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電影《寄生蟲》好在哪裡?有哪些細節值得推敲?

史努此


《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個大獎,有許多人感覺到詫異,甚至有些不服。

為什麼驚訝和不服呢?
《寄生蟲》主要講的是一個窮人家庭寄生在富人家裡,窮人太過於精明,而富人家庭太過愚蠢了,換言之,富人之所以能成為富人,他們不至於那麼愚蠢,被一群窮人玩得團團轉。
顯然,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實際上《寄生蟲》好就好在這裡,讓人能有共鳴。

如果富人羞辱窮人,這就沒什麼看點了,而窮人戲弄富人,這就很容易引起共鳴。

奉俊昊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回答了一個關於電影為何能夠引起廣泛共鳴,他說了一個點,就是影片開頭一對男女拿著手機各種姿勢蹭Wi-Fi信號。
這個特別地真實,也特別地容易引起共鳴。
什麼時候我們會蹭Wi-Fi呢?我們沒有網絡資源,其次這個Wi-Fi離我們很近,第三,這個Wi-Fi可以被蹭到或破解。
實不相瞞,我以前也經常蹭鄰居的Wi-Fi,但是蹭Wi-Fi也是特別地謹慎,避免被發現,比如我會在很早或凌晨的時候下載或觀看視頻,平時使用盡量不打開需要大流量的文件。你要問我為什麼不自己安裝一個,很簡單,沒錢。當然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後來,家裡安裝網絡了,也自然就不會去蹭了。
事實上,蹭Wi-Fi信號就是為之後的寄生埋下的伏筆。
從個人到以家庭為單位的寄生,這實際上是一個社會階層的縮影。
影片最令我們吃驚的並不是這個家庭的花式寄生和強大的求生欲,而是那個生活在地下室的人。

那個人不僅僅是寄生富人這麼簡單,也有更大的代表性,那個人是北韓者,有北韓者寄生南韓的意味。

可怕的不是這些人的寄生,而是寄生的不斷循環。
那個北韓者死了之後,窮人家庭的父親代替他成為地下室的新人,繼續承擔著前任所經歷的,重複著他所經歷的痛苦。

而那個富人死了之後,又換成了外國人,從北韓對南韓的寄生,也再次擴大,成為南韓對外國的寄生,不斷地重複、擴大。

所以,從個人的寄生,再到家庭的寄生,國家之間的寄生,以及整個世界的寄生,人與自然的寄生....這是有廣泛意義的,也容易讓人共鳴,讓人理解的。
《寄生蟲》裡的窮人和富人如果涇渭分明,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話,恐怕就沒這個事,否則社會分層就會變得更加僵化。

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橋樑,更多的出入口,如果一定要有界線的話,也給他們一個逾越的可能性。

影片中富人說過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的一個人生準則是,每個人都應該在他所被圈畫的地方安分守己,他最討厭那些逾越界線的人。
這作為個人生活準則,本無可指摘,但如果富人都是那麼想的話,整個社會的人都是那麼想的話,問題就嚴重了。
沒有誰生下來天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討厭那些逾越界線的人,實際上是否定了人人生而平等。
窮人可以成為富人,富人不努力也會成為窮人,但是不管是什麼人,他們都有可以翻身的機會,可以有逾越界線的機會。

窮人本質上還是個人,而不是可以隨便消消毒就能殺死的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在地鐵上,有一些衣著很髒並伴隨有異味的人坐在旁邊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想躲開。

這很正常,是人的本能,但你不能因為他髒就不讓他上地鐵,讓他滾。這是兩碼事。當然,每個人在公眾場合下還是儘量保持乾淨整潔。

電影之外,現實中我們也常常希望有人可以逾越界線。
像李安導演就逾越了中西方審美的界線。

影片導演奉俊昊雖然有經典作品,但總被許多影迷拿來跟李滄東等人做比較,但他這次帶著《寄生蟲》逾越了界線,不僅成功拿下戛納金棕櫚獎,還一舉拿下金球獎和奧斯卡四個大獎。

他證明了,奧斯卡並不是不可逾越的。而奧斯卡也接受了他。他為韓國電影拉開了一條線。這是一件打破影史的事情。
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國產電影也能夠拉開自己的一條線。

帶魚先生


《寄生蟲》講述的是無業遊民金基澤一家,因兒子金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進入富豪樸社長家中當家教,繼而通過欺騙等手段將妹妹、父母也都“介紹”進樸社長家中任職。 基澤一家人在樸社長面前都假裝互相不認識,在樸社長一家外出野營的時候,才旁若無人的狂歡,短暫的享受一下富人的生活。在那個雨夜,前保姆來到樸社長家中,說有個人物品遺落在家裡了,想來取一下。而這個個人物品,卻是前保姆藏在地下室的丈夫,由此也牽扯出吳氏一家人的故事。而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就在於“社長一家做的事情其實都很符合條理,但是從窮人的角度去看就變味了。”

一、 房屋所在地勢的對比

影片的一開始,就展示了基宇一家人擁擠的住在地下室裡,靠折披薩盒來維持生計。當基宇一開始來到樸社長家中應聘家教時,一直在爬坡向上。而當雨夜從樸社長家奔逃回家時,鏡頭裡一家人一直在下坡下樓梯。等回到家中發現位於地下室的家已經被大雨淹了,而基宇的朋友口中視為珍寶的石頭,被基宇視為轉運的石頭,此刻卻飄在了水面上,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從而也刺激了基宇後來的行兇行為。行走趨勢的上與下、居住房屋地勢的高與低,也是富人窮人兩個階層、兩種生活明晃晃的表現。

二、宣傳海報中的預示

昨天的微博熱搜有一條便是“世界各地的《寄生蟲》海報設計”每一張海報都從不同的角度去闡釋或暗示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互相“寄生”的主題。窮人寄生於富人,但同時富人也有賴於窮人的照顧,因而“寄生蟲”既可指窮人,亦是富人。


這一張的人物中眼睛部位全部打上馬賽克,富人是白色,窮人是黑色,黑白之別,象徵著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富人為白色,因而富人總是眼中一片光明,大好未來,而富人為黑色,所以眼底只是無盡的深淵。而海報中左下方的腿正是暗示著基婷最後在草坪上被刺身亡的命運。而基宇手上的石頭,亦是他最後時刻的武器。

