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為什麼在一些問題上總是出錯?

摸先水晶


難道有誰是不出錯誤的嗎?柏拉圖沒有嗎?牛頓沒有嗎?還沒有不出錯誤的人吧?一個博學的人,一定是錯誤百出的人,越博學,錯誤越多,這是毫無疑問的。正是因為亞里士多德的博學,各種學問都涉獵,科學又是自他開始從哲學分化出來的,所以近代科學發端,大家主要是以批評他的錯誤開始。


何處是家鄉


懷特海說“整個西方哲學就是給柏拉圖的哲學做註腳。”但實際上,我們受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也非常深。亞里士多德的一句“人是理性的動物”,拉開了人類崇尚理性的序幕。在他之後的很長一段歲月裡,哲學家們把理性作為人類最高的追求,最大的善和美德,最完美的人格。

提起亞里士多德,可能很多人印象最深伽利略的斜塔實驗,想到他的錯誤觀點“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更快”,想到“自然害怕真空”。似乎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都是錯誤的,他的存在阻礙了時代的發展。

古希臘哲學是後世西方哲學的搖籃,這一時期,也是哲學史上的黃金時期。他和蘇格拉底、柏拉圖合稱雅典三賢,是那個時代最博學的人。他流傳至今的著作有30部以上,差不多在當時所有學術領域都有原創性貢獻,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

筆者認為閱讀任何一個重要的哲學家著作,而尤其是閱讀亞里土多德,我們有必要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他:即參考他的前人和參考他的後人。就前一方面說,亞里士多德的優點是極其巨大的;就後一方面說,則他的缺點也同樣是極其巨大的。作為理工男,從高中以來就佩服這位大師,今天很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不當之處,留言點評。

亞里士多德的生平,亞里士多德的一生,是求索的一生,是求真的一生,也是做貢獻的一生。

亞里士多德在古代地位相當於近代的牛頓。但客觀地說,他的大部分理論都已經過時了,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它們呢?因為歷史的發展是一個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現代的理論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是在借鑑和批判前人的理論中產生的,瞭解古代先賢的思想會讓我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對現代理論的來龍去脈有更多的認識。這或許是亞里士多德為什麼在一些問題上總是出錯的一個原因。

我們先看看他的生平和思維特點。亞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他是個幸運兒,出生於富裕而有教養的家庭,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菲力二世的醫生。年輕時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讀書,師從柏拉圖。出身名門,拜當時最有學問的人為師,這對亞里士多德的成長無疑是極為有利的。

在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回到馬其頓,當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八年後,亞歷山大當了馬其頓國王,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建立了呂克昂學院,在那裡教書育人和著書立說。他的教學很有特色,不是像現在那樣在教室裡講課,而是和學生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問題,所以他的學派又叫逍遙學派,或漫步學派。亞里士多德是馬其頓人,不是雅典人,但他的求學生涯和學術事業都在雅典。這有點像現在某些獲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出生於中國,但讀書和科研都在世界學術中心,最終獲得傑出成就。

順便說一下,後來亞歷山大征服了很多地方,包括雅典,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現在撲克牌裡的梅花K據說就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推崇希臘文化,他征服了哪裡,就把希臘文化傳播到哪裡,這對後來世界文明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不知亞里士多德的教導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亞里士多德的學術特點,西方道德哲學的鼻祖

亞里士多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有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他雖然敬重老師,但在學術上毫不妥協,對柏拉圖的得意之作“理念論”展開了猛烈的批評。柏拉圖稱他是小馬駒,因為小馬駒吃飽了奶就會踢它的母親。

柏拉圖具有文藝氣質,其理論天馬行空,杜撰個理念世界出來。和柏拉圖相比,亞里士多德更具科學家氣質,他更審慎更理性,注重觀察相信眼見為實,主張理論應該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和現在的科研相似:提出問題,文獻綜述,評論,給出自己的理論,然後進行論證。

柏拉圖喜歡幾何學,在學校大門上寫著“不懂幾何者勿入”,幾何學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哲學。和老師不同,亞里士多德更多地受到生物學的影響,他的理論經常出現“目的”“潛能”和“現實”這樣的詞彙。

哲學家在談論知識時往往以某門具體的學科為模板,近代唯理論哲學家以數學為知識的模板,經驗論哲學家則以物理為知識的模板。而在還沒有物理學的古希臘,柏拉圖以幾何學為模板,亞里士多德以生物學為模板,這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

亞里士多德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理論,世界上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據說寫了上千卷書,不僅是哲學,還包括邏輯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修辭學、藝術等,可以說各方面的學問都涉及到了。內容非常廣泛,而且頗有深度。

從現在看亞里士多德哲學有一些是錯了,這或許是因為寫得太多吧。不能說因為有錯誤,就把其巨大的成績給貶低。在哲學歷史上,如果能夠和亞里士多德規模上能相比的,可能就是黑格爾。

