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養殖業前景怎麼樣?

元小優


影響最大的就是養殖業,尤其是特養,真的生存都很難,養殖業不景氣帶動糧食價格低迷,尤其最近農民不能出去打工,還有很多農村孩子有樓貸車貸壓力,很長一段時間農民兄弟姐妹會比較難


易烊千璽破


此次疫情對養殖業的影響還是挺嚴重,疫情過後養殖業積極性不容樂觀。主要影響有以下幾點:

1、很多農產品滯銷,滯銷已經成為農產品的代名詞,比如雞、雞蛋有年前的高價位,雞蛋下跌2元還多;

2、人人都足不出戶,短時間內消費能力下滑;

3、目前大部分省市禁止銷售活禽,暫停各類交易區和宰殺點,甚至是停止調運;

4、養殖業的一些物資不能運送,車輛比較難找到,都怕被傳染疾病;

5、養殖業生產比較難恢復;

6、生豬價格應該沒有問題,可能會保持到年底;





豬倌小生是董三少


俗話說“家纏萬貫,帶毛的不算”,這是農村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老話,提醒大家養殖行業風險大,其實跟股市差不多,入市需謹慎。
但是想在農村創業,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養殖依然是熱門項目之一。最近幾年,養殖行業市場爆發各種疫情,例如,生豬行業的非洲豬瘟疫情來勢兇猛,一度讓養殖戶內心忐忑不安。
有的養殖戶說:養殖如同賭博,與天鬥、與地鬥,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掙錢吧。


反之,疫情也給養殖行業帶來了機遇。比如說,2019年生豬價格曾經突破18元大關,今年九月份,雞蛋零售價格突破6元大關,很多人直呼:養殖良機到來,抓住了就能成為“暴發戶”。
那2020年的養殖前景怎麼樣呢? 疫情之下,養殖戶成了“暴發戶”,生豬行業調整,養豬行業成了良機?“今年養豬掙套房,明年計劃掙輛寶馬車”。
12月15日,山東的養殖戶李貴(化名)說道。他在自家的養豬場裡,一邊幹活,一邊盤算著如何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李楊養了2年生豬,2018年進入養豬市場,前期規模小,處於摸索階段,同時豬價低谷期,老楊賠了有三四萬塊錢。 今年4月份,李楊看好接下來的豬價走勢,狠下心來補欄了200多頭生豬,從5月份開始,生豬價格開始震盪上漲,截止到11月份,生豬價格已經創下近幾年歷史新高,同時,李楊是掙了筆大錢。2020年養豬前景如何呢?專家解釋道,2018年疫情之下,雖然重傷養豬行業,有的戶損失慘重,但2019年、2020年養豬盈利較好,部分地區一頭豬能掙2千元。2020年依然處於缺豬的狀態,2020年生豬養殖行業依然樂觀,對於懂養殖的人來說,還是有機會的。 豬價大漲帶動肉類價格上漲,養雞、養鴨能有機會嗎?在高肉價帶動下,雞蛋、雞肉、鴨肉都開始飛速上漲。生豬養殖週期長,雞鴨等禽類出欄速度快,並且能夠及時調整,在肉價普漲的情況下,還是有機會的。

目前來看養牛羊的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就像英美爾飼料這個企業一樣18年來一直堅持做草食動物營養飼料,才會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做一行愛一行 成為專家 你就贏了。

再次,提醒養殖戶,疫情之下,機遇與風險並存。如果你是養殖老手,懂技術、懂管理,再加上好行情才會掙錢。不建議外行人盲目跟風,那就和賭博沒兩樣了,疫情之下的風險不容小覷,如果不懂得如何科學補欄,也不知道如何預防和管理,養殖只會賠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9f9e6c645e043d9a9712c16a92f9503\

英美爾飼料江湖俠


目前受疫情影響,養殖行業存欄普遍較多,飼料緊缺,短期內行情可能會持續低迷,甚至到歷史最低點,疫情過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但是未來前景還是很不錯的,畢竟非典和這次的新冠狀都在提醒人們野味不能吃,那家禽家畜肯定就要比之前更受歡迎了。



小灰農場


大家好,我是原生態土特產。就“疫情過後,養殖業前景怎麼樣”我來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回農村創業,“養殖業”肯定是熱門項目。再者就近兩年養殖業的發展趨勢來說養殖業是很有前景的。比如說2019年生豬價格的大漲,雞蛋價格突破6元等等,很多人看到了養殖良機。