而這張海報中,隱藏的是更多的細節,除了很明顯的看出來富人穿鞋,而窮人光腳,窮人媽媽腳上的蟑螂,暗示著她們也和蟑螂一樣,過著寄生於人的生活。除了這些,牆上的多頌的“自畫像”,其實是前保姆的老公,多頌在一年級的時候被他半夜在廚房覓食嚇到,於是後來一直都在畫他的樣子。左側的石頭也是其中一個貫穿電影的重要線索,是基宇的“貪慾之石”。而海報右上方的廚房,則是所有人寄生的空間和故事發生的集中地。就如奉俊昊導演所說:一切的劇透都已然在海報中了。

三、 電影中出現的時代背景事件

電影中上一任保姆的老公,和基宇的爸爸金司機都是因為開臺灣古早味蛋糕店失敗,而生活進入貧困。電影中的“臺灣古早味蛋糕”事件在韓國真實的發生過,古早味蛋糕店曾經在韓國風靡一時,半年開了近400家加盟店,在韓國的大小街頭,常常可以看見遊客排長隊購買,“臺灣古早味蛋糕”也成為油管上的“網紅蛋糕”。爆火之後,更多的人蜂擁加盟。而後來韓國發生了禽流感,蛋糕原料雞蛋的價格高漲,加上韓國一些不負責任的節目對蛋糕製作過程的曝光,引發了公眾對“臺灣古早味蛋糕”的食品安全的擔憂,於是漸漸的古早味蛋糕店這個泡沫產業被很快戳破,許多蛋糕店的老闆因此傾家蕩產。《寄生蟲》中的金司機和前保姆的老公,應該也是屬於這一類創業失敗的人群。無疑,他們正是千千萬萬底層百姓中的一員。

結論

《寄生蟲》得以獲獎的優勢,大概可以借用奉俊昊導演的一段話來回答一番:通過這部作品講述這個時代的故事,描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戲劇作品全世界都有,我們正生活在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的時代。這是一部十分韓國式的電影。但同時也有全世界當今時代非常普遍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關注底層民眾的現實題材電影受到關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亦是同類題材,而這部題材的給人的戲劇性的震撼更加強烈。當然對於結尾處的金司機向樸社長砍向的一刀,小追在剛看完的時候十分的不理解,儘管前面對“氣味”的嫌棄已經一再鋪墊,然而這一刀還是覺得有點突兀。後來看了影評才有些明白,

“這一刀,不是邏輯上的必然,但確實電影情節上發展的必然。”


追劇第一線


在今年的奧斯卡上,《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打破多項記錄:成為首部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成為首部拿下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影片的電影,也成為了65年以來同時獲得戛納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上一次獲此殊榮的還是1955年的《君子好逑》)。

儘管《寄生蟲》還存在許多問題,還能夠被很多影評人挑出很多毛病,比如電影裡的富人被功能化、窮人被戲劇化。

但毫無疑問,《寄生蟲》依然有著許多值得讓人稱讚的地方,比如它所呈現出來的主題、它所瞄準的貧富差距、電影優秀的剪輯手法、經典而有寓意的臺詞以及大量可供影迷們挖掘的細節。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部創造歷史的《寄生蟲》,有哪些十分用心的細節。

劇透的海報

都說好的海報會講故事,一張好的海報能夠為電影加分不少。《寄生蟲》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其海報也絲毫不遜色。

這張海報中,電影中主要角色基宇一家和樸社長一家同框,眼睛分別被黑色和白色的條框遮擋住,同時左下角還有一雙沒有穿鞋的腳。

這張海報用顏色不用的條框,將基宇一家和樸社長一家劃分成兩個陣營,暗示著電影中,這兩家的對立氣氛。同時,被遮住的眼睛,也似乎暗示著這種對立,是因為人與生俱來的偏見所帶來的,這種偏見來自於每一個人的所見所感。

就像豆瓣高贊所說的,電影中有錢人實際上並沒有做錯什麼,夫妻恩愛、沒有暴力、沒有虐待司機傭人,可窮人就是忍不住恨他們、討厭他們;同樣的,基宇一家所代表的窮人,也沒有做錯什麼,沒有幹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可有錢人就是厭惡他們。

至於左下角的那雙腳,則暗示著電影中保姆最終的下場——死亡。

在這張海報中,所有人的眼睛,都被黑色的條框給遮住了,看似其樂融融的合照中,穿鞋的與光腳的,就暗示著雙方身份的不同。

穿著鞋子的樸社長一家,位於畫面中央,光著腳的基宇一家,則圍繞著樸社長一家周圍,暗示著基宇一家寄生蟲的身份。如果仔細點,還能看到基宇媽媽的左腳上,還有一隻蟑螂。這更加暗示其電影中身份的卑微和寄生於樸社長一家的不堪。

石頭

這塊名貴奇石,多次在電影中出現,並在關鍵劇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上面兩張海報中,這塊石頭也都有出現。

這塊石頭,也是整個故事的開始。基宇的好朋友在某一天將這塊代表著“財運”的奇石送給基宇,並委託基宇幫忙做一段時間的補習老師。

這塊有著“財運”的奇石,在電影中象徵著基宇一家想要躋身上流社會的慾望,這種慾望深入骨髓無法擺脫,所以後來基宇說“不是我抱著它,而是它一直粘著我”。

所以,即便是家裡被洪水淹了,基宇好不容易逃出來,手裡也依然抱著這塊石頭。這也暗示著基宇的慾望與基宇自己糾纏不清。

多頌的畫

電影中,多頌畫了兩幅畫。

這幅畫說是自畫像,其實是多頌半夜看到的那個“鬼”,這個“鬼”就是藏在別墅地下室裡的保姆丈夫。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幅畫的右下角,漆黑一片,暗示著暗格後面的地下室,地下室裡藏著人;而這幅畫的右邊,有一個明顯的箭頭,箭頭旁邊還有一個黑色的人影,代表著地下室的人走出來過。

多頌這幅在傑西卡課上畫的畫,則直接預示著電影最後的結局,畫裡的這個人,與上面那副畫並無二致,也就是地下室裡藏著的保姆丈夫。可以明顯看到,畫裡的這個人,額頭上和嘴裡,都是紅色的血手裡還拿著兇器。

