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7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7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服務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組成生物安全情報團隊,構建了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持續對國內外2019-nCov重要科研動態開展監測,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預測、病毒檢測和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機理研究、政策法規等領域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如您需要了解2019-nCov最新科研動態、下載2019-nCov科研快報、檢索2019-nCov科研數據庫,請訪問我們以下服務。

✦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 2019-nCov科研快報下載: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信息名稱

多倫多大學建模分析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報告、疫情增長和繁殖數量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達拉拉納公共衛生學院

3事件概要:

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論文 “Reporting, Epidemic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Numbers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pidemic”,通過2019-nCoV的病毒流行學的特徵建立傳播模型,以瞭解病例發現的變化和疫情增長的特點。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疾病傳播模型,其中將2019-nCoV疫情建模為從2019年11月中旬開始的分支過程,序列間隔為7天(病例間隔時間),基本繁殖數R0為2.3(每個病例都有新病例),該模型基於可用數據並且假定沒有干預。流行病開始日期將建模的病例數與國際病例輸出數據中的預估值對齊。該模型估算了2020年1月24日在武漢和中國周邊地區實施隔離後的有效繁殖數量的合理值(Re為在有控制措施的情況下的繁殖數量)。

使用上述流行病增長模型(包括控制措施的表示)可以提供對2019-nCoV疫情增長的有效預測,這在公開報告的數據中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模型和報告病例數的比較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報告的滯後性在減少,而病例確定性在增加。模型病例數與確診病例數之間的差距縮小表明,中國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公共衛生工作正在增加對2019-nCoV病例的確診率。報告病例數量的大幅度躍升既是疾病活動的表現,也是一項正在“追趕”流行病的監測工作。

此外,等高線圖可用於間接估算引入控制措施後Re,因為超過給定等高線的實例計數表明Re的值是不可信的。該模型的潛在侷限性包括輕度感染的代表性不足及其對當前以中國為中心的疫情的關注。如果這種疫情在全球暴發,個別國家的流行病學可能會有所不同。儘管如此,即使現有的疾病數據被延遲或不完整,該模型工具也可以通過允許對流行病可能的潛在動態進行推斷來幫助決策者。

該研究將繼續根據這些預測繪製案件統計(將更新的計數合併到已開發的在線工具中)。如果累積病例數趨於平坦並與等高線水平相交,則說明控制力正在提高,平均繁殖數量正在減少,或者(悲觀的解釋)由於實驗室或人力資源有限,病例確定工作正在陷入困境。相反,如果報告的病例數越過其上方的等高線,則意味著Re的最小值將更高。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annals.org/aim/fullarticle/2760912/reporting-epidemic-growth-reproduction-numbers-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

信息名稱

2019-nCoV的傳播動態、臨床特徵、治療現狀、干預措施和指導規範,為臨床醫生提供重要信息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內科傳染病科、美國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內科傳染病科、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3事件概要:

2月5日,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2019 Novel Coronavirus—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Clinicians”的觀點文章,該文對2019-nCoV的傳播動態、臨床特徵、治療現狀、干預措施和指導規範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臨床醫生提供重要的信息。

截至2020年2月4日,已報告2019-nCoV病例2萬多例(98.9%的病例在中國),死亡病例超過400例。隨著疫情的發展和形勢的迅速變化,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關於病例數量的最新可靠信息以及關於病例管理和預防干預措施的建議,包括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網頁。目前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感染人數較少,大約180例,但已蔓延至26個國家,其中美國有11例。

隨著檢測越來越頻繁,真正的病例數和2019-nCoV全譜將更加清晰。然而,目前看來,與過去20年中發生的其他2種人畜共患的冠狀病毒(2002年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2012年為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相比,2019-nCoV似乎具有更高的傳染性和較低的病死率。

從基因測序的數據來看,似乎只有一種基因傳給人類,然後在人際間傳播。該病毒與SARS-CoV基因序列的一致性為79.5%,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2%。另外,2019-nCoV與SARS-CoV具有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均為ACE2。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哪種動物是蝙蝠和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SARS是果子狸,MERS是駱駝。儘管2019-nCoV的來源尚不清楚,但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早期,它與流行病學相關性明顯。

據報道,該病毒的潛伏期為5.2天,儘管有人認為可能長達14天。目前尚不清楚何時開始傳播,儘管有報道稱病例在無症狀期即可傳播,但大多數繼發病例仍可能來自有症狀的感染者。

