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由於近年來紫砂壺受到人們的追捧,紫砂行情一路看漲,其中有一部分不良商家為了謀取暴利,在泥料上做文章,用一些普通泥料加上化工顏料勾兌出各種五花八門的泥料。並號稱是家藏的稀有泥料,用這些化工泥料製成的壺然後以高價賣給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這是明顯的欺詐行為,更是擾亂了正常的紫砂市場。所以大家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化工壺因為原料和工藝成本低,品質也低,所以價格非常低廉。一把化工壺通常只有幾塊錢,即使配成一套茶具來賣,一般也不會超過100元人民幣。如果您在市場上碰上價格異常低廉、還附贈N多其他杯碟之類的“紫砂壺”,那就要小心了。那如何識別化工壺呢?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化工壺的鑑別方法圖解之化工壺的特點

一、泥色過於鮮豔奇特

純正的紫砂泥料燒製成的紫砂壺,沒泡養之前色澤黯淡內斂,化工壺顏色奇特,當你看到這些壺就要注意。而網上售賣的一兩百塊的所謂的名家手工製作原礦民國綠紫砂壺基本也屬於非手工製作的化工壺一類。而95塊的售價連一把手工壺的工價的都不夠,又何來價值不菲的稀有珍貴泥料。所以說切勿貪小便宜抱著撿漏的心理去買,紫砂無漏可撿。

二、表面異常光亮

由於很多化工壺為了提高產量在製作工藝上多是採用非傳統手工工藝製作即灌漿工藝以及手拉胚工藝,由於生產工藝的需要這些化工泥料通常會加入高嶺土、玻璃水等化工原料。燒成後胎質緻密堅硬、玻璃相重,表面光亮,基本看不到砂質顆粒的色澤變化。

三、泡養把玩後無變化

純正紫砂材質給人手感舒暢,細而不膩有如摸豆沙的感覺,並且手汗也同時會在壺表面留下一定的印跡。純正紫砂材質的壺體遇熱水衝淋處砂質感明顯,壺體顏色會變深,衝淋後的壺體和常溫下的壺蓋會有明顯差別,壺體表面會泛出光潤的色澤。純正的紫砂壺在泡養一段時間後,壺體會產生包漿,而化工壺無論如何泡養,留在上面的最多是茶漬,絕大多數不會有包漿的現象。達不到純正紫砂壺那種越養越潤的效果。

四、化工壺鑑別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壺身對比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壺嘴對比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正的紫砂壺,壺嘴是單獨做出來,然後安裝到壺身上。由於壺嘴較小,壺嘴外面做明針之後,壺嘴表面較之裡面比較光滑。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壺把對比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正的紫砂壺的附件如壺的嘴、把、口、底、足、蓋的子等等,都是與壺身分開製作,每個部件都是整體完成,不會出現中間有接縫的痕跡(花貨因其特殊效果除外)。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壺蓋對比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垃圾壺常見的是注漿壺。注漿壺,也叫灌漿壺,把不完全是紫砂泥料的陶土泥料與水玻璃打成目數約200目的泥漿,然後加熱泥漿,注入石蠟,並灌入模具中。壺蓋易出現壓槽痕跡。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斷層對比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真假紫砂方法圖解

購買紫砂壺的幾個要點

不迷信“大師”職稱買“真人真品永遠不會虧錢”

很多人一拿起紫砂壺,第一個動作就是翻轉過來看壺底刻章,也正是看中名家所作的表現。其實,看紫砂壺首先看印章實則為極大的誤區。

“刻個章最多半小時,關鍵是先看泥料、器形、再考慮是誰做的。”選購紫砂壺其實沒必要太在意工藝師的職稱,有些民間藝人沒有參加什麼職稱考試,沒有相關認證,但是作品卻非常出彩。“即使同為工藝師,有的人一把賣500元,有的人則一把賣5000元,這和個人營銷能力有關,關鍵還是消費者自己衡量。”他透露在紫砂壺界甚至不排除大師請人代工的現象。

很多人看到紫砂高企的價格,以為隨著宜興一帶泥料越來越少,泥料本身就會很貴。作為資深的紫砂專家,周小平曾多次赴宜興實地考察,他介紹說其實最高檔的泥料一斤也不超過200元,普遍的是幾十塊到幾百塊一斤。一塊泥料一般三四十斤,大壺可以做15把左右,小品則可以做30多把,如果單單泥料價格,平均不到100元就可以做一把壺。所以,面對“天價神話”尚需消費者自身清醒的判斷。

那究竟如何判定紫砂壺的優劣呢?關鍵還是看作品。“一定要買真人真品”,周小平強調。所謂真人真品,就是指紫砂壺真的是由底部印章所標註的人名本人創作而來。為了好賣,不少壺都在底部假冒刻有某些大師的名字,這些仿品即便工藝再好,在周小平眼中價值也大大縮水。“比如上世紀80年代買的只有三五百元的紫砂壺,如果是真人真品,今年有可能已經六七千元,但是如果打的是別人的名字,是仿品,那到今天則只值泥料錢。"周小平表示,

“真人真品永遠不會虧。”

新手別買地攤貨,“漏是給專家撿的”

此外,初學者最好從新壺入手,因為很多地攤上的“老壺”都並非紫砂所造,而是陶土所制,再塗上皮鞋油做出古舊的效果。而且據他觀察,地攤貨其實99%都是仿品,而那1%的漏又是給專家撿的。所以,“對紫砂沒有一定認識,不要碰地攤貨,小心被人家撿了你的漏。”

而且,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修養,也很難玩轉紫砂壺圈。“比如有些所謂‘老壺’的器形是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如果不瞭解,就容易被騙。再比如大紅袍這種泥料,‘文革’期間就沒了,如今市面上卻很多所謂大紅袍泥料的紫砂壺。”

避免買入名家贗品,分析“存世量”

如何避免買入名家贗品,周小平教給消費者一招,那就是“存世量”,這一招同樣適用於判別紫砂未來的升值空間。因為,“真正的大家作品絕對不會存世太多。”周小平肯定地說。一般說來,夫妻檔一個月能做10把壺,而大師一年最多能做幾把壺。紫砂壺的價格由供求決定,存世作品過多價格自然上不去。

挑壺誤區,敲壺、追求完美

一是敲壺。人們選壺時,通常喜歡用壺蓋敲擊壺身通過聲音辨聽紫砂壺的真偽,認為只有鏗鏘有力、有金屬聲音才是真正的紫砂。紫砂專家周小平則認為:“同為紫砂,器形不同、厚薄不同,溫度不同,泥料不同,敲出來的聲音都不同。而且,現在為了追求藝術效果,還有深淺不同的紫泥放在一起‘拼紫’的效果,這個用敲壺的方式就更加無法辨識了。敲擊還容易出現‘跳砂’的現象,一點小瑕疵就會毀了一把壺。”

有的人甚至一聽到“模具”就有牴觸情緒。“其實大師也會打模,因為用模具定型才能保證出來的東西都一樣。但是模具的使用並不能掩蓋大師的手筆。後期的打磨、裝把、裝嘴、描繪等細節都需要極高的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