我們可以直接對比電影最後那場生日派對上,那個保姆丈夫的鏡頭畫面。

與多頌的畫一模一樣。

基宇窗前小便的醉漢

這個醉酒的漢子,在電影中多次醉酒之後,在基宇家的窗前小便。但是這個醉漢每一次小便時,基宇的態度都不一樣。

剛開始時,基宇一家還蝸居與昏暗狹小的地下室,無權無錢,所以遇到醉漢小便,他們拒絕上前提醒醉漢,拒絕前去貼一張禁止小便的貼士,也拒絕前去趕走小便的醉漢。

後來在基宇一家都成功寄生於樸社長家時,此時的基宇一家雖然還沒有更換住處,但是因為手裡有了錢,有了體面的工作,並有了已經躋身上流的錯覺,所以當再次碰到醉漢小便時,無需旁人提醒,基宇就拿著好朋友送的那塊奇石前去“教訓”醉漢。

這生動的表現出基於一家作為寄生蟲的性格特徵,成為富人的傭人就讓他們有了上流社會的錯覺,在精神上首先麻痺了自己,並且滿足於這種寄生的現狀。

樓梯

電影中有多處關於樓梯的鏡頭。

首先是電影的開始,在屋子裡到處尋找wifi信號想要蹭網的基宇就說了一句話,wifi是要向上吸的。這就暗示著一種“樓梯”,只有爬上這個“樓梯”,處於高處,才能找到WiFi,才能獲取想要的資源。

其次是基宇每次去樸社長家時,鏡頭都要給到基宇上樓的鏡頭,這種上樓的鏡頭,從基宇還沒有進門就開始了。比如樸社長家大門前的樓梯,基宇授課和傑西卡授課要上的樓梯,從地下室上來的樓梯。

這暗示著樸社長一家的身份地位,是出於上層的,而基宇一家想要躋身上流,就得一步一步爬這種樓梯。

最後就是基宇一家每次出門時,都要走上長長的樓梯。這暗示著基宇一家與樸社長所代表的上流社會的差距,就像這永無止境的長梯。


電影中,這種細思極恐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電影中所提到的臺灣古早蛋糕店,在現實也同樣存在,並且曾因為醜聞而倒閉,這暗示著基宇一家作為寄生蟲只是上流身份的冒充者;比如電影中,基宇家裡和樸社長家裡的佈景,十分寫實,也十分具有對比衝擊力;比如電影中,每一個人物的穿著,都十分匹配其身份。

總而言之,《寄生蟲》雖然存在著不少的瑕疵,但其作為一部現象級的佳作,依然有著許許多多的值得我們借鑑的優點,起碼電影中這些用心的細節,足以說明電影的誠意。


小悝說電影


大家別忘了,《寄生蟲》不僅僅是斬獲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大獎,還斬獲了戛納電影大獎。在奧斯卡頒獎歷史上,一部電影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四項重量級的大獎,我感覺是史無前例了。

今年奧斯卡競爭力很強,有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也有昆汀桑塔提諾的《好萊塢往事》,還有最佳外語片提名國際大牌導演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憑什麼《寄生蟲》能獲獎,其實說到技術上和藝術上,這幾部電影在其之上的,但是說到社會影響,當然這一決定有他們的考量。不過,《寄生蟲》也算是眾望所歸。我們看看細節,以前曾經單獨些影片分析過這部電影。

首先,這部電影是偽現實主義的風格。

它是現實主義的外衣+黑色幽默+荒誕而形成的風格。這個風格我們從哪些細節可以看出來呢?

當然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居住環境,從電影一開端就出現的地下室的鏡頭。一個人站在地下室的窗戶前望著窗外人來人往。後面還有一個場景是大雨漫灌了他們的地下室,各種東西飄進來,廁所爆出汙濁物,對,這是現實主義的環境。


其次,可是為什麼說是外衣呢?

故事後面的發展我們看到了,這家人走進了富人的家庭,代價是讓所有富人的傭人都被開出了。整個被開除的過程,導演採用了荒誕的方式處理,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喜劇氛圍。

在喜劇氛圍裡,我們也看到導演的典型的黑色幽默的方式。

比如女管家在一家人居住到富人家中之後來拜訪,後面他們束手就擒。成功的製造了一次“黑吃黑”的畫面。這就是黑色幽默加荒誕的特點。


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

之前一家人的父母在那張沙發上說著一些段子和笑話。

後來主人回來了,依然是這個沙發,男主人和女主人在這個沙發做著情事。

同樣是那個沙發,導演這個細節要寓意什麼呢?

最後,我們再談談這部電影最關鍵的細節——氣味

對就是“氣味”,氣味算是這部電影最突出的細節,也是因為“氣味”引發的血案。

富豪兒子聞到男司機(也是這個底層家庭的父親)身上的味道和其它家僕的氣味是一樣。

後來在高級轎車上,女主捏著鼻子,做為司機的貧窮的爸爸臉上的表情有一股恨的表情。

後來在富人夫婦沙發上調情的時候,那種氣味又來了,這時候男主說這是地鐵裡的味道。

最後的突然出現的屠殺場景,本來富人男主不會死,可是這時候他捏住了鼻子,那個氣味又來了,於是屌絲一家的爸爸終於忍不住了,他徹底爆發了,拿著刀向富人走去。

這個電影通過一系列的細節來展現風格,也通過一系列的細節來推動故事的發展。

氣味便是細節的關鍵點,氣味是階層的差異,是階層的矛盾。他們無論穿上多麼嶄新的衣服,都會被富人聞到那一種窮酸的氣味。這就是這部劇的一個悲劇點。



星期五文藝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落下帷幕。無疑,韓國影片《寄生蟲》在本屆奧斯卡中,一戰封神的消息堪比一顆重磅炸彈。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已經實現了不止“韓影零突破”的歷史性跨越。在整個92年奧斯卡歷史上,《寄生蟲》成為了第一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一戰封神!奧斯卡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寄生蟲》憑什麼能狂攬四項大獎?

