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这里是蒙古国的首都,从乾隆皇帝设立库伦到改名乌兰巴托,这座城市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当你真正走进它的时候,你却很难找到厚重的历史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一切显得那样凌乱和匆忙。

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目前,蒙古有钱的,没钱的,都涌向了乌兰巴托。这做不大的城市里,目前集中了蒙古国近一半的人口。

首先是有钱的。历史上的蒙古百姓以游牧为生,逐渐富裕起来的牧民,最先想到的就是告别漂泊,进入城市。而近年来,通过矿产开发赚到钱的新兴有钱阶层,他们安家之地更是乌兰巴托。


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其次是没钱的。近年来,由于连续的自然灾害,造成牧区牲畜的大量死亡,牧民生活更加窘迫。白天进城打工,夜晚回来居住。

为了吃饭,他们逐渐“游牧”到城市边缘,买不起城里的住房,在这三不管的地带,搭建起简易房子,有板房、传统的蒙古包,还有不知从什么地方淘换来的集装箱,五颜六色的大杂烩。


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乌兰巴托地势很高,站在城里的楼顶随便四处一望,便会看到这个“红色英雄之城”被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严严实实包围起来。如果更上层楼,你会发现在这一圈蒙古包的外面,便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了。

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居住条件非常差,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严寒来临之际,每个人都在蒙古包中围炉瑟瑟发抖


蒙古国贫富差距大,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


他们完全依靠木柴和煤炭取暖,整个棚户区笼罩在黑烟之中。为了御寒,很多人习惯了喝烈性酒,醉酒、打仗的很多。平时的时候,这里的人们用大的矿泉水瓶子打水喝,长年累月洗不到热水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