臨床症狀呈非特異性,大多數患者以發熱和乾咳為特徵,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呼吸短促。有些病人伴有其他症狀,如肌肉痠痛、頭痛、喉嚨痛和腹瀉。患者的中位年齡在49-56歲之間,兒童少見。儘管大多數病例看起來症狀較輕,但所有入院患者都有肺炎,胸部X光片有浸潤,胸部CT提示磨玻璃影。約三分之一的患者隨後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需要在重症監護室進行治療。對於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合併症患者尤其如此。

當病人出現發燒和呼吸系統症狀(特別是乾咳)時,臨床醫生應獲得詳細的旅行記錄。如果患者在過去14天內有到湖北省旅遊的歷史,則應接受詳細的調查。

如果發現這類患者,臨床醫生應立即通知其醫療機構的感染預防小組以及當地或州衛生部門。國家衛生部門隨後通知疾控中心採取緊急行動。目前,2019-nCoV的診斷測試只在疾病控制中心(CDC)進行,但預計很快會包括國家衛生部門。臨床醫生還應檢測其他呼吸道病原體;鑑於現在是流感季節,臨床醫生應考慮在流感檢測結果出來之前開奧司他韋。接觸冠狀病毒概率不大時,沒必要戴普通口罩,但當高度懷疑患者可能有2019-nCoV時,應立即戴口罩,醫護人員應戴N95口罩。

迄今為止,對感染者基本採取支持性治療。基於早期研究成果,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正在試驗中(中國臨床試驗註冊號:ChiCTR2000029308),研究表明其在SARS和MERS中可能有臨床益處。此外,瑞德西韋也已被試用,該藥物被用於治療第一位確診的美國患者。

為應對疫情,2020年1月23日,中國有關部門暫停了進出武漢的旅行。湖北省其他城市也相繼出臺了類似的旅行禁令,共有近5000萬人被隔離,這種控制傳染病的努力是空前絕後的。同樣,其他國家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暫停往返中國的旅行,並在有中國航班的機場設立安檢。世衛組織於1月30日宣佈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美國國務院已將警戒級別提高至4級,建議公民不要前往中國)。1月31日,特朗普政府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行動,暫停了過去14天在中國的所有移民和非移民進入美國。所有在過去14天內在湖北省的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也將被隔離。這些隔離措施在遏制疫情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因為這些措施在以前的疫情中沒有起作用,例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或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而且隔離措施違反了先前確認的公共衛生措施和國際衛生條例。

由於目前還沒有疫苗,抗病毒藥物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證實,因此,什麼樣的干預措施將最終控制這次疫情尚不清楚。然而,基本的公共衛生措施,如生病時呆在家裡、洗手和呼吸規範(包括打噴嚏和咳嗽時捂住口鼻),對控制疫情是有效的。由於新的疫情正面臨一線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當局的挑戰,這些組織必須共同努力,通過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以及及時有效地治療呼吸道疾病患者來提高公眾意識。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0782

信息名稱

免疫信息學輔助鑑定2019-nCoV表面糖蛋白中T細胞及B細胞表位,或可作為2019-nCoV疫苗開發的潛在候選者

1時間:

2020年2月6日

2機構或團隊:

印度高哈蒂大學(Gauhati University)

3事件概要:

印度高哈蒂大學於2020年2月5日在J Med Virol 期刊上發標題為“Immunoinformatics-aided Identification of T Cell and B Cell Epitopes in the Surface Glycoprotein of 2019-nCoV”的文章。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暴發已造成一些人員亡,全球範圍內有數千例確診病例,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研究人員採用免疫信息學方法鑑定了2019-nCoV表面糖蛋白中的有顯著細胞毒性的T淋巴細胞(CTL)和B細胞表位。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了已鑑定的CTL表位與中國流行的相應MHC I類超型表位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在病毒表面糖蛋白中鑑定了五個CTL表位,三個連續的B細胞表位和五個不連續的B細胞表位。在模擬過程中,發現CTL表位通過具有連續氫鍵和鹽橋錨定的多個接觸與MHC I類肽結合槽結合,表明它們具有產生免疫反應的潛力。這些鑑定出的表位可能就是2019-nCoV疫苗開發的潛在候選者。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mv.25698

信息名稱

系統發育分析證明意大利前2位2019-nCoV病例感染或是中國輸入

1時間:

2020年2月6日

2機構或團隊:

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研究所、意大利羅馬生物醫學自由大學

3事件概要:

