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慕容復的歷史原型,慕容洧是什麼人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南慕容,北喬峰",書中慕容復終生以復國為己任,忍辱負重,甚至可以捨棄家人愛情朋友。小時聽慕容這個姓氏覺得甚為高大上,及長,讀史書方知起於鮮卑族。建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四朝。慕容家族英才輩出,且多文武雙全,有慕容恪、慕容晃、慕容霸、慕容翰等。燕處於後漢、後趙及東晉之間,兵鋒之盛,罕有其匹敵。

當然這個慕容氏是指慕容廆的一支,慕容廆這支在慕容紹宗之後的確沒有卓越的表現,而慕容紹宗正是太原王慕容恪的後人,慕容恪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打敗冉閔的猛人,當時基本是無敵的。但其實慕容氏在南宋時期是有過動作的,這支慕容氏正是慕容廆的兄長慕容吐谷渾的後人。

慕容洧這個人在史書上記載的不多,提及的比較零散。紹興和議後,陝西五路的將領中張中孚、張中彥、關師古、趙彬在之前降金後又歸宋了,只有慕容洧沒有歸,逃到宋和西夏的邊境外。據《西夏記》記載,在西夏崇宗李乾順正德四年,即1130年,宋環慶路統制慕容洧叛宋來附。

疑似慕容復的歷史原型,慕容洧是什麼人

《天龍八部》慕容復劇照

那麼慕容洧到底是什麼人?

首先慕容洧不可能是慕容延釗的後人,慕容延釗是五代時已經漢化的慕容姓,其父是慕容章,記載不詳,但慕容延釗是太原人,倒是很可能是太原王慕容恪的後人,即使是也是已經漢化的慕容氏,他與慕容洧即使同出一源,但也是追溯久遠。據《建炎以來系要年錄》記載,慕容洧是環州的屬戶,其族甚大。慕容洧是鮮卑族人,其祖上為吐谷渾,也即慕容吐谷渾的後人。慕容洧的這個“洧”字是很有意思的,為什麼這麼說?慕容氏一族興起於慕容廆,而敗落在慕容暐,而慕容氏最後閃亮的一瞬間的領袖是慕容洧,廆暐洧三字發音一樣,都讀wei的第三聲,冥冥之中似乎有種註定。另外有個巧合,那就是慕容紹宗曾在洧水修築堰壩,準備以水對抗西魏,而一代名將最後也是死於溺水。那麼慕容洧的洧字是否有紀念慕容紹宗的意思,或者說慕容洧本來就是大燕國的後代,無奈不可考證。

從慕容洧在環慶路的作為以及在宋金紹興和議後跑到宋夏邊境外,再加上吐谷渾一族的變遷看,即吐谷渾少數沒融合的人就是現代青海的土族,而古代的環慶路就在現在的甘青一代,那慕容洧一族更可能是党項吐谷渾。而在北宋的穆桂英也可能就是慕容氏的一員,後來歸宋,也符合慕容洧之前是歸附在宋下的。

疑似慕容復的歷史原型,慕容洧是什麼人

慕容氏是鮮卑族人

慕容洧為什麼會叛宋?

南宋建炎四年即1130年,知樞密院事張浚在富平之戰中大敗,張浚是個志大才疏的人,他在苗劉之亂中立功甚大,也是少有的三十多歲就登上宰輔之位的人,但是他打仗不是個好手,無法跟虞允文相比。富平之戰失敗後,張浚斬殺了環慶經略使趙哲及其部將張忠和喬澤,軍心渙散,當時孫恂警告慕容洧“爾等頭亦未牢”,慕容洧害怕,於是叛宋。而據潁川陳諒公墓銘記載的是,當時諸慕都叛宋,也即慕容一族當時都叛變了,那麼是否有藉助宋金混戰之際要復國呢,並沒有明文說過,但不得不說是有這種可能的。

慕容洧在叛宋歸西夏後,不知道為什麼又在偽齊劉豫那裡擔任熙河經略使,成為南宋的一大邊患。我認為,慕容洧在西夏和金國之間的行為,也說明當時在金國南侵之時,西夏乘機與金國合作,但把慕容洧放在劉豫那,不知道是不是都怕犯苻堅容納慕容垂的危險,所以在紹興和議之後,金國要把熙河之地歸還南宋後,金國和西夏都不願意接納慕容洧,而慕容洧又覺得自己先背叛宋,沒有臉再歸宋,以此區別趙彬等的醜惡嘴臉,所以帶著族人幾千人逃到西夏、青唐兩界之間。

慕容洧說無臉再歸宋,那就有臉叛宋嗎?他在宋金夏之間,金夏不納,是難免逃脫要獨立復國的嫌疑的,叛宋不歸宋,也是有要脫離宋而獨立的可能的,畢竟趙彬之流叛宋歸宋並未受到處罰,且當時的割據局面混亂,慕容洧能為一大邊患,說明他還是很有能力的,他具備謀復國的環境要遠優於慕容復僅帶著三兩家臣。

疑似慕容復的歷史原型,慕容洧是什麼人

影視劇中的慕容復僅帶著三兩家臣

那麼,慕容洧的結局是怎麼的呢?

慕容洧逃跑到西夏、青唐兩界之間後,曾再次進攻環州,主要想在這個地區擴充自己的力量,這時來阻難慕容洧的人正是曾經陝西五路降金又歸宋的趙彬,趙彬這個人為人很差,但能混,叛宋歸宋後未受到任何處罰,反而混的不錯,在防衛慕容洧的入侵時,陳諒死了,他卻立功了,並說已經殺了慕容洧。但是,後來又出現慕容洧寇邊,與趙彬所言不符,不過這也只是當時的宣撫副使的一家一言,是不是慕容洧的其他族人冒充也不好說,且也有可能是政鬥之言也不無可能。所以,慕容洧有可能是死於宋軍之手,或淹沒在吐谷渾消退的變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