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傳聞說深圳一土豪花幾千萬買學區房,你覺得該土豪花的值嗎?

金娛說


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前提,

一、買房人不是普通人,是深圳土豪,目前中國,土豪階層最少資產應該上億或者幾個億。

二、買的是優質學區房,按照好學區價位,好的學區房價,在11-20萬每平,1000萬才買60-90平,顯然不是土豪風格,因此買套3000萬的房,200多平,也正常。

三、以個人名義買,還是以公司名義買,如果以公司買,能規避一些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設計好,一年能省百萬,是合法的避稅手段。

四、學區的重要性就不講了,為了下一代大家都明白,是階層分區的手段,是孩子圈層的重要起點,不深究了。

五、優質學區,在當前經濟下行環境下,也是大額資金保值的出路之一,全世界都要開始印錢,國內資金也早就不允許投資海外房產,而且海外房產坑不少,不見得就掙錢,賠的自己知道。而且國內股市要求高,債市回報低,PTP暴雷也不敢買,黃金已高位,創業公司股權沒關係你敢投嗎,看來看去,還是優質地段,優質學區房靠譜,古有孟母三遷,為什呢?看得見,摸得著的資產才靠譜。

簡單說說,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僅供參考。



大臉貓的熊


不值:

1、孩子成長不好:孩子必須“窮養”才能成才,嬌生慣養只能把孩子害了。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的學校有一定提高學習的效果,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看他自己想不想學,有沒有動力學,豪宅只能減少他學習的動力,百害而無一利。

2、升值難:各個地區開始嚴控學區房,即使你買了片區的房子也不一定能上學區房。而且學區房主要考慮的是上學的名額,豪宅學區房性價比太差,不適合投資。


倔犟小強


每個人的價值觀並不一定相同,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也許會覺得很值得。富豪的世界很難猜度,只是錢多到一定的程度後,再多就只是數字,因此即使房子與價值不符,對於他們來說也許只是數字的輕微變化而已,況且只要負擔得起,僅僅是為了子女的教育這一點就是值得的,更何況還具有投資的功能呢?

在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值得。

大多數為人父母的人,對子女的愛都是既深厚又無私的,為了孩子的教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都會盡力為孩子創造好的教育條件,爭取好的教育資源,這也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心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這套房子可以為孩子爭取到這些條件,那就是最大的價值了。

然後再到買房的金額,這是一個量力而為的因素。並不是一定要擁有名校區房,或者一定要在這麼貴的地方買房,孩子才能成材,但如果經濟能力沒有問題,那讓孩子上自己認為好的學校也是很好的選擇,土豪眼中錢只是數字。

房子也是投資,購房並不是把錢扔水裡,如果真能上名校,又能投資,值得。

深圳這座城市是全國最有活力的城市,最近幾年平均人口流入超過50萬,地少人多,產業不斷升級,經濟飛速發展,並且不時會獲得資源和政策的傾斜,城市發展的前景非常好,即使不寄希望於升值,在M2不斷擴大和社會不斷髮展的背景下,長遠來說保值的可能還是很大的,況且土豪在意的也不是這方面,最主要是為了孩子。

總的來說,值不值得還是看人吧,作為父母來說,只要承擔得起,為了孩子我個人覺得是值得的。


葉中樓


“為了孩子,買還是不買?”———糾結在家長心頭的學區房,不僅是教育資源分佈的指示牌,也成了衡量推進教育均衡效果的風向標。

天價學區房,不可承受之重

“學區房一平米46萬”、“學區房一年漲100萬”……有關天價學區房的新聞真真假假近來時常見諸報端,撩撥著家長本已十分敏感的神經。在房屋交易大廳可以看到,只要與學區房沾上邊兒的房源,價格比地段相近的非學區房源貴上好幾成。可每年仍有不少家長對學區房趨之若鶩,學區房房源也是一套難求。

在剛結束的“十一”假期,石景山區某小區的馬辰辰一家為了孩子上學搬到了西二環。他們賣掉90平方米的新房子,搬到阜成門附近90年代初建成的60平方米的房子裡,每月還要還近2萬元的貸款。不僅生活水平下降了,生活環境也變差了。“畢竟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現在教育競爭這麼激烈,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好高中,就考不了好大學,最後也找不到好工作。”馬辰辰的母親說起這套“連鎖反應”的理論頭頭是道。事實上,抱著和她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

