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棚改結束房價會降嗎?

用戶8392253730874


不會大跌,但不推薦買房子。

前面政府已經很明確了,要保障經濟平穩落地,大漲大跌算“平穩”?所以新房不會大跌。

房價確實高,但只會買的人更少,炒房客會允許到手的利潤通過自己降價飛走麼?他們會像歐洲17世紀的工匠一樣成立工會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而且房價大跌,貸款買房的人看見首付都已經跌沒了,在給銀行打工,他們會安心老實的每月按時給銀行還款?他們只會希望不還的人很多,這樣銀行就無暇顧及自己了。

從經濟角度來說,房價大跌會造成財富大量地蒸發,很多人的錢沒了,會抑制除了生存外其它一切的消費和投資。銀行貸款大量爛尾,得不到新進資金,儲戶擠兌銀行會破產,2008經濟危機重演不是夢。無人消費,公司產品賣不出去,大量無業人員會出現,進一步抑制消費。

所以說,都想房價大跌,但一旦大跌誰又扛得住呢?如果真大跌,可能我不是在這裡寫文章,你不是在看評論,或許我們會在領救濟糧的路上相遇。你期待這場奇幻之旅麼?


Sorybean


這個現在還真不好判斷。2016年左右三四線城市以貨幣補償為主的棚改政策,是這一輪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的核心原因之一。在2015年以來這一輪的牛市當中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棚改政策。第二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大漲帶來的溢出效應。第三是之前多年房地產的調控帶來的需求的壓抑被釋放。

1、棚改政策促進了三四項城市房價的上漲。

棚改政策確實對於城市的翻新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呢,也對於居民的居住環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正面作用。

但是他同時也帶來非常負面的效益,那就是棚改之後把原來的居住的房子都拆了,而同時給這些拆遷的居民以貨幣補償。一邊是自己需要新房子去住,一邊是手裡拿著鉅額的貨幣資金的補償。那麼這些居民自然會去購買新房。所以棚改政策是創造了大量的新房的需求。但是新房的建設在短期之內是無法跟上的。所以這在短期之內是造成了一個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棚改政策成為了推動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2、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溢出效應。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線城市的房價走向一直是全國城市的標杆。2015年到2016年一線城市的房價率先上漲,超過50%。而一線城市的房價本來就比較高,經過這一輪上漲時候更是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自然就相對而言,導致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不高。那些在一線城市無法購買房子的居民自然會選擇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去進行購置房屋。

所以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它所產生的益處效應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3、被壓抑多年的居住需求在短時間之內釋放

房地產市場之前多年也是被調控的。這個事情得追溯到2008年。08年金融危機造成整個經濟的下行以及全國房價的大幅下跌。隨後在10月份推出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下行的經濟被瞬間拉起,同時全國下行的房價也開始回升。在2009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房價也出現了爆發式的上漲。所以2010年就出現了國10條這樣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這個調控一直持續了很多年,這個事情也導致了後面2014年和2015年全國房地產庫存高企的現象。一邊是房地產庫存的高企,但是一邊是被壓抑多年的居住需求。

2015年以去庫存為目標的房地產政策開始大福鬆綁,首付比例調低,首付比例普遍調到20%,在深圳這樣的城市甚至還出現了首付貸:房貸利率調低,2016年底的時候,全國首套房房貸平均利率只有4.45%,相當於在基準利率基礎之上打9折,在當時買房的人應該算是非常幸運。購房資格降低。

所以被壓抑多年的居住需求在短時間之內就被釋放了。以上三個原因就構成了2015年以來這一波樓市牛市的三個推動力。

棚改現在在減弱,而且也是以實物補償為主。這幾年房地產的牛市也釋放了此前多年積累的需求。第3個關於一線城市未來的房價,如果一線城市在未來真的是通過增大土地的供應去承載和吸納更多的人口流入。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其實對於三四線城市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而且是負面影響。