巴西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研究所和意大利羅馬生物醫學自由大學2月5日在J Med Virol 期刊上發標題為“The First Two Cases of 2019-nCoV in Italy: Where They Come From?” 的通訊文章。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已被確定為持續流行的病原體,首例病例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報道,此後陸續傳播到全球其他國家,包括歐洲和最近被傳染的意大利。研究人員利用系統發育重建的方法來了解病毒從中國開始的傳播動力學,著重於2020年1月23日抵達意大利的一對中國遊客被確認感染的最新證據。研究中使用GeneBank中2019-nCoV的54個基因組序列和2個緊密相關的蝙蝠菌株(SARS-like CoV)的數據集構建了最大分支可信度樹(Clade Credibility tree)。貝葉斯系統發育重建表明,2019-2020年nCoV於2019年11月25日首次在武漢出現,然後傳播到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和意大利分離出的兩個毒株可追溯到2020年1月19日,與中國遊客抵達意大利的時間一致。中國境外分離的毒株與在中國境內分離的毒株的混合,可能就是意大利羅馬或歐洲病例輸入的證據。因此,人員的流動性促進了2019-nCoV病毒的進一步蔓延,對可疑或確診病例的隔離有助於阻止病毒傳播。病毒基因組系統發育分析是評估傳播動態和防止病毒傳播的有用工具。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mv.25699

信息名稱

基於RNA的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方法,從2019年武漢疫情兩例肺炎病例中鑑定出一種新型人類冠狀病毒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代病毒學研究中心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檢驗科、中山大學醫學院

3事件概要:

Taylor & Francis Online於2月5日網絡出版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代病毒學研究中心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在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發表的論文“RNA Based mNGS Approach Identifies a Novel Human Coronavirus From Two Individual Pneumonia Cases in 2019 Wuhan Outbreak”,該研究宏基因組學下一代測序(mNGS)方法識別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該項研究調查了與該市場獨立接觸後出現急性呼吸綜合徵的兩名患者。這兩名患者具有共同的臨床特徵,包括髮燒、咳嗽以及雙側肺野多發毛玻璃樣混濁,呈斑片狀浸潤。研究重點介紹了基於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提取的RNA的低輸入宏基因組學下一代測序(mNGS)方法。該方法迅速鑑定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命名為2019-nCoV),它是樣品中唯一的病原體,具有很高的丰度水平(為總測序RNA的1.5%和0.62%)。整個病毒基因組的長度為29,881 nt(GenBank MN988668和MN988669,序列讀取存檔數據庫Bioproject登錄號PRJNA601736),其分類為β-冠狀病毒屬。系統發育分析表明,2019-nCoV與菊頭蝠屬中傳播的冠狀病毒(CoVs)接近,如與蝙蝠冠狀病毒株BtCoV/4991(GenBank KP876546,370 nt的RdRp序列)的部分RdRp基因具有98.7%的核苷酸序列相同度,與蝙蝠冠狀病毒菌株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具有87.9%的核苷酸序列相同度。基於ORF1a / 1b,S和N基因的進化分析還表明,2019-nCoV更有可能是一種從動物獨立引入人類的新型病毒。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80/22221751.2020.1725399

信息名稱

武漢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早期人際傳播模式,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

1時間:

2020年1月30日

2機構或團隊:

瑞士伯爾尼大學社會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3事件概要:

Eurosurveillance於1月30日出版了瑞士伯爾尼大學社會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發表的論文“Pattern of early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Wuha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0”,該研究對疫情早期暴發軌跡進行了隨機模擬,以更好地瞭解2019-nCoV的早期傳播模式,研究結果與迄今為止的流行病學發現相一致。

在疫情的早期階段,重要的是要了解2019-nCoV的傳播方式和持續的人際傳播潛力。有關傳播特徵的信息將有助於協調當前的疾病篩查和控制策略,支持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的決策,並且是預測2019-nCoV大流行傳播風險的關鍵。該研究估計2019-nCoV的基本再生數R0約為2.2(90%高密度區間:1.4-3.8),這表明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播的潛力。

