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不能統一?

拜拜


緬甸全境有13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在緬甸歷史上各自長時間獨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政權形態。這些意識形態迥異的民族之間,別說相互融合了,就是能不能和平相處都是個大問題。

此外,在緬甸,部分民族迄今仍保持著相當獨立的狀態,比如說若開、克欽、果敢、佤族、羅興亞人等等。他們不僅保持有各自的文化傳統,還有基本不屬於緬甸聯邦政府的政權形態、擁有獨立的武裝、專門的行政體系、特立獨行的司法……堪稱獨立小王國,緬甸中央政府想要統一這些地區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不將就175723221


緬甸自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以來已經有70年的光景,可是卻至今沒有實現國家統一。在統一的問題上,緬甸政府曾多次與民族武裝舉行洽談,但基本沒有什麼收效。那麼,阻礙緬甸統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時至今日,諸如果敢族、克欽族、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武裝還在與緬甸政府軍作戰。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在對抗緬甸政府軍的衝突中雖然不佔優勢 ,但他們善於利用緬北地區山高林密的優勢,大力發展游擊戰爭。

眾所周知,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分散的多民族國家。目前,其國內已經擁有130多個少數民族,有近三分之一的緬甸人口都屬於少數民族。然而緬甸軍政府在處理民族問題時始終奉行沙文主義,排斥和打壓少數民族,導致緬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徹底尖銳化,成為阻礙緬甸統一的重要原因。

時間回到1947年2月,當時的緬甸獨立運動領導人昂山與克欽族、撣族等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承諾會在建國以後賦予少數民族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地位。可是後來由於昂山被殺、政局動盪、軍政府掌權等原因,這個協議的內容未能實現。民族武裝為了爭取生存空間,不惜與緬甸聯邦政府火拼到底。

最可怕的是,這種民族武裝還不只一支,諸如果敢同盟軍、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克欽自衛軍、巴奧民族軍等勢力,堪稱一個又一個的“獨立王國”。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地盤內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傳統,還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形態,擁有獨立的武裝、獨立的行政、獨立的司法,儼然成了緬甸治下的“國中之國”,只是沒有得到緬甸政府的承認而已。


除此之外,國際社會也在干涉緬甸的國內問題。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美國以國際警察的身份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指責緬甸政府在對待少數民族的問題上不講人權,並對緬甸政府進行經濟和政治制裁,迫使緬軍放鬆了對少數民族武裝的圍剿。因此,造成緬甸無法統一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國內的歷史遺留、民族矛盾和來自於國外的政治干涉。


歷史錄益


緬甸相對還是統一的,題主說的無法統一應該是指緬甸若開邦羅興亞人問題,小國亂像的背後都有大國的影子。

當初美國一心扶持昂山素姬,企圖以顏色革命方式拿下整個緬甸。然而,昂山素姬掌權後,並沒有配合美國,昂山素姬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首先考慮的是緬甸的利益,決對不是出賣自己的國家。

從2009年,奧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戰略開始,緬甸就成為美國籠絡的對象,當然還包括其他東南亞國家,美國企圖把東南亞整合起來對抗中國。特朗普上臺以後,更加簡單粗暴,直接把羅興亞人扶持成一支武裝軍。

美國人有一套駕輕就熟的套路:扶持羅興亞人武裝,然後利用他們的話語權宣傳羅興亞人的悲慘可憐,再操縱羅興亞人發動襲擊等流血事件,緬甸軍方鎮壓後,再將問題國際化,最後派軍隊介入,將若開邦獨立出來,變成美國打入緬甸的勢力。

然而,緬甸的問題的國際化並沒有成功,英國出面提出的譴責緬甸政府議案,被中俄聯手否決,中俄這幾年相互支持,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總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美國這個背後的推手一直存在,緬甸的麻煩將會長期持續,現在與中國的貿易站吸引了美國的主要精力,緬甸的日子也會好過一些。

世界和平的希望在東方,很多非洲國家不是高喊向東看的口號嗎,一些中國公知老是說中國與世界主流價值觀不符,誰是主流?誰實力強大,誰擁有話語權,誰就是主流。

期待人類命運共同體早日構建完成,這世界本該重歸祥和安定!