首先,內容過於真實。電影《寄生蟲》從一個小故事裡反應出社會的真實現狀,“窮就是原罪”“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這些扎心的臺詞,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插進了心臟,讓人感受到痛苦,卻又無能為力。

這是個貧困家庭,哥哥妹妹失學了,爸爸媽媽失業了,窮到什麼程度?住在擁擠的破舊出租房裡,牆上和地面都是髒兮兮的,不時有蟲子爬過。一家人靠疊披薩盒賺生活費,哥哥妹妹用手機上網都要蹭咖啡店WIFI。這就是窮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為了活著而活著的窮人,他們不會算計未來要怎麼樣,僅僅著眼於今天與明天的生活。不過,他們似乎也並不是太難過,一家人在幹完一天零活以後,選擇喝幾瓶啤酒慶祝一下,喝的醉醺醺,還會開各種玩笑,討論張三李四等等,笑容那麼甜。

機緣巧合下,哥哥被介紹去富豪社長家給女兒做英語輔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因為這一次機會,徹底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薪資很高,又能住大房子,吃到甜頭的哥哥順勢把妹妹也拉了進來,妹妹教富人小兒子學畫畫。之後哥哥妹妹繼續利用計謀剷除了富人家的司機,富人家的女管家,爸爸媽媽順利上位。於是,一家人完全寄生在了富人家裡,"寄生蟲"這個題目取的非常貼切。由此,也很容易讓觀眾內心反感,本以為窮人一家挺善良的,沒想到居然動用"奸計"謀上位。接下來的劇情,則是更大的翻轉,富人一家外出,窮人一家在富人家裡大吃大喝,也享受了極其短暫的富人生活。沒想到門鈴響了,前管家說有東西落在這裡了,要取走,最終引出了埋藏多年的醜惡秘密,地下室裡住著前管家的老公。

前管家的老公欠下鉅額高利貸,根本無力償還。隨後心生一計,前管家把老公藏在了富人豪宅的地下室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地下室裡生活用品一概不缺,而前管家也會定期給老公送東西吃。由此可見,前管家與老公,也屬於寄生蟲。

窮人對窮人,互相都知道了各自的秘密,開始了"廝殺",恰巧這個時候,社長打道回府,原本就複雜的故事,變得更加複雜了。窮人解決問題,基本都是動用暴力的,窮人一家人多勢眾,暫時解決了前管家和她的老公。隨後立刻收拾房間,迎接富豪的到來。相信很多觀眾看到這裡,都會有所思考,他們不是壞人,但他們也不是什麼好人。

直至第二天,社長家中舉辦生日派對,窮人一家也在其中。哥哥偷偷跑到地下室與前管家夫婦談判,沒想到招惹到了更多的麻煩。單單憑藉這一劇情,就已經非常出彩了,它有些類似於《燃燒》和《雪國列車》這兩部電影,直觀的展現了上下階層的依存與對立。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總要給一家企業,一家公司打工,這家公司幹幾年,那家公司幹幾年,有些人認準一家公司會幹一輩子,富人需要窮人付出勞動,窮人需要富人發放工資,這便是相互依存。當然,這部電影更大的側重點在於上下階層的對立關係,窮人和富人完全是兩個世界裡的人,窮人喝著廉價的啤酒,住著破舊的出租房,富人開著豪車,享受著大房子。富人嫌棄窮人,在電影中富豪小兒子直接表示窮人一家身上有味道,之後富人的老婆嫌棄窮人爸爸在體育館睡了一夜的味道,皺眉捂鼻,打開了車窗。窮人憎恨富人,覺得富人無情,甚至認為富人不拿窮人當人看,也正是這種極端的想法,最終導致窮人爸爸一刀捅向了富豪社長。

如果非要說誰的錯,那一定是窮人的錯!深入骨髓的貧窮,本身就是一種過錯,它完全擊垮你的人生,連累你的家庭。因為太窮,窮人們才會當寄生蟲寄生在富人家裡,因為太窮,窮人們才會編造一系列的謊言。因為太窮,他們更加渴望富人們的生活,會在富人不在時,短暫享受富人擁有的東西。也因為太過貧窮,內心衍生了仇富心理,就像是電影中的窮人爸爸,走向了自我毀滅道路。在影片中,"窮"就是一種臭臭的氣味,這種氣味紮根在窮人一家的身上,無論用多少香皂都無法洗去。

另外,"石頭"也是一種隱喻,哥哥隨身帶著的石頭是學長送的,聽學長說這是一塊好運石,可以帶來財富。所以哥哥無時無刻都在心裡惦記著這塊石頭,甚至是地下出租屋發大水,它也不忘拿起石頭離開。這是純粹的異想天開,哥哥對未來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會變得越來越有錢,可它並未真正有所建樹,電影中提到他參加過四次高考,都名落孫山了。其實,石頭代表著的是窮人們"不接受現實"的執念,當放下了這層執念,才真正獲得重生。影片最後哥哥把石頭放進了溪水,這塊石頭跟其他石頭混在一起,看起來更加普通,哥哥最終接受了現實。

再回過頭來看爸爸的眼神,那是一種無望,一種無助,一種心力交瘁,那個逼仄的小房子,就像是牢籠一樣困住了他。你是否會思考,生而為人,為什麼如此艱難呢?這個世界那麼大,普通人只能捲縮在巴掌大的房子裡。窮人的生活大體一致,富人的生活千姿百態,這便是社會真實寫照。

沒有一個多餘鏡頭,劇情多次反轉引人入勝,非常鮮明的展現窮富差異與階級憤怒,顯然,奉俊昊拍攝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給韓國人看的,而是給全世界人看的。


最後是導演獨特電影風格,奠定基礎。說起奉俊昊導演,估計很多觀眾都比較熟悉的,他絕對稱得上赫赫有名的國際導演了,他所拍攝的電影都非常耐人尋味,比如2003年的神作《殺人回憶》和2013年反烏托邦電影《雪國列車》。細品起來很有意思,好似對與錯,在電影中總是混沌模糊的,這便是奉俊昊最大的特色。奉俊昊的電影很複雜,也很真實,且含有大量的隱喻,他不是個簡單的導演,他的作品也不簡單。電影《寄生蟲》就是很好的證明。


zuo醬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在2020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贏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寄生蟲》更是奧斯卡電影史上首部獲最佳影片的外語片。

奉俊昊還推出了一版電影的黑白海報,他曾經說過:「當我想到經典電影時,它們全都是黑白的,因此我認為,如果把我的電影變成黑白,那麼它們就會成為經典。」的確經過多個電影頒獎禮之後,《寄生蟲》已稱得上是國際經典之作。

《寄生蟲》耗時6年打造劇本,以黑色幽默、驚悚懸疑的手法呈現貧富差距的現況。這是一部關於底層家庭詐騙上流社會的故事,卻能從每一句對白、每一幕細節中,發現這就是最寫實的人生。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寄生蟲》的海報會用黑白條遮住主角雙眼。這不僅僅是關於他們的故事,而是整個社會,在每個角落發生的真實情況。