研究表明,2019-nCoV人際傳播的早期模式讓人聯想到2002年SARS-CoV。國際合作與協調對於遏制2019-nCoV的傳播至關重要。在這一階段,應特別注意預防可能發生的罕見但爆炸性的超級傳播事件,同時不能排除單個病例的持續傳播鏈。SARS-CoV的先前經驗表明,已建立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及早發現和隔離,接觸者追蹤以及使用個人防護設備,可以阻止流行病的傳播。考慮到致死率和傳播的不確定性,該項研究證實,為了防止2019-nCoV的進一步國際傳播,疾病的篩查、監控和控制工作至關重要,尤其對於機場及其它交通樞紐來說。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eurosurveillance.org/content/10.2807/1560-7917.ES.2020.25.4.2000058

信息名稱

華科附屬同濟醫院發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早期識別和病情評估》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3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早期識別和病情評估》。

2019-nCoV感染者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可提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新型冠狀病毒迅速累及到全國,到2020年2月2日已確診14482例,超過2003年SARS的總患病人數,而且確診和疑診的病例還在增加中。目前對冠狀病毒生物學特性的認識多來自既往對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研究,但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具有來源不明確、傳染性強、臨床症狀不典型、雙肺易受累等特點,易導致漏診誤診,早期識別及病情評估困難。

該文擬從已發表和待發表的相關資料,結合作者臨床診治經驗,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學史、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早期識別和病情評估。發熱、咳嗽、肌痛、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及影像學表現可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早期識別。同時病情進展速度、發熱情況、CT表現、缺氧程度、年齡、基礎疾病、實驗室指標等可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程度的評估依據。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89.htm

引用本文:周靈, 劉輝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早期識別和病情評估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0, 43( 00 ): E003-E003.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003

信息名稱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發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S呼吸康復指引》

1

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3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等機構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S呼吸康復指引》。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具有高度傳染性,本文結合4S(simple,safe,satisfy,save)呼吸康復內容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治標準,對2019-nCoV所致的肺炎患者提供可行的呼吸康復指引。

從呼吸康復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幾個特點:焦慮情緒嚴重、潛伏期長達14d、早期症狀輕或沒有症狀時存在傳染性、經飛沫或接觸傳播、聚集性發病、老弱病殘患者容易得重型或危重型、冠狀病毒對溫度/紫外線和含氯消毒劑等敏感。

該文中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提出的實施4S呼吸康復方法包括建立通風對流的呼吸康復環境;患者和康復指導人員的位置;患者呼吸肌肉訓練;咳嗽、排痰和打噴嚏的方法;全身運動;消化功能康復;心理康復;定期居室或病房的清潔消毒。

此外該文中還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開展4S呼吸康復時應注意的注意事項:

1、注意全身運動康復的時機、方法、強度和頻率;

2、注意患者呼吸肌肉訓練和排痰的時機、強度和頻率;

3、康復效果的評估。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91.htm

引用本文:楊峰, 劉妮, 胡杰英, 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S呼吸康復指引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0, 43( 00 ): E004-E004.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004

信息名稱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中國醫學科學呼吸病學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臨床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醫學院

3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表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等機構的論文《2019新型冠狀病毒抗病毒治療有藥可期》。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致病原。在2019-nCoV肺炎疫情暴發前,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只有6種。其中,只有SARS-CoV、MERS-CoV兩種可引起致命的肺炎,另外4種冠狀病毒(HcoV-229E、HcoV-NL63、HcoV-HKU1、HcoV-OC43)僅能引起輕症呼吸道感染。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包括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帕拉米韋、扎那米韋等)、更昔洛韋、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等藥物對2019-nCoV均無效,不建議臨床應用。

自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徵(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暴發以來,臨床醫生和病毒學家一直在進行不斷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幾種可能有效的藥物。目前研究證實可能有效的藥物包括:瑞德西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干擾素-β、恢復期血漿、單克隆抗體。但這些藥物在2019-nCoV武漢肺炎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臨床實驗證實。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90.htm

引用本文:李輝, 王業明, 徐九洋, 等. 2019新型冠狀病毒抗病毒治療有藥可期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 43( 00 ): E002-E002.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002

信息名稱

科學認識和科學管理是防控和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3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論文《科學認識和科學管理是防控和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

2019年末湖北武漢,首先發現以"不明原因發熱伴肺炎"為主要症狀的散發和聚集性病例,經確認是由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疫情由早期確診病例逐漸增加到近一月全國各省份和其他國家出現蔓延態勢。全國各醫療機構、各部門動員力量,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救治病人、扼制疫情進展。

