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需要的步兵戰車,火力優先,還是防護優先,有人還是無人?

大馬哈魚12


這個問題比較空泛,說起步兵戰車,這傢伙是運送步兵的,當然現在的步兵戰車有輪式的,也有履帶式的。履帶式步兵戰車比較常見,一般是伴隨坦克的最佳夥伴,各國裝甲和機械化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人印象裡,早期的步兵戰車是皮薄餡大的那種防護弱的戰車,不過現在的發展來看,防護和火力都有增強。

當然步兵戰車也隨著坦克的發展而發展,至於未來步戰車的發展,火力強大的步戰車也有,防護能力強的也有。

世界步戰車發展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M2“布萊德利”步戰車,和俄羅斯的BMP-1/2/3系列。單純說火力的話,之前的步戰車主要武器是25-30毫米機關炮,後來還有35/40/50毫米的機炮。現代最新研發的步戰車 有裝備45毫米機炮的可能性。但是火炮非常先進,配備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將用鎢合金彈芯,火炮初速高,能穿透100毫米以上的裝甲。同時還配備配備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

還有反坦克導彈。當然俄羅斯的BMP-3主炮直接上升到了100毫米,最大的亮點是配備另一種彈藥為9K116-3激光制導導彈,,最大射程5500米。錐形裝藥彈頭可以穿透50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改進彈頭後的9M117M可以穿透700毫米厚的鋼裝甲,這打坦克的實力呀,加上搭載步兵,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的堡壘。

有了這些武器,當然防護就不能和坦克相比了,世界步戰車防護最好的要屬以色列了,“雌虎”步兵戰車,總重達到了62噸,防護能力和梅卡瓦相當。當然火力也不俗,配備穿甲能力極強的MK.44型“大毒蛇”機炮。防護和火力這回都有了。還有防護和火力都兼備的是俄羅斯最新的T15步兵戰車和庫爾幹人25步戰車。

配備了機炮和反坦克導彈,其中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的設計風格向西方靠攏,車體高大,也是加強了防護,車體兩邊披掛裝甲,整個“庫爾幹人-25”車族有救護車、指揮車、搶修車、120毫米迫擊炮載車等,一個平臺多種用途。未來也會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至於步兵戰車無人化,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步兵戰車主要定義就是運送人員的,無人駕駛,那不就是遙控武器戰,類似於俄羅斯“天王星”系列,“天王星”系列無人戰車讓世人嘖嘖稱奇,用在戰場掃雷的“天王星-6”無人掃雷車,有用於偵察和作戰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以及用於戰場消防的“天王星-14”無人工程車。目前已經投入實戰,體型也不大,要是發展目前大小的無人戰車,就是敵方的活靶子,所以無人化發展不起來,發展的那就不是步戰車了,就是無人戰鬥車或者遙控武器站了。


雷姐的機械空間


步戰車也有很多類型啊,不同作戰場景下對步戰車的火力、防護、機動的需求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步戰車不是坦克,它更多的是一種能搭載步兵的移動火力平臺,在武器上更多的是能與坦克高低搭配,彌補坦克與步兵之間的火力空白。

現代步戰車上一般三種武器,機炮/低膛壓炮,導彈,機槍

20-40mm的機炮用來拆輕型掩體,輕型裝甲目標。也有使用大口徑榴彈炮或者低膛壓炮的,這種主要用對付各種掩體,殺傷有生目標,屬於一種支援武器(帶大口徑炮的一般都能玩炮射導彈)。

步戰車上有反坦克導彈或者防空導彈(M2布拉德利可選裝拖式或者毒刺,但一般是拖式),顧名思義在遇到重裝甲目標時不至於沒戰鬥力。同時,導彈也能用於摧毀碉堡或者建築等大型掩體