下面整理了關於《寄生蟲》的8大重點,每一點都值得深深反思,現在來深入瞭解這部奧斯卡神片也不遲。

1. 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金家四口是社會底層的家庭,他們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房屋。小小的窗戶外,就是街道上的臭水溝,當清潔工噴消毒水時,整間客廳都被水霧瀰漫;最慘的是,偶爾還有酒鬼灑尿。

斑駁發黴的牆壁,要彎下腰才能坐上的馬桶,偷鄰居Wi-Fi 才能過活的兩個孩子......這就是金家人身上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寄生蟲》以金家的環境,打翻了一碗人生雞湯,事實就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金家的父母用最傳統的思維、體能,養活了一家人;而金家的孩子靠著生存小技能、動歪腦筋,生命力異常強悍。

2. 兩位影帝分飾窮爸爸/富爸爸

金家的窮父親由宋康昊飾演,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身處上流社會的樸社長一家。樸社長這個人生勝利組角色,由李善均飾演。金家與樸家之間錯綜的關係,就是《寄生蟲》的故事。

3. 一切都從「謊言」開始

金家的長子金基宇(崔宇植飾)是本片最重要的角色,他在學長敏赫(樸敘俊飾)的推薦下,偽造文憑,代替他成為樸家女兒的家教老師。

這是一家人翻身的機會!當學長送了一顆貴重的石頭聊表感謝時,那顆石頭成為金基宇人生希望的投影。每日每夜打工,當了4年重考生的金基宇,卻也未曾放棄。所以,儘管這所有的一切都從一個謊言開始,金基宇也願意。

4. 人性的貪婪,對階級的憤恨

金家妹妹金基婷(樸素淡飾)也在哥哥的推薦下,成為樸家小兒子的美術老師。這次,她謊稱是從美國遊學回來的獨生女。諷刺的是,兩人都可以是稱職的老師,一張假文憑卻是必須。

兩兄妹的生存計劃是欺騙,卻也是唯一的出路。有人說,他們是因為「貪婪」而寄生在上流家庭。但比起貪念,更像是一種底氣、自信。想力爭上游的人、想實現夢想的人,有什麼不能做?不敢做?

5. 貧富差距是罪惡根源

兩家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依然根深蒂固。大雨來襲的那一晚,金家因淹水而露宿街頭;此時,樸家的小兒子卻在庭院裡架起了帳篷,享受雨天露營的愜意。

但《寄生蟲》的貧富差距,不只是物質上的。從對白中能發現,雙方之間無法彌補的思想差異,才是罪惡的根源。

6. 她是因為「有錢」才善良

金家在討論樸家時,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樸太太(趙汝珍飾)有錢又善良。」

「不,樸太太是有錢所以善良。」

金家母親隨口說出的字句,有些怨懟,卻也有些事實。如果樸太太連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沒有,她還能這麼單純、善良嗎?

而在金家,樸社長無意間說出金家爸爸身上有股異味,樸家小兒子還在金基宇、金基婷身上聞到相同的氣味。沒錯,那就是洗也洗不掉的窮酸。而當有錢又善良的樸太太聞到時,她很禮貌地偷偷開了窗戶…… 本質上的差異,是永遠無法相互理解的。

7. 社會底層最寫實的人生觀

金家爸爸對兒子金基宇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觀。

「人生不要有計劃,有計劃就會有意外。」

「所以有期待就會有失望,這就是為什麼要隨波逐流。」

聽起來悲觀,卻也是對人生的體悟。

但金基宇還是努力抱著那顆石頭,抱著希望。其實社會底層的孩子耍些小手段並非不善良,只是一種在困境中的求生欲。但這樣的思維,卻也造成了《寄生蟲》最後令人百感萬千的反轉結局。

8. 寄生蟲和上流家庭的結局

《寄生蟲》的結局大反轉,卻不復雜。從頭到尾平鋪直敘的懸疑感,最後給了觀眾沉重一擊。在細細咀嚼後依然牽動人心,久久不能走出複雜的情緒。

這部在世界各地都叫好又叫座的韓國影片,奉俊昊以諷刺、懸疑的故事,讓觀眾重新體悟寫實的貧富人生。也不禁讓人思考,若自己是《寄生蟲》世界中的一角,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ChicMyGeek


在國人眼裡,亞洲中日韓三國的電影,韓國的電影是過譽的,韓國的電影在世界主流電影節上幾乎沒有什麼大獎收穫!而《寄生蟲》這部電影就是創造歷史的一部韓國電影,這是韓國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就我個人而言,也是大家值得一看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劇情裡面男主角的妻子有句臺詞堪稱金句:“因為他們有錢所以他們善良”其實這句話反面句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那麼這句話說的對嗎?我覺得這更像低層人民的辯解吧!當然如果我們都像比爾蓋茨一樣有錢我們可能把大部分財富捐給慈善事業,去拯救非洲那些趣味蒙面的貧苦大眾嗎?善良是一種選擇而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方向,這個世界更多的還是對低層人的鄙視。善良其實也是相對的,這部電影的豪宅夫婦自然也是善良的,他們對家教老師待遇豐厚,辭退傭人時做的也非常得體,但是在男主角眼裡看到他們有抱怨的氣息,則讓自己受到了傷害,其實做個善良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整部片子沒有太多複雜的人物關係,只是圍繞一貧一富兩個家庭展開的,但整部片子看下來會讓人感到充滿寓言味道的諷刺,又有一股對社會階層分裂的悲涼!





酷奇全球影視


《寄生蟲》在奧斯卡分別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個大獎,是當之無愧的超級贏家。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於好電影的評判標準就是,“講好一個故事”

但《寄生蟲》能贏得高口碑,並因此得獎,不僅僅在於它真正的講好了一個故事。更多的故事背後,引發的思考。


男主出生在韓國社會底層貧困家庭,和父母妹妹一起生活在破舊的半地下室裡,一家四口靠手工折披薩盒維持生活。


故事本該如此繼續,轉折來了,男主同學出國前夕,想讓男主替自己去給樸社長的女兒輔導英文。


隨後,男主成功獲得樸夫人的信任,還和社長女兒談起了戀愛。

日子越過越好,讓他看見了希望,於是,他私心想讓一家人都能來樸家工作。

他成功地把自己的妹妹推薦成美術老師。

接著,他和妹妹裡應外合,在樸社長夫婦面前陷害前任女管家和司機,成功讓父母接替了管家和司機的位置。

就這樣,一家人裝作互不認識的樣子,在樸家開始了寄生蟲一樣的生活。

故事至此,看似是一個草根逆襲的爽劇。

隨後劇情急轉直下,謊話終有戳破的一天,兩個階級的矛盾終於激化到不可調節的狀態,最終釀成慘劇。

電影中,導演用大量篇幅來體現二者之間“比對分明”的世界。

社長一家生活在地上,享受陽光新鮮的空氣;


男主一家住在地下室,生活都成問題;

一場大雨,社長一家的露營被破取消,小兒子還可以在從美國進口來的帳篷裡玩耍;

一場大雨,男主一家的房子被水吞沒,最終只能絕望得在噴著汙水的馬桶上抽菸;

每每同框的時候,總是窮人在勞動。


但這種差異,會因此如影片中所示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麼?

