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西湖風光:雷峰塔搖搖欲墜即將倒塌,圖9岳飛墓地長滿雜草


【麴院荷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歷史上的杭州秀麗的風光吸引了無數名人墨客前來。在杭州所有風景名勝區,以西湖風景區最為出名。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如今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花港觀魚】“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而西湖十景更是名揚天下。“西湖十景”是指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鐘。這十處景色,是西湖風景區的代表,有著悠久的歷史。

【即將倒塌的雷峰塔】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生子而修建,後改名“雷峰塔”。由於民間故事《白蛇傳》廣為流傳,致使因雷峰塔家喻戶曉。雷峰塔修建後,曾多次被毀又被重建。上世紀20年代,由於盛傳雷鋒塔磚有辟邪的效果,塔磚遭到瘋狂盜挖,最終於1924年轟然倒塌。


【蘇堤春曉】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自宋代始稱西湖。據《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地理學家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又稱“小瀛洲”,它位於西湖中部偏南的湖面上,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也是遊客唯一能上島遊覽的一個,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整個島嶼呈現“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臺軒榭,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

【西湖風光】從五代至北宋後期,西湖長期不治,淤泥雜草幾乎佔據了湖面面積的一半。就在此時,蘇軾擔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經過實地調查後,蘇軾給宋哲宗上了疏浚西湖的奏摺,得到皇帝的採納。隨後,蘇軾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將挖出來的淤泥修築了自南至北橫貫湖面2.8公里的長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橋。後人為了紀念蘇軾,就將這座長堤命名為“蘇堤”。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西湖賞月的最佳位置,在那明月皓潔的夜晚,西湖的湖面一平如鏡,遠城遠山和近水中的燈光在萬籟寂靜中閃爍,與月空交相輝映,燈火與星星、倒影與實景如夢如幻,充滿著詩情畫意,令人無比震撼。

【西湖白堤】白堤長約一公里,原名“白沙堤”,,它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唐朝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白堤寬闊而敞亮,靠湖邊密植垂柳,外層是各色的桃花,回望群山含翠,湖水塗碧,人行走在上面如在畫中游。

【岳飛和兒子岳雲墓地】岳飛墓地位於西湖區棲霞嶺南麓,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當時岳飛墳冢上長滿了雜草。岳飛墓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此後歷朝歷代都有修繕,如今的墓地風格是1979年修繕的結果。岳飛墓分為忠烈祠區、墓園區、啟忠祠區三大部分。


【文瀾閣前的牌坊】文瀾閣位於西湖孤山南麓,修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曾收藏過《四庫全書》。文瀾閣的修建是將杭州聖因寺後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時人記載:“閣在孤山之陽,左為白堤,右為西泠橋,地勢高敞,攬西湖全勝。外為垂花門,門內為大廳,廳後為大池,池中一峰獨聳,名‘仙人峰’。東為御碑亭,西為遊廊,中為文瀾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