壹號股權


棚改是如何引起很多城市房價暴漲的?這點需要大家知道

第一、棚改無疑要涉及到拆遷安置,住房需求被釋放是必然。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年全國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26萬套,基本建成511萬套;按照安置一套解決3個人的住房需求來看,也就是說僅僅2018年建設的棚改住房就涉及到了1800多萬人的居住問題。如果算上過去幾年的棚改力度,可以說僅僅從2016年到現在棚改涉及到的人口數量就達到了5400萬左右。佔據我國總人口的38%左右,這樣海量的住房需求被集中釋放是肯定的。

第二、相比於棚改的拆遷安置來說,貨幣安置最終提供了海量的購買力。從2016年開始到2018年下半年,大多數城市的棚改貨幣安置比例超過了50%,也就是說過去3年具備房屋購買力的人口數量至少有2700萬,這些被人們冠以“拆二代”“棚二代”的城市居民,無疑迎來了自己的最富有的時代。

第三、棚改或者城中村拆遷帶來的住房需求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這點大家要明白。這就好比揠苗助長的道理一樣,本身城市住房的購房需求都是根據人口增長和城市人口流入數量來進行自然形成的。但是被地方以GDP名義開始的棚改和城中村拆遷安置,無疑成為了犧牲品,不難看出過去兩年GDP增長最高的地區無疑都是棚改進行力度最大的地區。但是隨著棚改被變相叫停,無疑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已經出現了疲軟的態勢,二手房持續下跌已經是事實。

棚改結束後,二手房價格下跌或是必然,新建房很難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很多朋友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棚改結束後會影響二手房的價格,不是新建房?簡單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觀察。

第一、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後的房屋投入市場後,二手房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更加嚴重。這點已經在部分二線城市身上體現的很明顯了,大多經歷2-3年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後,大量安置房開始入市,房屋供應量多是事實。尤其是部分城市允許安置房入市進行交易後,這些城市的二手房無疑發生價格戰。因為對於很多拆遷戶來說手裡房屋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而且最可怕的是,到時候很多拆遷戶會發現房租的價格也會一直在降,因為出租房屋的也越來越多了。

第二、相比於二手房來說,新建商品房的投資價值更大。這點相信很多購房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會喜歡投資新建商品房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新建商品房還有更高價值溢價。隨著周邊交通、醫療、教育等資源的完善,未來的升值空間更可期。這也就基本決定了,購買二手房的大多數都是剛需一族或者改善房者,這兩樣人群的購買力真的是有限的。

第三、只要房地產業還是作為國民支柱產業一天,那麼新建房價想要出現大跌幾乎不可能。除去通貨膨脹和人工、建築材料等成本的上升外,要知道房地產業基本承擔了我國新增貨幣發行的絕大部分。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還是需要依靠投資驅動的,每年海量的貨幣新增未來避免大量的通貨膨脹,流入房地產和股市是最好的選擇,而房地產無疑是最佳選擇。如果說出現大面積房價下跌的話,相信類似於棚改的政策還會繼續出臺。

綜上,如果說2020年棚改結束的話,二手房價格出現回落或是必然,但是新建商品房因為其特殊使命還是會保持價格穩定或者上漲的。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經濟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談房產壹貳叄


高房價本來就是炒作上來的,即使繼續棚改,房價也會落地,如果強制維持高房價,會把整個國家搭進去,我們說說為什麼?