該文根據現有研究發現和資料,對此新型病毒的特點、疾病的臨床規律和診療重點、確診和疑似病例的臨床科學管理以及傳染病防控的科學管理,進行了總結歸納並提出了思考。

一、新冠肺炎病原的確定和溯源是關鍵。

二、科學認識臨床特徵,總結臨床規律,提高救治能力。

三、科學管理傳染源,控制疫情蔓延。

四、今後加大綜合醫院應對新發和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救治和防控能力。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88.htm

引用本文: 高佔成. 科學認識和科學管理是防控和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 43( 00 ): E001-E001.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001

信息名稱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發佈《兒童消化內鏡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試行)》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

3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兒科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撰寫的《兒童消化內鏡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試行)》。

2019年12月開始,湖北省武漢市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疫情蔓延至我國各地及境外。人群普遍易感,已陸續發現兒童病例。最新指南認為,發熱不再是早期的主要表現,也可表現為乏力、乾咳和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感染者以消化道症狀為首發表現而就診。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2019-nCoV核酸。疫情流行期間,原則上如非必須,應推遲消化內鏡診療。但病情需要或需急診消化內鏡診療時,應認真評估,掌握診療指徵,做好個人防護,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規範。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方案(試行第四版)》《兒科消化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2019版)》和國家傳染病防治法,結合兒童消化內鏡診療特點,制定了疫情流行期間應對2019-nCoV感染的兒童消化內鏡診療防控方案,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消化內鏡操作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好家屬告知、個人防護、手衛生、消化內鏡清潔與消毒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2019-nCoV醫院感染的發生。以期能對兒童消化內鏡一線醫務人員在2019-nCoV流行期間的工作及疫情防控起到建議與指導作用。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87.htm

引用本文: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 兒童消化內鏡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試行) [J] . 中華兒科雜誌,2020, 58( 00 ): E003-E003.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003

信息名稱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2019-nCoV:來自冠狀病毒的新挑戰》

1時間:

2020年2月3日

2機構或團隊: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遙感科學國 家重點實驗室

3

事件概要:

2月5日,《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網絡優先發布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論文《2019-nCoV:來自冠狀病毒的新挑戰》。

2019年歲末,在武漢暴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流行,給我國公共衛生和臨床救治帶來巨大挑戰。2019-nCoV屬於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MERS-CoV)近緣,都會導致嚴重肺炎症狀。該病毒經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潛伏期患者即具備傳播性。

目前數據表明:

1、2019-nCoV屬於一個新的冠狀病毒獨立進化分支,比SARS-CoV毒力弱,但傳播力強。中菊頭蝠可能是該病毒的最初來源,但仍未找到該病毒的直接來源。

2、造成其能夠跨種傳播的受體可能與SARS-CoV一致,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Ⅱ(ACE2)。

在此疾病暴發後,我國科技人員也投入大量精力開展研究,包括初步確定了病原特性,快速開發出診斷試劑,篩選出可能抑制該病毒的臨床藥物以及正在加快研發中的疫苗。同時,國家已將疫情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其防控處置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多個省份也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2019-nCoV的出現再次提醒我們建立系統的冠狀病毒監測網絡的重要性,也給突發疫情防控和應急科研提出了新挑戰。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75.htm

引用本文: 田懷玉. 2019-nCoV:來自冠狀病毒的新挑戰 [J] .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20, 54( 00 ): E001-E001.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20.000

信息名稱

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

1時間:

2020年2月4日

2機構或團隊:

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專家組

3事件概要:

2月4日,《中華內科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佈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專家編寫的《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年12月以來我國陸續出現該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變為主的新型傳染病。臨床特徵是發熱、乾咳、氣促、外周血白細胞一般不高或降低、X線胸片有炎症性改變等。我國已將2019-nCoV感染的肺炎定為法定傳染病。為規範臨床診療,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專家組特制訂北京協和醫院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

專家委員會成員關於規範臨床診療特制定了以下4個方面方案:

一、醫護人員的防護;

二、2019-nCoV患者的診療;

三、防護和轉運;

四、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78.htm

引用本文: 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專家組. 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 [J] . 中華內科雜誌, 2020, 59( 03 ): 186-188.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20.03.003

信息名稱

華科附屬同濟醫院發佈《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建議》

1時間:

2020年2月2日

2機構或團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以及感染管理科

3事件概要:

2月2日,《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和感染管理科文章《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建議》。

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疫情進入了一個嚴峻而複雜的局面。截止2020年2月1日,全國已有超過1100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給社會和經濟帶來極大影響,也嚴重影響著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日常醫療運行。本文針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門診及病房手術各個環節所需的醫務防護措施進行討論和建議,以期減少在2019-nCoV暴發和流行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護人員的感染。

