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實招硬招新招,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

五華是百萬人口大縣,涉湖北等疫情發生地來縣人員達1100多人。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五華上下一心、全體聯動,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防疫阻擊戰。

“力保五華一片‘淨土’,是我最大的心願!”當地年過六旬的彭新蓮老人,奔波60公里,親手將6000個醫護用品和2萬元零用錢交到醫護人員手裡,留下的一句話。短短一句話,表達了五華全縣幹群的共同目標:同心防控、勠戰疫情!

五華各項防控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落地、最嚴的標準落實。及早摸查登記疫區來縣人員、一週完成全縣摸排走訪、率先實行購藥實名登記、接地氣全覆蓋宣傳、免職防控工作不力幹部……截至發稿前,五華無確診病例、無疑似病例。

五華實招硬招新招,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

廣東康奇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年29恢復生產,承接了省下達生產抗病毒口服液的任務。(張炳鋒 攝)

▶▷嚴之又嚴

實行來縣人員摸查與實名購藥制度

“36.1℃、36.3℃、36.5℃、36.7℃,體溫都正常。”1月30日上午,五華縣河東鎮沙渴村鄉村醫生張舜元和往日一樣,對該村13名從疫情發生地來縣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作為人口大縣,五華是外出流動人口密集地區,在摸查涉湖北等疫情發生地來人方面想了不少辦法。該縣實行了“一人一戶一車一檔”縣鎮村三級聯動模式,科學監測相關人員、車輛及其日常活動軌跡,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據五華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摸查,從涉湖北等疫情發生地返回五華的人員逾千人,每天健康監測的工作量非常大。該縣充分發揮縣掛鎮領導、鎮村幹部和鄉村醫生的作用,實現了三級聯防聯控。由鎮村一級根據每天健康監測結果形成“一人一戶一車一檔”登記表,經當地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雙簽名後,報送縣疫情防控指揮部。

抓住窗口期,隔離傳染源。為防止患者自行買藥服藥,錯過最佳防控時機,五華縣在全市率先要求市民前往藥店購買感冒發燒、喉嚨腫痛藥品一律須實名登記。“實名登記有利於五華第一時間掌握防控線索,精準鎖定目標人群,是該縣全方位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和病魔戰鬥,不分白天和夜晚,時間就是生命。

深夜10點,五華縣委書記吳暉突擊前往汕湛高速華陽出口和棉洋出口,檢查市際交通聯合檢查站執勤情況。隨後到華陽圩鎮、棉洋圩鎮和安流圩鎮,實地察看宵夜檔、大排檔、燒烤店等容易引起人員聚集的重點監管區域,對檢查中發現的管理不到位問題,當即要求相關鎮即刻採取措施。

和病魔戰鬥,不分大事和小事,防控就是關鍵。

“關鍵崗位,黨員頂上”“我是黨員,我先上”成為當地黨員幹部面對疫情最響亮的回答。一個個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59歲的水寨鎮西河居委書記曾祥楠,上午手術拔管、下午返回崗位;棉洋鎮榮華村支部書記陳運城頭部受傷,縫補七針後依然在崗;潭下鎮成立臨時黨小組,組織147名黨員外出宣傳防疫知識;梅林鎮上礤村黨支部書記廖璜琪高度警惕,提前排查出29名密切接觸者,及時做好隔離防護;上級指令不到1個小時,20多名幹警就上交手寫的請戰書,按下了鮮紅的手印……

五華實招硬招新招,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

▶▷細之又細

全面啟動全縣150萬人員登記工作

“力爭用一週時間,完成全縣城鄉人員疫情防控摸查登記工作。”這是五華縣給自己立下的“軍令狀”。

隨著部分居家隔離觀察對象解除觀察,特別是梅州二代病例出現,五華以極高的警惕性、敏銳性、洞察力,立即啟動全縣人員摸查登記,參照“一人一戶一車一檔”做法,實施網格化、地毯式、全覆蓋管理,盡最大努力做到“五個早”,防止疫情輸入、蔓延、輸出。