教育資源不均衡,是很多父母選擇購買學區房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學校僅一路之隔,學區房單價就有1萬甚至2萬元的差距,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就相差60萬至120萬元。

一家大型連鎖房屋交易公司2016年3月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全市67%的學區房集中在東城、西城、朝陽和海淀4個區。這些學區房價格要比全市均價高31%,比同地區非學區房均價貴15%以上。如實驗二小的學區房達14萬元一平方米,史家小學學區房單價也要11萬元左右。粗略計算,購置一套學區房便宜的也要500萬元左右,貴的甚至上千萬。這對大多數工薪階層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新政出臺後,學區房不是保險箱

買一套學區房,很多時候意味著一個家庭要背上十幾年、乃至二十幾年的經濟負擔。但隨著新政策的陸續出臺,有了學區房也不代表就進了保險箱,很多時候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國貿上班的孫女士原本住在東南四環的北京華僑城,房子居住舒適,離單位也近。“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機會,去年初,我貸了一部分款買了世紀城的一套三居。”當時,她從多方獲得的信息都是買世紀城就能上人大附小本部。“兒子如果能上這所學校,我上班辛苦也值得。”孫女士和眾多家長一樣,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

然而,5月入學登記時,孫女士接到的通知卻是要求家長第二天到亮甲店校區進行入學登記。孫女士一打聽才知道,今年年初,海淀教委委託人大附小承辦該校,並將其更名為“人大附小亮甲店分校”。儘管校方承諾會按本部的標準教學,並可共享本部的資源,但這些天她還是寢食不安。

後來孫女士才瞭解,原來每年世紀城成交的房子就有四五百套,大部分是為孩子上學買的,加上小區的“原住民”,每年入學的適齡兒童不是個小數目。人大附小本部資源有限,不可能保證所有孩子都能入學,只能通過年限等條件進行限制。現在,孫女士很後悔買房前的功課沒做好。

目前,“供不應求”不是人大附小一所學校面臨的問題,不少名校都如此。於是,它們不得不設置各種“關卡”,並依據學生家長提交的相關材料排序接收。比如按購房年限,實際房屋產權滿5年優於4年,4年優於3年;或按順位,父母為戶主的優於祖父母為戶主的。西城區甚至要求,除符合條件的“二孩兒”,一套房子6年內只能有一個入學名額。對於學校無法接收入學的適齡兒童,只能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在學區內協調派位入學。

2016年年初,教育部正式下發通知,要求在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地方繼續推行單校劃片的方式。而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地方,要根據情況穩步推行“多校劃片”。這就意味著以後一個小區將對應多所小學或初中,即便買了學區房也無法確定最終上哪所學校。這一消息牽動著不少家長的神經:新的政策是否意味著學區房白買了,花錢也不一定能上好學校?

由於該政策還在探索階段,具體如何實施、哪些城市實施都還沒有定論,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這件事倒是給家長提了個醒:由於政策的不穩定性,將來學區房並不是百分之百等同於重點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房產新聞君


首先我不知道這個信息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對於能拿這麼多錢來買房的,說明財力雄厚,往往他們考慮的是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並不會太在乎值不值得


張嗯東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值得,如果有錢就不需要學位了,完全可以上民辦學校,比公立學校都好!為了上學花上千萬,確實太離譜了!


阿冬在深圳


人家重視孩子教育,不到那個階層不會明白的,買的不僅僅是房子,還有周圍資源,認識很多這個圈子的人,


我就是槑呆呆


這個沒有什麼值不值得,說實話看的是你有沒有那個實力,💰放在那裡也沒用,為什麼不花出來呢!


魏嘉鑫16604368686


值啊,買了是不動產,不想要轉手還可以立馬賣掉。


SirenLuo


值,首先你要明白這筆錢並不是花出去就沒有了。只不過是換一個形式存在,孩子還得到了優質的教育,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投資,附帶了一個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