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由於贛州扼南下嶺南和東入閩海的交通咽喉,使這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宋末、明末,這裡均有慘烈戰事,領兵抗敵的兩位將領本都是讀書人——宋末的文天樣和明末的楊廷麟。除改朝換代的大戰事外,贛州一帶農民起義和匪患幾乎年年都有,明中期,王陽明,這位在文武雙全方面達到登峰造極境界的人物來到贛州,建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功業。征戰之餘,他也在贛州四處遊走,留下不少詩文,其中刻在著名佛教石窟勝蹟通天巖的文字中有一句“但得此身閒,塵寰(huán)亦蓬島”。出門旅行,特別是來客地旅行的人特別需要有這種心境,因為贛州這裡確實沒有西藏那樣的風景,通天巖也遠比不了龍門石窟、雲岡石窟。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不過,贛州古城牆上的風景在全國現存的古城中還是不錯的,古城牆都緊鄰贛江,城牆上視野開闊,天高雲淡下,望浩渺江水,不禁又想起辛棄疾寫於江蘇鎮江的一句詞:“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千百年,這清江水中多少行人淚,不光是上述名流,無數普通人揮淚灑汗,共鑄歷史,贛州古城牆的城磚上刻有許多古代工匠的名字,細心的人沿著牆根找可以找到不少,從宋代到民國,找到一個就覺得千年時光中的人影在隨城牆上浮動的水光而浮動,促人發思古之幽情。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我們建議來贛州旅行的人可以選擇住在火車站和汽車站一帶,那裡有一些新建的商務酒店,汽車站一帶較亂,火車站廣場對面是更好的選擇。贛州的公共汽車總站大多都在火車站廣場,從這裡去城內各處都很方便,出租車的價錢也不貴,古城不大,多數地點間起步價即到。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去古城牆最好在清早去,那時江邊有一股清氣,建春門前有一座木浮橋通至貢水東岸,晨霧中,江上水天一色,走在浮橋上,前面只有人影,身邊只有清涼。

走進建春門,路對面就是灶兒巷,在街口食攤上吃屜小籠包,喝罐燉湯,這就是“塵寰亦蓬島”的境界。灶兒也是古城中保存至今的最大一片老區,沿街牆面、門樓、鋪地經過修整,內部多還是大雜院,倒保留下了真實的生活氣息。一座名為“翁陽賓館”的大院現在也是大雜院,而當年除了官府的行館、驛站,這裡就是民間的豪華賓館了,院內現存的鎏金木格柵、木天花板,留下了當年的豪華印記。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除古城牆和古街區外,贛州還有一種遊人不易看到的隱蔽工程式古蹟,那就是城市排水系統——“福壽溝”,看來贛州從前的城市建設標準是挺高的。

看過灶兒巷後,可以再回建春門,沿城牆一路走到八境臺,在古代,除賀蘭山外,八境臺是贛州城內一個人造制高點,而且它的位置比鬱孤臺好,正扼兩江匯流處。八境臺下的一段城牆是最古老的一段,牆基由巨大石塊砌成,牆內側有眾多藏兵洞,此處的城牆外,現新修了一座廣場,巨大的“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立在中間,壇上的大青銅鼎據說是從贛江上溯流運來的,為此,江上的大壩極罕見地開啟了船閘。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如沿著城牆繼續向章水方向走,可見由於章水所帶泥沙的淤積,廣場外還有一片應是近年生成的陸地,有人在其上種菜,幾條船停在陸地邊,旁邊還有一個水上浮動小平臺,這些的主人可能是水上人家。南宋人周去非在其筆記《嶺南代答》中記嶺南古有5種人,分別是土人、北人、俚人、射耕人和胥人。土人即百越人,北人即南遷的中原人,俚人是古稱“洞蠻”的山民,射耕人是流動的租佃戶,胥人就是水上人家。近代有人認為,客家人多為北人,還有少量射耕人,其實界限應沒有這麼清晰,這裡的水上人家也屬客家人,水上人家也非只有嶺南和這裡才有,洞庭湖和鄱陽湖上從前都有很多,他們除了打漁種荷,也在水上平臺這種他們自造的土地上種莊稼,生活艱苦但奇特。

贛州——江上古城,水上人家

沿章水再向南走,不久就到鬱孤臺,臺邊有贛州博物館,臺下還有蔣經國當年在贛州的故居。

近年來,贛州舉辦了第19屆世界客屬肯親大會、第3屆中國客屬肯親聯誼會、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等,看來贛州政府很想借客家主題唱出些經濟戲來。

  • 歡迎關注微信同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