答案是“會”

因為這種矛盾已經不是個體之間,而是群體階層之間的了。

矛盾是在一點一滴中積攢,這也是電影深挖之下的精彩。

那這種差異會消失麼?

導演的答案是:不會

奉俊昊所說:

“只有在韓國才能看到‘半地下’,雖然有陽光照進來,但溼漉漉得發黴。稍有不慎,就會有掉入地下的感覺。”

地下面對的是黑暗和潮溼。

潮溼滋生的黴味,讓男主一家說出“不管用多少芳香劑,衣服總是很難聞。”

就像電影中金司機哪怕換上行裝,看起來紳士有利,但那股窮人的味道依然出賣了他底層人的身份。

連樸社長的小兒子都聞的出來,“管家和司機,還有美術老師的身上都有一種相同的味道”


雖然他們因為讓自己活下去而動了歪腦筋,難道富人就沒動過嗎?

樸夫人告訴男主,自己付給他的課時費比上一位老師要多,卻暗自在一疊鈔票中悄悄抽走了幾張;

男主的父親第一次為樸社長試駕,樸社長溫和地勸他不要緊張,這不是在測試他,手中卻端著一杯咖啡來檢驗對方開車的平穩度。

導演沒有明顯批判任何一方,他只是將這些問題一一擺放出來。

人們不理解窮人在走投無路時,只會用暴力來發洩,因為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但在討論階級、人心上,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有標準的答案,但引起人們深思,這就是這部電影的精妙好看之處。


娛樂圈霸王花


從2015年9月17日的《暗殺》之後,韓國電影就再也沒有登陸過內地院線。

撇開政治因素,對於影迷來說,真的是一種損失。

但真正的韓國佳作,遍覽世界電影的中國影迷是絕對不會遺漏的:

《釜山行》《小姐》《TXXX-DXXXXX》《燃燒》,一年一部爆款的節奏。

2019年,若你只有一部韓國電影的觀影名額

不!應該這麼說

2019年 ,只能看一部電影,

口袋君肯定會選這部精彩到看跪的滿分神作:

寄生蟲

Parasite

神仙海報!窮人到富人家記得要脫鞋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

在最終輪的票選階段,所有評委都投給了《寄生蟲》

奉俊昊這部驚世駭俗的神作勇奪韓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金棕櫚大獎。

其對韓國電影行業的意義不亞於當年《霸王別姬》之於中國電影。

不得不說,普通中國影迷能看到這部《寄生蟲》真心不容易。

5月,首波參加戛納的中國影評人看完。都吹爆此片!

6月韓國上映,豆瓣破9。心裡癢癢,真想看!

眼睜睜地等到7月底,聽說First影展上有看,有很多影迷特地飛到青海西寧。

沒想到臨上映起一天,因技術原因被撤下。

而8月7日晚上,終於有資源可以看了。

各大字幕組又收到警告函不得製作發佈。

全網乾巴巴地等著熟肉版。

甚至有心急的影迷硬啃韓語生肉版。

終於,有3位熱心影迷通過看港臺槍版、手打字幕的土辦法,讓最普通的中國人看到了這部熟肉版。

要是電影院能上映,口袋君肯定第一時間買票支持!這樣電影味十足的佳作,不能在視聽體驗更佳的大屏幕上欣賞,實在是暴殄天物。

哎!

明明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但看個《寄生蟲》像做賊一樣。真的是魔幻現實主義吶!

8月8日一早,期待已久的口袋君如飢似渴地看完。

劇情真的神了,太好看了!

5星/100分。吹爆!

首先,建議沒看過此片的讀者就此停止閱讀。

先去把《寄生蟲》的正片給看了。

因為,這是一部不能劇透的佳作。

導演創造一種類型片叫:奉俊昊。

各種隱喻性的細節多到爆炸,正是這些看似“莫名奇妙”的多餘鏡頭,給影迷提供了推理劇情的“武器”,一旦腦子動起來後,就能感受到無窮無盡的觀影樂趣。

好了,再次建議沒看過正片的讀者就此停止閱讀。先去看片。

以下,口袋君要開始各種花式劇透咯:

先說:什麼叫“莫名其妙的多餘鏡頭”?

這也是《寄生蟲》這部神作最高級的地方。

在窮人一家地下室的門口,老是有醉漢撒尿

預示:他們的家將被一場大水毀滅

發大水後,主人公跑著跑著,導演竟將鏡頭對準了陰溝

諷刺:他們依舊是那個只配生存在地下的窮人

電閃雷鳴之際,妹妹的身體被非常詭異地照亮

透露:妹妹很有可能會遭遇殺生之禍。

這樣的細節隱喻鏡頭在整部《寄生蟲》時,比比皆是。

導演完全將觀眾視作一位會動腦能思考的成年人,設置了種種思維小機關,讓進入劇情的你一起做頭腦風暴,在終極大戲中,所有的矛盾彙集在一起集體爆發,實在太爽了!

每次針對爛片寫影評時,口袋君總會使用一個詞叫:失控。

而奉俊昊導演本人可謂是失控的反義詞,看的出:

他為這部電影做了極其細緻而充分的準備。

整部電影的所有細節都已經在他腦中演繹過無數遍。

在片場,一切都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今天二刷後,

口袋君真心發現《寄生蟲》是一部幾乎沒有缺點的完美電影。

實在是太可怕了!

