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的?

瑪法蓮


從客觀走向越來越玄虛!


曹勇你若光明


關於“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現在暫時只能理解到第一部分。

其實這句話的第一部分只要是讀過高中的同學都是應該能理解的,那個時候的物理老師經常強調的就是,數學和物理是相輔相成的,只要你的數學學的好,那麼物理成績也不會太差;並且在我大學進入數學專業之後,學習物理時老師也經常提到,因為你們學的是數學專業,所以物理上的很多知識點以及計算等等你們都應該可以當我的老師了,所以我就不詳細講了。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物理和數學確實不能分割,物理學到極致就是數學。

但後面兩部分我認為確實比較難以理解,但相對來說第二部分可能還稍微好一點,因為數學上的很多證明都是邏輯關係,而邏輯與哲學有聯繫,所以說數學的盡頭是哲學未必有錯;但最後一部分卻是無從考證,雖然從牛頓愛因斯坦的個人事蹟表明,或許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但真實性到底如何,卻是沒人能夠證實得了的。

因此這句話的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確實可以證明,但後面兩部分的說法正確與否,確是有待商榷了。你認為呢?


詩經夭夭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很常見,被許多人用來產生一種雲山霧罩的感覺(這是它的主要作用),但實際上是錯誤的。首先,神學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是大多數科學家的共識。

1.\t物理和數學的關係

物理和數學,它們有個本質性的區別:物理是經驗性的真理體系,可以被實驗推翻;數學是先驗的真理體系,不可能被實驗推翻。數學最明顯的本質,就是它是一種先驗的真理體系,不是經驗科學。

從傳統上講,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自希臘時代就難以分割開。牛頓和他的同時代的人從不將數學和物理學進行明顯的區分,他們稱自己為自然哲學家,對數學、物理學和哲學世界都充滿了興趣。

在18世紀到19世紀,數學和物理學之間有著大量的交流,高斯、黎曼和龐加萊都認為,物理是新數學的重要源泉,而數學則是物理學的語言。

但在龐加萊和愛因斯坦之後,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出現了一個“急轉彎”。在過去的七八十年間,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之間很少出現真正的溝通,即使有也非常非常少見。

數學家忙於研究N維空間的拓撲結構,開發新的學科,如代數拓撲學。物理學的現狀表明,物理學愈發展就愈數學化,數學成為物理學收斂的中心,物質世界的影子。物理學理論的應用要藉助數學工具,數學實際上是將抽象的物理理論同具體的工程應用聯繫起來的橋樑。

2.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數學之於哲學,看似風牛馬不相及,數學的邏輯與概念,為人類提供了通往終極奧義的方法。華羅庚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或許這就是數學的意義,提出問題勝過解決問題,具備數學的思維,比擁有數學的結論更重要。

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笛卡爾、高斯、牛頓,………。他們都是震古爍今的大數學家,同時,他們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哲學家!—— 數學的終極是哲學!

3.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宗教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科學。霍金特別強調:“哲學是不是靠譜,也需要科學實踐來驗證。”科學是獲得可靠知識的最佳手段,哲學可以用來過嘴癮,宗教可以用來騙錢。所謂科學的盡頭是宗教,是傳教者的騙術;所謂科學的盡頭是哲學,是不懂哲學的人的臆語。有的大科學家愛談哲學,是為了過嘴癮,不必當真。其實,宗教的盡頭是滅亡,哲學的盡頭是科學化,變得靠譜一些,科學沒有盡頭,永遠是青春期。

可以用一張圖來表示知識的結構:兩個同心圓,內圈內部表示科學,兩圈之間表示哲學,外圈之外表示未知領域,這兩個圈有些模糊,而且不斷向外擴大。不斷有些哲學問題上升為科學問題,而隨著知識範圍的擴大又不斷產生新的科學和哲學問題。

但我們可以聽一下另一種聲音,愛因斯坦與牛頓,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在他們晚年時,都轉向對“神”的探索?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在中國文化史上,商、周時期的中國人,尚未產生長生不死的神仙觀念,也未有佛教宣導的輪迴轉世的思想;但是,當時的人們,已經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並且生前的身份會在陰間延續。因此,他們認為人死後的靈魂,依然繼續關心影響人世之事;這導致占卜的流行,且有了陪葬的觀念。事實上,在先秦時期,中國文化中,人死後為“歸”,意為迴歸;有“天神、地袛、人歸”的說法。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是世人敬仰的大師。愛因斯坦思維敏捷深邃,思路廣泛無所不及,他曾研究過《大藏經》、《易經》等,在他的日記裡曾三次提到《易經》,他知道科學是有侷限的,並寫道:“如果有一個能夠應對現代科學需求,並能和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學。”

這種哲學思想,與莊子在《齊物論》中論述的核心思想頗有相似。莊子有所謂“齊萬物”之說,就是世間的萬事萬物沒有差別;“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如果從靜止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以宇宙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不足為奇了,滄海與桑田多次變換,天與地從前曾是混沌未開,又有何高下與尊卑?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尤其最後一句很有爭議性,同時也說明智慧生命最大的魅力在於學習、認知和成長;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我來說兩句吧,這個可以說是網絡當紅語錄之一了,凡是遇到超越自己理解範圍的看法或者觀點,同學們都會使用這句話,看起逼格很高,其實土得掉渣。

