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孫海潮:英國脫歐後的脫歐問題仍是歐英的共同難題

孫海潮:英國脫歐後的脫歐問題仍是歐英的共同難題

作者:孫海潮,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中非大使

來源:歐洲時報,2020-02-10;察哈爾學會

1月17日,英國下院通過《歐洲聯盟條例草案》(退出協議),5天后上院經過數十小時“激烈辯論”並做出“多處修改”,於子夜時分“才予以通過”,態度極為“認真”。次日,兩院通過的法案擺上女王案頭,貴為元首的女王卻絕不敢怠慢,當即簽字並蓋上國璽。興高采烈的約翰遜首相立即通知歐盟,“英國脫歐的司法程序業已完成”。1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分別在脫歐協議上簽字,例外地沒有邀請媒體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英国研究」孙海潮:英国脱欧后的脱欧问题仍是欧英的共同难题

比利時布魯塞爾時間1月31日24時(英國倫敦時間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脫歐”,不再是歐盟成員國;隨後歐英關係轉入過渡期,雙方將著手啟動貿易談判。圖為當日下午,生活在德國柏林的部分英國人來到英國駐德大使館前表達他們希望“留歐”的心聲。(圖片來源:中新社)

1月29日,歐洲議會通過英國脫歐協議,完成最後一道法律程序,為長達3年半的英國脫歐進程劃上句號。在場議員手拉手齊唱“友誼地久天長”送別英國。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對最後一次出席歐洲議會的英國議員說,“我們永遠愛你們,我們永遠不會遠離你們。我們會想念你們。”歐盟英國脫歐談判首席代表巴尼耶說:“很遺憾英國選擇了孤獨而非與歐洲團結。今天是一個悲哀而又嚴重的日子。對雙方都是一種削弱。”英國脫歐黨黨首法拉奇作最後一次表演,祝賀“平民(民粹)主義戰勝全球化”,脫歐派議員在歐洲議會大廳狂舞,被責令遵守秩序。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回答本國議員的提問時說:“我想要說的是,最難的事情還在後面。”

1月31日24時,英國正式脫離歐盟,脫歐派為英國終於“獨立”而歡呼,留歐派則為與歐盟道別而深感悲痛,不少人眼含熱淚,大多數人則面無表情。脫歐黨領導人法拉奇在電視談話中毫不掩飾其崇美思想,“美國是最棒的,最偉大的,最強有力的,我們要能成為某個國家國旗上的一顆星就好了”,“當初還有人嘲笑我,現在沒有了。”這一天已成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同時載入歐盟與英國史冊。約翰遜首相發表講話,特別指出今天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英國與歐盟友好合作新紀元的開始”。英國還發行了面額為50便士的硬幣紀念脫歐。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反應則截然相反,認為英國脫歐衝擊“是對全歐洲發出的歷史性警報”。

英國脫歐公投本是時任首相卡梅倫為擴大執政基礎的爭取選票而進行的一場政治賭博,失敗後他黯然下臺,卻演化為歐洲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政治災難。現實背景是歐盟近年來多重危機疊加,歐洲一體化建設處於歷史上最艱困時期。民眾習慣性地把經濟困難和安全惡化等問題歸咎於外來移民和經濟全球化,政客們為爭取選票和擴大影響,宣稱脫歐將會阻止甚至遣返中東歐國家的經濟移民,切斷中東的戰爭難民,不再聽命於歐盟並省下每星期對歐盟3.5億英鎊的預算支出等等,隻字不提英國從歐洲統一大市場所得利益,不提脫歐不良後果。

英國1973年才加入當時的歐共體,是在看到歐洲一體化建設對經濟的繁榮的促進作用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戴高樂將軍堅決反對吸納英國,明確表示英國只能起到阻撓作用而非其他。蓬皮杜總統出於制衡德國的考慮而接受英國。英國始終存在濃烈的反歐情緒,“島國心態”不願付出只想收益,只想把歐盟建成最大的自貿區,並不希望歐盟在世界政治中扮演任何角色,在國際事務中積極追隨美國,自身出現問題時更多地從歐盟身上找原因,政客“錯誤的決定自然導致了錯誤的結果”。

英國脫歐是當今世界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盛行的集中表現,是逆全球化思潮在資源和財富分配不公狀態下的集中表現,也是西方民主制度走向反面的集中表現。英國議會三年半以來在表決脫歐議案過程中的無效爭吵,兩任首相和下院議長先後辭職,歐委會主席容克卸任前痛心地說幾年來被英國脫歐纏身,許多事還沒有幹成,說明了許多問題。說是“不堪回首”並不為過。

歐洲一體化建設最顯著的標誌是人員貨物資本服務四大自由流通,單一大市場為成員國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法國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的政治意願高於經濟考量,是要把歐洲作為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大國作用的戰略依託,德國則主要是走出戰敗國陰影,更多撈取經濟實惠。法德軸心雖是歐洲建設的發動機,但動力始終有異。

誠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言,德國既是冷戰勝利的最大獲益國,也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得利國,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歐盟成員國都對德國多有批評。德國對待歐盟東擴的態度最為積極,基本考慮是佔領中東歐市場。德國對中國發展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特別是17+1機制的極為敏感,甚至出言不遜,出發點也在這裡。希臘意大利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德法以救助為名提出多種要求,基本目的仍是保護本國銀行資本的利益,備受批評,意大利拒不接受有關條件。但從總體上看,各成員國都從一體化中有所收益,外貿2/3甚至更多在歐盟進行。英國脫歐公投後,尚沒有成員國對加入歐盟提出異議,意大利極右政府雖對歐盟提出諸多指責,拒不執行歐盟壓縮預算等政策限制,但明確表明不會脫歐。中東歐國家的入盟熱情也未受到影響。

誠如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所言,英國脫歐一是歐英雙方的共同災難,二是對英國來說,更艱困的時光還在後面。歐盟喪失了第二大經濟體和擁核國,整體實力遭到削弱,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減少5.5%、13%和15%。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明確拒絕阿爾巴尼亞等國的入盟要求,對中東歐國家入盟剎車。歐盟擴員將更加謹慎。英國則喪失了重要的戰略依託和便捷的貿易大市場,隨後的歐英未來關係特別是貿易關係談判難度更大。

歐盟作為英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過渡期內仍需遵守歐盟規則,若達不成後續安排協議,就需按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處理包括貿易在內的數不清的問題,代價之大將會達到難以承受程度。巴尼耶說:英國離歐盟規則越遠,離歐盟市場也就越遠。英歐年底前完成談判難度極大,歐盟已多次表示“時間太倉促”。特朗普政府雖對英國脫歐表示祝賀,將與英國簽署“雄心勃勃的貿易協定”,但遠水不解近渴,且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談判實非易事,前景難料。英國商界認為美國意圖是控制英國醫療保險業和製藥系統,絕不能答應。英國面臨的眾多問題如中東歐移民和中東難民問題並不會隨著脫歐而解決,而英國在歐盟的數百萬移民的地位問題也需重新界定。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獨立傾向再度突出,國家和民族撕裂態勢有增無減。英國脫歐後,歐英雙方都將集中精力處理彼此及自身的問題,預想不到的後遺症將層出不窮。英國脫歐仍是今後一段時間內歐英面臨的最大難題。雙方對外戰略都將處於收縮態勢,內顧傾向更加突出。

「英国研究」孙海潮:英国脱欧后的脱欧问题仍是欧英的共同难题

數字經濟智庫

「英国研究」孙海潮:英国脱欧后的脱欧问题仍是欧英的共同难题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