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逼囧的半地下室,因為破產生活在底層的金家四口,靠摺疊披薩盒為生。生活的不穩定性,讓他們在偶然的機會下,用騙局攀附上富人。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故事的開始。

作為一部極具獨特風格的抨擊類型的影片,《寄生蟲》暗喻窮人家庭對富人家庭的附庸,是對階級固化,財富不平等的一種批判。

在中產階級化、低收入社區的城市“復興”、不斷上漲的物價和房價、就業的不安全感等等,這些超現實的社會背景下,《寄生蟲》的播放,在韓國乃至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是對底層的無限同情,它拍出了底層人們的心酸和無奈,也有人認為,它是對底層人們的反思。雖然這個底層家庭抓住機會的方式,深深地戳中了我們的內心。但從人性方面來講,這場無法逾越的階級鴻溝,說到底還是一場慾望的廝殺。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精神上的狹隘,導致了“寄生”的異化

2016年,在韓國紅極一時的“臺灣古早味”蛋糕店,在短短的八個月內開了數百家店,這引得很多人紛紛投資這家店。然而很快,就因為爆出添加化學物品,迅速倒閉。

這是,電影裡涉及到的一個社會背景。導演把金司機一家,安放在這樣的創業失敗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底層人士生活的艱難,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跟敘事風格達成一致性。

而在電影裡,擁有這樣生活背景的不只有金司機一家,還有樸社長的前保姆。導演為什麼這麼安排,除了暗喻社會的大環境,還有就是來彰顯人性。

在金司機一家成為樸社長家的“寄生蟲”以前,保姆和他的老公,已經在這裡寄生了四年。面對暗無天日的生存環境,他們不僅失去了鬥志,還感激樸社長給了這點“夾縫裡求生”的機會。

這就是,寄生的下場!整個影片裡,保姆和他老公的生活,就是金司機一家的命運走向。但被利慾薰心的金家人,又怎麼捨得這種“上流人”的錯覺。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在兩家的秘密,被彼此發現以後,兩家產生了對抗!他們都想用“富人”身上殘留的一點優越感,來打壓對方。這也是影片裡,把故事推向高潮最大的矛盾。

“寄生”是一個貶義詞,是對“寄主”的一種蠶食。從導演所暗諷的階級兩極化問題上來看,金司機一家頂多是用騙局來尋求“被剝削”的機會。可影片最後,“寄生”產生了異化,樸社長被殺。“躋身上流”真的不是沾了“富人”的一點光而已,骨子裡的怯懦、卑微,是甩不掉的窮病。

我們經常說,越渴望什麼,就越想顯擺什麼!精神上的狹隘,會在虛榮心的填補下,無限放大,外表越愉悅,內心則越匱乏。這背後的心理現象,就是自我認知的偏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000年前,古希臘人在帕特農神廟的門柱上刻下“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才能富於智慧,得福免禍。把這句話送給金司機,他就不會在意樸社長的看法,更不會把匕首指向自己的僱主。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社會結構性暴力下,富人的優越感是一劑毒藥

影片裡,有一個對比性非常明顯的鏡頭:

常年住在半地下室,金司機一家仰望著地面。經常有醉漢站在牆角小便,夏天會加重氣味的揮發,可一家人選擇了隱忍。等他們在樸社長一家當職以後,他們的態度顯然發生了變化,面對醉漢的再次騷擾,兒子勇敢的上前對抗。

是因為有了工作以後,腰桿直了嗎?顯然不是,是跟富人產生鏈接以後,他們有了富人身上的優越感。就像在第一個鏡頭裡,身為富人和大學生的好朋友,趕走醉漢一樣,優越感讓他們也有了凌駕底層的機會。因此金司機一家,追求的不是金錢,而是優越感。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在進入樸社長家後,金家人漸漸的進入富人的角色,但是“氣味”卻成了窮人的標籤。金司機忍受不了樸社長的歧視,這種被富人的優越感凌遲的滋味真的不好受。金司機開始反抗,導演在這裡用“越界”來渲染。

金司機兩次問道樸社長的夫妻感情問題,他並非不懂得這是在越界,只是想用窮人身上僅有的“愛”來嘲笑富人,沒想到讓自己失望了。富人不僅有錢,有權,還有愛。說到這裡,我們就很能體會,金司機在扮演印第安人時,那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了。這也是導致他內心崩潰,殺死僱主的直接原因。

社會結構性暴力下,富人的優越感是一劑毒藥,它給了窮人追逐的理由,然而追到最後全都變成了幻影。優越感到底是什麼?它不過是在追求感官的刺激、無規則的庸俗文化,它僅僅是讓我們附庸自己的慾望罷了。

富有的樸社長如此,貧窮的金司機也是如此。縱慾是人類的本性,但人生就是克服本性的不斷前行。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洗盡鉛華,人的本質有什麼不同:這是底層人的意淫還是認命?

這部電影裡還有個意象物體——石頭,它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敘事的主線。

  • 剛開始,石頭代表著“時來運轉”,金家人也的確因為它的到來,有了跟富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兒子非常感激,甚至會隨身攜帶。這也是來自富人朋友的一種尊重,這讓他們感到欣慰。
  • 當他們從樸社長家裡逃出來的那一晚,暴雨淹了自家的半地下室,這塊石頭也隨之漂浮到水面上。兒子意識到這塊石頭是假的,原本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富人遊戲裡的一顆棋子。
  • 最後,兒子得知爸爸的下落以後,把石頭放入了水中,他發現石頭僅僅是石頭而已,沒有任何不同。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影片的最後,是留白一樣的處理,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想象。有人說兒子是真的放下了,也有人直接指向社會的階級矛盾,是一種無法改變命運的絕望。

“寄生”的結局,只能是被消耗殆盡嗎?其實不然,這樣的依附生存的關係,彷彿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常態,我們不可避免的處於其中,正如《寄生蟲》裡處處都瀰漫著寄生的氣息一樣。它不僅僅是底層人士對上流人士的寄生,還存在於夫妻之間,情侶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

樸社長的妻子沒有工作,對丈夫百般依賴唯命是從,這是魚兒和水一般的寄生關係;多慧因為父母的偏愛,情不自禁的愛上金司機的兒子,情感上的寄託,何嘗不是對另一個人的寄生;樸社長的公司是一家跨國公司,它的原始積累來源於美國,金錢的產生不也依靠寄生手段得來嗎?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導演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不管處於什麼階層,我們有仰望星空的權利!階級固然難以跨越的,但更難跨越的是人心。

我們守住本心,在自己的軌道上匍匐前進,雖然辛苦,但內心富足。什麼能抵得上內心富足,帶來的愉悅感長久呢?金司機一家人,不缺生存的技能,個個都很聰明,他們也許能在自己的小天地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可欲望的推動,讓他們漸漸沉淪。

看不見的《寄生》關係正在蠶食我們,唯有控制心欲才能拯救

《寄生蟲》最大的成功,是它向我們揭示了一種現象,每個人都能從它的故事裡讀出“寄生”的不同意義。當然了,他也向我們揭示了當前社會最大的問題,貧富差距正在逐漸加大,這彷彿是世界性的問題,所以它才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

作為生存在底層的小螻蟻,實在難以撼動階級固化的矛盾,唯有控制自己的心欲,在自己的階層裡,努力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