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路對身體好?

探索文化


根據膳食寶塔的推薦步數,每天平均走6000步為宜,很多朋友可能會開始高興了,這上下班走路地鐵站都能湊夠4000步,剩下兩千步隨便就走到了,有什麼難的。可別高興太早了,這裡的6000步推薦是“一次性走完”,並不是斷斷續續湊夠這6000步,所以,如果加上這個條件的話,可能很多朋友就知難而退了。其實這並不難,晚飯後我們外出散步40~60分鐘,應該就差不多有個5000~6000步了,只是這個時間看大家願不願意抽了。

很多朋友認為走得越多越好,經常我們會看見微信朋友圈步數超過三四萬的,但其實並非走的步數越多越好,特別是針對中老年朋友來說,過多的行走步數會損傷膝關節,加速關節磨損,更容易誘發關節炎等問題。對於一些平時並沒有經過高強度訓練,或尚未習慣長時間步行的朋友來說,也不適合硬撐到三四萬的步數,這樣同樣可能造成韌帶拉傷、肌肉損傷等問題。

很多朋友在走路運動上也存在誤區,步數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這些“步數”中“有用的步數”到底有多少。如果我們就是逛街的走馬觀花,走半晌才過了個路口,那麼這樣的鍛鍊沒不能稱為“有效鍛鍊”。其實鍛鍊可以說是對身體的一種“折磨”,你看我們慢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運動大部分都會上氣不接下氣,其實我們的身體並不是處於輕鬆舒適的狀態,而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反脆弱”系統,也就是在它可以承受的“逆境下”它會變得更強,讓自己更好地來適應這些“逆境”。比如跑步累,但如果堅持跑步,我們身體會提升自己的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和心臟泵血功能,提升肌肉含量、協調性、韌帶和關節的靈活度,我們會逐漸感覺沒那麼累了,這樣就是提高了體質,達到了鍛鍊效果。

但如果只是輕輕鬆鬆的慢慢走,哪怕每天能湊夠一萬步,那麼鍛鍊效果也十分有限。國外有一項新的發現,其實我們不用每天刻意去湊夠步數,一些有效的運動方式或許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受益。比如“快步走”、“健步走”。研究發現,健步走、快步走的人群比起普通行走的人群多了40%以上的“有效鍛鍊”,也就是有助維持或增加肌肉、提高心肺功能、提高體質的鍛鍊。專家推薦我們可以每天抽出4個10分鐘,每個10分鐘快步走3~4分鐘,再漫步走1分鐘,如此循環,身體也能達到很好的鍛鍊效果,抽出10分鐘休息時間不難,每日閒暇時間積累起來也能鍛鍊40分鐘左右,總共大概可以走3000~4000步,怎麼樣,有效的鍛鍊並不等於多多的步數,這三四千的步數可比那些慢悠悠的一萬步含金量要高。

友情提示: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大家還是不要出門快步走了,儘量在家裡做一些運動,很多力量運動也能起到維持肌肉,鍛鍊身體的效果,例如平板支撐、俯臥撐、仰臥起坐、啞鈴、瑜伽等等。


只有營養師知道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與此同時,很多人卻也變的越來越懶了,能躺著就不想坐著、能做電梯就不想爬樓梯、能不動就不動...殊不知,生命在於運動,太懶惰對身體健康沒好處,還容易帶來一些健康隱患,其實有種鍛鍊方式可以說是既省時又省力,還不挑場地和器械,那就是走路鍛鍊了。



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可見經常走一走路,對身體還是很有好處的,現在很多人的養生意識也比較強,光靠飲食來養壽,可能效果不是很好,病從口入,一旦吃錯了對健康也是很不利的,而通過走路的運動方式,就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只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以下幾個好處就會自動找上你!


