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無分高下

東方時評丨“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無分高下

  最近,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的附言意外爆紅,特別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詩文。有人覺得這些句子貼切而不失格調,飽蘊鄰國深情;但也有人為此自慚,以為“武漢加油”不及“風月同天”有味,開始暗自模仿、二次創作。

  中國新型肺炎疫情,牽動八方關注馳援。在疫情防控物資短缺之際,日本等國解囊濟困,有效緩解了燃眉之急。這些珍貴的物資連同詩句,寄託了友邦對中國的掛念,對防疫工作的支持以及對醫護工作者的祝福,在寂寂冬日,讓人心感慰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源於千年以前,大唐高僧鑑真東渡的掌故,體現的是兩國交流的淵源;後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描繪的正是人懸兩地、情同一心的場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一句,典出《詩經·秦風》,在我們抗疫一線物資最為短缺的時候,令人感到難能的“同袍”情誼。

  有人發問,此次疫情發生以來,如此多國家物資援華,為何卻只提及日本?顯而易見,該問題所基於的事實有失偏頗,在捐贈事蹟的報道中並不乏其他國家身影。只不過,作為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確是最早一批向我們伸出援手的國家之一,而在贈禮上恭敬寫下西周和唐人之詩,也遠不止是辭句,還是讓人動容的人類情感。作為漢詩的文化故國,我們更能心領神會。

  倘能有兩句相稱的酬和,相信將是漢字文化圈的佳話,也是意味深長的詩詞外交。但這不必強求,更無須煞費周章,大興“模仿戲作”。因為“武漢加油”不如“風月同天”雋永本就是個偽命題。“風月同天”也好,“武漢加油”也罷,本質上並無二致,只要能自洽,讓疫區人民感受到紙背的情深意切,即已發揮了其應有功用,沒必要拉到同一平面分高下、較短長。諸如“引以為傲的千年文化只剩下口號式‘加油’”“為什麼別人會寫'風月同天',而你只會喊'武漢加油'?”這樣居高臨下的感慨和詰問大可不必,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過度延伸,庸人自擾。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期,糾結於“愛心有幾種寫法”顯然不合時宜。

  當前,中國正順應全球化形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詩語表達。一直以來,中國對世界各國相待以誠、不吝援手;今日,中國人民遭此困厄,也將獲眾人扶援。

  疫情終將退去,友誼長存不息,“風月同天”永恆不改。2020年開頭雖難,但在患難中,我們見證了友情,遇見了感動。在地球村的相助下,中國在這場戰“疫”中必獲全勝!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