還有國家對發展畜牧養殖業用地、用水、用電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首先在用地方面政策規定國土資源部門要合理安排畜牧業生產用地,對規模養豬場(小區)生產管理設施、附屬建築物、視為農業用地,並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安排。其次,再用水方面、水利部門對規模養豬場(小區)用水免收地下水資源費。再次在用電方面、電力部門對畜禽養殖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還有國家對畜牧良種的補貼政策,對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建設補貼政策,對動物防疫補助政策等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所以說發展養殖業是有前景的。

但是歷來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也在提醒大家養殖行業風險是很大的。如果你懂技術、懂管理、再加上能吃苦、能一直堅持下去的話肯定會掙錢的。

以上是我本人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望大家見諒。


原生態土特產


現在防疫期間,很多養殖大戶由於飼料進不來,都揮淚降價售賣!拿我附近來說,平常五六斤的大公雞最便宜都要一百塊左右了,現在二三十塊都可以買得到了!如果疫情過後,價格肯定會反彈,想養殖的朋友可以適當入手!當然咯做什麼都有一定的風險,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ou仔


鴨子是家禽實踐證明:

漁池養鴨,是利用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進行魚鴨混養的。一般在不增加飼料、肥料的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多產魚100-250千克,增產15%-35%,還可多產鴨蛋和鴨肉。其飼養管理技術如下。 1.選擇合適水面。水面一般選用面積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5-2米以上的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選適合的河溝、小型湖泊、水庫也可。對沙土埂、土質較松的池埂及新開挖魚池上的鴨圈池埂應修築護坡。此外,一齡魚池一般不宜放鴨,還有稻田也不適合魚鴨混養。 2.選擇適宜方式。現階段實行魚鴨綜合經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鴨群散放於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趕回鴨棚。這種方式有利於大水面魚類養殖,也可節省一部鴨飼料,但對魚增產效果不大。二是塘外養鴨。即在漁池附近建鴨棚,並設置水泥活動場、活動池,每天將活動場的鴨糞、殘餘飼料沖洗到漁池中。這種方式便於鴨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長處。三是魚鴨混養。即在漁池堤埂上建鴨棚,圍一部分池埂作活動場,把鴨直接放養在漁池上。這種方式能較好地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農戶因地制宜地選擇好適宜的經營方式,可發揮最大的效益。 3.進行合理搭配。漁池養鴨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放鴨100-150只為宜。若放鴨200只以上,應以養鰱、鱅、羅非魚或鯉、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667平方米魚池養鴨不宜超過250只,否則魚產量會明顯下降。以每隻鴨年產糞40-50千克計,養鴨魚池比不養鴨的每667平方米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鱅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養鴨魚池可以鰱、鱅魚為主,每667平方米可投放魚種50-75千克,1000-1500尾。以養草、青魚為主,每6667平方米放魚種75-1500千克,1000-1500尾。飼養得法,667平方米,淨產魚可達400千克以上。 4.加強飼養管理。為便於鴨群集中管理,可用舊網片、紗窗布等材料圍一部分漁池作為鴨的活動池,以每平方米水面養2-4只鴨為好,網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釐米,以便魚兒自由進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動場給鴨投飼,傍晚待鴨進棚後,將場地鴨糞、殘食清掃入池。早晨趕鴨出棚,撿蛋後要將棚圈內鴨糞清掃入池。夏季鴨群排糞量大,水質過肥,要及進加註新水,並減少施肥量。


來自某農村的村民


養殖業風險與機遇並存。起伏最大的就是養豬了,2019肉類價格大漲給很多人帶來信心,同時2019豬瘟也讓很多人損失慘重。如何在養殖業賺錢且儘可能的規避風險我給你提三點建議。

第一點:就近銷售原則考慮周邊市場,做好周邊市場考察,例如當地的行情養殖種類的飽和度。。發展適合當地的養殖,這樣可以儘量減少運輸成本。

第二點:無論何種養殖,都需要技術儲備。養殖業不容許有技術上的重大失誤,提前做好技術上的學習,切記不可一邊養殖一邊學習,這一點非常重要,避免出現重大損失。

第三點:養殖行業常常有不可預料的風險和疫情,建議養殖戶購買保險,合理規避風險。希望我的建議對您有幫助,祝你在養殖行業取得成功。




阿帆在農村


這個沒有人能說的準,養殖業說白了就是賭博和天賭和行情賭,只要不大規模的生病和不可抗力一般都不會陪!如果是大規模的養殖可以買份保險,我家養的鴨子和鵝,鴨子年前進的現在還在家養著,基本上是賠了,鵝是昨天來的!




大寶和小毛


養殖業真心不推薦,太累了,我是農村的,目前養殖野雞,關在房間養不好奶,放在山上養損耗大,颳風下雨也要去,一個字,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4ffb95c10fa41cea8fea3ed74e62fc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