A、生物學

亞里士多德不只是一個坐在那裡冥想的哲學家,他還是一個行動主義者。比如他動手解剖了很多動物,他曾經為了研究小雞胚胎髮育的情況,每天從孵化小雞的母雞身下拿出一個雞蛋,打破後記錄雞蛋裡每天發生的變化。

亞里士多德是動物分類學的首創者。他的《動物研究》一書,分門別類記錄了各種動物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包括生活壞境、飲食習性、交配方式、產崽方式等。裡面提到500多種動物,山羊、鹿、豬、獅子、大象、老鼠,還有各種各樣的鳥,燕子、鴿子、鵪鶉、老鷹、烏鴉等等。古希臘人能注意到的動物基本上都有了,讓人歎為觀止。據說,亞歷山大派人往亞洲、非洲、歐洲各地進行科學調查,為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收集了很多資料。

B、邏輯學

亞里士多德系統地研究了三段論的推理。三段論是指由三個直言命題組成的推理,其中直言命題是指這樣的命題:所有(或有的)S是(或不是)P。比如這個就是三段論推理:所有的人都是動物,所有的動物都要呼吸,所以所有人都要呼吸。又比如,所有的花是紅色的,所有的草都不是花,所以有的草不是紅色的。上面兩個三段論推理中,第一個是正確的,而第二個是錯誤的。

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整套規則,根據這套規則能判斷任意一個三段論推理是正確還是錯誤。今天看來,他的理論雖然簡單,但當時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而且在今天仍有實際意義。這樣的成就讓亞里士多德成了邏輯學的祖師爺。

C、宇宙觀,四元素體系的發展者

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論討論宇宙萬物的構成和運動。與柏拉圖一樣,亞里士多德也認為萬物由土、水、氣、火和以太這五種元素構成。(柏拉圖用幾何圖形來理解不同的元素,而亞里士多德用冷、熱、幹、溼等幾種性質來理解它們,水溼且冷,火熱且幹,等等。)以月亮為分界點,月亮及月亮以上的天體為天界,月亮以下的物體為地界。天界的物體由以太組成,它們永遠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在地界存在著水、火、土、氣四種元素,這四種元素都有相應的“自然處所”,也就是它們的家。土的自然處所應該是在宇宙中心附近,水位於土外面的一層,再外面依次是氣層和火層。

一旦某事物脫離了它的天然位置,它就會想法“回家”。這理論能解釋各種各樣的現象。我們點火,火苗往上竄,因為火的家在氣的上面。我們看到的流星總是在天空中,而不是在地面,希臘人認為流星就是火,所以在氣的上面。我們把石頭扔出去,石頭會往下掉,那是因為石頭由土組成。我們在水裡會沉下去,因為身體主要是由土和水組成的。在水裡吐氣,氣泡往上冒,那是因為氣的家在水上面。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因為地球的成分是土,而土的家在宇宙中心。

物體的自然狀態是回家,力才能改變它們的自然狀態。比如桌子上的石頭不會下掉,是因為桌子的支撐力阻擋著石頭不能回家。石頭掉在地上就不動了,因為它已經到家了,我們要推它,它才能再次運動起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理論是錯的,地心說是錯的,茫茫的宇宙沒有中心。但你千萬別以為地心說的水平很低,在那個時代除了希臘還沒有其他民族能夠真正認識到大地是個球形,就算知道也是瞎猜的,而亞里士多德有著嚴謹的論據證明大地是球形。具體的論證這裡從略。後來,托勒密對地心說加以修正發展,使其能相當精確地預測行星運行的軌跡。

D、形而上學,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作為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和蘇格拉底,柏拉圖,奠基了西方哲學。最為出名的就是《形而上學》。亞里士多德從所有的事物中抽象出十個範疇,即實體、數量、性質、關係、地點、時間、具有、狀態、主動和被動。任何事物都有這十個範疇,缺一不可。比如蘋果總是處於時間和空間中,即具有時間範疇和空間範疇;蘋果總是有重量的,這是數量範疇。蘋果總是處於和其他事物的關係之中,這是關係範疇。