第一,高房價要維持就要高收入,顯然現在生產力和生產工具滿足不了有這麼多高收入群體來接盤,如果通過通貨膨脹來試圖解決,只會讓房地產泡沫全面爆發早出現,理由很簡單通貨膨脹了房奴和剛需收入沒有上漲話更無消費能力和買不起房子,更導致其他產業和產品進入蕭條,如果其他產品和產業也漲價,其他產品和產業更有價無市,那破產,裁員,降薪,縮小規模也是情理之中。比如現在如果試圖通過農產品通貨膨脹讓農民有錢來接盤,這是不科學的,大量農民來城裡沒有收入和營生是不行的,他們不可能大量來,不大量來也就是沒有接盤俠,相反城裡人的生活生存壓力變大,除了房租房貸就是食物,城市服務業和其他產業將會面臨生存問題。我是農村來的,我也希望我的農產品賣出天價,但是要符合中國經濟,否則我寧可窮,不能像開發商那樣沒心沒肺賺錢,致國家和經濟大局不顧。

第二,房子並不是永不停止需求,永不停止可以造,現在房子現在嚴重剩餘了,看看三四線和小縣城,甚至新一二線,空置率都爬哪裡去了,二手房掛牌量都多高了,房子已經有價無市,看看最近幾年投資房子的和開發商負債都多少了,刷信用卡,網絡借貸,高利貸,親戚朋友借一個遍,開發商得負債率70 %以上,債券市場和銀行欠幾輩子還不起債務,股市就不見他分紅和回購過,完全和賭博沒有差別,還拉上整個國家去豪賭,這種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畢竟整治了。否則金融市場我看要被他們拖下水了,金融市場出了問題,所有產業,所有上市企業,都會受到致命打擊。已經到了不得不讓他們降價還債,或者破產清算地步,如果這個時候還維護他們,這後果恐怖誰都承擔不起。津巴韋布的失敗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維護了開發商和投資房子的,拆所謂違法建築,品名印錢,現在他們錢已經不值錢了。

以上分析我們還沒有算上出口,匯率,外匯儲備等等情況,如果算上這些,後果更不堪設想,希望大家清楚,債是要還得,通貨膨脹不是隨便去主動通貨膨脹的,錢印多少必須喝生產力和創造價值對等,否則結局誰也承擔不起。


劉華銀mark


不知道從哪裡知道的棚改要結束?

現在的棚改已經異化為整村拆除,真正的棚戶區根本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拆。拿太原市來說許多郊區的,縣城的農家二層小樓新新的都拆掉了,蓋高層。而好多破產企業50,60年代蓋的老房子還在住人,下雨漏水,颳風漏風,沒有人管。地段好的已經進行過改造,但僅限於本企業職工,不能隨便交易。地段不好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搭上城建快車的,街道兩邊的老房子拆了好多值得肯定,背街小巷的,空下了。

。。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說,不會任由這種影響形象的老舊小區再存在幾十年,房子塌了那可是要出事的。要相信政府相信黨。

。。從房老闆的角度來說,郊區的耕地佔完了以後,必然會回過頭來改造老城區。郊區農村劃定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每戶幾百萬上千萬的補償。城市棚戶區那點平米數出不了多少錢。傻子也會算賬。等到動不動千畝大盤,萬畝項目的完結,要麼改老城,要麼離開。要想找這麼個投資熱土,不是容易的。還需要等,畢竟要靠政府部門下計劃。這些地塊一定是要等到升值空間大的時候才賣的。

。。所以說房價不會因為棚改降溫而下降。降的多了政府要干預的。有些地方堅持不下去降了一點,不是被約談了嗎?而且隨著城漂們有了錢之後要買房子,城市新一代剛需,外地富人養老養生,也要買房,房地產供不應求局面不會短時期改變。永遠有買房子的需求,就不會有降價。即使是降了一點兒,也會從其他項目上補充上的。


穿了馬甲的春


棚改,實際上就是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生工程。



通過棚改,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建設用地、稅費和信貸優惠政策等等。但是棚改的基本原則還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除了優惠政策以外,還允許建設一定比例的商業服務設施和商品住房,讓渡部分政府收益,吸引企業參與。