近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均有必要在開展日常醫療活動和避免醫患2019-nCoV感染間獲得平衡。

本文的總體建議是:

⑴對於疫情較重的地區,鑑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屬高危暴露人群,應儘可能減少非急危重症的常規門診及病房工作,以配合國家的疫情防控;

⑵對於疫情較重的地區,門診醫務人員需採用二級防護或三級防護,手術人員建議採取三級防護;

⑶對於潛伏期或無症狀帶病毒者,目前缺乏有效甄別手段。

隨著疫情防控及診治的進展,希望本建議將得到進一步更新和完善。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69.htm

引用本文: 徐凱, 賴曉全, 劉爭. 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建議 [J] .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2020, 55( 00 ): E001-E0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0.0001

信息名稱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發文《上海首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表示應進一步充分認識有關兒童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1時間:

2020年2月4日

2機構或團隊:

3事件概要:

2月4日,《中華兒科雜誌》優先出版方式在線發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文章《上海首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報道上海第l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患兒的診治經過。患兒 男,7歲,因“發熱3 h伴咳嗽”以及父親被確診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收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負壓病房。經過對症治療後治癒。兒童2019-nCoV感染臨床表現相對成人較輕,家庭內傳播是兒童感染重要的途徑。本例患兒雖然症狀輕,但恢復期連續2次2019-nCoV核酸檢測陽性,提示需要觀察輕症兒童病例在恢復期無症狀排毒的傳染性。

結合既往經驗和目前疫情通報情況,預計兒童對於2019-nCoV的易感性要明顯低於成人,病例數不會很多。雖然兒童表現輕症感染,但在臨床病癒後依然存在病毒持續排洩,因此,不能忽視對輕症以及無症狀感染者的管理,以免成為社區感染的傳播源。目前對於兒童2019-nCoV感染的認識很有限,由於對於輕症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未開展全面的病毒學檢測,兒童報告的病例數存在低估。今後需要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充分認識有關兒童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79577.htm

引用本文: 蔡潔皓, 王相詩, 葛豔玲, 等. 上海首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J] . 中華兒科雜誌, 2020, 58( 00 ): E002-E002.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002

信息名稱

《柳葉刀》發文討論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率的宿主導向治療方法

1時間:

2020年2月5日

2機構或團隊: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等

3事件概要: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於2020年2月5月在《柳葉刀》上發表題為“Reducing mortality from 2019-nCoV: host-directed therapies should bean option”的文章,討論了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率的療法——宿主導向治療(host-directed therapy,HDT)。

研究人員稱,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三種冠狀病毒都可誘導與嚴重肺部病狀相關的過度和異常的非有效宿主免疫反應,從而導致死亡。與SARS-CoV、MERS-CoV患者相似,部分2019-nCoV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影像學表現為特有的肺磨玻璃樣改變。在大多數垂危患者中,2019-nCoV感染還與一種細胞因子風暴有關,其特徵是IL-2、IL-7和IL-10、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擾素-γ誘導蛋白10、單核細胞化學引誘物蛋白1、巨噬細胞炎症蛋白1α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血漿濃度增加。在重症監護的倖存者中,這些異常和過度的免疫反應會引發長期肺損傷和纖維化,導致功能性殘疾和生活質量下降。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05-6/fulltext

信息名稱

Science發文分析2019-nCoV得到控制或大流行的兩種情形

1時間:

2020年2月7日

2機構或團隊:

Science網站

3事件概要:

2020年2月7日Science網站上發表題為“Will novel virus go pandemic or be contained?”的文章。文章指出,在2019-nCoV出現兩個月後,數學建模人員一直在預測該病毒下一步將如何移動,最終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及是否隔離患者、限制旅行會減慢速度。但是要做出自信的預測,他們需要更多地瞭解該病毒的傳播程度,如何致病,以及無症狀的受感染者是否仍會感染其他人。到目前為止,由於信息有限,科學家正在草擬病毒可能採取的途徑,權衡每種病毒的可能性,並試圖確定這種影響。情況分為兩大類:世界控制住了病毒,或者沒有控制住。

情景1:得到控制

最樂觀的情況是,2019-nCoV仍主要限於中國,迄今為止,確診病例中有99%發生在中國。牛津大學數學流行病學家羅賓·湯普森(Robin Thompson)表示,2019-nCoV在中國境內存在著廣泛地傳播,但沒有任何人與人之間大量傳播的證據,風險可能不像某些模型所預測的那麼高。

