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文字哪個字具有最廣的含義?

浙江老陳


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對周邊國家文字的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現代日文、韓文中還能找到中文的影子。漢字具有音、形、義三者合一的特證,使得漢字能夠傳達豐富的形外之意,這也是中國書法可以被列為美學的重要原因。

中國文字中有一個字可以概括中國哲學的核心,即是“易”。易含三意:不易,變易,簡易。中華文化是崇尚“道”的文化,儒者董仲舒言:“天不變,道亦不變。”三綱五常中所體現的人倫之情即是道,大家看,雖然人類又進化了數千年,但是這些情變化了嗎?對父母子女的愛變化了嗎?沒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從“變易”上看,中國是個智慧的國度,是二元性、辯證性的思維,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同時又要看到事物中壞的一面,正應一句俗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概而言之,中國的思維正是陰陽思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相轉化,事物的真相往往也是如此,互相關聯,且遷流變化、沒有定所。而西方持有單一化的一元性思維,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就像老鼠摸象般不見事物之真相。

“從簡易”上言,“簡易”指的是簡單的方法,用最簡易的方法把握萬千變化事物背後的道。古今學者嘔心瀝血都是修致此種境界,儒者告訴後人要言而有信,行而中正,為家為國,杜絕偏私。道家告訴後人要減損私慾,如此方為通達道的境界,但奈何做到的人太少,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


東方國學


在中國文字中,“一”是具有最廣泛含義的字。

在中國文化中,“一”被賦予萬物起源嗎,萬物之始的意義。

《說文解字》上說:“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這裡就說明,萬物起始於一。

《老子》中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中國古代哲學也認為,萬物起始於“道”,而道生一,然後不斷分化,最後成為萬物,所以一是萬物之源。

而《易經》也說過,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天地萬物。這裡的太極,也就是一,太極分化之後成為兩儀,兩儀即陰陽,萬事萬物都分陰陽,之後陰陽再不斷分化,最後形成了天地萬物。這就是中國古典哲學最樸素的唯物論。

其次,“一”在漢字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大部分漢字的起始筆畫都是“一”,所以,“一”確立了漢字筆畫的基礎。

此外,“一”在漢字中具有廣泛的意義,可大可小。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可以是整個世界,整個國家,整個自然界。比如“一個地球”“一箇中國”“道立於一”,在這裡,“一”的概念很大。

從小的方面講,“一”又可以是最小的個體。比如,相對於整個人群來說,一個人是最小的個體單位,對於森林來說,一棵樹是最小的,所以,“一”又可以代表最小之數。

還有,在漢字中,“一”既可以指整體,也可以指局部。比如“一片湖泊”,是整個湖泊,在這裡,“一”是整體;“一瓣橘子”,是橘子的其中一塊,這裡,“一”就是局部。

“一”又既可以指確定的人或事物,又可以指不確定人或事物。比如,一件事,指確定的事,某一件事,那一件事,就不特定指一件事。

“一”還可以指起始事件或事物,又可指事件或事物中的某一階段。比如,一開始,是指事件的起始。一陣子,指一個時間段中的一小段。

總之,“一”可以代表全部,也可以說明一部分,還可以代表起始,萬物之始於一也。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那麼,我們一切從頭開始吧‘’如果想要幫助別人,那麼,我們就為他人在黑暗中點燃一支蠟燭吧。


中醫饒大夫


這個問題問的好,答的也精彩。但是沒看到我心中的字,那就是王字。王字包含了一,土,頂天立地,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萬事萬物,離不開王。森林之王,國之王……。中國姓氏也是王姓一直佔據前三,不是李王張,就是張王李。最火的遊戲還王者榮耀。各行各業都想當王。一生了萬物,最後還是要爭王。小孩懂事起,就想當王,老了還想說了算,繼續爭王。王就是永恆的太陽。



用戶263440581689目及


最具廣大意義的漢字是(中)字,中字是日字兩邊出頭,一箇中字,就把日本幹翻插刀,讓日本透心涼,中字,上下左右,不偏不斜,純正中立,中字兩邊像兩口兩棟房子,是家庭成員的臥室,上部通天,下部通地,中間兼顧左右,不像日字,有上下,沒有左右,一箇中字,暗帶五行金木水火土,上部北方壬癸水,下部南方丙丁火,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中央戊己土,中庸之道是人間正道,我們國家與任何國家建交,都會帶中字,中文中原中醫,中心中華,一箇中字代表千言萬語,中德兩個字,就代表了中國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來自中土大唐,所以說,在漢字表達上,中字意義是最大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用途!天工,


天工l宇地科學大解密


漢字是筆畫文字,歷史十分悠久,伴隨著文明發展史,漢字筆畫為點橫豎撇捺勾彎折這些筆畫的組合。每個字都有歷史故事,都是一本書。

漢字中當數人字最富有哲理,人文,歷史意義了。一撇一捺為人,頂天立地方為人,做人,為人。撇捺分開為八,捺出頭為入。人字攔腰為大,多一點為犬,太。人字上面二,出頭為夫,不出頭為天。兩人為從,三人為眾。而以人字組合的更多了,單人旁,仁,伯,便,作,做,仕等。

