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國會出這麼多的大師?

長安驛站


民國出大師多其實是個偽命題。民國在大陸是指從1911-1949的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出來的有成就的所謂大師,大部分是人文科學方面的,更狹窄一點主要是傳統文化,歷史,哲學,文學。之所以有學問,主要得益於他們自小接受的是科舉考試那樣一套教育,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包括少兒教育的三字經,百家姓,說白了就是童子功很紮實。能有點水平的,從小教育就好,讓他們這些人再學點洋知識,出大師的幾率太高了。

1949年以後,兒童接受的教育完全是新式的,這一點上古文的底子就差點,而且直到初中了,才學一點古文,怎麼能和從小搖頭晃腦的小學霸們相比呢?

所以,不能簡單以今比古。歷史有延續性


讀讀點點


民國出大師,這大師是真大,不像現在某些人,自封大師,也是讓人笑掉大牙。我們先看看民國大師有哪些,然後再看看民國為什麼有那麼多大師。國學大師有黃侃、劉文典、趙元任、劉師培吳宓、錢穆、王國維、陳寅恪、章太炎、梁啟超……思想大師有:金嶽霖、馮友蘭、傅斯年、馬寅初、李叔同、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蔡元培、胡適……文學大師有:辜鴻銘、梁實秋、聞一多、張恨水、林語堂、沈從文、郁達夫、郭沫若、周作人、魯迅……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民國為什麼出這多大師。第一點,時代原因。清王朝的覆滅,西方文明的強勢東來,使中國文化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舊的沒有消亡,新的根基未穩。舊的已經足夠腐朽,這時候中國文化該向哪個方向發展,誰都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但可以明確的是必須為當時脫離時代的中華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當時的學者在向西方學習,並隨之建立了帶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西方學科,這幫學者便是各個門派的開山鼻祖。時代給出的困苦,封閉造成的文化上的落後,他們用自己的學術生涯給出答案。

第二點,大師們的個人學養。大師們的少年時期,生活在晚清,那時候清朝還沒有滅亡,1905年還沒有到來,還是要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天天還是要練的,四書五經還是要倒背如流的,二十四史還是要看的,再加之大師們優越的家庭條件,還可以出過留學,西方的進步思想,東方文化深厚的學識,幾十年的刻苦鑽研,不成大師也難。

第三點,後世學者的不幸。這幫大師們不僅建立了相關學科,更在這些學科上做出了極高的研究成果。大師研究一手資料,後世學者就著大師的研究成果,然後也去研究相同的東西,即使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算大師的成果還是算你的。研究陳寅恪能成為陳寅恪嗎?研究魯迅能超越魯迅嗎?現在學科越來越精細化,分工越來越明細,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一部分就夠了,可是你不學貫中西,又怎麼會融匯貫通;不融匯貫通,又怎麼成為大師。精細化提高了效率,卻也扼殺了觸類旁通的靈感。

第四點,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民國大師是晚清時期的精英,而且還是最頂尖的精英。我們這個時代的精英呢?他們研究的中心不是學術,而是怎麼賺錢,上大學是為了找工作,上名牌大學是為了找更好的工作。這不是時代的悲哀,時代的悲哀是你沒有能力去吸引頂尖人才專心學術,是你讓那些醉心學術的人過不上富有的生活。誰規定學術精英就該窮苦潦倒,誰規定痴迷學術的人不能開豪車住別墅。做到這些,何愁當今無大師。

在這個缺少大師的時代,讓我們再一次緬懷大師。







文史之路ing


先前也曾有過這樣的問題,後來詢問了老師,自己想了想才知道原因。

首先整個大的時代背景,民國時期是處於一個新舊文學交匯的時期,很多大家文人既接受了傳統的中國教育,養成了紮實的學術基礎和學習能力,同時又有著留學的經歷,這種經歷使得他們能夠以一種寬廣的、科學的、世界性的角度看待問題,如王國維是我國第一位研究尼采的學者,他從西方哲學尤其德國古典哲學的角度看待中國文化,從而有著更加開闊的學術研究領悟,這也就是多學科多方面研究的好處。

其次,民國時期產生了許多具有學術領悟開拓性的學者,很多人便認為那個時期比現在厲害很多,其實如今的研究能力並不比當時弱,只不過相對於來源而言,一步一步地深入顯得相對微小罷了。學術研究本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前人也可能存在錯誤的觀點,在之後被推翻了。

另外,歷史的久遠讓人更容易產生距離感,在這種距離感的作用下使人們對那個時期那些人產生好奇心以及憧憬,人們除了關注那些人的學術成就以外,更多的是被其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將其推去“神壇”,

因為在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學者做學術的方向和觀點可能不同,但目的基本上都是實現國家民族的獨立和發展。

而現在很多所謂學者懷念民國,不是覺得自己能在那時作出貢獻,只不過是指望高人一等罷了。一句話概括,民國學者因為理想純粹而優秀;現在懷念民國的所謂學者因為個人利益而猥瑣。

說到底,還是他們沾了祖宗的光。中國古讀書人死記硬背能力特別強,這種能力延續到民國。所以那時候的文人有懂得特別多,而且融會貫通的,像胡適。當然其他因素也有啦,比如亂世出英雄,學術自由。

再說那時候的文人,做summary可以,但是創新也馬馬虎虎。對中國歷史爭論不休,有顧頡剛等疑古派,有錢穆等守舊派(老學究的缺點就是滿腦子都是知識,不在乎現實)。總之學術爭論也不怎麼偉大。那時候沒有出薩特,海德格爾這樣創新的大師。但是現在好的summary,比如中國通史,哲學史,還是那時候的好。

