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發力

  受春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這兩大疊加因素影響,1月份CPI增長明顯。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1月份全國CPI數據顯示,今年1月,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CPI月度同比漲幅是繼2011年10月份之後首次破“5”,同時,也超過了2019年3%的目標。

  時值疫情防控攻堅期,未來疫情會否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從而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當前,不少企業遭遇發展上的挑戰,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發力?

  疫情疊加春節推漲CPI破“5”

  “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說。

  在漲價因素中,記者看到,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主因。受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食品價格環比上漲3.5%,漲幅比上月擴大1.9個百分點,影響總指數上漲0.59個百分點。

  去年因非洲豬瘟等因素,豬肉價格一路上漲。去年年底,隨著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豬肉價格出現回落。但步入2020年後,由於春節到來,1月份豬肉價格出現了小幅反彈。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豬肉價格上漲116%,漲幅提高19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7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價格內部也有較大分化,豬肉價格同比漲幅較大,鮮菜價格繼續攀升,同比上漲17.1%,但鮮果價格有所回落。據董莉娟介紹,1月份,鮮果價格同比下降5%,連續4個月下降;雞蛋價格上漲2.8%,漲幅回落4.5個百分點。

  CPI上漲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從更能反映短期變動的環比數據來看,CPI由上月的環比持平轉為環比上漲1.4%。

  中國社科院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經濟學院教授李永森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疫情是近期物價上漲的關鍵因素之一,受疫情影響,導致居民消費品生產不足,且部分地區道路物流中斷,供給不足,同時疊加恐慌性搶購需求,推動了物價短期上漲。

  非食品中,春節前居民出行和旅遊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服務人員返鄉,也導致了1月份交通、文化娛樂、服務等價格上漲。

  此外,專家分析,去年春節在2月,而今年春節在1月,春節錯月和低基數是影響1月份CPI漲幅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望逐步回落到穩定可控水平

  春節已過,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攻堅階段,未來疫情會否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但從而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這也是當前公眾較為擔憂的問題。

  但通過梳理可以看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各部門、各地區也積極採取保供穩價措施,各地高度重視“菜籃子”商品供應,積極暢通物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懲哄抬物價等價格違法行為,這都有利於平抑短期物價。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介紹,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指導零售企業及時調運補貨,及時向社會發布市場供給情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穩定市場預期。目前,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品種豐富,價格基本平穩。

  多位市場分析師認為,隨著交通物流、企業相繼復工,春節因素消退,2月CPI大概率會下降,全年物價將呈前高後低走勢。

  李永森表示,短期內,物價走勢依然受抗疫的進展的影響,隨時最嚴峻時期度過之後,總體上,隨著各行各業的企業陸續復工,供應將快速跟上,需求則趨於穩定,物價上漲的壓力將會有所緩解。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預計,1月大概率是全年CPI高點。2月中旬各地將陸續復工,但疫情影響仍在,服務類產業的供給和需求均受到影響。不過他仍然認為,今年CPI高點可能在年初,隨後平緩下行。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1月CPI同比增速升至5.4%,大概率是本輪峰值,之後將趨於回落。他預計一季度結束後將回落到4.0%;二季度結束後將回落到3.0%。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供給來看,國內工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市場供應充足,物價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長遠看,會逐步回落到穩定可控水平。

  貨幣財政政策仍有放鬆空間

  疫情不僅影響CPI走勢,也給經濟帶來較大的下行壓力。多位專家預測,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有關部門可能會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下一步操作重點是什麼?或可從此前央行的公開表態中看出一二。2月7日,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國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應對經濟下降的壓力,在國際主要經濟體中,我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少數處於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

  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操作,潘功勝點出三方面重點,一是加大逆週期調節強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報價利率傳導機制,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三是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像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這樣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記者注意到,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央行近期加大了逆週期調節力度,在2月3日、4日,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了1.7萬億元流動性。

  針對貨幣政策,李永森建議,近期貨幣政策應通過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等工具手段致力於防風險,包括防範金融風險以及企業持續經營風險;穩生產,為企業恢復生產、保證供應提供流動性支持,保持流動性充足,保證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資金鍊條的正常性。

  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此前公開表示,將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持續發揮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應。

  中金宏觀分析認為,在工業企業延遲開工、服務業需求受衝擊的情況下,企業現金流壓力明顯增大。因此,貨幣政策確實有必要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並且隨著事態的發展,甚至可能需要進一步放鬆、以對沖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

  在中金宏觀看來,目前逆回購利率比2017年初水平高出15個基點,仍有下行空間。短期內,貨幣與財政政策均有必要加大寬鬆力度,以對沖總需求“驟降”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尤其應在緩解企業融資難度、降低融資成本、減輕企業稅負、加強“紓困”支持等方面進行對沖。

  在當前的時點,中金宏觀認為,貨幣與財政政策釋放明確的寬鬆信號,有助於穩定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經濟增長與通脹預期、以及就業市場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