這句話初看概念一大堆,還有層級邏輯遞進聯繫,甚是有意義。其實根本連概念都理不清楚,把這些認知論出現的時間和因果都搞錯了。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主要存在三種認知論,它們在各自的體系內自洽,完整的解釋著世界。並沒有上下、高低、強弱之分。

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宗教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哲學

F=ma-科學

宗教、哲學、科學都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人類認知宇宙萬物的鑰匙。互相各自自洽,誰喜歡哪種就用哪種。只是別搞混淆就成,前一句說耶穌,後一句就別整相對論,那就是邏輯體系混亂,說出來的話,等於神棍了。

而這三者,以哲學出現時間最早。以哲學思辯為基礎,才形成嚴密體系的宗教。而在數學得到發展後,和哲學融合,誕生了科學。所以根本不存在,誰是誰盡頭。但是它們都可以歸根於哲學,哲學是人類認知論的起源。


學過邏輯思維的同學,應該可以理解我的觀點。三種觀點我都接觸和學習過,我個人偏向於科學認知論。


貓先生內涵科普


宇宙萬物井然有序,細胞分子原子電子夸克量子精美神奇,顯明天理精深。科學家只能發現粒子與各樣規律,並應用於生產活動中。沒有一位偉大科學家能創造自然規律。

一堆磚頭與鋼鐵怎麼爆炸也不能成房子飛機,必須有人設計建造並維護。宇宙浩瀚無垠,各門學科發展到今天,仍如聰明的嬰幼只能爬行太陽系,宇宙必有設計者創造者還要有維護者上帝。聖父上帝設計者聖子主耶穌創造者與聖靈三位一體共同創造宇宙萬物,聖父聖子聖靈至今維護著宇宙萬物秩序。

若沒有上帝,人類才真正生在地上如孤兒。外太空飛來一個直徑一公里殞石,海嘯地震火山將吞滅地球所有生命。沒有上帝才是真正可怕的!

我們所有文化的源頭與智慧來自於太初大道之始之母,全知全智全能的上帝。宇宙的真理就是主耶穌。聖經文化超越東西方古今所有文化百分之百準確,1817個預言僅剩不足50個未臨到。

主耶穌說:"我必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父做工到如今。"



用戶谷中的百合花


從邏輯學角度,這是一種循環論證,當沒有落點時,又回到原點。就如:你從這走,走到前面原路返回!好返回,返回到哪?別問了,就在這!。物理數學是不可分割的學科,數和形是數學最高範疇,物理本身就是精確認知事物之間能、力、場之間的數量關係結果與對人類的影響與作用,二者關係往往稱數理邏輯,哲學是慧者沉思,若有結論,古往今來了然於胸,至於上帝,休息下而已,可能偉大科學家都沒承認過,牛頓歸結為上帝第一推力,沒有系統論證著作,康德在批判,好像二元論,但不涉及上帝,黑格爾歸結為絕對精神,也不承認上帝,個人觀點,勿噴


春江帆影491


這就是一些民科 一些孤芳自賞偽知識分子的胡說八道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胡扯 物理的基礎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胡扯 數學中理論數學的工具🧰中的利器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胡扯 哲學與神學都是人類不同階段認識世界的基礎,哲學在發展 神學已經隨著科學的發展停滯不前 發展緩慢嘍。


tony1226


物理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我只想說,既對也不對!

不管是物理,哲學還是神學都是研究世界。越具體的學科越具有嚴謹性。

物理是對自然世界的表象規律的抽象,哲學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神學是形而上學。

物理中的自然世界是表象的,比如你問:什麼是物質,無限細分的物質可能就很難用五官感受了。同一個物體,在人和動物的眼中並不一樣,這是動物感官差異造成的,那什麼才是物質本來都面貌?

所以很多物理學家認為,我們研究的只是物質表象出的規律。

如果要進一步追問,什麼才是物質的本質。那麼這時候哲學就接力了。比如康德就用“物自體”表述物質的本質。他認為任何經過感官認識到的物質都是被扭曲過的,都不是物質本來的樣子。那麼物質本質就是一種用感官無法認知的“自在之物”。

如果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存在物質?”