原先2018~2020年棚改計劃是1500萬戶,2018年完成了626萬戶,2019年的計劃只有285萬戶,大大縮減。

棚改,首先要將房子回收以後才能夠建設。這樣自然會導致人們住房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在長達二三年的過渡期內,使用拆遷補償,早就買到了自己需要的房子。等開發商建好以後,人們就不需要住房了。如果住房再沒有投資價值,已經透支的購買力沒有新的支持,就會導致庫存高壓的現象,陷入再次去庫存的尷尬境地。

國家已經多次明確要貫徹“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未來任何刺激房地產泡沫的手段都會謹慎使用。所以,2020年棚改結束以後,很難再會出現大規模的棚改了。接替棚改項目的是投資高達4萬億的老舊小區改造。筆者的小區,都是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變得更宜居了,各種設施外牆都進行了重新優化,包括內部公共設施的線纜、牆壁都進行了重新裝修粉刷。

未來的房地產調控手段,只會更加精細化。但是至於未來房價降不降,真的很難說。一方面,我們國家仍然在推動快速城鎮化,2018年城鎮新增人口1700萬,鄉村常住人口只剩下了5.64億人;另一方面,大家的收入仍在快速增長,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6%~8%的速度增長。所以,對於大家來說,未來房子降不降真的不是多重要的問題。如果我們需要房子,那麼該買還是要買,只是要儘量避免將房地產作為投資手段那就對了。


暖心人社


棚改在很多人的“字典”當中也許有這樣的解釋:暴富和漲房價。確實,自從棚改開展以來為樓市提供了不少的需求,棚改貨幣化安置也一度成為樓市去庫存帶動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把房價的上漲與棚改相掛鉤是有一定道理的。截至目前棚改的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到2020年棚改將基本完成,屆時將結束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棚改的工作,轉為各地有針對性的持續改善。一旦棚改的腳步放緩,樓市當中迫切需要買房的需求者數量也會下降。那麼屆時房價會不會應聲下降呢?

政策導向,房價穩而不是降

棚改與房價的關係不少人其實解讀的有些過頭了。當前我國的樓市政策就是確保樓市的穩定發展,防止房價的大起大落,並不是期許房價應聲下跌。所以說棚改的結束與房價的下跌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或者說房價放在當前樓市政策下的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單純下降的解讀。

推高房價的並非棚改本身

棚改本身並不是一個推動房價上漲的政策,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保障居民的住房條件。並且棚改在一拆一建當中其實就是置換了房屋的形式與面積。畢竟棚戶區當中的居民舊房子拆了還是需要新房居住。所以說一換一的棚改形式並不存在推動房價的動力。

貨幣化安置救市

相比棚改本身來說,延伸出來的安置政策才是推動房價上漲的原因。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給樓是帶來了新希望。在樓市瘋漲庫存激增從而導致價格下行壓力顯著的時候,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政策應運而生。過去的棚改是把一波人的房子拆了換個地方安置在好房子當中。這個過程中被改造的棚戶們不需要花錢買房,最多補充差價而已。著對樓市的住房需求一側並不會帶來什麼變化。貨幣化安置後棚戶們不再聽從安置,而是手握現金找自己想要的房子。這樣一來棚改才真正的給樓市提供了購房需求。所以說貨幣化安置才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

貨幣化安置逐漸退出

2018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政策逐漸暫停退出。這也切斷了棚改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途徑。所以說當前的棚改環境看上去已經很接近棚改暫停後的環境了。而目前的樓市在高壓的調整政策環境下已經逐步平穩,冒尖的地區也逐步逆轉了上升的勢頭。雖然如此樓市大環境下的房價還是穩中有升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跡象。

隨著棚改政策接近尾聲也說明我國棚改其實是非常成功的。棚改之於房價的關係其實也沒有想想的那麼複雜。同時降房價也並不是一個棚改可以左右的,2018年開始各地棚改就已經出現工程量的收縮,並且也未對房價產生實際影響。因此2020年棚改基本完成之後也不會因此而導致房價的下降。