漢字又是象形文字,也是造形藝術。漢字是中華文明圈的載體。漢字發展史,中華文明史,思想藝術史。


隴右行思見聞錄


九。

九被我們中國人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有幾層國外很難理解的深意。

1、九五至尊,一言九鼎,龍生九子。代表權力,代表無窮大,代表尊貴。

九,在古代常被皇家使用,貌似皇家的很多器物、場合、稱呼都喜歡用“九”。這與九在個位數中最大,有很大關係。比如,一言九鼎為何不說一言十鼎呢?可能,你會說古人講問鼎中原,中原分九州,一州一鼎,那當然用九鼎啦。但繼續追問,為什麼天下分為九州而不是八州或者十州呢?所以,終其原因,還是九這個數字對中國有尊貴、至高無上、無窮的含義。

2、九九歸一。代表週而復始,循環往復。這代表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我們中國人講究周而往復、順其自然,以及認識到“高處不勝寒”。因為通常理解的物極必反是一樣的道理。這與《周易》中“群龍無首,吉”是一樣的意思。龍把龍首都埋到雲層裡面,不露龍首,不相互爭鬥,是為吉。這反映的思想是,已經身居高位,權力頂端,要認清週而復始、循環往復、歸於平淡的本質,不能驕傲自得、爭鬥不斷,而應該踏踏實實,步步謹慎。

3、九九重陽。敬愛老人,長輩為大,年長為尊。

之所以將重陽節定在農曆九月初九,意思明確,“老人是尊”,“老人是寶”。這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尊老、愛老、敬老的思想,時刻提醒著子孫後代要不忘本,不忘根,不忘親。只有根扎的深,路才能走的遠。只有先孝順好老人,社會才會認可你。

以上所思所寫,不周之處,歡迎不吝指教。


黑色暱子外套


其實,中國的文字有二個包容整個自然的生存含義~~~一個是"仁"字!!仁字在文字中屬於有生命力的文字~~~一年四季在於春~~~而仁的任何種子~~只要播下土~~~秋後就可收的仁字!!還有一個是"變"字!!一年365天,隨著春\\夏\\秋\\冬,不斷地變化著~~~而整個自然千萬億年來~~不斷地進化著~~~人類的聰明是這種~~~仁與變~~~(由於人類短暫的個人壽命,因為發明了文字~~~邦定在歷史傳承的長河之中);成為了積累性的智慧和創新性的智慧!!因此文字的意義歸結在仁與變的二字當`中的軸線上生存!!


陳慧慧cc


我覺得‘道’字在中國最有最廣的含義,道法自然,什麼是道。伏羲八卦裡面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外物。周武王對伏羲八卦進行整理出64卦,全部涵蓋了宇宙64種變化的規律。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西方人的信仰大多數是神。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由神在主宰。包括印度的佛教。其實中國人並不是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只不過是無神論而已,我們的信仰就是‘道’道是什麼?道就是自然規律,本來存在的東西或者規則就叫道,如果人類違背了這個道就會受到災禍。道它生生不息,不斷演化,人有人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所以道字最能代表中國文字的最廣意義!


君樂智慧


春。

春為四季之首,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華秋實,春夢無痕,春暖花開,春回大地,春雨貴如油,探春,惜春,叫春……

春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根本,由三人日組成,自古就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是天地之靈,因為有了人,這個世界才多姿多彩,如果沒有人我們就不會在頭條討論這個問題了。

日是芸芸眾生生命的本願,如果沒有日,沒有陽光,一切生命可能都不復存在。當然了,日在很多人的口中經常作動詞用,作動詞用的時候,會包含性,愛,交配等等口語和文學語言。

所以,春的含義非常廣泛。

其實,漢語言每一個字都有非常廣泛的含義。此處僅僅只是用春字舉例,以期拋玉引磚,大家一起探討。


凌川


中國漢字中最有含義的字是:福

“福”是人的終極理想,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追求。擁有兩萬多種寫法的不同時代的“福”字,反映了各時代的價值觀。最中國的“福”字裝扮著最中國的節日——春節,年年歲歲,世代相傳。

由於“福”字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關注,於是具有中華髮展史的貫通作用。種種例證證明“福”是一個立意最高,涵蓋最廣,貫通古今,繼往開來的最中國漢字。

人,一定是為福而為,為福而終。人死後的喪葬儀式,陪葬品是為了在另一個世界或來生獲得幸福,由此可以認證,福是人的終極理想。

首先,“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鑑證的是最低級的“終極理想”;

其次,福字源於部落長以酒祭天,福代表了所有部落成員的祈願,並從此成了代代後人的共有追求,中國56個民族都有關於福的民俗文化,福是56個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這體現了“福是中華民族終極理想”,是最恆久理想。

第三,為民謀福,為民造福是志者終生之為。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歷代先賢為“均田地,等富貴”捨生取義者,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毛澤東的將革命進行到底,以及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士,抗洪搶險的人民子弟兵,衝鋒在生產第一線的石油工人,煤礦工人等等,都是在為人民謀福,造福。

無數仁人志士都是把“苦了我一個,幸福天下人”,“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為己任,以此為最大的幸福,這些驗證了“為民造福是仁人志士的終極理想”,這是高級的“終極理想”。

哲學家大衛·休謨有句名言,“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於獲得幸福”。由此看出,福文化不僅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福是人類的終極理想”,全世界人民將在共同的目標中逐漸融合起來。各自角度不同,但終極目標相同,那就是,這一切理想都凝聚在“福”這個文字符號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