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患作政治要挾?無德禍港!香港社會普遍支持追懲罷工醫護

香港醫護人員罷工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已有民眾因此要求對罷工人員追責。香港《大公報》11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由亂港分子操控的少數醫護人員罷工在一片罵聲中草草收場,這些人曾提出五項訴求,其中之一為“公開承諾絕不秋後算賬”,“在筆者看來,這筆賬不能等到秋後再算,而應現在就算”。

以病患作政治要挟?无德祸港!香港社会普遍支持追惩罢工医护

“醫管局員工陣線”上週發起一連五天的罷工,其間部分醫療服務受到影響。據香港《星島日報》11日報道,有網民在社交平臺爆料稱,他的舅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完成手術後返回病房,約兩小時後被發現倒臥在地上,頭部出血,最終因搶救無效、腦部出血死亡。該網民表示,理解醫院因疫情需要封院,家屬只能依靠醫護照顧病人,但質疑事發當天病人所在的9A有多名醫護人員罷工,導致人手不足,促請醫管局追究涉事病房罷工人員。他說,一家人對事件極為憤怒,“內心無名火一直無法釋懷”,怒斥罷工醫護人員“背信棄義,毀了約誓”,他們一定追究到底。

針對上述事件,威爾斯親王醫院發言人稱,由於未能取得死者家屬同意,個案已交由死因裁判官跟進。一般而言,為降低病人跌倒風險,醫護人員會安排病人入住比較接近護士站的病床,並將其私人物品放於床邊,方便其拿取。早前宣佈將為受醫護罷工影響的市民提供義務法律諮詢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呼籲死者親屬立即與新民黨聯絡,除追討金錢補償外,更重要的是為不幸去世的死者討回公道。她透露,受罷工影響的義務法律諮詢服務反應踴躍,截至10日已收到20多宗求助個案,其中有數名癌症患者因受到罷工影響押後治療,還有心臟病患者原本被安排在上週接受搭橋手術,同樣因罷工被迫改期。頭條日報網稱,對罷工醫護不滿的病人家屬,除了可循民事追究外,也可以要求召開死因庭,由死因庭裁判官裁定罷工與病人猝死是否有關。

香港社會普遍支持對罷工醫護算賬。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團體10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他們高喊“無良醫護、抗疫罷工、良心何在”等口號,要求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立即辭退所有違規醫護人員,永不錄用。香港《大公報》11日的一篇評論稱,醫護可以合法罷工,但罷工目的必須侷限於勞資糾紛,不應通過行動迫使第三者例如政府來滿足勞方要求。這次“醫管局員工陣線”以發動罷工要挾政府“全面封關”,遠超僱主的職權範圍,因此涉嫌違法。文章直言眼下的香港正處於非常時期,如果對醫護罷工事件不及時算賬,難免造成此類“病毒”蔓延,令香港許多行業癱瘓。《東方日報》11日發表“促撥亂反正 懲罷工醫護”的評論稱,嚴肅處理罷工人員可避免社會各界有樣學樣,用罷工威脅政府。《星島日報》發表社論稱,要避免醫護再以罷工為要挾,損害病人,醫管局應積極考慮採取紀律行動,施加足夠嚇阻力,而受影響的病人和家屬要求民事索償,也可令醫護考慮再罷工時多些顧慮,三思而行。

不過反對派仍不反省,“職工盟”的一個屬會“建築地盤職工總會”向承辦商發出要挾,以改善地盤防疫措施為由,企圖在11日中午後煽動罷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批評稱,“建築地盤職工總會”與“醫管局員工陣線”如出一轍,前者的五個訴求中包括“確保所有上班工人14天內沒有往返中國或其他疫區,沒有虛報情況”以及“停止派遣所有員工往返中國或其他疫區公幹”。梁振英質問道,將“內地”稱為“中國”,是巧合,沒有政治含義嗎?

延伸閱讀

陣前脫逃,無德禍港!以罷工威脅政府“封關”是港醫之恥

疫情嚴峻,但就在這般緊急關鍵之時,數千香港醫護人員卻玩起了罷工。

據瞭解,本次罷工由香港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起,罷工時間從2月3日到7日共計5天,核心訴求是要求特區政府全面封關,禁止內地人進入香港,理由是“以防疫情爆發”。隨著罷工持續,香港醫療力量的缺口也越來越大。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昨日表示,公立醫院當天共有約5000醫護缺勤,當中包括220多位醫生、3000多名護士及逾900名專職醫療人員,而急症室亦有超過200人缺勤。病無可醫,讓不少香港市民處境尷尬。

對於部分醫護人員挾“罷工”以令“港府”,特區政府回應道:現在往返兩地的90%都是香港人,而且如果禁止內地人來港,有違世界衛生組織的“不應主張歧視”條款。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出面回應:“應對疫情需要團結。當前肺炎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疫情突如其來,這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每一個人守望相助、守土盡責。然而,反對派卻藉機興風作浪,為一己之私煽動罷工,實屬喪心病狂。從職業道德來看,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也是其最基本的職業底線。如今社會亟須醫護人員堅守防疫第一線,某些人卻大搞罷工,置病人乃至全港市民健康安全於不顧,無異於陣前脫逃,無德禍港。

即便不論職業道德,單純立足正當性、必要性,所謂“封關”是否真的有利於抗疫?正如林鄭月娥特首所言,現在往返兩地的有90%都是香港人,這些在內地工作、退休、求學的十幾萬人,他們隨時返回香港的權利和任何一個留在香港的人沒有分別。而且,自2月4日零點起,特區政府已將暫時停止提供旅客清關服務的口岸由六個增加至十個,目前香港連接內地和外地的口岸只剩下香港國際機場、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這三個。出於減少“輸入型”病例之目的,當前的防控措施已然夠格,全面“封關”實屬反應過激。

“封關論”看似言之鑿鑿,也蠱惑了不少香港市民,但退一萬步講,究竟是誰更害怕“封關”?且不說,長期以來香港的水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基本都靠內地供應,而且在疫情防控方面,內地的防護用品產能也遠遠超過香港。前段時間,香港口罩供應緊張,特區政府火速與內地聯繫,最終促成800萬隻口罩來港零售。究竟是誰離不開誰,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這不,就在部分港醫威脅政府“封關”之際,香港不少市民聽到內地工廠停工的“謠傳”開始瘋狂搶廁紙。幸虧特區政府及時回應“停止客運通關服務後貨物仍可進入香港”後,恐慌情緒才得以緩解。一邊拼命不讓內地人進入香港,一邊又希望內地商品不停供,如此兩面嘴臉真的令人不齒。

將公共衛生問題政治化,只會讓防控力量更分散,威脅香港700多萬人的生命健康。這樣簡單的道理,香港反對派恐怕也並非不明白,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拿700多萬市民的生命健康“攬炒”,卑鄙至此,必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環球時報、長安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