如果其他國家沒有持續傳播,中國採取的隔離措施和其他措施開始減少其感染數量,則傳播的風險可能會逐漸下降,最終可以消除病毒。2003年發生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疫情在病例少於9000例時結束。

一些科學家懷疑氣候可能有所幫助。流感通常只在冬季傳播,並在不同時間襲擊中國北部和南部。如果對於2019-nCoV也是如此,則其傳播可能會在幾個月內開始在北半球放緩。

控制病毒成功與否部分取決於無症狀的感染者是否可以傳播病毒。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傳染病建模師亞Alessandro Vespignani表示,無症狀的人很難找到和隔離,因此,如果他們能夠傳播疾病,2019-nCoV在中國很難停下來。但他說,如果無症狀傳播很少見,隔離和社會隔離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來自中國的一些數據似乎支持無症狀傳播,但沒有明確的證據。柏林大學附屬夏裡特醫院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指出,輕症與無症狀傳播一樣嚴重:症狀較輕的患者不太可能就醫,甚至可能不在家,這給病毒提供了廣泛傳播的機會。

情景2:大流行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現在遏制該病毒可能為時已晚。隨著該病毒繼續在中國傳播,向其他國家輸出的風險越來越大,我們遲早會看到它在另一個國家傳播。

如果該病毒的確在大流行中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那麼將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將感染百分之幾的人口,其中有多少人會生病或死亡?更為嚴重的情況對醫療衛生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漢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並導致更大的恐懼感和日常生活的混亂。致命的大流行病可能會迫使世界做出關於公平獲得藥品或疫苗(如果有的話)的鮮明選擇。Aavitsland表示,這也可能導致對國內旅行的廣泛限制,類似於在中國已經生效的旅行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2019-nCoV類似於普通感冒或輕度流感,則病毒的傳播將不那麼令人擔憂。現有的旅行禁令可能會取消。

到目前為止,已知的2019-nCoV病例的死亡率約為2%,一些報告稱有20%的感染者患有嚴重疾病。但是這些數字可能忽略了成千上萬的輕症患者(例如,喉嚨痛或低燒),他們從未尋求醫療服務,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2019-nCoV。許多人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症狀。因此,看起來很可怕的疾病可能是冰山一角。

如果2019-nCoV大流行,人類可能會無限期地陷入困境。在廣泛傳播之後,該病毒可能在人群中成為地方性流行病,就像其他四種會引起普通感冒並偶爾引起新的暴發的冠狀病毒一樣。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78/610

信息名稱

《柳葉刀》:如何進一步控制 2019- nCoV疫情

1時間:

2020年2月8日

2機構或團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3事件概要:

《柳葉刀》2月7日提前發表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題為“What to do next to control the 2019-nCoV epidemic?”的論文,對當前中國2019-nCoV疫情的最新進展和下一步該如何防控進行了敘述。截至2020年2月4日,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2019-nCoV暴發構成了流行病威脅,已確診的病例呈指數增長,達到20438例,危重病患者2788(佔13.64%),死亡425(2.08%)。然而,目前尚未觀察到新增感染病例的下降轉折點。

在疫情流行期間,快速而有效的研究對於指導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制定非常重要。感染病例出現以後,中國科研人員迅速鑑定其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屬於Betacoronavirus屬的Sarbecovirus亞屬,推測了蝙蝠是這種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原始宿主。對於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速度,目前估計R0為2.2(95%可信區間:1.4–3.9),但仍迫切需要對這一數值進行全面評估。

《柳葉刀》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武漢市金銀灘醫院41例和99例患者的兩項回顧性研究,為2019-nCoV研究提供了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影像學和預後的第一手證據。下一個關鍵步驟將是進一步確定2019-nCoV感染患者的適當治療方案。然而,尚沒有完全證實有效和特異性的冠狀病毒抗病毒治療方案。其中,中國國家衛健委指南建議聯合使用抗HIV藥物lopinavir 和ritonavir,並輔助吸入一定劑量的α干擾素用於抗病毒治療。另外,美國首例2019-nCoV感染患者中使用的remdesivir,為2019-nCoV治療積累了臨床經驗。