山與海間


緬甸長期處於內戰,所以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緬甸地區不是發生了爆炸,就是發生了武裝衝突,或者戰爭。

對於緬甸來說這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而緬甸戰火長期動盪,就是因為緬甸的民族構成過於複雜,緬甸是典型的多民族國家,一共擁有135個民族,緬甸長期受到了種族分裂的困擾,並且緬甸還受限於地形,特別是叢林和大山之中,緬甸從始至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而緬甸從1945年獨立後,雖然和平過一段時間,但在1962年,緬甸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之前,少數民族武裝還算不多,但之後少數民族武裝遭到了緬族的壓迫,必須要進行民族武裝獨立。

緬甸軍閥想把緬甸打造國家統一和消除民族分裂作為目標,力圖武力上鎮壓反政府武裝,但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是要求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大。目前,與緬甸政府軍打得最為激烈的就是緬甸民族武裝包括了克欽獨立軍、撣邦武裝、果敢、德昂等。緬甸試圖招安或者暫時互相戰鬥,緬甸政府軍曾經與8支緬北的少數民族武裝力量簽訂了停火協議,但克欽獨立軍和果敢同盟軍沒有包括之中。這導致了緬甸北部地區的戰火綿延不斷。

而緬甸內戰一直都是壓迫與反壓迫,特別是緬甸政府要想恢復真正的和平,就必須放棄“大緬族主義”和加強中央集權取向。必須採取民族高度自治制度,這樣才能保證緬甸持續 的和平。如果繼續打著民主外表,以緬族為主的執政集團壓迫少數民族,那麼緬甸內戰就永遠不會停止,甚至重新激烈的爆發。

緬甸的和平將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大緬族主義”傾向。必須消滅緬甸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就有多少支反政府武裝的嚴峻局面,族際關係必須和平與安穩,這樣才能保證緬甸內戰最終結束。


出鞘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白緬甸這個國家從法理層面上一直都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的問題更多的像“羅興亞問題”,“佤邦,果敢,撣邦,克欽邦”等分離主義勢力和國內地方割據勢力。這些問題的當中除了“羅興亞問題”其他都和我國有著非常深刻的歷史淵源。

一,羅興亞

羅興亞人,這個稱呼是緬甸官方給他們。從民族成分上來說他們是孟加拉族,說孟加拉語,和他們的母國孟加拉國一樣信仰伊斯蘭教。

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緬甸也被劃入英屬印度管轄,英國人為了統治緬甸就招募一批協助孟加拉人協助英國統治緬甸。緬甸獨立以後,這些人就留在了緬甸,他們的後人就是今天的羅興亞人。

在緬甸看來,一方面羅興亞人是英國殖民者的幫兇,另一方面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和緬甸國內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佛教格格不入。這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因素,緬甸一直想把羅興亞人趕回孟加拉。

這問題準確來說,不屬於分離問題,羅興亞人本身對於緬甸就沒什麼歸屬感,他們更加希望自己回到孟加拉。但是羅興亞人在緬甸一百多年,人口規模已經從當初的幾萬人發展的一百多萬,對於並不富裕的孟加拉國接納他們也不容易。

二,佤邦,果敢,撣邦,克欽邦

如果關注我國西南地區歷史,緬甸佤邦,果敢,撣邦,克欽邦等地區,從元朝開始就納入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他們和雲貴高原一樣是中原王朝冊封的地方土司,不同之處在於雲貴在明清時期的改土歸流下由中原王朝直接控制,而這些地方仍舊維持原貌。

清末民國時期中原戰亂,對於這一地區控制迅速減弱,原本就不牢靠的土司迅速被英國人吞併,一併帶入英屬緬甸。

這些地區對於緬甸的長久以來都沒什麼認同感,翻到是對於我國認同感更大。佤邦,果敢說漢語寫漢字,推廣普通話。克欽邦其民族屬性和我國的景頗族是同一個民族,是在中緬叫法不一樣,他們的語言屬於漢語北方方言的分支。

在文革期間我國一度效仿蘇聯在這一地區輸出革命,導致周邊周邊鄰國對我們十分敵視,所以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就主動退出了這一地區,才換來了我國在東南亞方向上幾十年的安定。

如今緬甸中央政府無力掌控這一地區,我國從長遠戰略考率也沒有介入這一地區的想法,所以說這一地區的問題,只要不出現域外勢力強力介入觸怒我國逆鱗,這些問題的死結短期內依舊無解。


喵神觀天下


坦白說,緬甸若想實現統一還真的很難,因為緬甸國內部落眾多,不同的部落都有不同的文化思想,再加上部落們擁兵自重,所以緬甸政府很難實現全國性的實質統一,只能實現意識形態上的統一。


退役人才網


撣族、孟族、果敢族、克欽族等各邦各自為政,軍閥混戰,中央政府式微,再加上毒品橫行,國力羸弱,再加上歷史原因導致的長期分裂,這樣的國家幾乎不可能統一。除非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蕩平各武裝勢力,才有可能走向和平統一。


