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農民還會賣光糧食嗎?

用戶7243675258362


近些年來,農民把產出的糧食基本上都會全部賣掉,家裡面很少會存有餘糧,之所以如今農民不喜歡存糧食,那也是因為農村購物環境的改變。過去農村物質還比較匱乏,農民購物的地方不多,生活消費的水平不高,因此才有存糧食自給自足的習慣。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屬實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部分的影響,比如說為了對疫情的防控,多地農村採用了封村的管制措施,以至於讓村民感覺到購物的不便利性,因此就有農民聯想到,把糧食一次性全部賣完是否欠妥,更應該存有一部分糧食,以防發生意外時,也好用於不時之需。

有這種想法其實也是人的一種本能需求,尤其是對於農村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大部分經歷過當年餓肚子的深刻體驗,把糧食都會看待的非常重要,日常有小孩浪費食品,都會遭到他們的斥責,也正是因為有此經歷的人,以至於後來多年,有不少農村家庭還保留著存糧食的習慣。


再則,農村過去也有把存糧食當做是一種攢錢的方式,每年積攢一些糧食後,遇到家裡有大事需要支出的,如家有子女結婚,翻建新房等,都可以一次性把糧食賣掉,這一點,也是對農村常說的一句老俗話,叫做“家有餘糧,心裡不慌”充分體現。

但是後來由於農村條件的改變,農民生活的富裕後,把家裡存糧食當作應急使用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了,即便是有農戶家裡放有糧食,大多數也是因為嫌糧食價格便宜,有惜售的心理,存放糧食的目的,也是為了等糧食價格上漲之後,賣出一個好價錢,增加一些收入的。


在此次疫情發生之後,由於運輸等原因的影響,造成一些物質有中斷供應的現象,以至於讓不少食品價格出現了上漲,這一點尤其是體現在大城市,蔬菜價格基本上都已翻倍,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而言,並不受太大的影響,農村家有庭院的,即便是處在冬季,大部分的蔬菜都可以自給自足,並不需要太多采購。

即便是像東北或西北最冷的區域,農村在冬季到來之前,也會採用地窖儲存一些蔬菜,或者是乾菜等,這些都可以減少冬季對蔬菜的需求,更何況現在各地農村都有反季節蔬菜大棚種植,在蔬菜不方便運輸到城裡的情況下,農民可以直接到大棚區進行購買,價格還經濟實惠。

疫情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農民也不至於說因為這次疫情的發生,再改回原有存糧用於自給自足的形式。在當前的這種經濟狀況下,雖然疫情眼下確實也影響到了部分企業,但也不會因為一次疫情的發生,就能夠扭轉向上發展的經濟管理,因此來說,無論當前購物狀況如何,也根本不需要擔心沒有吃的。


如果說農戶家裡有空閒的房間,日常也能有穩定的收入,對於投資理財也沒有太高的追求,日常生活支出沒有什麼困難,倒是也可以在家裡存一些糧食的,權且當做是用於攢錢了吧,但就是一點麻煩,每年都需要對糧食進行晾曬,還要防止被老鼠破壞。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我不得不佩服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他們不被眼前較好的生活狀況所矇蔽,每年要囤積一些糧食作為急需備用。這個人就是我老爸,因為他在艱苦的年代,餓怕了。


話說到這裡,不怕你笑話,我家現在還存有五年前的穀子,大約為幾千斤,你信不信?現在還能有五年前的存糧,最終功勞歸於我的老爸。

這個老爸是我的公公,一個種了一輩子的地的老人,在以前吃過很多的苦,孩子多,還被無情的火燒過房子,在一貧如洗的家裡把四個孩子拉扯大,供他們上大學,不容易啊!

