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當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了調節和保持積極健康心態,更好地應對壓力,戰勝恐懼,打贏這場看不見的防疫戰爭。“家園共育”數字化幼兒園項目辦特別邀請了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傅宏老師為大家帶來主題講座: 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善待你我——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


本次直播中,傅宏老師從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和災難時,我們可能出現的心理、行為反應,這些反應對自身和家人(包括孩子)的影響,以及出現這些心理反應的原因和幫助更好地應對壓力,取得積極健康心態的具體方法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講解。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家長們在觀看了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後感受頗多,表示會更加珍惜當下,用平和、健康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感動於各班家長髮給老師的感悟,幼兒園以美篇形式給大家進行分享。

來自小七班楊芙雅小朋友家長的感悟:《新冠疫情隔離假期的心理建設》

2019豬年歲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然爆發,為了積極戰勝新冠疫情,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全國多省市已推遲開學。但這個加長版春節假期,在家裡呆得實在是有些無聊,徐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組織家長們統一學習了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傅宏教授主講的心理學講座,主題是“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善待你我”,通過本次講座,我們知道了在本次疫情之下,自己和家人會出現哪些不適當的心態和恐懼反應,同時 我們應該通過不斷學習和積極鍛鍊,來獲得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延長的寒假,和孩子安排好假期的時間規劃,充分利用好假期時間,多做幾件有意義的事,培養一些可以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1.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在學校,學校有統一的作息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還比較規律。但在假期中,若沒有任何計劃安排,孩子就很容易無節制地玩耍。因此應該讓他們好好安排一下生活節奏,學習如何制定和執行計劃,充分利用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一些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而且通過控制自己的行為,可以培養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自制力。

但要注意的是時間表要由孩子自主制訂,家長宏觀指導。如由孩子口述計劃,家長稍做引導。起床、睡覺、用餐、學習、 鍛鍊身體,都應該有具體的時間點。要做到勞逸結合,動靜結合。最重要的是,作息時間表一定是孩子認可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在自己制定作息時間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體會到自我管理的 快樂,鍛鍊能力,更容易激發遵守作息時間的動力。


2.關注國家大事

借鑑時事獲取信息資料,並進行思考,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瞭解國家大事,為國分憂是值得稱道的成長。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等多種方式幫助孩子瞭解國家大事。可以通過孩子的親身體驗,以激發他的科學好奇心的探索。當然家長也要教孩子如何去判斷時事的真假性、時效性。


3.鼓勵廣泛閱讀

利用好假期,讓孩子廣泛閱讀。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加知識,並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假期時間是孩子們大量閱讀的絕佳時間,家長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多閱讀,多讀書。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做摘抄和寫讀書心得,嘗試理解和鑑賞書籍,通過獨立思考和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選好閱讀題材,能與孩子的興趣相結合。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切記不可在孩子看書的時候旁邊玩手機看電視,而使孩子分心。


4.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在假期中,孩子們容易玩得無拘無束,這無疑會影響到開學後的狀態。要知道健康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是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因此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睡覺起床,注重勞逸結合。


5.練習做家務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深受家長的寵愛。家長不妨趁假期時間,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做家務活,及時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增強責任感。教孩子做家務時,切記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可以用請孩子幫忙的口吻來說,而且要切合實際的標準,做孩子力所能及的的家務。家長一定要帶頭示範,陪孩子一起做。孩子做完,不要使用利誘,最好的報酬就是給孩子一個微笑、說聲謝謝或者抱一下。


6.規範學習習慣

孩子待在家裡,走出教室的學習環境,並不意味著孩子無法學習。相反,利用假期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新學期打下良好的基礎。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做好預習,學習新知識,引導孩子養成複習歸納的習慣,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勤于思考,及時發問。


7.做一些親子體育運動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多數人只能無奈選擇“宅”在家中,居家安靜過春節。但對於天性好動的孩子而言,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運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在當前對於抵抗疾病和疫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當前形勢在室外活動不現實也不提倡,但還要保持他們身體的活力,讓孩子在家也能運動起來。休長假的家長們有沒有考慮到和孩子一起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做一些親子體育運動。最後,希望疫情可以快點過去,可以見到想念已久的老師和同學!