每天都堅持走路鍛鍊的人,或會收穫以下這些好處


1、提高腸胃功能


<strong>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飯後半小時左右出去散散步,能夠促進場地的蠕動,提高腸胃的消化能力,吃進去的食物就能及時的被吸收和消化,而現代很多的腸胃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問題,若及時調理的話,最後可能就會發展成比較嚴重的疾病了;而且飯後走一走,還可以釋放壓力、舒緩身心。


2、保護心血管



經常走路鍛鍊,可以稀釋血液,防止其粘稠度增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走路五無疑是最好的鍛鍊身體的方式,對於體力的要求也不會太高,只要不要暴走,適當的每天走個幾千步,血管、心肺得到了鍛鍊,也不會傷害到膝關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三高。


3、有助於減肥瘦身


<strong>


可能很多人覺得走路就能減肥有點不靠譜,不如跑步等一些高強度的運動效果明顯,但是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比較大,一天忙碌下來還能每天都堅持高強度的健身的人估計也只有少數,相對來說,走路就是順帶的事了,而且每天都需要走路,走路鍛鍊也比較容易堅持下來。


4、提高睡眠質量


<strong>


相信因為手機的緣故,很多人經常會在睡前玩手機,睡的很晚,形成了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局面,而睡眠質量不好也跟器械虧虛有關係,不妨每天走走路,氣血也會慢慢的通常起來,氣血充足了,濡養心神,也很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在睡前倆三個小時進行走路鍛鍊,效果或許更好。


走路注意事項:



走路鍛鍊的好處這麼多,你心動了嗎?哪些長期堅持走路鍛鍊的人,可能和你比起來,他們的體質更好、氣色也更好,若不想被同齡人比下去,不妨開始走起來吧!但走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瞭解到位,或許帶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首先,走路並非走的越多對身體越好,可能對於年輕人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中來年人來說,若每天都走一兩萬步,可能還會傷害到膝關節,加速器官的老化速度,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天走路的步數在5000步就可以了;其次,走路的時間也要注意,飯後最好不要立即走路,容易腹脹、噁心,等食物被吸收,飯後半小時在走路最好。


綜上所述,只要每天堅持走走路,身體就會輕鬆的收穫以上幾個好處,像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或者不想運動的懶人,其實都可以試試走路鍛鍊的方式,省時又省力,還是免費的,只要注意不要盲目走路或暴走,在飯後不要立即走路,對身體的好處是很大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每天的活動量達到 6000 步,有益於保持身體健康。

一般情況下,每日無意的、零碎的、短暫的步數合計大約在 3000 步左右。這些短暫的、強度很低的走雖然也有健康益處,但效果較差。


因此,如果是用手機或手環監測自己每日步數的話,最好能達到每天 10000 步(包括主動走 6000 多步和無意走 3000 多步)。其中 6000 步是真正有效的步數,至少要達到中等強度的運動。


青島棘海生物科技


每天走多少路才算健康!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只要是能夠在自己一天的日程裡安排出鍛鍊的時間,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早晨、夜晚,都是被鼓勵的。但涉及到慢病者、老年人,還是要考慮鍛鍊的安全性。

6000步!

都說日行一萬步,一個人每天之中,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加起來就有4000步,除去這4000步後的6000步才是真正能夠改善健康的。

不是每條路都適合走路,理想場所應該是草地、土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在人行便道上走也沒問題,但最好遠離機動車廢氣。

健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以每分鐘120~140步(約每小時5.5~6公里)的速度為宜,大概每秒走兩步。每次在健走之前應先用慢步走(每分鐘約70~90步,相當於每小時3~4公里)來熱身;

走完6000步之後,可以用中速走(每分鐘90~100步,相當於每小時4-5公里)作為鍛鍊後的整理運動。

走路需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不壓腳背、不擠腳尖),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防滑和穩定性要好。

很多人走路時,會有膝關節突然發軟的經歷,同時膝關節會疼痛。這些症狀是由髕骨關節紊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或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建議及早就醫、診斷治療,同時要注意減少運動量,避免爬山爬樓梯,保暖。

如果走路時小腿肌肉疼痛,停下來歇會兒又緩解了,或是經常覺得腿腳發涼,尤其是冬春季節或夜裡比較嚴重,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周圍血管病,以動脈硬化閉塞症居多。建議儘早到血管外科檢查,別硬撐著鍛鍊。所以說適當的鍛鍊身體才會健康!





探索文化


跑步太喘、瑜伽太難、健身房又太貴,走路便成了最省錢最簡單也是最健康的健身方式了,動作不難、相對柔和、也最簡單,對身體的創傷最小。坐累了,出去走走路既能舒緩筋骨,又能放鬆心情,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走路走少了不管用,走多了又會腰痠腿疼的,那成人每天走多少公里路程比較合適呢?

