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11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11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服務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組成生物安全情報團隊,構建了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持續對國內外2019-nCov重要科研動態開展監測,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預測、病毒檢測和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機理研究、政策法規等領域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如您需要了解2019-nCov最新科研動態、下載2019-nCov科研快報、檢索2019-nCov科研數據庫,請訪問我們以下服務。

✦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 2019-nCov科研快報下載: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信息名稱

Nature綜述:2019-nCoV的治療選擇

1時間:

2020年2月10日

2機構或團隊:

中南大學、比利時Rega醫學研究所

3事件概要:

2月10日,Nature旗下的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南大學和比利時Rega醫學研究所聯合團隊的題為“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的評論文章,探討了2019-nCoV病毒的治療選擇。

考慮將已有MERS和SARS抑制劑”老藥新用“,用於治療2019-nCoV是合理的。因為,2019-nCoV是一種單鏈RNA正鏈包膜β冠狀病毒。2019-nCoV基因編碼的結構蛋白,如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是介導病毒入侵細胞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其它4個非結構蛋白(3-胰凝乳蛋白酶樣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解旋酶、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在病毒增殖中起到關鍵性作用。這5種蛋白被認為是開發抗病毒藥物的重要靶標。另外,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最初分析表明,上述4種新冠病毒酶的催化位點具有高度保守性,與SARS和MERS中的酶具有高水平的序列相似性。而且,對蛋白結構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SARS和MERS病毒酶的藥物結合“口袋“可能具有保守性。

如何迅速發現治療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是研究人員面對的重大挑戰。由於已有抗病毒藥具有已知的安全性特徵,以及當前對2019-nCoV相關活性的瞭解,將這些藥物“老藥新用“可能是治療新冠病毒的重要近期策略。除了上述提到的候選藥物以外,多項臨床試驗已經在中國展開,評估其它治療選擇的效果,它們包括umifenovir、oseltamivir和ASC09F。而且,超過50種已有MERS和/或SARS抑制劑可以被具有病毒防護能力的研究機構用於篩選治療新冠病毒的潛在療法。

靶向病毒的藥物:

核苷類似物通常為腺嘌呤或鳥嘌呤的衍生物。它們能夠被RdRP使用合成RNA鏈,但是在整合進RNA鏈之後會阻斷RNA鏈的繼續合成,讓RNA鏈的合成提前終止。它們可以用於治療廣譜的RNA病毒,其中也包括2019-nCoV。文中隨後詳細介紹了法匹拉韋(favipiravir (T-705))、利巴韋林(ribavirin)、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galidesivir(BCX4430)、已批准的蛋白酶抑制劑如disulfiram、lopinavir、ritonavir、針對刺突糖蛋白靶點的Griffithsin等。

靶向宿主的藥物:

文中介紹了已經獲得批准治療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和-2b,它們可能可以被用於刺激2019-nCoV感染患者的先天抗病毒反應。另外,已經獲批治療其它人類疾病的小分子藥物也有可能調節2019-nCoV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已經獲批的免疫調節劑氯喹(chloroquine)和獲批治療腹瀉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在細胞系中都顯示出對2019-nCoV的抑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過去50年在靶向宿主的小分子藥物開發方面,只有一款治療HIV的maraviroc獲得FDA批准。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73-020-00016-0

相關鏈接:

https://new.qq.com/omn/20200211/20200211A04N5800.html

信息名稱

尼泊爾首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情況

1時間:

2020年2月10日

2機構或團隊:

尼泊爾加德滿都蘇克拉拉吉熱帶傳染病醫院,倫敦大學,香港大學,長崎大學等

3事件概要:

研究人員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發表論文“The fir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case in Nepal”,介紹了尼泊爾出現的新冠病毒的病例情況。

文章提到,2020年1月,在中國爆發的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逐漸向其他國家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宣佈這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最近報道的其他病例相比該名尼泊爾患者僅是輕症,並且在13天后康復。先前在越南的一個家庭集群中輸入2019-nCoV,其中包括一位從武漢歸來的父親,他將該病毒傳播給了他的妻子和兒子,均在不到2周的時間內康復。一些報告表明,2019-nCoV感染的患者很少具有明顯的上呼吸道體徵和症狀(例如,喉嚨痛),正如預期的那樣,發燒和咳嗽是確診為2019-nCoV感染的患者的主要臨床發現,其中四分之一需要進入重症監護病房。