來自中二班徐芸懿小朋友家長的感悟:《我們—2020年的年》

今年的年過的有些特殊!

特殊的人群(確診病例)、特殊的名詞(新冠狀病毒 隔離)……

捨棄自我特殊的醫護人員,被按了暫停鍵的城市,大家都帶上了口罩彼此1米5的交流距離……

這些生活上的變化,米朵問我最多的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出門?好在學校里老師以手繪的方式告訴他們我們在經歷什麼,小傢伙的腦袋裡懵懂的知道了這場戰役裡,我們必須呆在家裡!!!

聽了傅宏教授的分享,感覺蠻慶幸的———

慶幸我們的這個城市防護工作很及時,大家的防護意識很強烈,彼此善待。

我們也放慢步伐跟上米朵的節奏,過上了和她每天24小時如膠似漆的生活;困在家裡的米朵有時會很急躁、很霸道!我們在家裡制定了星星制度,這個簡單的方法,也讓她很感興趣;看著米朵從寫的歪扭七八的數字,現在開始有模有樣,真的感覺很欣慰。每天跟著抖音也學起賢妻良母的節奏,米朵也成為了我的小幫手;和爸爸每天的健身活動也沒有減少,女漢子的節奏不要停。

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依靠!相信祖國的力量!不信謠!不傳謠!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2020年02月 徐芸懿 的麻麻

來自大六班苗譯文家長的感悟:《面對疫情,我們共同努力》

通過觀看全國家育平臺,傅宏老師的《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善待你我》的直播,深感

本次疫情雖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還伴隨著不少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讓很多人為此產生心理上的不適,也在情理之中。通過心理救濟和危機干預的方式,可以化解很多人的心理應激反應過渡及其導致的暫時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勢下的重要一環!


隨著疫情持續,不少人對疫情都充滿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從媒體報道來看,不少人因為擔心感染,在家中也不摘下口罩,每天還要進行數十次消毒,大量囤積食品、藥品、防護用品等物資,甚至出現了失眠、焦慮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在家中無事可做而選擇了整日昏睡,正常的生活節奏徹底被打亂。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在他的世界中感覺到某種威脅而失去安全感,而對此又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恐慌與焦慮表明了他們對疫情的關注,但凡事過猶不及,過渡防護、作息混亂不僅會對個人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響,還會影響人的免疫能力,反而更容易受到感染。


面對速度的疫情變化,當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之時,可以試著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使自身處於一種大汗淋漓的狀態,這也是一種放鬆自我的過程。也可以通過想象、憧憬一些美好的事物,讓自己能夠身心愉快,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保持心情安靜,控制不良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不良刺激,可以試著在家緩解身心的娛樂活動,比如陪伴孩子一起學畫、習書法、老人們可以種花養鳥、下棋、欣賞音樂。也可以通過睡覺、洗澡、泡澡、桑拿、按摩等生理享受來忘卻負面情緒,趕走心中的不安和焦慮。


心理危機干預方式可以多樣,但毫無疑問,抗疫要抗的,還有與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越是在對抗疫情的關鍵時期,就越應該疏解大家的心理壓力,以更健康的心態投入疫情阻擊戰。

面對疫情,我們不光要有積極的心態,還要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不聚會,不走親訪友,呆在家裡自行“隔離”,應對當前疫情,共渡難關!