鑑於2019-nCoV危重病例往往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目前尚不清楚免疫細胞是否會滲入肺部,進而導致嚴重的肺部損傷(正如在SARS患者中出現的情況一樣)。因此,瞭解2019-nCov感染病例的肺部微環境和免疫反應圖譜,將有助於明確臨床分期和揭示疾病的發病機制。最近的數據顯示,大多數死亡病例是由於呼吸衰竭;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2019-nCoV感染死亡患者肺部病理學的報告。2019-nCoV感染和患有其他潛在疾病的老年男性的病死率往往高於老年女性或更年輕、更健康的患者,這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中的相關影響因素。

基礎研究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病毒突變率、傳播感染動力學和病毒感染致病性的體內研究。一些證據表明,病毒可以在潛伏期傳播,在恢復期也可以檢測到。因此,需要開發更高效、更快速的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來保證診斷的準確性。確定是否存在2019-nCoV的持續無症狀攜帶者,以及如何準確定義病人已治癒很重要。此外,疫情暴發的源頭尚不確定,預防性疫苗仍在開發中。

世衛組織承認中國政府為調查和控制疫情所作的努力。例如,相關部門迅速啟動的城市封閉和交通管制等措施。但是,中國還面臨著其他挑戰,包括2019-nCoV無症狀攜帶者可能成為新的潛在感染源;中國春節假期後出行返回人數將大幅增加;湖北省疫區和農村由於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疫情可能難以控制等等。

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應該堅持的基本和必要策略。隨著醫療隊伍在治療患者方面的巨大努力、大量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以及加快科學研究,相信2019-nCoV新增病例數量和死亡病例的下降轉折點將很快到來。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00-7/fulltext

信息名稱

臨床證據不支持皮質激素治療2019-nCoV肺損傷

1時間:

2020年2月6日

愛丁堡大學

3事件概要: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TheLancet》上發表評議文章“Clinical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for 2019-nCoV lung injury”,指出臨床證據不支持皮質激素可用於治療2019-nCoV肺損傷。

文章指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暴發是臨床醫生面臨的主要挑戰。患者的臨床病程尚待充分表徵,很少有描述疾病發病機理的數據,並且尚無經證明有效的藥理療法。皮質類固醇廣泛用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CoV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CoV的暴發期間,除其他治療藥物外,還用於2019-nCoV的患者中。針對2019-nCoV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危害或獲益的證據具有直接的臨床重要性。科研人員討論了在冠狀病毒和類似疾病暴發中使用皮質類固醇的臨床結果,從理論上講,糖皮質激素治療可能具有抑制肺部炎症的作用,但是根據對總共574例患者的6項研究,並對任何原因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治療方法進行了回顧,得出的結論是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皮質類固醇治療。總體而言,沒有足夠的理由可以預期患有2019-nCoV感染的患者將從皮質類固醇中受益,並且他們更有可能受到此類治療的傷害。科研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臨床試驗之外,不應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2019-nCoV引起的肺損傷或休克。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pb-assets/Lancet/pdfs/coronavirus/S0140673620303172.pdf

信息名稱

研究稱中國大陸各省2019-nCoV疫情倍增時間增加

1時間:

2020年2月7日

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Jiann-Ping Hsu公共衛生學院Isaac Chun-Hai Fung團隊

3事件概要:

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Jiann-Ping Hsu公共衛生學院Isaac Chun-Hai Fung團隊在med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論文“Epidemic doubling time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by province in mainland China”,文章主要整理並分析了1月20日到2月2日期間中國大陸各省份病例倍增時間。文章指出,倍增時間的增加意味著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結果顯示:各省份疫情倍增時間從1天(湖南和河南)到3.3天(海南)不等,湖北疫情的倍增時間為2.4天;重慶、福建、黑龍江、河南、湖南、江西、山東、上海、山西、雲南、浙江這些地區疫情正在經歷快速且持續的增長(病例增加大於5倍且疫情倍增時間小於2天)。各省份倍增時間增加軌跡表明中國大陸通過採取社會隔離措施成功減緩了疫情的蔓延。

*注,本文為預印本論文手稿,是未經同行評審的初步報告,其觀點僅供科研同行交流,並不是結論性內容,請使用者謹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5.20020750v1

免 責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推出。該項服務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工作團隊保持中立立場,無傾向性意見,所摘譯內容主要用於說明科研論文本身,努力客觀真實反映原文情況,起到供使用者參考的目的。所摘編內容都有具體的文獻來源,請使用者通過文獻來源線索獲取具體的原始文獻,並自行甄別和使用。由於水平所限,所摘編內容不免會有疏漏,還請各位使用者諒解。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前沿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