只有吃過苦的人,歷經了困苦,才知道糧食的可貴。我家的糧食雖然是老糧,吃起來口感上比較差,但沒有總比有強,最起碼不會被餓肚子。

也許有些人會說,什麼年代了,還有存糧,真可笑,但是,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你還敢說可笑這兩個字嗎?說不定恨不得自己家也有存糧呢。


現在農民的田地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地,就算自己有田地,也只希望出去打打工,然後自己買糧吃。

還有些農村人的思想是,種水稻不賺錢,一年吃不了多少,還不如買了吃,種水稻太辛苦了。

但是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也許年輕人沒什麼想法,到是60後,70後的人會想,還是應該屯著一點糧食才安全。

我們南方人主食大米,沒有吃麵粉的習慣,市場上的大米價格不一,好一點的要四塊多一斤,隔年的陳倉米大約兩塊多就可以買到。

其實陳倉米再陳,時間再長,淘洗乾淨後,也不怎麼難吃。所以我家每年,都要把吃剩的餘糧做一番處理,砍一些桉樹葉堆放在屋裡,地上噴上防蟲藥,穀子裡塞入防蟲的花椒,大蒜等物,才得至於到現在穀子都沒被蟲蝕。


今年的疫情有點長,所以人們才會想到這個囤糧食這個話題,總的來說,我們農村人都有囤糧食的習慣,多則幾千斤,少則幾百斤,經過這件事情後,也許都會考慮增加屯糧的數量吧!


泥糖小丫


劉嬸站在鍋臺邊上洗碗,她突然就想到了一件事情,於是甩了甩手上的水,順便在圍裙上抹了兩把,扭身走到臥室門口,對看電視的老劉說道:老頭子,你頭年還埋怨我沒抓住好時機把玉米給賣掉,現在是不是得慶幸沒賣啊?


去年我們山東天氣乾旱,很多人家的玉米因為缺水而沒收穫,劉嬸種的玉米地跟前守著一口井,井中一天可儲存十幾桶水,老兩口天天去澆水,一天澆灌幾十棵玉米苗,付出就有收穫,劉嬸家的玉米在去年長的還不錯,到秋時收穫了大概兩千多斤玉米。

去年玉米最初收購的價格是一元錢,那時候劉嬸看到別人家長得不咋地的玉米賣一塊錢,自家顏色金黃籽粒飽滿的玉米賣一塊錢太虧了,於是就放在家裡,想等著漲價到一塊一毛錢或者一塊兩毛錢再賣,結果到過年還沒賣出去。

年前老劉還埋怨劉嬸:你看看這一堆玉米,過年還放在家裡佔地,一塊錢時賣掉就算了唄,就差那兩三百塊錢了嗎?看著家裡多亂啊!

誰知道過了年,因為疫情村裡封閉,輕易不讓大家出門,當很多人抱怨家裡糧食不是很多的時候,劉嬸這才想起家裡還有兩千多斤玉米吶,於是就覺得心裡踏實,最起碼一家人有糧食吃。

老劉看著劉大媽驕傲的小眼神,突然覺得挺好笑:我說老伴啊,你還以為疫情戰要打打長期的嗎?你過來看看新聞,鍾老說了,四月底病毒會被打敗,我們很快就可以出去幹活了,今年種花生保準耽誤不了。



不過老劉承認,非常時期家裡有儲存糧食心裡踏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以後打算賣糧食時要等到第二年收糧食之前,價格再貴再賤差不了幾百塊錢,在看到豐收有望時賣掉先前的糧食,這樣肯定能防備了特殊時期需求。

實際上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儲存糧食的習慣,只有五十五歲以下的比較年輕些的農民才不願意儲存糧食,嫌棄放在家裡太亂,經歷了疫情,估計村裡人的生活習慣沒有多大改變,存糧食的還是老人,年輕的還是無所謂的樣子。

再說了,現在種地的農民並不年輕,年輕些的都還在打工掙錢,真正經歷過沒糧食吃的貧困時期農民們已經老了,六十年代往後的農民們壓根就不記得捱餓的滋味,因此我們還是不會被這次疫情嚇到,如果種地收了莊稼,估計還是會在第一時間賣掉,儲存糧食是老農民的事情。