來自大四班張銘哲家長的感悟:《在疫情當下保持良好的心態》

病情爆發以來,正值春運和春節。對我們全國人民來說,無疑這是一次最為糟糕的春節。不能出門,不能走親訪友,不能旅行,每天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期待著疫情的消散。


其實,越是在災難面前,越是檢驗真情的時候。有責任心的人,愛你的人,會勸你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因為他們知道,尊重別人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反觀那些不在乎的人,一味的約你出去喝酒玩耍,看似勇敢,其實是無知且不在乎他人生命的表現。


網上現在流傳著很多段子“外公不見外孫”“家人把親戚趕出門”“警察掀翻麻將館的桌子”等等,這所有看似“冷漠”的表現,背後其實對家人以及百姓最純真的愛。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好好活著,來日方長,何時再聚,都不是問題。


因為死亡讓生命變得有意義,因為黑暗讓光明變得可貴。而這次,因為“武漢肺炎”讓大家明白了——珍惜生命,與尊重大自然的饋贈。曾幾何時,人類總是自以為是,以為只要我們足夠聰明、勤奮,不斷探測、開發、殺戮,就能掌控大自然。然而,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對他造成的傷害,終究要自己來償還、買單。從小到大,我們都記得住那句話:人生就像旅途,我們在乎的是路途上的風景。


珍惜生活本身,尊重別人以及大自然的規則,才能讓幸福傳遞。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家有自己的法治制度,國與國之間也有各種交際規則,恰是因為我們遵守規則,才能在規則之內得到幸福。當我們無視規則的時候,越界的後果便是如此。


當然,現在疫情正在上升期,我們作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第一,保護好自己,戴口罩、勤洗手,儘量不出門,且勸家人也這樣做;第二,不造謠、不傳謠,不給社會增加負擔;第三,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給武漢等疫情區,捐獻物資,真正的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面對現實,不要忽視防範措施,也不能過度緊張。 恰好利用這次不能外出的時機,讀完你沒有讀完的書,看完你一直想看的電影,與父母談談心,與好朋友線上聊聊天。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在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張銘哲家長2020.02.08


來自中一班許庭瑜小朋爸爸的觀講座後感:《大疫當前,善待他人》

大家好!我是許庭瑜小朋友的爸爸,非常感謝園方組織大家開展這次活動。我覺得非常時期更有非常意義。


我參加過2003年的抗非典,全國上下也是以必勝決心,嚴防死守,在政府的大力號召下,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最終取得了勝利!十七年過去了,又是一個瘟疫肆虐的庚子之春,這回惡魔叫新冠狀病毒。也是來勢洶洶,讓老百姓的傳統新年蒙上了厚厚的陰霾。


做為一名警察,從年三十接到上級指令至今我們整個系統也是全員整裝滿負荷運轉,疫情就是命令,守土就是責任,相比十七年前的情況,我們的壓力更大,責任更重。隨著通信的發達,每個人的自媒體也異常強大,人在家裡,接受到信息良莠不齊,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恐慌,在這裡我也呼籲大家:不傳謠,不信謠,大疫當前,請善待他人,聽正面官方的信息,聽從政府按排,目前防疫到了關鍵時刻,一個人的任性就有可能造成整個防疫工作的崩潰,大家所要做到的善待他人就是宅家簡出,不要在不經意間成為病毒的傳播者。每個人都要有大局意識,這是關乎自身,關乎親人,關乎全國,甚至全人類的一場阻擊戰,每個人都是戰士,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大疫當前,為了健康,請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深居簡出,天佑武漢,天佑中華!

來自小三班劉禹森家長觀看直播感悟:《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善待你我》

2020年的春節,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寒假,也是一個不平凡、終身難忘的假期。為了對抗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肺炎疫情,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積極響應,都自發選擇在家裡進行自我隔離,而孩子們也是在家裡度過了寒假生活。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也令大家整日憂心忡忡,生怕自己和家人受到病毒的侵害。在這個非常時期,感謝幼兒園及時組織全體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帶領全體家長和幼兒以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心理學專家傅宏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分別從現象,產生現象後的分析,最終對策三方入手,和家長們談了如何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如何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度過這個非常時期。其中令我最深受啟發的是傅老師最後給大家進行的對策總結,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保持輕鬆健康狀態,合理睡眠與飲食習慣;

2、重視閱讀,和培養個人愛好;

3、與親友分享快樂和憂愁;

4、放下手機,陪伴家人;

5、因地制宜,遊戲鍛鍊。

那麼,我們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從而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呢?經過課程學習與課後思考,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1、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

