通常怎麼教孩子?“好好洗,抹點香皂,洗乾淨,不然肚子疼”,從幼兒園說到上小學,孩子也沒學會洗手。因為孩子就沒搞清楚什麼叫“好好洗”。

好好洗手是抽象的,要變成具體步驟和演示孩子才能學會。從打開水龍頭開始演說,及用洗手液反覆搓手的細節,再到關上水龍頭用小毛巾擦手,邊做邊講。這樣教完,你就會看到孩子非常‘認真’地洗手了,根本不用大人在旁邊指手畫腳。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孩子做得好不好,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家長有沒有用得當的方法教。用對了方法,孩子和家長都輕鬆,相比我們用嘴不停地跟孩子重複“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的抽象教育方式,這種具象的方式是一次管一生的教育。

一個男人跟他的朋友抱怨,她的妻子因為減肥天天都不好好做飯了。朋友跟他老婆說:“你老公都愁死了,天天跟我說你不好好做飯。”他老婆委屈地說:“我怎麼沒好好做飯呀,我每天都給他煮麵,讓他回家就能吃上熱飯啊。”然後這個男人更委屈:“那也不能讓我天天吃麵啊。”於是朋友說:“那你提要求啊。”這個男人說:“我提了。”“你怎麼說的?”“我就跟她說,你減肥可以,但是我不減肥,你能不能好好做飯?”

什麼叫好好做飯呢,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一個成年人也無法理解這種抽象的要求,所以提要求時要具體化。這個男人需要換種說法“我每天工作挺累的,希望回到家能吃你做的飯菜,你要是不吃飯呢,就給我做一葷一素一湯,主食米飯或者饅頭都可以。” 這樣說出來的要求他老婆就容易實現好好做飯了。也不會產生因為不理解而造成的誤會了。

如果有人說“戴老師你能不能把課再講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比較抽象,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如果說“我希望你再多講兩個案例,聲音再洪亮些,跟我們的互動再多一些”,這樣的要求我更容易做到。

同樣,孩子更需要得到這種具體的要求或者幫助,尤其是開放型和模仿型的孩子。

今天咱們就分享到這裡,感恩您閱讀學習。

分享的內容再有啟發性也不能取代您的個人經驗。當您願意改變時,好的結果就會隨之而來了。

書籍推薦:《蔡禮旭 家庭教育演講錄》

覺得好看,敬請點贊,與人分享,手有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