房產老J


雖然今年的棚改數量較2018年銳減,但是並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表示,2020年棚改將會結束。實際可能是數量上持續降低,方向也由此前的棚該向舊城區改造推進。無論是棚改還是舊城區改造,雖然形式上都是對居民建築進行升級,但是實質卻有很大的區別。棚改更側重於城市周邊拆除舊房屋,建設新的居住環境,而舊城改造更側重於提升居民居住環境,並不一定要實行拆除重建。

目前,國內的建築面積存量龐大,棚改確實成了近幾年推動三四線城市房價走高的重要推手,當前國內軍民大量的財富都沉澱在房產上,而且,居民負債率不斷增加,房產貸款就是主要組成之一。倘若持續放任棚改繼續,居民負債比率就會不斷增加,無形中加劇了風險,所以後期國家會慢慢的對棚改數量實行削減,出現新的經濟支撐點。

雖然房價迴歸理性是大勢所趨,但是就當前來講,經濟依然高度依賴房地產企業,經濟增長放緩,面臨下行風險,倘若此時刺破泡沫,報價出現暴跌,金融系統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經濟將會發生蕭條甚至是衰退危機。

其中貨幣棚改化安置更是助推房價的小能手,不但將超發的貨幣分派到居民手中,還不斷新式居民財富,推高房價的同時,居民的消費水平被動的增加,刺激物價走高,維持經濟增速,但是在無形中會加劇通脹。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近期買房要慎重,勇敢的接盤俠己了了無幾,房價肯定要跌,即使房貸利率再低,即使取為限購,也刺激不了購買力,因為人們口袋裡的錢真得不多了。其實算一筆賬就一目瞭然:比如買100平米的房子,每平15000元,總價150萬,產權70年。首付30萬,需貸款120萬,分30年還完,假如利息約共計150萬,則此房共花300萬。按住滿70年算,每年為4.3萬,每月3571元。就是說,等於你每月花3571元租房住。更何況,房子不可能住70年,撐死住50年,那麼平均每年6萬,每月5000元。等於每月花5000元租房住。那麼試問我們到底是買的房還是租別人的房。難道我們租銀行的房,租開發商的房?有14億分之幾的人能保證50年連續不斷每月順利還款5000元?有幾個人,請出來走兩步?房地產領域問題己非常嚴重,遠非上面算的這一點,國家如果再不重視不改變,後果不堪設想。


小時候逛西安


我說點實際的。

 

棚改項目的真正意義在於,它給了三四五線城市的小市民們一個體驗“有錢人煩惱”的機會。

 

曾幾何時,小市民就是小市民,他們也許一輩子都攢不起一百萬的存款來。但是財大氣粗的拆遷組一賠就是五六百萬。貨幣化安置真的比觀世音菩薩還要會送錢,瞬間一大票靠著違章搭建發家致富的拆二代就出現了。

 

在經歷過酒池肉林的狂歡後,他們發現這筆鉅款壓根用不出去,於是留著殺馬特髮型的他們第一次考慮起了過去只有萬惡的資本家才能考慮起來的問題:怎樣才能使錢自己生錢?

 

苦於學識和見識有限,很少拆二代能像真正萬惡的資本家一樣去做信託、搞創BP去騙更多的錢。

 

既然是靠拆遷賺的錢,那我繼續買、繼續拆不就行了?

 

房子是越買越多,需求是越買越旺,三四五線房價直追北上廣深。直到今天,全面暫停貨幣化安置。

 

你去轉轉,還有幾個小鎮青年繼續買房?還有幾個三線城市的房價一路上漲?

 

房價迴歸理性的結果就是,一二線城市按照快節奏的發展而繼續水漲船高;有泡沫的三四五線城市房價泡沫被挨個戳破。

 

當你看著三四線小開發商一天到晚嚷嚷著“跟著一二線城市喝湯”的時候,你應該直接告訴他,他喝的是這個城市未來三代的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