所謂的情緒,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緒,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緒。首先,父母要調整自身的情緒,父母若緊張焦慮,孩子馬上會感受得到,所以我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緊張地談論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時間過長,也容易耗去父母的精力,我們往往會對孩子失去耐心,所以,我們家長照顧好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可以每天做好時間規劃,抽出一部分時間用陪伴孩子,再抽出一部分時間進行休閒娛樂(比如讀書、上網),還要留出鍛鍊身體的時間(比如瑜伽、其他室內運動等)。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穩定情緒。

2、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健康。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於很多方面,比如周圍成年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因為孩子們的精力得不到適度釋放。由於孩子的能力有限,他們表達這些情緒所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所以,一方面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把他們的感受和行為分開,在接納感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的行為,比如,“你看起來很生氣,但你可以用嘴巴告訴我,而不是用手”。

3、父母要注重與孩子的情感聯結。

反觀這次疫情,它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和思考,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比如,對家人的陪伴。平時工作很忙、很難有時間陪伴孩子,我們不妨利用這次機會,增強與孩子之間的聯結,這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科學防疫人人有責,這是一場關乎每一個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疫站”,帶著孩子以正確心理來面對疫情,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來自小二班高瑞嘉小朋友家長的感悟:《共抗疫情的同時需要積極平和的心態——記“積極心態、應對疫情、善待你我——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觀後感》

首先很感謝幼兒園園方給我們家長提供了這麼好的一個學習平臺,給我們在疫情期間的各種不適心理的進行自我疏導提供寶貴的建議。通過今天傅宏教授的講座,我明白了在共抗疫情的同時需要積極的心態。何為積極的心態:一,它不應該是焦慮、恐懼的負面心態,負面心態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帶來除了疫病之外更多的災難。面對災難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勇於面對災難,為社會和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要沉著冷靜的思考應對策略,做到響應政府號召,服從安排,眾志成城共抗疫情。二,這種積極心態的建立應該是在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下才能建立的。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需要家長在獲取信息方面要多傳遞正能量,保持合理而健康有序的生活習慣,利用這個特殊假期多陪陪家人和孩子,多於孩子互動,比如放下手機和孩子親子閱讀、互動遊戲等等。堅信,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只有我們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才能給孩子在特殊時期裡一段快樂無憂的經歷。

來自大三班張驍齊家長感悟:《疫情,我們不怕你》

今天是2月9日,一次又一次的延長的假期伴隨著新冠肺炎的暴發及疫情的加重,原本輕鬆愉快的春節,變得愈發緊張嚴肅,人們的神經也越發緊繃。面對難以預測的疫情,擔憂和恐懼是很正常的。然而,延長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裡“休養生息”,於是有大把的時間以及多種渠道來獲得有關疫情的負面消息,恐慌、焦慮情緒逐漸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載能力,對應的心理反應也隨之而來。今天認真聆聽了傅宏教授的心理危機干預也讓我受益匪淺。

一開始的7天假期宅在家裡,一年緊張的工作結束了,就想著索性好好休息,自己好好休息的同時也伴隨著對孩子的放縱。隨著假期一次次的延長,我才意識到不能再這麼墮落下去了,要給自己和孩子制定一些工作和學習的目標,勞逸結合。疫情固然嚴峻,但是我們如果把注意力一直盯在疫情上,勢必更加恐慌。坦然面對這面前的災難,相信風雨後一定會見彩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珍惜當下的一切,用平和的心態過好每一天,迎接即將到來的曙光。孩子畢竟是孩子,對疫情的恐怖還不足以丟掉一個玩具來的撕心裂肺,這也讓老母親比較寬慰。接下來,希望我們一家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合理的學習工作計劃把宅在家裡的日子過出質量,願武漢早日好起來,中國早日好起來!徐州,我們都想你了!

來自家長朋友的趣圖分享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二實幼《應對疫情和家長朋友們談心理危機干預》主題講座觀後感

願武漢早日好起來,中國早日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