我的計步器上每天差不多都會走6000到10000步左右,據說這也是最理想的步數了,但我認為一個成年人的話,這些步數偏少著點了,因為我天天都是走這些,身體素質沒有一點點的好轉,尿酸該高的還是高,體重也是一天天的在增加著。一個成人每天走路的步數應該在15000步左右,一步在0.7m左右,大概就是10km左右,這才是一個成人應該有的活動量,小孩子或者老人可以適當的減少!



走路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當一個人決定去鍛鍊的時候,不能一開始就暴走十公里或者二十公里,這樣非常的不好,首先第一次太累了,會打消以後鍛鍊的積極性,造成鍛鍊了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了。其次走路雖然算不上劇烈的運動,但是如果猛然走的太多,肌肉會產生很多的乳酸,乳酸過多的話對肌肉也是會有腐蝕作用的!走路要循序漸進,今天走三公路,明天加一點,後天在加一些,直到達到預定的目標!

走少了其實對健康是沒有什麼作用的,走路是平常人最基本的行為了,身體對少量走路形成一個習慣,如果哪天沒走夠這些反而覺得不舒服,或者失眠什麼的。研究表明,人在走夠6km以後脂肪才會開始燃燒,每天走路十公里也可以分兩次到三次完成,早上四公里,晚上六公里,是比較科學的走法,早上走的太多太累會造成白天沒精神或者沒力氣,晚上適當的多活動消耗脂肪的同時還能加深睡眠質量!
不要小看最平常的走路,任何鍛鍊能夠堅持下來對身體都是有好處的,走路的時候全身的肌肉其實都是在工作的。不要說我開始鍛鍊了,就要加強什麼營養,就按照平時的飯量已經足夠了,運動多了會加大飯量,還要適時的控制自己的飯量,不能說水漲船高,那樣同樣起不到鍛鍊的作用!吃還是那麼多,運動加強才能消耗身體的脂肪!


小小孫說


走路已經成為現在大多數人的運動方式,又簡單效果又好。古人也曾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現在城市裡很多老年人都喜歡飯後走一走了。

現在隨著健身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也都加入進去了。但是每天非要走一萬步才是有好處麼?走路散步怎麼樣才對身體有好處,下面我來說一說。

走路的步數也要分年齡段

一般來說的話,成年人每天走一萬步沒事,很正常,但是對於慢性病,老年人來說,一萬步就是超標了,對於他們來說每天走路6000步左右就是可以了。

走路注意的要點

1.早晨起來不吃早飯去走路是不對的,早飯不吃血糖低,血液粘稠,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或者血糖低造成暈倒。

2.走路就慢慢的走,不要快走。飯後快走會影響你的消化能力,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可能會出現供血不足,頭暈眼花等症狀。這樣都是不健康的。

3.正確的走路姿勢。

①把你的上體伸直,讓你的下巴往前伸,高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

②把你的胳膊擺動,然後你的後臂擺直,前臂略微彎曲;

③把你的膝蓋伸直,後腳腳尖點地,膝蓋伸直,前腳挺直,腳板踏實地面;

④把你的大腿伸直,膝蓋伸直,前腳自然向前方邁動。



走路是最好的治病良藥,大自然既然賦予了我們運動的能力,呢麼我們就要運動起來,長久的靜態生活會讓身體退化生病,例如計算機工作者,為什麼呢麼多小毛病,不都是不愛運動,不愛走路出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多多走路,對自己身體有好處。


你們對於走路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可以下方留言,我們一起完善這個回答。


貓視覺


現在很多人迷上了大步走這種運動,每天在公園裡、小區裡“暴走”的人絡繹不絕,微信朋友圈裡更是天天都有“曬走路”、“佔領”封面的朋友。走步這個運動是不是適合所有人?長時間走路會不會讓關節受不了?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每天走多少步能延長壽命每天走多少步能延長壽命

  適當步行對身體益處多

  心血管 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得慢而有力;增強血管彈性,對調節血壓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加速人體血液循環,減少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以及血凝塊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骨骼肌肉 適度步行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下肢筋骨;運動引起關節壓力變化,能促進關節軟骨滑液的分泌,提高關節靈活性,預防和延緩退化性關節炎,保持關節健康。

  體重控制 步行能消耗身體多餘的熱量,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減少人體脂肪的積聚,保持身體適宜的體重。另外,步行在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預防和輔助治療慢性病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步數多少合適?