果然,這部兼具商業電影流暢性,又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年度佳作上演了全能級的開掛錶現:

通殺全球、獎項票房、名利雙收。

既能斬獲法國戛納金棕櫚這樣的世界級電影藝術大獎,也能在韓國本土成為破千萬觀影人次的票房大作,還能獲得中國豆瓣9字頭(11萬人評價)的集體叫好,海外版權賣到了192個影市(世界上一共才233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了韓影的文化輸出。

因為,

此片觸及了人類社會中最敏感的問題:階層。

光是這個片名,口袋君就仔細玩味了好幾天

01

到底誰在寄生?誰才是寄生蟲

用生物學的語言來說:

寄生,即: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中汲取養分,維持生活。

電影一開始,將焦點對準首爾地下室的一家四口。

爸爸媽媽失業,哥哥妹妹失學。

窮到連寬帶費都付不起,Wifi都要蹭別人咖啡店的。

機緣巧合下,一位學長給了哥哥一個機會:

讓他去富豪社長家,給乖巧聽話的女兒做英語課外輔導。

在妹妹妙手回春的PS下,4次高考失敗的哥哥拿著假文憑,順利拿到了富豪家的OFFER。

哥哥到了富豪社長家,順利融入。

還發現了社長老婆有一個巨大的焦慮:

小兒子相當好動,不聽話,但很愛畫畫。

所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哥哥充分抓住富人最愛找熟人幫忙的軟肋,設局將自己的妹妹包裝成了留美歸來的藝術心理系專家。

妹妹成功拿到工作,負責教社長小兒子畫畫。

看到這裡,影迷們馬上意識到:

哥哥妹妹將繼續這個“奸計”,給自己爸爸媽媽也找到工作。

窮人一家四口,如八爪魚一般一點點寄生在富人家中。

果然,他們聯手鏟除掉了社長家的司機,讓爸爸成功上位。

最後,三人配合做局,讓女主人解僱最難搞的女管家,媽媽替代之。

至此,這一家四口成功寄生到社交家中,“思想單純”的富豪一家四口竟渾然不知。

整個上半段,沒有一丁點廢鏡頭,每個情節都是相關勾連,奉俊昊用各種隱喻鏡頭和BGM高潮戲,將這個“奸計”講出了喜感。

終於,富豪家庭集體出遊野營,窮人一家“享用”起了別墅的豪華設施,幻想自己也過上了富人的生活。

窮人一家的媽媽說出了兩句大實話:

1)一旦社長家回來,他們會立刻像蟑螂一樣躲起來

2)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也會很善良。

而隨著那場瓢潑大雨的到來,一切開始顛覆!

在那個雨夜,披頭散髮的前管家,稱自己有東西拉在了地下室

相當恐怖的扮相

剛剛享樂完一天的窮人媽媽長了“良心”,竟為她打開了門,這也將給後續的崩盤埋下了禍根。

果然,和我們的生活經驗相一致:

富人和窮人之間發生極端矛盾真的不多,搞死窮人的往往還是窮人。

隨著代表人性溝壑地下室的出現,一個埋藏4年多的醜惡秘密浮現:下面住著前管家的老公

一見到老公,

前管家竟然用奶嘴瓶來喂他,導演真的是犀利。

不得不說,奉俊昊通過兼具諷刺和幽默的鏡頭,充分展示了窮人和富人到底有什麼本質區別:

窮人:一有錢就吃、聒噪、懶惰、啥都能湊合、愛做白日夢、不怕髒

富人:焦慮、崇洋媚外、凡事托熟人、怕髒講衛生,覺得錢能解決一切

仔細想來,

富人一家四口除了女兒是單純善良之外,

其他三人對待窮人都非常地冷漠、偽善。

最小的兒子一直製造麻煩,從來不和保姆交流。

就算解密了前管家老公發出的摩爾電碼“救命”

他也沒有告訴任何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而社長老婆在第一次付給窮人家哥哥薪水時,在預先準備好的信封中,故意抽掉了幾張大額韓幣。

還非常虛偽地說:本來想付給他和學長同樣的補課費。

鑑於物價上漲,決定多給他一點。

偽善,十足的偽善。

長相酷似陳道明的社長城府顯然更深。

表面上對那條掉在車上的內褲厭惡無比,但在沙發上和妻子發生床第之事時,卻說希望她穿上去。

愈是討厭,愈是渴望。

為了測試窮人家爸爸的車技,社長故意倒滿了整整一杯咖啡,看看過彎時會不會灑出來,充滿著各種小心機。

窮人爸爸曾兩次問社長“所以,你還是很愛自己的妻子”,後者均翻臉表達出不悅。

在社長眼中,他只是一名為自己打工的司機。

根本沒有資格可以和他探討自己的感情生活。

終於,在那種終極高潮戲中,“演技之神”宋康昊扮演的窮人爸爸徹底識破了社長對窮人階級深入骨髓的鄙視。

窮人的女兒倒在血泊中即將死去。

富人的兒子則暈過去。

社長一點也沒有救助窮人女兒的意思,一心想著討車鑰匙,還捂著鼻子,對窮人身上的酸臭味極其厭惡,徹底將宋康昊激怒。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社長而起,他供養著所有人,這些人全都寄生在社長身上。

那個時刻,寄生蟲要幹掉母體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其深刻的社會學意象:

孩子在成年前寄生在父母的身邊,後者用愛給孩子供養食物和思想。

幾乎每個孩子長大後都會與父母有一場不可避免的終極權力之爭。

若最後孩子獲勝了,那就是一部喜劇。

若最後家長贏了孩子,那就是一場悲劇。

去年,高曉松在自己的脫口秀節目中,與“國師”張藝謀探討什麼才叫好電影。

高曉松的觀點是:

對電影來說,最重要的是信息Message。

擁有1噸信息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的確,《寄生蟲》就是這樣一部值得影迷N刷,擁有10噸爆棚信息量的罕見神作。

二刷後,口袋君發現:

整部電影中,最晦澀而精妙的意象就是:

02

窮人兒子的石頭

石頭,是這個故事的起因,也是一切悲劇的開始。

四大功能:好運之石、慾望之扉、鎮心之寶、惹禍之源。

一開場,學長就給這個毫無希望的窮人家庭帶來了好運

1)一塊據說能帶來財富和運氣的奇石

2)一份給富豪家女兒當家教的工作

去社長家時,

兒子非常詭異地在包裡揹著這塊石頭。

既像是一種來自上層的壓力,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他,壓得喘不過氣。只能像抱著石頭一樣蹣跚前行。

更代表了一種安全感。

因為他一手策劃了“奸計”,做了虧心事,心裡並不踏實。

只有揹著這塊石頭,他才能心安理得。

隨著,他為妹妹和父母找到了在富豪家的工作,贏得了社長女兒的心,愈發覺得這塊石頭真的太靈了。

從而,打開了慾望之扉:

