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北京的食物除了烤鴨和豆汁,你覺得還有什麼?

北京樂活族


我覺得還有涮羊肉!在北京冬天吃火鍋是非常普遍的。現在北京的火鍋店有很多家,其中有:老北京的東來順、陽坊涮肉、勝利涮肉、三河涮肉、小肥羊涮肉都是很不錯的!

在北京三環以裡,你可以看到一家又一家的火鍋店,以牛街、平安大道、交道口大街為主線,真是太多了!還有很多北京的清真老字號,他們的火鍋更是地道。

到了夏天,北京人一般就不再吃涮羊肉了,改成吃老北京的爆肚,老北京羊蠍子火鍋。夏天坐在空調的房間裡,吃著熱氣騰騰的羊蠍子火鍋,喝著北京的白牛二,那才是一生的一大享受啊!

說到小吃,咱老北京的羊雜碎湯那叫一個絕,還有那味道濃香的老北京滷煮火燒,鍋貼、褡褳火燒,無論您走到哪裡到吃不到這麼地道的美味!

哎呀!不能再說了,又流口水了,都快饞屎俺了!拜拜了您吶!


MM8421


能代表北京的食物太多了,簡單說幾個隔一段時間不吃我就想的小吃吧。炒肝,滷煮,糖油餅,炸灌腸,驢打滾,糖耳朵,稻香村的棗泥酥。

現在不在北京住了,每次回北京,除了炸灌腸和驢打滾,其它肯定都要吃至少一次。炸灌腸和驢打滾之所以不用回北京吃,是因為我會做了,過段時間我會做一些北京小吃拍視頻。每次回北京,我都要去一個親戚在鼓樓大街開的滷煮店吃一碗滷煮,別看就20幾平,可全是回頭客,因為他做的滷煮特別乾淨,很多滷煮店裡的肥腸都不清裡面的肥油,可他家的肥腸裡面的肥油都清除掉了,肺頭也是洗到沒有血水才算好。美美的吃完一碗多加肥腸的滷煮再去旁邊一家賣炒肝的店喝上一碗蒜味十足的炒肝,再去一家小店買幾個糖耳朵,再去稻香村買上一斤棗泥酥,回頭帶回包頭。糖油餅好解決,家附近的早點店就有賣,糖油餅其實就是白麵團加一塊糖麵糰,擀開炸成的油餅,別看普通,可就是多了薄薄一層糖面,讓很多北京人對它愛不釋口,記得有一次回北京帶了包頭的朋友去吃早點,我給他推薦了糖油餅,一般一人都吃一張糖油餅,結果我那個朋友,大概A4紙那麼大的一張糖油餅,他吃了兩張,第二天還主動提出再去吃。

有機會去北京的朋友,一定要好好嚐嚐北京的各種小吃,真的會讓你回味無窮。過段時間我也會專門做一些北京小吃的視頻,只是會做的有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幸福的美食


雖然我喝不了豆汁兒,但我也知道喝豆汁要配焦圈和鹹菜,作為首都的北京,美食還是很多的,比如滷煮,驢打滾,刷羊肉,慶豐包子,炸醬麵,艾窩窩,炒肝,豌豆黃,糖葫蘆,爆肚,羊蠍子,我是南方人,我表示盡力了[呲牙]


飛行石頭和定律


有網友這樣調侃北京人,說是“給北京人一碗芝麻醬,他都能蘸宇宙”。所以在小寶看來,最能代表北京的食物就是“芝麻醬”。

有些人覺得老北京炸醬麵是最能代表北京的美食,其實炸醬麵已經是百家百味兒了,沒有人會傻乎乎的去北京吃一碗炸醬麵。包括北京人都是自己在家做炸醬麵吃,沒人吃外邊的炸醬麵。除此之外,焦圈、驢打滾、滷煮火燒這類雖然是北京傳統小吃,但是它們依然代表不了北京,因為在芝麻醬麵前,它們都是“弟弟”。

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一碗麻醬麵,還得是把麵條過涼水之後,用電風扇吹涼了再吃,這樣麵條吃著特有嚼勁兒。這碗麵的靈魂當然是麻醬了,用自來水將麻醬慢慢澥開,然後放點鹽調味,就可以直接拌麵了。最後再就著涼滋滋的黃瓜絲,以及大蒜瓣,吸溜吸溜的吃上兩大碗,簡直再舒服不過。

就算吃個白麵饅頭,不少北京人也愛蘸著芝麻醬吃。吃法也非常簡單,將饅頭切片,然後將一面塗上弄弄的芝麻醬,最後再撒點白糖。滿滿的醬香氣,以及那一絲香甜,一口下去,回味無窮。