悠然見東山


今年年前我和老公去街上買了80斤麵粉,本來覺得老公買的太多吃不完,沒想到碰到新冠病毒疫情買不到饅頭,隔幾天就做一次饅頭,現在麵粉也不多了。

由於這次疫情,估計農民會改變以往的思維,可能會囤糧以備不時之需。我姥爺快80歲的老人,他每年都會存1000斤麥子,然後剩餘的賣掉換錢,讓他賣光,他說不行,有糧在手,吃穿不愁。

疫情過後,農民朋友賣糧方式應該會有改變,會留足餘量。

其實囤糧不囤糧都沒事的,我們國家儲備糧據說可以夠我們吃幾十年的,所以老百姓囤糧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也是無可厚非的。



高大胖圓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在我們農村只要是6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還多保持存糧的這個習俗。經過今年肺炎疫情的影響我想給我們所有的農村的農民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觀念和想法。

為什麼老一輩人會有存糧的習慣呢?

我們的父輩們他們基本上都是5060後的人,他們基本上經歷了吃不飽的年代。就拿我岳父來說吧,雖然說他們杞縣那邊是大蒜種植產區,但是每年都會留1畝多地的地塊來種植小麥。由於他們那裡的小麥種植面積比較少,在小麥收穫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選擇用鐮刀割小麥,小麥大型收割機是不會專門跑到這一畝地給收穫小麥的。岳父岳母一般的把小麥拉回家跺起來然後再讓收割機給脫粒,雖然這樣種植小麥比較麻煩,但是這也是他們老一輩人對於糧食的打心眼裡的一種依戀之情即“家裡有糧心不慌”。



這幾年我也是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種植,受到岳父的影響每年我都會選擇用麥囤儲藏1000多斤小麥。我們村裡就有一家打面機,所以基本上一家老小都是吃自己種植的糧食,蔬菜也是要上超市裡面購買一些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通過自己家的小菜園裡種植的蔬菜來滿足一家四口人的吃菜問題。


把糧食農作物都賣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家人基本上都不在家的農戶,但是隨著這幾年出門在外打工掙錢要比一邊打工一邊種地的收入要高一些,所以現在這樣的農戶也是越來越少了。即現在直接就是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全家人都出去打工。


豫東小農


題主你好,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吧。

我這裡座標是四川南充,農民主要栽培水稻。在二十多年前,我們這裡冬天還會種小麥,但現在都不種了。旱地裡主要種植油菜、玉米、紅薯和蔬菜。

在我憶中,農民一直都有存糧的習慣。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家有一座很大的木糧倉,那會兒,我聽我媽經常說,要是家裡的稻穀能把糧倉裝滿就好了。

後來健新房子,糧倉被撒了,老爸就打了兩口大櫃子來裝稻穀,一口大櫃子裝滿的話,能裝一千斤稻穀。

現在我家還有一口大櫃子和兩個圓鐵倉,裡面都儲存的稻穀,我媽媽說什麼都不賣。

我們的從父輩,他們也許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餓怕了,所以,現在即便不愁吃了,可他們也不會將糧食賣光的。

而經過這次疫情,我覺得很多農民都不會將家巾的糧食賣光的。

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無論在什麼時候,家裡都應該存一些餘糧,以備不時之需。


李茗說鄉村


今天已經是陽曆二月十三日,農曆的正月二十了,往年這個時候我已經工作將近快一個月的時間了,可是今年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都在防控疫情,要知道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切身體會到,尤其是在城市裡的人們每天不能外出,而在農村因為家裡都有一個比較大的院子,因此在家蝸居的時候還可以在院子裡活動一下,可是話又說回來在農村防控疫情也是非常嚴格的,現在農村的路口都進行了封閉。


那麼至於問題中提到“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後,農民朋友還會把自己收穫的糧食賣完嗎”其實我作為農民一員我個人認為還是會賣完的,但是在賣糧食的時候想必一些城市裡的朋友並不清楚,也就是說我們農民一般賣糧食都是分批次賣的,比如說在糧食剛收下來的時候賣掉一部分,然後把剩餘的糧食拉回家進行儲存,在儲存的時候等待價格的上漲。