幻想起了將來鳳凰男翻身,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的美好幻象。

這種執念也變成了一種迷信:石=運=錢

在發大水家裡被淹之際,兒子依舊在第一時間找到這塊奇石。

在他心中,石頭的重要性堪比存摺/黃金。

在睡體育館時,

他一直死死捂著這塊鎮心之寶,生怕掉了。

然而,最終這塊石頭竟成了惹禍之源。

原本,他想到地下室去看看情況進行談判,沒想到因為太緊張,不小心石頭一鬆手,砸到了如蟑螂般生存的前管家老公的臉上

後者徹底被激怒,爬到陽光下,上演了那場喪心病狂的殺戮,窮人兒子自己也差點丟了命。

影片結尾,兒子終於放下一切負累,將這塊“奇石”放進水池裡。發現和其他石頭沒有任何區別。

洗盡鉛華,原來之前的念想只是自己的心魔。

放下了石頭,也意味著兒子認了命。

深入血液的貧窮,讓他終究無法離開下等人的圈子,索性接受現實,重新做人。

經過這麼一番深入解讀,

口袋君越發同意一位好友對此片的評價:

看1部《寄生蟲》相當於看10部好片的信息量。奉俊昊太強大了!

眾所周知,人有五感:

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身體的觸覺。

作為一種視聽藝術,

電影一直以滿足視覺和聽覺為主。

然而在此片中,奉俊昊又嘗試引入了需要觀眾腦補的感覺

03

氣味

早在上世紀80年代,

美國神經科學家就發現了氣味擁有一種飽含詩意的能力,那就是“普魯斯特效應”:

人類對於氣味的印象,比語言和畫面更深刻,可以通過氣味來解鎖並喚醒已經被遺忘許久的情感回憶。

我們都知道:

服裝打扮、語言口音 可以區分人類群體中的階層。

而奉俊昊則通過《寄生蟲》告訴我們:

打扮和語言可以偽裝,但氣味不行。

窮人一家第一次差點被識破,就是因為富豪家的小兒子對氣味極其敏感,他發現:

這四個人身上有一樣的味道

接著,女主人又因為嫌棄窮人爸爸住體育館一夜的氣味,打開了車窗。

本質上,氣味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粒子,瀰漫在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窮人可以洗掉衣服的汗味,卻洗不掉已經深入血液的地下室黴味。

氣味,就如同階層一樣,時時刻刻存在。承載著窮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

當社長在最危急的時刻,嫌棄窮人臭氣熏天,徹底激怒了宋康昊,遭到了殺生之禍。

而在《寄生蟲》中,

更隱藏著一種更為隱蔽的氣味:性。

車後座的內褲,撩撥起了社長夫妻在沙發上的情愛。

社長女兒與家教老師萌發愛意的開端,正是那香甜的一吻。

連形同蟑螂,住在地下室的前管家丈夫的案頭,也少不了002超薄避孕套。

華語神作《我不是藥神》中,最震撼人心的臺詞就是:“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顯然,

《寄生蟲》沒有如此直白地說出這樣的臺詞。

而是通過電影畫面上看不見的氣味,來激發觀眾的想象力。

很多在電影院觀看此片的人都說:總感覺有各種氣味,正撲鼻而來。

口袋君之所以給《寄生蟲》打100分,因為這的確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佳電影。

無論是故事結構、場面調度、還是隱喻諷刺,都堪稱無懈可擊。

在類型上,

你也很難用喜劇片、悲劇片、懸疑片、黑色片、血腥片、嗨爆片來定義這部電影。

因此,很多影評人都說:

這是一部100%的奉俊昊類型片。

而奉俊昊在接受採訪時,稱當初自己創作的初衷就是:想拍一部自己想看,但至今沒人拍出來的電影。

的確,在特效CG大片滿天飛的2019年,能有《寄生蟲》這樣卓爾不群的神作,的確是影迷的幸運。

一旦一部電影能好到這種程度,

那顯然已經超越了國家、民族的範疇,變成了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

如果,2019年只能看一部電影,我肯定選這部《寄生蟲》!


口袋電影君


細緻入微的 細節!

1.基宇偽造資料上的畢業大學延世大學,是導演奉俊昊的母校,他是該校88級的社會系學生。

2.樸夫人在給基宇包工資進信封時,偷偷抽了幾張錢幣出來,卻謊稱給基宇發的工資要比敏赫給得多。

富人不缺錢,但不代表就一定會慷慨。這裡更多地還是在表現女主人的一些小聰明,為人處世的偽裝,讓她這個人物形象顯得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純粹的善良。

如果缺失了這一塊,後面司機明顯心情沉重地陪著她逛街,如此善良的女主人居然啥也沒有說,只當是工具人,坐車時甚至又擺出一副嫌棄模樣,開窗散味。就會有斷裂感,感覺這個角色怎麼突然就轉變成這樣了。

3.山水景石

敏赫送來石頭的時候,說他家中各處都塞滿了各種奇石,就數這塊最能帶來財運和好運,但他的真正意圖其實是: 這塊石頭是假的名貴奇石

有個畫面,基宇在被水淹沒的家中,看著本該沉底的石頭慢慢地浮出水面。PS:這可能就是基宇腦袋被猛砸石頭,卻沒死沒傻的緣故。

只是從地攤這種地方隨便買來編個理由欺騙基宇,讓他代替自己去當補習老師看著多惠的。為什麼選他呢?因為多惠是絕對不會看上他這種窮人的。

4.階層分割線

這裡借用玻璃的對角線分割階層,下一幕是前保姆越過對角線拍醒富人妻子,然後再回到原來的區域。結合劇情,太妙了。

5.富人小兒子的自畫像畫

其實是當初半夜嚇到他的“鬼”。

影評:

電影,只是把命運,把社會真相以寓言的形式,展現給觀眾而已。

它展示的太好了,甚至我今天就在微博看到這樣的荒誕喜劇上演,諷刺至極,所以連噴了好幾條。

看奉俊昊的導演採訪,他說,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他精準的以大眾角度切入故事,一層一層揭發潛藏在喜劇包裝下的殘酷現實。

但你千萬別覺得這只是寓言,因為我相信同樣的故事發生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

以上便是我的解讀

電影其實不難懂,但看到很多含糊與“錯誤”的討論,所以忍不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