那麼這就是哲學和神學的角逐戰了。哲學家叔本華認為:這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充足律的起源,因果觀在此失效,所以不必追問。

而還有一部分人有強迫症,就投靠了神學,他們會認為:這些問題是哲學和物理解決不了的。所以神學就有了可乘之機。於是製造一個上帝,搪塞這種因果觀的缺失。

事實上,神學的解釋永遠是徒勞的,因為引入“上帝”只會讓因果觀退一步,上帝誕生的因果律是什麼?最後還得定義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來搪塞這一切。這完全淪為形而上學了,沒有討論的餘地了。

物理是對事物的一般性現象的抽象,歸納的規律可以再演繹新的事物。比如從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抽象出量子力學,再用量子力學指導電子計算機的製造。

而哲學不考慮這些,他們會研究物理學在歸納規律時使用到的邏輯體系。

而神學的研究無法證偽,壓根就是玩弄邏輯上的伎倆,就看怎麼用這種邏輯說服別人。

物理學家發現任何物體都存在相互作用,於是總結這種相互作用的特點,提出來引力。

至於引力為什麼會存在?物理學家就不管了,哲學家和神學家開始從人的邏輯和意識特徵研究這個問題。

但是哲學家和神學家研究這些問題會出現很多派別,任何派別的理論都無法證偽,而物理學的理論可以證偽。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物理學的盡頭的確是哲學或者神學。

但是物理學的把自己的盡頭交給哲學家和神學家後,他們依舊無法給出令人完全信服的回答。比如神學和哲學無法給出完全無懈可擊的回答來解釋這樣的問題:“物體為什麼存在相互作用”,“宇宙為什麼存在?”。

哲學康德用“二律背反”回答這些問題,神學家用上帝回答這些問題。可是哪一個是真正的無懈可擊的回答?哪一個回答具有可證偽性?哪一個回答被證實了?事實上他們都沒有真正解答這些本質性問題。只是從深度上拓展了人的認知層面。

所以說,物理學的盡頭也是哲學家和神學家的盡頭。從這一點來說,物理的盡頭不是哲學和神學。


科學認識論


前三句我覺得問題不大,我相信大家雖然有各種的理解,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所有爭議肯定就是在第四句“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類似的還有“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其實這句話一定意義上也是正確的。

為什麼呢,因為神學是哲學中最偷懶的一派。

最偷懶,於是最簡單粗暴,解釋東西比其它方法要容易得多。

例如,量子理論到了研究的深處,開始出現各種哲學思考。例如波爾有這樣的觀點:物理學不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而是告訴我們關於世界我們能夠談論什麼。這意味著關於世界的本質我們不能在當前的物理學中找到答案,換言之,是陷入了一個哲學困境。而關於疊加態的思考則已經完完全全向哲學領域加速跑。

可惜的是,經典哲學有時候比科學還燒腦,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一群人都發瘋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神學出場。

這個“盡頭”是什麼呢?

簡單粗暴——宇宙怎麼生成的?上帝造的。引力哪來的?上帝設的。量子理論怎麼這麼多隨機性?上帝讓你們別那麼嚴肅擲個骰子玩多好。

以上。


瞎搞學教授


理解比較困難。

從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看,有唯物與唯心兩種,年輕時接受唯物主義教育,覺得有道理,老了,心裡想的受外界干擾少了,覺得唯心也有它的道理。

人是自然界的一個存在。

唯物論認為是存在在先,通過人的意識,反映出大千世界,比如一塊石頭,是因為存在一塊石頭,通過眼睛才能看到它,沒有石頭就看不到。

唯心論認為意識在先,沒有人的意識反映,存在等於不存在,比如石頭,如果人沒有意識,看到了等於沒看到。因為石頭沒有意識,其他一切的存在相對於這塊石頭,它不可能知道還有水花草樹木等等的存在。

因此,上面那一段話,如果從唯物論出發,物理的盡頭就是數學,物理物理物之道理,研究物質運動規律,物理的所有結論都要經過數學驗算來論證,物理的終極就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現代大多數人不理解這句話,專門搞數學研究或對數學發展歷史有所瞭解的都能理解,古時候許多哲學大師都是數學家,他通數學不是為了數學,而是用數學來研究證明自己哲學,為何?

數學的邏輯性與哲學的邏輯性是一致的,而最符合邏輯要求的就是數學,推導終極問題的哲學,必須嚴格符合邏輯,窮盡所有可能。所謂窮盡,數學的幾何學公理定理就是窮盡,比如兩點決定一條線,三角形內角和180°,哲學討論的就是唯一的不變真理,數學正符合這個要求,許多哲學大師其實還是數學家。

中國古代有個墨家,後來分成兩撥,一撥搞技術,一撥搞理論,搞技術的延續漫長,搞理論的夭折,比如發現小孔成像,比外國人要早千年,可只是發現,沒有深究,原因在於農耕文明,實用主義國度不太喜歡窮盡追根究底,科學理論沒人需要,嚴密邏輯費腦筋,花時間不實用,因此,古代技術這一塊領先世界,科學就落後,以至於工業文明還是被逼接受。

至於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就有唯物與唯心的區別。

唯物主義到哲學這裡就到頭了,通過辯證法解釋所有,比如物質可以無限細分,宇宙無限大,世界是對立統一。所以唯物論者又是無神論者。

唯心主義還想往前追究,原因在於一些解釋不了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從神這裡可以有答案,比如偉大科學家牛頓,對於宇宙物質運動的第一推動力找不到答案,最後認為是上帝推的。

其實,從唯心主義推斷,哲學的盡頭應是藝術。藝術可以時空錯位上下顛倒沒有任何邏輯。也就是怎麼想它就怎麼存在,不知道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