  強身健體 美國運 動醫學學會給出了一個促進健康、提高體適能(體質)的最低推薦量範圍:5400步至7900步/天。身體虛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 健康的目的,而對於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步數,步行79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當然這個推薦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 /分鐘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即步行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

  減肥 如果運動者的目的是通過步行運動來管理體重,達到減肥的目的,那就需要走更多的路。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男性運動者需要每天步行11000至12000步,女性需要8000至12000步。當然,這個步數也是以步速為100步/分鐘為前提。

  步速多快合適?

  不同的行走速度,走路的持續時間要求也不同。有以下三種選擇:第一,每天以中等速度(100步/分鐘)至少累計行走30至60分鐘,每週至少達 到 150分鐘的運動量。第二,每天以較快速度(120步/分鐘左右)累計行走20至60分鐘,每週累計不少於75分鐘。第三,以上兩種速度交替進行中等和較 大強度相結合的步行運動,可以每天步行30分鐘來完成每天的步行,也可以分次累計一天的運動步數。但每次步行至少要持續10分鐘,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

  走路速度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做確定,循序漸進,切忌盲目加快。


興業聚金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堅持運動是良好生活方式的內容之一,而健步走是一項隨時隨地可進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應當得到提倡。至於每天走多少就比較合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健步走要起到消耗熱量的目的。進食後各種營養物質在體內是通過提供熱量的方式得以消耗的,這些熱量除了供給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需要外,就是來滿足基本生活的需要。現代人往往吃的多而動的少,使得熱量過剩,導致肥胖發生,進而影響機體各項功能而引發各種疾病。

運動時首先消耗的是直接的供能物質--血糖,當血糖消耗達到一定水平後,即會動用身體中貯存的脂肪來供能。而人在進食後30-60分鐘血糖會達最高峰,所以一般運動時間以餐後30-60分鐘這個時間段最好,最有利於血糖的利用。以每次運動半小時為佳,一日三餐加起來1.5小時比較合適。

按每秒2步1米來算,約為5400-6000米,再加上平時的工作、學習、做家務的走動,全天加起來約1萬步,即達到了運動的目的也保證的最基礎的生活。

其次,健步走的目的是要對心肺功能進行有效促進,運動時心率、呼吸都會加快,一般要求運動時的心率要達到170-年齡的水平,而這樣的心率維持30-45分鐘對心肺功能的鍛鍊價值最大,因此每次健步走的距離也以6000左右為宜。

第三,健步走運動是以下肢運動為主的,膝關節所承受的重力較大,在膝關節中兩個關節面間起緩衝和潤滑作用的軟骨是比較嬌嫩的,也是沒有血管和神經分佈的且不可再生的,一旦磨損過度將引起關節的功能障礙。

從骨科的角度講,膝關節屬於用進廢退的器官,換句話說就是:在一生中要保護它,省著點用。尤其是長期堅持健步走,就要特別注重對它的保護。這也是很多運動員在退役後往往發生膝關節問題的原因,實踐表明每天運動加基本生活行走10000步有利於對它的保護。

總之,運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發揮健身作用的,所以要走路健身不在於一天走的更多,關鍵在於能堅持走多少年,待到八十歲了還能健步如飛,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才是我們所希望的。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通常認為每天堅持30~60分鐘,約3~5公里,5千到8千步,若一次堅持不下來,視身體情況分多次進行:通過3~6個月的健步走鍛鍊、身體運動能力很好的健走者,爭取達到每天1小時1萬步。每週至少4~5次,持之以恆。總之,要根據年齡和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量,即適宜的健步走速度和持續時間。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高於每分鐘120步的健步走,對身體才有明顯的鍛鍊效果。注意步幅不要太大:步幅太大會引起小腿和臀部肌肉痠痛,導致不必要的損傷。


冷兔愛生活


第一、經常走路鍛鍊身體,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因為經常走路,能夠增加肺活量,能夠提高心肌耐氧量,還能夠促進胃腸道內的食物消化吸收,加強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因此經常走路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第二、經常走路能夠釋放壓力,特別是三五成群的經常走路,能夠在一起相互鍛鍊,並且相互交流,能夠釋放壓力,減少抑鬱症的發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癌症的患病率。

第三、經常走路還能夠起到減肥健身的效果。有些人過於肥胖,這時經常走路,特別是進行有氧走路,比如快走,每分鐘走到100米到400米以上,並且使自己的心率達到每分鐘150次左右,一次持續40分鐘以上,每週堅持四次以上的有氧運動,能夠起到健身減肥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