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移民加拿大,你會去嗎?

絕不收兵


“如果有機會移民加拿大,你會去嗎?”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應該調整為“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你還會移民加拿大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會。總結一下,原因有三:

第一、認同加拿大的素質教育理念和品格培養模式

和很多其他的華人移民一樣,我最初移民加拿大的源動力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過去國內“填鴨式”教育,已經在最近十年有很大改善,但始終無法讓孩子完全擺脫“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

加拿大教育,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更注重情商培養和品格建設,孩子能獲得更多動手機會,看重“素質點”而不是“知識點”,在實踐中掌握技能、獲取知識。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各有優勢,主要看家長更認同哪一種。對我來說,加拿大的教育理念更合胃口,降低了我的焦慮感。

(北美小學課堂啟發式教學)


第二、喜歡加拿大優質的空氣質量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曾經有位美國華裔學生在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說美國的空氣是甜的,然後被國內媒體和網友罵得體無完膚。客觀講,北美的空氣質量和自然環境確實是一流的,美國和加拿大沒有霧霾,空氣雖不是甜的,但也是格外清新的。其實,國內沿海城市,比如大連、青島、威海、廈門、深圳等,也有不錯的空氣質量,但大部分內陸城市的空氣就比較糟糕。

我女兒在國內生活5年,幾乎每兩個月就會發燒咳嗽,必須送醫院打吊針,不然就可能變支氣管炎。移民到加拿大後,女兒再沒有打過針,小感冒也是一週內就自愈,確實比較省心。另外,加拿大公園特別多,綠化也做得很到位,自然風光很吸引人,週末一家人除了去公園還是去公園,雖然單調但也挺享受。(空氣質量PM2.5對比明顯)


第三、適應中速節奏生活並在工作中能獲得成就感

很多人說加拿大是慢節奏,其實這個節奏也分不同城市,像溫哥華和多倫多這樣的較大城市,相比加拿大其他農村小城市,其節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慢。雖然溫哥華本身也像一個大農村一樣,但畢竟承載了經濟中心和科技中心的部分使命,其節奏還算適中。節奏太快,會讓人疲於奔命、迷失自我;節奏太慢,會讓人喪失鬥志、情緒低落。

溫哥華的節奏,不快不慢,對我來說速度適中、剛剛好。在加拿大工作,企業更願意發揮員工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任何好的主意和建議都有機會被採納,企業也會給員工提供職業規劃及上升通道,所以員工比較容易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辦公室政治相對較少。

(北美工作環境更“家庭化”)


當然也有比較遺憾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好的方面,其實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生活圈子比較窄,畢竟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太容易在華人圈以外交到朋友,再加上親人和朋友都在國內,有時會感覺比較寂寞;再如,食物比較單調,沒有國內的選擇多,不太容易吃到蓮藕、菜薹、淡水魚、熱乾麵等;此外,語言的劣勢,讓新移民在職場上必須從頭開始,無論你以前在國內是什麼職位、什麼地位,到了加拿大都被清零,需要從基層工作做起,起步會有艱難感,必須想辦法跨過這個坎。

但無論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喜歡的生活很重要。所以,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移民加拿大。


澤俊的楓葉永道


只議題,看各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需求而議吧,就我個人而言,不想去。因為我女兒畢業後就留在加拿大溫哥華,我每年都過去和她團聚一,二個月。實話實說,加拿大去玩一頭半個月可以,時間長了可以用好山好水好無聊來形容。地大,人稀,冬天天氣寒,我是南方人,受不了,而且國內五湖四海都有朋友比起在加拿大生活開心多了。


潘家園pjy


2002年去的多倫多,2006年畢業,2010年移民,2014年決定回國了,也放棄了加拿大的移民身份。2014-今天,見證了祖國的高速發展和大量的紅利機會,雖然買成就什麼大事業,趕上了房地產,也趕上了互聯網紅利。其實加拿大和中國都挺好的,主要還是看個人情況吧。