這十個事物中,有一個範疇最重要,就是實體,其他範疇都必須依附於實體而存在。有了蘋果這個實體,我們才能談論它在哪裡、它有多重、它是什麼顏色,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引出一些有趣的問題。比如蘋果的本質屬性是什麼,偶然屬性又是什麼?屬性依賴於實體而存在,但實體是否依賴屬性而存在?沒有屬性的實體能存在嗎?一個蘋果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沒有硬度,它還能存在?實體和屬性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天地萬物從哪裡來?“怎樣才算好的解釋”則是哲學的任務。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還沒有科學理論,但他們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要理解世界,以及判斷什麼才算是好的理解。我們要懂一個事物,或者理解一個實體,光知道它的範疇是不夠的。要真正弄懂它,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亞里士多德認為這需要懂得它的四種原因,才算是知其所以然,或者是真正理解了這事物。這四種原因分別是: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亞里士多德這套理論是用生物學的思維來理解世界。目的因實際上是認為萬事萬物皆有目的。我們為什麼要喝水?因為口渴了。類似地,天為什麼下雨?因為它要滋潤莊稼。這種有機論目的論的觀點,後來被牛頓的機械論自然觀取代了。潛能和現實也是借用生物學的觀念。從生物的角度看,種子是潛在的大樹,未來有不同的可能。在適當的條件下,種子長成大樹,它的潛能變成了現實。亞里士多德把這些觀念推廣到一切事物了。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很長時間人們都用實體、本質、質料、形式、質、量、可能性和現實性這些概念來理解世界。他們很少用到數學,對世界只是進行定性的解釋。亞里士多德的信徒貶低數學的重要性,因為量只是十個範疇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範疇。直到近代科學革命,質量、能量、位移、速度這些概念才取代了它們,數學開始成為科學的語言。

黑格爾哲學看似弄得非常大,其實模式很簡單,不過三三式的多級擴展。而且其準確性、嚴謹性、科學性和亞里士多德哲學是沒法比的。黑格爾哲學現在看絕大部分都是錯的,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為科學建立了基本框架,還涉及很多經驗知識。

哲學史上曾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說柏拉圖是理性主義的鼻祖,而亞里士多德是經驗主義的鼻祖。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同的。亞里士多德有著比較強的經驗主義傾向,同時還發明瞭形式邏輯。他其實是理性和經驗兼備的,並不受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太多侷限。

柏拉圖其實不是理性主義的鼻祖,他的哲學是理想主義。但理想不等於就是理性,真正的理性是遵守邏輯,而理想裡面包含了很多空想、幻想。理性廣義一些也包含尊重事實,既遵守邏輯,又尊重事實,這兩方面看亞里士多德都大體做到了。通過發明形式邏輯,亞里士多德真正開創了理性主義,單這一項成就就已經可以造福人類千萬年。同時他也注重經驗,廣泛研究具體科學的內容,因而開創了嚴格意義的哲學(即科學的哲學)。

至此,我們大致瞭解了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它來自於古希臘多神論的宗教信仰,原始,純樸,自然,代表了人類傳統的美德,但是缺少理性上的分析,應而被後人斥為形而上學,獨斷論,成為許多哲學家批判對象,這些哲學家在批判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學說。我們接下去會看到,經過二千多年來無數哲學家的轟炸,亞里士多德哲學終於在尼采手上轟然倒塌,但慶幸的是人類的道德不止依靠道德哲學,更主要來自於教化,來自於宗教信仰,所以人類社會才沒有隨之而崩潰。

結語

亞里士多德作為柏拉圖的學生,他的前人是影響偉大的。但在他之後的後人,將近兩千年竟然沒有人能和他比較,這不知道是一種優點還是不足。

作為亞歷山大的老師,似乎在亞歷山大的性格上又看不出哲學的印記,這似乎是一件令我們想不清楚的事情。師爺、師傅、徒弟三人成就了西方哲學的一座高峰,導致了兩千年的空白。除了仰止,應該沒有其他了。

最後提點話外話,作為筆者意猶未盡的表述的結束。亞里士多德的名句:所謂奴隸,就是慾望戰勝理性的人,當今社會誘惑很多,人的慾望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因此,亞里士多德這句話也就更具有現實意義。它可以隨時提醒我們,不要被慾望所控制,更不要把滿足各種慾望設定為人生的唯一目標和成功的唯一標準。

參考文獻:

馬耀基,九大哲學家之二:亞里士多德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幸虧出錯,要不歐洲就會有個孔子了,儒學三千年不倒,才有了厲害了中國。敢質疑亞里士多德,就是老祖宗的東西動了,不就是對了嗎?落後和進步就在於對待老祖宗的態度上,尊重不等於服從。


少衛真


毫無疑問亞里士多德是一名非常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我們無法因為他犯的錯誤就否認他。

亞里士多德的結論多為觀察所得,但是時代限制了他的研究,我們如今有很多基礎科學去學習,但是當時沒有,亞里士多德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我們站在了無數巨人的肩膀上。

更何況,即使是現今的理論也未必沒有被證實錯誤的一天,牛頓力學被證實只在宏觀低速下成立一樣,我們現在可以說亞里士多德犯了很多錯,後人也可能會說我們犯了很多錯





曉得something


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哲學家也是人!

2、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受限於當時整體的科學認識水平,出錯在所難免!


飛鯊1654


亞里士多德是科學研究的先驅,在科學研究、探索起到了積極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科學探索出錯是常態,成功是插曲,很正常。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有個錯誤的理論指導,要比沒有任何理論指導優越的多。可以說,如果沒有亞里士多德錯誤的理論,正確的理論形成還要堅難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