同軸機槍用於對付步兵這種軟目標,不浪費機炮炮彈。


這三基本已經能讓步戰車履行自己的職責,沒必要給步戰車搞一門坦克主炮,這樣一來整個底盤都得重新設計,重量也會上升,效能上和輕坦衝突。

防護方面則很講究你拿步戰車幹啥,一般步戰車也就是防護機炮這一級別,還不能是太猛的機炮。但最近基於坦克底盤重型步戰車越來越紅,主要是因為反恐治安戰的大背景下,步戰車經常會遇到路邊炸彈襲擊,也需要經常鑽城區作戰,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筒子襲擊,因此裝甲一定得厚,因此體重往往都在50噸以上。現代更多的也會採用無人炮塔或者無炮塔設計。


最後...步戰車有人和無人

兄弟,你要知道步戰車有個很大的功能是運兵... 所以一定是有人的,如果是無人,那則是另一種東西


瘋狗的輕武


步兵戰車,是一種裝有裝甲的軍用車輛,主要任務是搭載了機械化步兵分隊,協同坦克作戰,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飛行器等目標。

任何武器系統的研發,設計者都是在滿足軍方諸多要求的前提下, 對各項互相影響、甚至互相沖突的設計進行協調和取捨。步兵戰車自然也不例外。是火力優先,還是防護優先,需要根據軍隊的作戰需求和戰術思想而決定。不同的需求則會使步兵戰車的研發選擇大相徑庭。

比如,蘇聯則是奉行以裝甲部隊為核心,航空兵為輔助的大縱深突擊戰術,也就是“鋼鐵洪流”,重進攻、輕防禦,所以蘇聯的步兵戰車強調火力和機動性。

而冷戰結束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 其迅速萎縮的綜合國力和急劇惡化 的地緣政治態勢,迫使其放棄了戰略進攻思維,轉向戰略防禦。俄羅斯步兵戰車的設計也受到國家總體戰略的影響,不在著力強調火力和機動性,防禦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像俄羅斯新式的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與老式蘇聯時期的BMP系列步兵戰車相比雖說不上是天差地別,但已是大為不同了。

至於,步兵戰車無人化是不太可能的,步兵戰車就是用來搭載步兵作戰的。無人不搭載步兵的話,還叫什麼步兵戰車,那叫做火力支援車。

就到這裡,以上是本人個人觀點,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從目前軍事科技的發展來看,似乎防護大於火力。

在海灣戰爭爆發前,各國裝甲車的發展更看重的是機動性,只要能夠擋住基本的步槍子彈便可以了,以前是需要步兵坐運輸車到戰場五公里外,然後下車攜帶裝備徒步進入戰場。所以裝甲車需要極強的機動性,能夠將人員裝備直接投入到戰場。

而隨著現代武器性能的發展,特別是武器精度和威力的發展,讓這些裝甲車進入現場後危險係數大增。連美國原本重點打造斯特瑞克旅計劃,也破產了。

所以從新世紀後,裝甲車朝著更為均衡的方向前進,裝甲厚度極速增長,馬力加大,噸位也大大提升。比如德國的拳擊手,噸位達到了30噸左右,行駛速度卻超過100公里每小時,這就大大提高了現場生存率。不過雖然機動性和防護型增加火力卻沒有加強,僅有一些小口徑速射炮,這也是因為現在各種火力範圍非常齊全,裝甲車的作用不需要攻堅,而是快速投入戰場即可。

更目前世界各國趨勢都是如此,連中國未來的發展規劃也一樣。可見,裝甲車朝著機動性更強,防護更佳,生存率更好的方向前進!


以史知今


本人觀點是未來步兵戰車應該是火力優先,因為無論步戰車裝甲防護有多好,依然無法扺擋不住坦克一炮,所以在防護方面能夠抵禦35mm以下的攻擊就夠了。未來步戰車應該會慢慢減少乘員最後變成無人戰車,因為根據現在坦克的發展,漸漸無人化應該可以說是發展趨勢,所以未來步戰車應該是無人的。


LEBRON17


你都已經提到了“步兵戰車”無人還叫什麼步兵戰車?當然是火力和防護並重!


裝機帝


防護優先,不然幾下子就沒人了可該怎麼辦,現在的都是流水線生產,不怕沒車。


蘭若凝霧


未來步兵戰車還是需要防護為主。只有防護保護好了,才能有效支援步兵作戰


虹橋管大哥


都不是!

是信息化和機動優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