美國一件直郵


加拿大生活是無聊,平民百姓移民過來再怎麼樣還是好過國內生活水平的,醫療方面,你如果得了大病,在國內話,你就得一下變身回解放前生活,或者傾家蕩產,在加拿大,你只要出個醫院停車費,也就幾十元的錢,治好了,你拍拍屁股走人,簽下大名,政府買單。食品安全國內和加拿大沒法比,生育孩子,加拿大一分錢都不要,還給沒個孕婦照顧好好的,國內花費也不少吧。加拿大毎個小孩每個月政府補貼五六佰加幣,小孩越多拿的越多,還有各種補貼福利,國內小孩沒有吧,教育方面,加拿大小學到高中一分錢都不要,如果能上有名氣的大學,出來就不用怕,有關係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沒關係就不能找到好的工作,你有能力,不管家庭出身,照樣大公司要你來他們那裡上班。國內教育這方面差過加拿大了。加拿大政府對小孩子方面切實很大氣,懇花大錢花在小孩身上。食品價格,同樣打工的三仟工資,加拿大一星期花一佰伍能買很多東西,國內懇定是不夠的,所以平民老百姓有機會懇定會移民,除非不想離開自己故鄉,還有別的問題的人。加拿大生活切實是單調無聊,對於那些有自己生意,老闆,上屈社會的精英們。這裡生活切實不適合你們的。對於那些說加拿大給他什麼什麼好處的,他也不會出來,到時候,加拿大政府給他移民出國的話,第一個跑出來就是他們這些人,移民加拿大還是適合廣大的平民老百姓安份守己的人。


Tifannyliu


不去。。魁北克呆了幾個月。趕上冬天冷的一逼不說,開車跑了將近五十公里愣是沒一處燈火。後來找了個加油站,想買點東西吃,結果人家都說法語,聽見英語一臉嫌棄。。無論政府部門還是其他部門辦事效率低到髮指,以前覺得德國人死板,後來發現加拿大更是如此。。真搞不懂現在移民放著新澳歐洲不去都愛跑美加。


陌言自喻


樓主你好,我在加拿大首都,這裡很冷,現在就正在下暴風雪。城市基建不發達,公交系統不完善。市中心流浪漢多,市郊有兇殺案。醫療服務等待時間長。找工作很可能需要英法雙語。

說了這麼多缺點,再來說說優點:貨幣購買力強,食物可能花不了多少錢,如果你工作不錯,賺的錢較多,會至少英語且不依賴公共服務,買一輛車。那麼在加拿大也可以很舒服的。

就我而言,我更考慮的是文化的因素,中國的文化更適合我,再加上氣候的原因,不太考慮移民。



生薑拌香菜


2018年去了趟加拿大,作為北美強國,資源豐富,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百姓文明,且地廣人稀,如有機會願意移民。








煩得很21


世界這麼大,如果有條件的話選擇一個合適自己居住的地方生活,比如加拿大,(與政治無關)有綠卡就可以了,進退隨意來去自由,不必入籍(入籍只比綠卡持有者多個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其它沒什麼區別)除了上班用官方語言,其它的都是用母語,朋友圈大多都是同胞,看中國連續劇、看新聞頭條、關心國事等等,現在網絡發達,咫尺天涯!


和丹4


移民這條路我上個世紀就趟過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個答案,畢竟不是統計學,充其量最後就是各抒己見。但有些總結髮現一家之言請勿噴:1、金字塔兩頭的人相對適合移民,頂端和底層。中間的往往比較糾結;頂層的沒有物質之憂,底層沒有失去之憂。2、同時期在那邊的多數最後回國了,也都趕上了國內發展的機會,在一線城市購房置業,相比沒有回來的所謂賬面資產一定是遠超的。精神層面不好比較,沒人會到處交流內心真實想法。3、國籍是雙刃劍,和你職業發展有關聯。有同學回來後在國企混的風生水起,結果外國國籍卻成了後期發展的瓶頸,不得已考慮退籍。4、其實哪裡都不容易,同學在多倫多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同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孩子也需要競爭。不可能你換個地方生活這些問題就消失了,人生就是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老問題沒有了會產生新問題。在國內你不擅長,換個地方也不會有本質改變。僅供參考。


手機用戶5850260486


我已經來了,也不會後悔,很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空氣食物醫療福利,以及教育,毫無壓力的養著三個娃,上天對我不錯。祖國這些年來發展也一日千里,只看目前,現在來不來也沒所謂的。我們是90年代鄉下來的,和那時候比,我的生活何止好了千百倍,蘿蔔青菜,喜歡不喜歡來?各人所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