作者表明,在所有國家中,都需要對門診、初級保健和社區環境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全面瞭解輸入型、繼發或自發病例的臨床嚴重程度。隨著從武漢和中國其他受影響城市返回的人群中診斷出更多的2019-nCoV病例,有些甚至是無症狀病例,這些研究將越來越具有相關性。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067-0/fulltext

信息名稱

鍾南山院士領銜30家單位聯合發佈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1時間:

2020年2月9日

2機構或團隊: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血液病研究所等30家單位的2019-nCoV醫療專家小組

3事件概要: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30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在med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回顧性分析了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該研究從31個省/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2019-nCoV 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的數據,數據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顯示,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0歲,女性為41.90%。從疫區史、接觸史看,僅有1.18%的患者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31.30%的患者去過武漢,71.80%的患者接觸過武漢人。從臨床症狀看,發燒(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症狀。腹瀉很少見。病毒感染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範圍為0至24.0天)。入院時,毛玻璃樣混濁是胸部CT檢查的典型影像學表現(50.00%)。通過症狀加上核酸檢測陽性而沒有異常放射學表現的嚴重病例顯著多於非嚴重病例(23.87% VS 5.20%,P <0.001)。82.1%的患者出現淋巴細胞減少。55名患者(5.00%)被送往重症監護病房,15名患者(1.36%)死亡。在多元競爭風險模型中,重症肺炎與入住重症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或死亡獨立相關(亞分佈危險比9.80;95%可信區間,4.06至23.67)。研究分析發現,2019-nCoV疫情通過人際傳播迅速擴散。部分2019-nCoV感染患者的放射學檢查正常。該疾病的嚴重程度(包括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白血球/淋巴細胞計數和胸部X線/ CT表現)預示了不良的臨床結果。

*注,本文為預印本論文,是未經同行評審的初步報告,其觀點僅供科研同行交流,並不是結論性內容,請使用者謹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

信息名稱

從SARS、MERS和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感染的經驗來看2019年武漢新冠病毒感染孕婦的母嬰結局

1時間:

2020年2月10日

2機構或團隊:

康涅狄格大學和奧古斯塔大學

3事件概要:

《Viruses》期刊發表論文“Potential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from (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ng Pregnant Women: Lessons from SARS, MERS, and Other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2019年12月初,在武漢爆發的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迅速傳播,並通過乘客的航空旅行傳播到如泰國和日本等鄰近國家,最終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該病毒與引起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的冠狀病毒相似,可通過氣溶膠途徑人傳人。臨床研究表明,該病的致死率約為2%,多發生於特定人群,但孕期感染患者的相關數據和治療經驗有限。本文回顧了已發表的關於SARS、MERS和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感染對孕婦及嬰兒的數據,以期評估2019-nCoV對孕產婦、胎兒和新生兒可能帶來的相關影響。同時,文章建議未來在臨床試驗和疫苗生產時增加對孕婦情況的考量。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2/2/194

信息名稱

韓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早期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

1時間:

2020年2月9日

2機構或團隊:

韓國國立癌症中心癌症科學與政策研究所癌症控制與人口健康系;韓國預防醫學學會和韓國流行病學會

3事件概要:

Epidemiology and Health於2月9日出版了韓國國立癌症中心等發表的論文“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se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disease in Republic of Korea”,文章報道了韓國2019-nCoV的流行病學特徵。

自2020年1月20日在韓國確認第一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以來,目前韓國已確認24例2019-nCoV病例。這些病例中的大多數(58.3%;n = 14)是男性,年齡中位數為42歲(範圍為21-62歲)。在確診病例中,索引病例(index cases)為15例(63%),第一代患者為6例(24%),第二代患者為3例(12.5%)。所有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均為索引病例的家庭成員或熟人。所有的索引病例均於2020年1月19日至24日進入韓國。平均潛伏期為3.6天(中位數為4天),計算的繁殖數量R0為0.5。確診病例中有兩例無症狀。截至2月8日,韓國已有22例2019-nCoV患者住院,2例出院。未來,隨著新信息的披露,流行病學參數將得到修正。全球研究人員共享流行病學信息對於有效應對新的傳染病至關重要。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e-epih.org/journal/view.php?doi=10.4178/epih.e2020007

