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箇中國人學英語到什麼程度,可以不用在腦子裡翻譯成漢語,而直接與對方交流?

King2015ss


可以做到不翻譯成漢語,直接去對方交流,不在於一個人的英語有多好,詞彙量有多大,而在於一個人的是否有強的英語思維,這個是可以訓練的。

其實所謂的“英語思維”就是聽到英語,在頭腦中看到畫面,同時注意到自己的感覺,說話時也直接從畫面和感覺聯結到外語的能力。比如當你聽到外語詞彙“Water”後,第一反應不是把他翻譯成“水”,而是直接在腦海中想到一幅水的畫面。

那具體如何來訓練“英語思維”呢?

首先,要學會故意創造和運用畫面。把外語的聲音和文字,直接聯結到你大腦中的畫面,感覺,聽覺等。

可以先從具體實物練起,比如拿出一包紙抽,可以看到一盒子片狀的紙,可以一張一張的抽出來,然後告訴自己這樣的感官和畫面下的東叫“tissue”。

所有實物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練習的多了,當你看到這些東西時,外語名字就會自然就會飄出來。

如果是抽象的概念呢,就聯繫一下與之關聯的具體信息,包括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等。然後再次使用上述具體實物練習方法,將抽象概念與你的基層感覺信息網相連接。

第二步,就要找溝通對象,進行交流了。還是那句話,語言的學習就是為了使用。為了強化上述練習,還是要儘早找機會使用溝通。

注意,交流的時候要選擇自己真正生活接觸的和感興趣的題目。這樣容易將外語聲音與腦子中的畫面感覺相聯繫,以便鞏固上述“英語思維”的練習。

如果題目陌生也不感興趣,那很容易喪失造成溝通困難,進而喪失信心。


鄭大閒


說的是我嗎?😅早些年在上海西餐廳酒吧上班,工作語言都是英文,後面有過外籍男友,整個生活圈都是英文交流,後來英語不用過腦子,直接脫口而出,有時候有旁人問我翻譯一下,我竟然翻譯不出來,可是我懂意思,生活中跟歐美人對話,如果不是發音問題,基本上我能順利的跟別人聊上一個小時不重複的話題不間斷。😂每次喝醉酒飆出來的都是英文。只要接觸到新單詞我都學以致用非常快。我的英語是破爛英語,說是那樣說,寫出來的話,語法一塌糊塗,各種錯。🤣管它呢,反正英語只是相互交流的介質,會說會看能應用到生活中就行了。從不敢開口到流利的脫口而出,我用了三年時間。


Oh無處安放的小情緒


英語學習分很多種,就拿我自己舉例子,我大概是在六歲學的英語,從學英語的第一天起,老師就告訴我們:“不要把漢語在腦子裡過一遍再翻譯成英文。”所以我們都是想說什麼說什麼,錯了也沒有關係,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時態,語法,甚至語序都會有錯誤,但那都不是事兒。然後我們就看英文的電影,動畫片。久而久之,語感就練出來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把漢語翻譯成英語在說出口了。我喜歡哈利波特,所以就不知不覺地成了比較好的英式口音。但我說英語的時候還是會有錯誤,只是越來越小了而已。我不覺得英語要學好了才能不用翻譯就說出來,我現在初三,詞彙量還不高,但我從來不翻譯漢語說英語,直接說出來情感會把握得更好。屬於個人觀點,分享一下。


Hermioneiu


我的英語是後來學的。我是緬甸漢人,小時候就和其他民族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也是不知不覺中會的其他民族語言。

沒有感覺要轉換成別的語言,舉個例子吧,就像是電腦打字盲打一樣,沒有刻意去想哪個鍵,已經是下意識的行為了。

當然了,我從小讀的是緬文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反正平時講話時,隨時可以在緬語和漢語中切換。

我的中文是緬文假期中補習學來的。記得有一篇叫賣油翁的文章裡寫到,“別無他,唯手熟爾。”

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倘若有詞不達意之處,姑妄聽之。

以上。


閒逛緬甸


你好,我早先是英語白痴,現在在外企工作,談談我的大致想法:

在我英語剛起步時候,我的問題和你的提問一樣,為什麼我總是需要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呢?什麼時候能夠不用這樣?可以隨心所欲的中英文來回無障礙切換?當然,現在我和老外交流基本不用去翻譯漢語了,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我覺得有兩點:


第一:足夠的、有效的輸入量

什麼是足夠的、有效的輸入量?三個要素,“足夠的”“有效的”“輸入量”,足夠的很好理解,就是大量的,足量的。“有效的”是指你聽過的英語,都是你理解了的。輸入量簡單的來講是:有多少英語信息進入到你的大腦裡面。舉個例子:What leverage do you have? 翻譯過來是你有什麼把柄?平時你是接觸不到這句話的,這句英語進入到你的大腦之後,是需要你記在大腦裡面的;同樣,像類似這樣的句子應該像潮水一樣,湧進你的大腦,在你的大腦裡面形成一個知識庫,想要用的時候,就能提取出來。


如何去保持足夠的、有效的輸入量呢?