這份“軍令狀”,體現出五華戰“疫”的決心和信心。

五華全縣有150多萬人口,16個鎮、446個村(社區),全覆蓋摸查的壓力非常大。但疫情面前,辦法要比困難多。

2月9日晚,水寨鎮發佈一則公告,要求縣城各社區業主和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該鎮自行開發的系統,自主申報登記各項疫情防控的相關信息。公告一經發布,五華縣黨政機關的領導幹部紛紛響應,好評如潮。

據水寨鎮鎮長黎輝文介紹,經過前幾天的全員信息摸查登記情況來看,效率並不理想,社區工作人員的壓力也非常大。為有效解放勞動力,該鎮藉助大數據技術,一天時間設計出這款掃碼登記社區人員信息的系統,僅用5分鐘時間便完成申報登記。

目前該系統已推廣應用,例如在高速出口處檢查點,凡從高速出口進入五華境內人員全部必須掃碼登記,即時掌控外來人員情況,把外防輸入的防控籬笆扎得更緊更密更牢。

疫情發生後,五華縣佈局緊密,各項措施既細又實,特別是在農村這方面,深刻意識到城鄉一盤棋。第一時間把疫情資訊、防控科普等內容不間斷地送到村裡村外、田間地頭,形成村村迴響、戶戶皆知、人人明白的宣傳陣勢。

“豬肉湯、釀豆腐、長樂燒……想吃多少有多少,關鍵就是現在不要著急出門,防控沒有做好,到時想吃都吃不到……為了全社會,為了自己,在家裡多忍幾天,不要出門啊!”

五華阿哥用親切而熟悉的五華口音,喊話村民“不要出門”;走村入戶巡迴播放“方言大喇叭”;無人機“硬核”喊話,疫情防控實行“空中地上”全覆蓋;發佈防控疫情關鍵數字“1234”“3738”;龍村鎮湖中村編制《防範疫情78字守則》;五句板唱響《萬眾一心把疫防》……

五華縣想方設法創新宣傳形式,為的就是讓老百姓記得住、看得懂、能理解、肯接受,讓這張聯防聯控、覆蓋城鄉的疫情防控網越織越密,形成了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態勢。

五華實招硬招新招,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

▶▷暖之又暖

力保五華一片“淨土”成為幹群共識

60公里、6000個醫護用品、20000元零花錢,這幾個數字,體現了疫情面前,情義可貴。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五華市民攜手相助,同舟共濟。許許多多感人故事,在這座城市演繹。

“阿叔,幫我買3斤豬腸、4元豆腐……”年初四早上7點多,華城鎮一名包戶幹部黃叔的手機上收到了本村居家隔離人員發來的一條信息。黃叔二話不說,趕往市場購買食材,隨即送到了家門口,並囑付他們有什麼需求儘管說。

在開展防疫工作過程中,五華縣的村幹部們主動為居家隔離人員開展跑腿服務,保障好被隔離人日常生活。疫情面前,“嚴上加嚴”保平安,“暖之又暖”護情義,充分體現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廣大群眾積極配合各項防疫工作,社會各界熱心人士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紛紛捐資捐物,出錢出力,彰顯大愛。

原本已經春節放假的廣東康奇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連夜動員員工回廠加班,重啟生產線。“當晚7點多接到電話,工廠需要人手就回來了。”彭麗是一名老員工,接到回廠加班的通知後,毫不猶豫地回來了。和她一樣,放棄春節和家人團聚機會、回廠加班的還有近90人。

梅州市五華縣百潔靈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梅州市取得“消字號”產品生產的兩家企業之一,於大年初三恢復生產,組織員工加班生產各類型號的消毒液,日產3600瓶,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消毒液產品。

五華縣慈善會發出物資捐贈倡議不到1小時,從個人到企業、鄉村到城市,物資源源不斷匯聚成一股暖流,匯聚成五華幹部擔當的強勁動力。值得一提的是,至2月8日,廣東五華商會和李雲海、卓麗香夫婦捐贈了170萬元,定向慰問梅州赴湖北武漢的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貢獻五華力量。

五華在這場戰“疫”中,越打越有底氣。因為,通過幹群同心,一定能夠守護家園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