至於社會改造,都是從西方借過來的。有一些值得稱道的人,最有名者魯迅,胡適。他們提出了很多對中國舊社會的想法。有很多成果,但其實現在的中國和他們想象的,尤其是魯迅想象的,還差得遠。知識分子對於這個社會的影響力,實在太小了。

中國至今為止稱得上能和西方諸賢(知識分子)媲美的人物,還都在古代。哲學家如孔孟老莊,文學家如屈原李杜曹雪芹。

另,魯迅在純文學和思想性方面不是他同時代的所有人能比的,他是那種有點超越了時代的人。

即此。也就是說,文學於崇尚文學審美性和社會功用性的同時,還輕薄因循的作品,更喜創新的寫法。胡適的作品,平心而論,文學性達不到頂級水平,卻能享受一些頂級的盛譽,即此。

民國的幾位大師,作品的思想及表達形式,皆能新人耳目,又不失正確性和感染力,此所以他們的開宗立派能夠成功,為後人留下巨大精神財富,開無數法門,貢獻著因循者不能有的特殊成就。






Hai子君


民國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基本上每個領域都有大師級的人物出現。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民國是新舊思想交替,東西文化交融的時代,滿清政府為了自身的利益,派了大量的學生出國留學,希望這些學生學成回國延續自己的國運。這些學生大多是品學兼優的良家子弟,本身的國學底子就在,又接觸了西學,彷彿一下子打開了通往外界的窗戶,豁然開朗,根據自己喜好拼命的吸取西學的各種營養,以期望挽救水深火熱中的祖國。這樣,各種西學流派與學科都找到了在中國的傳承人,填補了中國這種學科的空白,造就了許多大師級人物。2.不管是北洋政府時期還是國民黨時期的民國,都對教育極其的重視,也重視這些留學回國的學生。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在回憶錄中說,他一回國就受到了總理唐紹儀的接見,又見到了袁世凱,兩人都看中了他,都要求他做自己的秘書。民國剛成立,自然需要各種人才,各種學科的人才也都能發揮自己的所學。3.那時候不管做什麼樣的學問,只要找個大學做教授,那麼你就可以衣食無憂的進行各種學術上的研究和探討了,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沒錢,也不用擔心被搞。魯迅先生罵政府罵的多狠,可是每個月還是拿三四百大洋的薪水,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當然還有許多原因,這裡只說這三個吧。




米格


1.西方思想進入中國,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2.這些大師很多一部分是海龜,出國留學前本身就是富有思想和學識的國內尖子生

3.這些大師中,大多以學術成就,國學經典,古典文學和歷史考究而聞名,自然科學和理工學科偏弱

4.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當時的社會及教育環境對這些大師非常包容和尊敬,因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能工能文


中國有句俗話叫亂世出英雄,也叫時勢造英雄。反正都一個意思,就是說社會動亂才會人才輩出,這人才是各行各業的人才。就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亂世出英雄的典型的一個時期。為了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等層出不窮,也出現了,孔子 孟子 韓非子 老子 墨子 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為什麼這一時期會出現這麼多對中國思想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呢?原因就是這一時期是亂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在這一時期互相攻伐,戰亂不斷,諸侯國的國王為了更好的生存,因此就開始變法圖強,開始任用新興起的士大夫階層,這才為各家學說登上歷史舞臺提供了歷史機遇。也造就了一批對中國思想界影響深遠的思想家。

民國的軍閥割據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分裂割據非常相似,學術界有很多學者把這兩個時期放在一起比較。都是動亂的社會,也就都是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嘛,亂世有一個特徵,就是思想領悟把控的比較寬鬆,人們可以盡情發揮而不用擔心政治影響,這就為一些比較有能力的人提供了機會,比如王國維 梁啟超 章太炎 陳寅恪 季羨林 錢鍾書等。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都有,時勢造英雄嘛,再加上民國時期中國的國門已經打開,西方的先進思想也開始傳入,而統治階級對思想的管控比較寬鬆,這些大師的個人努力才成就了民國大師雲集的局面。




清晨的一道光


中國歷史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政治越混亂,文化越百花齊放,大師越多,比如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兩宋時期等等,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中央集權弱化的時候,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也會更少,利於文化大師的成長和出現。民國時軍閥混戰,加之西學進一步引進,所以更容易出大師。


八斗紀錄片


民國來自於大清的終結。

後來,八年的國難,三年的內戰,以前大清多少年的喪權辱國都為民國的大師成長提供了一個環境。

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興,就這個道理。

民國的文人,首先在學和治學上都十年如一日都兢兢業業,也是大師出現的一個關鍵。

總之,那是大師的時代!


喬加貝


民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既不是人才之盛異於他時,也不是人才之傑冠於古今。清末民初,舊學被打倒,西學引進後,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應該遵循哪種西學,大家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相互辯論,馬列主義、英美自由主義.、德日軍國主義等都被國人拿來辯論比較,這就造成了一副表面上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稱之為民國文化的小高峰時期。


愛健身的明明老師


就像亂世出英雄一樣,每個特殊的時代都會造出一批特殊的人,民國正處於新舊文化交替的巨大變革時期,,一部分首先接觸新思想新文化的人就會和其他人產生巨大的差異,大師是不能隨便叫的,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你領先別人一步就是大師。這就像90年代的萬元戶非常了不起,現在就算有1個億都算不上什麼是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