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送菜……一線警察的戰“疫”故事

排查、送菜……一線警察的戰“疫”故事

民警查看消毒器材

排查、送菜……一线警察的战“疫”故事

下一步工作如何進行,大家商量一下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沒有轟轟烈烈,沒有豪言壯語,有的是一戶又一戶排查,一個又一個通宵,一聲又一聲提醒,一次又一次重複,這些細緻瑣碎、耐心重複的工作,在基層織起了一張防護網。

今天,讓我們通過幾張素描,來看看一線警察戰“疫”故事。

倦意

西安北路某小區。

“你好,我們是派出所的,來看一下家裡面的情況,有沒有從外地返回的?”

西安路派出所副所長兼社區警務隊隊長解剛問道。

“沒得。”老人回答。

“那現在家裡住了幾個人呢,就你們老兩口哇?哦,孫孫也在哦。”一個小朋友把腦袋伸了出來。

“這段時間出門多不多呢?”解剛繼續問道。

“哎呀,基本上都不出門,有時候就是買個菜……”老人回答。

“1單元1002號,兩人,無外地返回人員。”筆在本子上記錄,要寫快點,要記全,事無鉅細地記錄。本子又用完了,趕緊換一個。

“那好,順便提醒下,這段時間儘量少出門,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出門買菜,一定戴好口罩,家裡如果存放有酒精等消毒物品,一定做好防火等措施……這是我們的警民聯繫卡和社區聯繫卡,如果有啥子困難和需要,可以及時和我們派出所或社區聯繫,那就不打擾了,再見!”

快,下一家,還有200戶要排查。

每天,從天亮到凌晨,成百上千次地重複,再重複,馬不停蹄地下一家,又一家……從大年三十到今天,他熬了3個通宵,5個凌晨工作到2點至4點。

心意

酒店前臺。

“喂,晏警官,我們酒店入住了一家三口,從外地來的,男的體溫高……”晚上8點過,值班經理給駟馬橋派出所社區民警晏紅全打來了電話。

“反覆測過了嗎?”晏紅全問道。值班經理表示確實反覆測過。

“你注意個人防護,我馬上和醫生過來!”晏紅全說。

幾分鐘後,警察和醫生都到了酒店。一家三口,體溫高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可能因為緊張,臉通紅。

“沒事,不要緊張,你先歇一會,喝口水,我們再測。老婆和孩子先到旁邊去休息一下。”晏紅全對男子說。

男子連忙點頭,在沙發上坐下。等了約10分鐘,看男子稍微平靜了,再一測,37.1℃。過了5分鐘,又測了一次,還是37.1℃。

“你的體溫正常了,不過還是請配合我們做一下登記,有事隨時給我們打電話。然後趕緊去陪老婆孩子,擔心著你呢!”晏紅全說。

所有的信息登記完畢,一個胖小子一下竄到了爸爸身後,將一包東西塞到晏紅全手裡,說了聲“謝謝!”然後又躲到了爸爸身後。

是一包醫用口罩,“你們天天在外面跑,請收下孩子的一片心意,這是我們全家的謝意!”中年男子說。

歉意

“我人好好的,憑什麼一直隔離我?”

直愣愣一句話,衝得53歲的黃遠南一時語塞,但他並不氣。“沒什麼好氣的,在小區裡自行隔離一週了,誰還沒有點小性子。”社區民警當久了,性子磨得特好。

“小夥子,潛伏期14天,看新聞了嘛!又不是你一個人,全小區都這樣,好好的是好事兒,可不能掉以輕心……”他好言相勸。

小夥子回去了。望著他憤憤而去的背影,黃遠南心裡琢磨,“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這小子,明天還得鬧!”

幾經打聽後,他撥通了電話。

“喂,請問是劉××的姐姐嗎?我是駟馬橋派出所社區民警黃遠南,跟你商量個事兒,你弟弟自行隔離期間吵著要外出,總和物管起矛盾,今天對我發火,疫情當前,可不能開玩笑,你能說說他嗎?”

“不好意思警官,我是醫生,您做得對……”

半個小時後,小夥子來電,“喂,黃警官嗎,我姐給我說了,對不起……”

“小夥子,沒事,疫情當前,謝謝你的理解配合。”

謝意

“喂,姜蒜是吧?2棟?2棟1005!好的,還有什麼要的不?青椒,好的,有!”

還是黃遠南,他也沒改行,只是當起了免費的兼職配送員,一個電話,他就把柴米油鹽送上門。

戴好口罩,來到最近的一家菜市,測體溫的時候,工作人員還和他開玩笑,“黃警官,你到菜市場來上班算了。”

“蒜分開裝一下,裝兩袋,姜也是。新鮮的青椒再來點。”他邊對商家說邊看手機的備忘錄,哪家要買啥,他都記得有。

這邊買完,他提著兩個袋子挨個上門,一家一家送。

“你家的姜蒜。”

“你要的青椒。”

“這是醋和蠔油。”

……

“這麼多天,送到隔離群眾家中的柴米油鹽該有兩拖板車了吧。不是我一個人,派出所的民警哪個有時間哪個就送。群眾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多跑跑腿沒啥,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早日戰勝疫情。”他說。

“黃警官,這段時間辛苦你了,等疫情過去了,以後我們給你跑腿,你要買啥菜給我們說。”臨走時,群眾對他說。本報記者 何良 金牛公安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