最理想的情況下,就是你聽過的並且理解的英語,一次性記在你的大腦裡面。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有兩個方法是很有效的:

  • 看美劇

  • 背課文

每天看美劇可以讓你的積累量逐漸增大,而且貼近生活,符合交流的基本需求。關於背課文也是很有效的,但是我個人是很難接受的,原因是有點反人類,天天背課文太枯燥了,揹著揹著就忘了,容易堅持不住,但是還是有很多牛人能夠把新概念好幾本都背下來,我是非常服氣的。

所以當你沒有好的方法是,你可以嘗試一下這兩個辦法,當然這兩個辦法也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手段實現的,別亂來。我建議大家一定注重上面提到的三個因素,一點都不要少!“有效的”讓你理解英語、“足夠的”需要你的堅持和積累、“輸入量”一定要進到你的大腦裡面,形成一個知識庫。


第二:組織能力

有人可能要問了?那麼多博士碩士,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聽力基本滿分,為什麼還是不能脫口而出呢?為什麼還要經過漢語轉化成英語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語言組織能力了。不得不承認,他們可能已經有了上面我提到的知識庫,但是卻缺少了語言組織能力,簡單的來講: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要從知識庫中抽取什麼內容出來,然後通過你的嘴表達出來,這就是組織能力。


舉個例子:老外說:you are amazing 這個時候你要說什麼呢?或者說你想說什麼呢?常規的表達是:Thank you; Thanks for your compliments!但是你想說我有點受寵若驚: I am flattered. 這個在教育中不常見,但是在表達中常見,是很謙虛的說法,要比你直接感謝好一點。在美劇中常見的表達,這就是在你的知識庫中,知道抽取你想要的內容出來。

那麼如何做到呢?


  • 和老外交流

  • 美劇跟讀、模仿

首先第一種是最理想的情況,如果你沒有的話,那就繼續看美劇去跟讀,這樣,你知道別人說的,你也會知道你要反饋的,這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是個不錯的方法,也是要經常聯繫。如果你第一個步驟做得好,其實很多時候你就已經知道怎麼回答了。


所以你說什麼程度可以不用翻譯中文,不好講,從時間上看,沒有個一年年半,想都別想,除非你的基礎極好。但是隻要你能夠將這兩個步驟掌握好,脫口而出,不是問題!祝你早日實現!


大鵬充電


如果你在國外,有基本的單詞量,很快就能達到不用翻譯成漢語就能交流了。如果你在國內,平時不怎麼使用英語,就算你英語專八,單詞量十萬,跟外國人交流照樣有困難。

所以,歸根到底,英語是要用的,不用的知識都是死知識。


WilliamKou


不用什麼程度,只要受過英語基礎教育的,在英語國家呆上三個月,並且是在英語環境中生活,就能基本沒有障礙的和別人用英語交流了,有個一年時間就基本上脫口而出了。再多呆幾年回到國內說不定說國語都可能要思考一下了。


鴿子896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東跑西顛的。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人不一定是會說漢語的中國人,會說英語就更不是建立在會說漢語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如果是從小以英語作為母語或第一語言的中國人,那麼從說話開始,就肯定是說英語的。這種現象一點都不奇怪。中國有那麼多少數民族,母語用自己民族語言,也是這個情況。

其實問題的本質是,先學會了漢語之後,英語該怎麼學,如果是通過漢語的語言基礎學習英語那就會帶來語言跨度,這是很多人學習英語需要面臨的問題,但是本質而言,如果學習英語始終無法擺脫漢語背景的話,那麼無論英語水平如何,都是有漢語的框架限制的。如果能夠脫離這個框架限制,英語水平儘管有高有低,但是就已經是另一個境界了。

以前見過一個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母語是朝鮮語,在學校上課是漢語,學英語的時候是以漢語為基礎,學的英語。其三種語言的框架制約,看得很清楚。朝鮮語是父母教的,說得很順口。漢語是上學前學的,基礎一般,英語跟著漢語受到了拖累。有時候,一個意思用朝鮮語說得很順口,用漢語就不會說了,用英語的時候,學起來都比較費勁。

理解了語言框架和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其中的根本問題就能理解了。


溫情默默的兔子


可以啊,我之前就是。在國外工作,啥啥都是英語,練熟了就不用中文了,後來回國後剛開始用中文還要想一想,沒2天就切換過來了。我學英語最苦的那段時間裡做夢說話都是英語,沒有中文的


海顏梧


這個跟程度沒關係,跟學習方法有關係。好多很早開始英語啟蒙的小朋友基本都是不翻譯的,當然這個啟蒙指的是用純英語教材啟蒙,教材裡的所有單詞句子都不翻譯的,靠圖畫或動畫自己理解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出來的小朋友有時候雖然不懂語法,但象說漢語一樣是用本能說英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