麵茶是老北京人的傳統早飯,也是離不了芝麻醬的。沿著碗邊兒吸溜,芝麻醬的香味與麵茶的香味完美結合,讓人唇齒留香。

芝麻醬燒餅,不論是幹吃,還是夾帶著醬汁的肉吃,都是老北京的最愛。

芝麻醬糖花捲、芝麻醬糖餅,滿滿的芝麻醬以及紅糖,剛出鍋的時候香飄四溢,老北京沒有幾個人不愛吃。

就連零食威化餅乾都少不了麻醬,這也是地道的老北京口味,麻醬威化入口絲甜,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還有涼菜裡的扛把子【乾隆白菜】,著名字響亮,其實就是把麻醬、白糖、醋澆在手掰白菜上,此外還有芝麻醬拌豆角、黃瓜、蒜泥等系列涼菜。

當然了,涮羊肉以及爆肚同樣離不開靈魂伴侶芝麻醬,再往芝麻醬裡放點韭菜花、腐乳、炸辣椒油、香菜,簡直是完美至極,也是老北京人的最愛。

綜上所述,小寶認為最能代表北京的食物就是芝麻醬,大家覺得呢?

我是小寶侃美食,挑逗味蕾,不管飽!


小寶侃美食


1.驢打滾

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叫人百吃不厭。

2.艾窩窩

歷史悠久的老北京風味小吃,主要食材是糯米粉、麵粉做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3.豌豆黃

老北京傳統小吃,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成筒狀,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湧心間。

4.炸醬麵

老北京富有特色的美食,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

5.滷煮

最有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火燒切井字頭,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再來點蒜泥,豆腐乳,辣椒,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上來,火燒、肺頭、豆腐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膩,肉爛而不糟。

6.爆肚兒

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不糟。

7.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asdg111


您好,我是瀾饞食記,美食領域青雲計劃獲得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說起老北京小吃,可能馬上就能引起一大片吐槽。說北京“美食荒漠”的,說“下水漿糊”的,說“餿了吧唧”的,更有形容老北京吃飯講究的段子“頭拔糞”的,持這幾種觀點的網上大有人在。似乎在很多人眼裡,北京的食物都是難以下嚥的。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起在北京吃飯最大的噩夢,那就是大街上買個幾樣好小吃,個個都離不開麻醬…想想也是,涮羊肉和爆肚少不了麻醬,就連做燒餅,拌涼麵,做涼皮,都有麻醬的存在。它的味道過於濃厚,只任何食物只要沾上它都會被它的粘稠和濃香所包裹,而原本的味道便蕩然無存。



所以地道的老北京小吃一定是重口的。卷著麵醬和蔥絲吃的烤鴨如是,酸鮮無比卻又泛著一股濃厚的泔水味的豆汁也是如此。那麼還有哪些可以代表老北京濃厚味道的小吃呢?

第1樣,滷煮火燒。



每次到了北京,只要不是深夜12點,一定事先找滷煮店過一把癮。各種內臟,五花肉加上豆腐乾,死麵燒餅匯成一碗,唏哩呼嚕的吃下去,說不出的滿足感。

滷煮愛他的人愛死,恨他的人恨死,就是因為它過於重口,甚至有些黑暗料理的意味。比如我老婆就認為滷煮火燒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內臟的騷臭味。這也是為何她在洛陽總也喝不慣臭雜肝的原因。

像我這種吃慣內臟的人,最愛的就是這種臟器的渾氣味。除了有些微微擔心膽固醇嘌呤超標以外,什麼騷臭?什麼香料味兒過重?這都根本不是事兒。

第2樣,炒肝。



其實炒肝和滷煮屬於一個體系。都是舊社會窮人吃不起飯,用下腳料煮到一起,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美食。吃慣胡辣湯的我對於炒肝沒有任何牴觸,都是稠乎乎的一碗。沿著碗邊兒這麼一嘬,濃烈的蒜味兒特別的提香。

炒肝的味道比滷煮稍微輕口一些,但依然屬於黑暗料理。它沒有那麼重的香料味,但粘稠的質地,更像是喝一碗醬油味的內臟羹湯。喝炒肝的時候再搭配二兩包子,真是說不出的舒坦。

第3樣,爆肚。



別看是一盤水汆羊肚。其實內有乾坤,大有門道。每個部位汆燙的時間和方式都不同,只有手上有功夫拿捏的準了,才能吃出最好的口感味道。

但是爆肚這個東西,我到北京都不會多吃。主要原因是他既不能像涮羊肉那樣越吃越暖和,還能飽肚,又不像別的北京小吃那樣價格親民,太貴了…動輒一盤幾十塊,兩個人吃個幾百塊跟玩兒一樣…