中國茶文化知識官


我們知道,二戰日本投降撤出東南亞後,緬甸就藉助民族解放的契機,脫離原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緬甸,時至今日,連國家統一都還沒有實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打內戰的國家並不少。只是和緬甸不同的是,這些國家基本上是政府軍和反政府軍之間的對抗,而緬甸除了緬族控制的中心區域外,只要有一定實力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軍隊。小小的一個緬甸,反政府的少數民族武裝多達十幾個。

這些地方武裝,不僅輪流和緬甸政府過招,逼急眼了,他們還聯合起來和政府軍對著幹,使緬甸政府的統一理想頻頻破滅。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還是要追溯到歷史上,英國對緬甸殖民統治期間產生的遺毒。

一、緬甸政府對政治權利的剝奪造成內部民族危機。

緬甸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多達13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占人口總數的70%,另外30%為其它少數民族居民。

英國在佔領緬甸時,曾遭到了緬族人強烈反抗。疲於應付的英國人,想出了以緬治緬的統治思路,那就是扶持少數民族勢力來打壓緬族,通過在克欽、克倫、果敢、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使他們擁有高度自治權利,幫助他們建立軍隊,給他們武器和經濟支持。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樣一來,高度自治的少數民族實力大大增強。

等到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撤出緬甸,緬族掌權後,開始回收少數民族手中的權力及軍隊時,這些土司老爺們就不答應了。以前各自為政,相安無事,憑啥以後要受你管轄。最終,雙方只能在戰場上論高低。於是打打停停,一直打到了現在。

二、緬甸政府對歷史移民的態度激化了外來民族矛盾。

當年英國人為了打壓緬族人的影響力,從同為殖民地的孟加拉和印度大量移民到緬甸的若開邦。我們知道,緬族人信奉佛教,而移入的孟加拉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

這幫移民進入緬甸後,因為信仰差異,屢屢和當地的緬族人發生民族矛盾衝突,大量搶奪土地和政治資源。據當年英國駐若開邦的移民幫辦史茂特記載:“阿拉幹人(緬甸人)正被來自孟加拉的人擠走,他們不得不向東遷移。”

英國人在日本佔領緬甸時,在若開邦組建了一支由羅興亞人組成的“孟加拉V支隊”武裝力量,用來阻擋日軍。

但是這支軍隊並沒有攔擊日軍,而是對當地的緬族人進行種族清洗式的大屠殺。據緬甸和英國資料記載,V支隊屠殺了若開邦10多萬緬甸人,僅靠近孟加拉邊境的一個小鎮,就有3萬多名佛教徒被殺,民族仇恨進一步升級。

緬甸軍政府掌權後,非常擔心,如果承認當地占主導地位的羅興亞人的身份,貧窮的孟加拉會有更多的移民進入。到那時,若開邦將完全成為羅興亞人的天下,遲早會被分裂出去。

1982年吳奈溫上臺後,緬甸政府制訂《緬甸公民法》,明確羅興亞人為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為了同化羅興亞人,緬甸政府搗毀了若開邦的清真寺廟。佛教徒對羅興亞人的人身迫害,政府也不聞不問。這使得羅興亞人對緬甸政府的仇恨不斷升級,反抗愈加強烈。

(昂山將軍)

三、緬甸政府以大緬族為中心的沙文主義路線不得民心。

早在1947年2月,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昂山將軍,在撣邦彬龍鎮,與克欽族、佤族等少數民族舉行了會議,達成建立統一緬甸聯邦的共識。少數民族擁有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權利,這就是有名的《彬龍協議》。

六十年代緬甸奈溫軍政府上臺後,否認《彬龍協議》合法性,意圖用軍事強權統一緬甸,實行中央集權的黨政軍聯合獨裁統治,推行大緬族沙文主義。緬族利高於一切。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少數民族公民,淪為飽受歧視的二等公民。最終導致以緬族主導的軍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多年來,緬甸軍政府在各方努力下,也曾多次和少數民族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但很快又重新開戰。究其根源,如果雙方不能建立相互誠信,在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之間達成共識。消除民族歧視和不平等,保證各民族之間擁有等同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公權,那麼,想從根本上停止內戰亂象,幾無可能。

(參考資料:《一切按計劃進行?緬甸的軍隊與政府》)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個強大而統一的緬甸,對它的鄰國中國並非是一件好事。緬甸人奴性很強,百十年事實證明緬對中國十分不友好,親美十分強烈。一個分裂的緬甸並不是一件壞事。


一世串說


因為緬甸本來就是英國撤退時強行捏合的國家,挖坑守兔子,損人不利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