一旦價格在儲存期間上漲的話,那麼這個時候農民朋友就會再拉出一些糧食進行售賣,而最後家中剩餘的一些糧食,一般都是再次收穫糧食準備更新糧倉的時候再進行賣掉,因此通過我們農民朋友分批次的賣法,可以從中看出這種賣法無論到什麼時間,家裡都會儲存一些糧食。

至於說一次性賣完的農民朋友,其基本上都是在外地打工掙錢,因此回到家收糧食之後也不會拉回家儲存,而是直接賣掉以後就回到城裡繼續務工了,其實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以及手中的積蓄也越來越多,因此就算是疫情過後對於農民的賣糧食的多少,綜合剛才咱們所分析的內容可以看出不會改變賣糧的方式。


紀錄鄉土


大家好,我是小黑大人

今天是很多單位復工的第一天,聽一個大哥閒聊在說,每年過年回農村老家,老媽都會把門口種的小菜園給搬上後備箱,小油菜、香菜、生菜等等要啥有啥,走的時候都給收拾拿回家。可是今年,正趕上疫情的特殊時期,也是需要菜的高峰期,偏偏今年老媽被大哥叫去了城裡住,家裡的小菜園就撂荒了,這一年過年回家,什麼菜也沒拿成。

雖然說現在疫情還是很嚴重,病毒肆虐,但是大家越來越重視了,很多農村和小區加強了管理,復工的單位也都需要一一打申請才能復工,所以說在各種嚴格把控之下,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那麼當疫情過去之後,對於農村人來說,會對農業產生啥影響呢?我覺得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後,總會給人帶來許多正面的東西。

我覺得最直接的影響應該是,從今年春天開始會有很多人想跑回農村老家去種菜。我們家是從去年開始種些蔬菜的,之前家裡有地,但是也都懶得種,覺得蔬菜反正買起來很方便又便宜,何必要自己下地去那麼辛苦的種菜呢,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感覺還是自己家種出來的蔬菜吃的舒心乾淨,還純天然,何況自己種的菜跟買來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樣,結果好巧不巧,今年冬天種了一地的大白菜,得有100多棵吧,就派上用場了。

前一陣子在剛爆發肺炎的時候,聽說超市裡的大白菜漲到了五六十塊錢一棵,不過也只是聽說,因為我們家白菜蘿蔔儲存的足夠多,根本就不需要去超市排隊買菜。這可把很多城市住的朋友羨慕的不行了,他們住在樓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儲存菜,儲存個一兩棵大白菜,吃的慢了就都爛掉了,但是又不敢天天跑出去買,也怕被傳染,所以就只能少吃飯少吃菜,能扛就扛,估計她們此時心裡想的就是,待疫情結束,春暖花開,我也要“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不管怎麼說,基本生活還是離不開農業生產,在疫情當前時,有錢都花不出去,還是有糧食有菜,心裡才有底,雖然說農村也不是病毒的法外之地,但是住在農村,山多樹多,人口密度小,總覺得在村子裡趴著就餓不死,相信,這次疫情之後,會有很多人回農村著手去修繕老房子,再有什麼災病的就趴在農村平房裡不出門了,隨便存點東西窩個一倆月不成問題。


小黑影子


你好,作為一個農村人,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雖然這次肺炎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農村糧食消耗不是特別大,有可能城市裡面糧食可能短缺,但是農村裡面根本不會為了糧食這個問題操心,至少頂上半個月,我家裡沒有種田了但是我親戚都說就算你們今年不出去也不要為了糧食操心,我這裡夠的,所以農村平常都沒有賣完糧食,你所說的基本是不用擔心的,農村賣糧食不會賣完的,就算賣了很多,但是都會留下一大部分在家的,別說以後了,平常都沒有賣完呢。




我叫唐小易


老師您好?您工作辛苦了。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當然糧食不能賣完。存的糧食再多,需要自已加工成麵粉的,冬、春、秋這三個季節可以多淮備點麵粉和其它的東西,因為這三個季節不是太熱,準備的貨不容易放壞。夏天這個季節太熱,麵粉準備的多了,麵粉很輕鬆的容易變壞,這個事情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