第4樣,炸醬麵。



如果你問一個北京人,誰家的炸醬麵最好吃,他永遠回答你是自己家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交一個北京的朋友,好到可以把你領回家吃炸醬麵的那種。而外面賣的炸醬麵真的是不值一提。

每一個北京人都有一本雜醬麵的秘籍。醬怎麼配?肉怎麼切?配什麼料?用什麼火?蔥什麼時候放?吃什麼菜碼?家家不同,又家家有特色。炸醬麵的最大特色就在於他的家常,他的親民。看似烏漆抹黑的一碗小碗幹炸,拌在鍋挑的手擀麵裡,一口就吃出了人間煙火。

第5樣,涮羊肉。



我最愛吃的火鍋品種就是涮羊肉。因為它清淡又不寡淡,香的純粹,鮮的自然。原本就是一鍋白開水,先丟兩塊羊尾油進去開個鍋。然後開始燙羊肉吃。

鮮切的羊肉,只需要稍微一汆燙就熟了。吃到嘴裡細嫩鮮美到無與倫比。所以我吃涮羊肉的第1盤,一定都是空口吃絕不佔調料。從第2盤開始,燙好的羊肉裹上濃濃的芝麻醬蘸料,轉眼就吃的精光。

吃到最後了,開水也變成了羊肉湯。這時候下點掛麵什麼的收一個尾,搖搖晃晃的回家睡一覺,真是再舒坦不過的事情了。

有人說,北京的美食全靠清真食品來維護著最後的面子。細想之下也不無道理。因為北京的小吃有些過於粗糙,平民化。所以相對精細的回民菜則更能吸引眼球和舌尖。



而北京也正是因為濃郁的飲食地域化,讓大家爭論不休。其實在我看來,“汝之蜜糖,我之砒霜”。這有什麼好爭論的?如果一個地方的小吃都遷就於外地人的口味,那麼這個城市也就太沒有個性了。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現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瀾饞食記


麻醬!

不管是標準麻醬還是二八麻醬

又或者是超市賣的花生芝麻醬。

麻醬!是必不可少的!

主食:麻醬燒餅,麻將燒餅加上醬肘子!那滋味嘖嘖嘖~一口酥酥脆脆然後舌尖就觸碰到軟軟糯糯,咀嚼在咬到Q彈最後再到絲絲分明肉絲,當你覺得滿足時候麻醬那種香香的味道在次出現。

主食:麻醬涼麵,酸酸甜甜,清脆可口,吸溜吸溜的順滑口感,帶上濃密的芝麻濃香,em~夏季開胃必不可少!老闆再來一份是你夏日的滿足!

涼菜:麻醬涼拌白菜又叫乾隆白菜,要求這白菜都得掛上麻醬,咔呲咔呲,清脆甘甜又帶著芝麻香,你是配著喝粥還是下飯都不會讓你失望。

吃火鍋:必備麻醬,少了這個會覺得吃的不是滋味。這裡必須是二八醬,實在不行替代花生芝麻醬也行,但得自己調。那滋味的美好,咬舌頭。先不說羊肉片裹上麻醬的滋味,也不說菜葉子的口感,就是紅薯土豆山藥加上麻醬那都是享受~啊,你吃香菜和蔥花不?韭菜花呢?

值得一提的是,爆肚,黃喉配上麻醬那嘎吱嘎吱的後感,連耳朵聽到都是舒服的~

說到這,您覺得麻醬還不能代表北京麼?






小阿鹿miumiu


還有好多如下:

1、北京炸醬麵

2、北京滷煮

3、芝麻醬燒餅

4、老北京銅鍋涮

5、芝麻醬拌涼菜

6、老北京爆肚

7、驢打滾

8、老北京蜜餞

9、炒肝兒


孫大臉說美食


1.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2、驢打滾

承德地區盛產黍米,承德叫黃米,性粘。“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1]

“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捲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麵,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麵,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麵、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3、豌豆黃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裡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緻的盒子裡,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二胖的分享


作為北漂4年的我,還真有很多值得推薦的

  • 老北京傳統小吃驢打滾:香糯、甜口、黏黏的,濃郁的黃豆香味兒,百吃不厭


  • 老北京涮羊肉:特點是銅鍋碳火,人工切片,對刀功要求也非常嚴格,薄厚均勻。清湯涮鍋,肉質鮮嫩,口感鮮美,配上老北京獨有的蘸料,倍爽兒

北京承載很多代人的回憶和歷程,還有很多傳統和代表性的食物,有滷煮、豌豆黃、炒肝、炸醬麵、爆肚等等等,就不一一介紹啦,有機會大家去北京挨個嚐嚐吧。


感謝觀看,對你有幫助的望採納,記得點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