信息名稱

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體外生命支持應用時機及模式選擇的專家建議

1時間:

2020年2月9日

2機構或團隊:

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危重症中心等

3事件概要: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與2月9日以優先在線發表的方式刊登了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撰寫的《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體外生命支持應用時機及模式選擇的專家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武漢地區流行並蔓延,部分病例需要進行體外膜氧合輔助(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為了指導ECMO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中的應用,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對ECMO應用時機及輔助模式的選擇方面制定了有關建議。該建議書以既往ECMO相關臨床研究及國際體外生命支持組織推薦建議為基礎,並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點對ECMO模式選擇進行了相關推薦,主要涉及ECMO的適應證、啟動時機及模式選擇等方面,以期為專業人員提供參考。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0132.htm

信息名稱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等發佈《兒童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建議(試行第一版)》

1時間:

2020年2月9日

2機構或團隊: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3事件概要: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在中華兒科雜誌上公佈了《兒童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建議(試行第一版)》。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暴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疫情很快擴散,形勢嚴峻。隨著疫情高峰及更多地區開展病原學檢測,兒童感染報告病例數正在明顯增多,備受各方關注和高度重視。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和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組織相關專業專家在總結部分兒童病例流行病學特徵和臨床疾病特點的基礎上,重點就兒童病例診斷標準、處置流程、治療和防控等提出建議。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0125.htm

信息名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眼科檢查器具的消毒及醫務人員的防護

1時間:

2020年2月9日

2

機構或團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眼科

3事件概要: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中華眼科雜誌》雜誌發表文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眼科檢查器具的消毒及醫務人員的防護》,對在疫區的眼科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從防治傳染性疾病,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保護易感人群3個關鍵環節進行防護,分別就眼科檢查器具的消毒、眼科醫務人員的防護、眼科手術患者的術前排查及圍手術期醫務人員防護三方面提出消毒和防護建議,為眼科醫師開展相應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0123.htm

信息名稱

人畜共患冠狀病毒的新威脅-從SARS和MERS到2019-nCoV

1時間:

2020年2月4日

2機構或團隊:

3事件概要:

中國臺灣大學兒童醫院等於2020年2月4日在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上發表題為“Emerging threats from zoonotic coronaviruses-from SARS and MERS to 2019-nCoV”研究觀點的文章。

冠狀病毒是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中廣泛發現的有包膜的RNA病毒。過去二十年中,出現了兩種人畜共患型冠狀病毒,2002年至2003年中國首次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2012年中東地區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MERS-CoV)。2019年底中國武漢第三次暴發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蝙蝠被認為是2019-nCoV可能的主要宿主,中間宿主尚不明確。受感染的個體無症狀或輕度症狀時,傳播鏈的鑑定及接觸者追蹤將更加複雜。

冠狀病毒使用刺突蛋白附著於宿主細胞。有效的人際傳播包括液滴轉移、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人際傳播需要高感染劑量,與被感染者密切接觸是前提條件。三種人畜共患的冠狀病毒暴發都與重症肺炎有關。2019-nCoV的致病性可能低於MERS-CoV和SARS-CoV。2019-nCoV病毒可能在人際有效傳播並帶來大流行的可能性。目前,中國僅對克力芝(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 / ritonavir)的功效和潛力進行了研究。抗2019-nCoV感染的其它潛在藥物,包括核苷類似物、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瑞德西韋(remdesivir)、umifenovir(鹽酸阿比朵爾)、替諾福韋(TDF)和拉米夫定(3TC),還有幾種中藥。最近有報道瑞德西韋用於治療美國首例由2019-nCoV引起的肺炎的臨床療效,但是這些數據來自研究的初步階段,不足以支持臨床應用於2019-nCoV感染的治療。遏制2019-nCoV病毒快速傳播可為有效疫苗和抗病毒劑的開發爭取時間。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84118220300116?via%3Dihub

免 責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推出。該項服務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工作團隊保持中立立場,無傾向性意見,所摘譯內容主要用於說明科研論文本身,努力客觀真實反映原文情況,起到供使用者參考的目的。所摘編內容都有具體的文獻來源,請使用者通過文獻來源線索獲取具體的原始文獻,並自行甄別和使用。由於水平所限,所摘編內容不免會有疏漏,還請各位使用者諒解。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前沿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