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十四節氣

關於本號寫文章的初始構想,擬在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當天固定輸出一篇關於該節氣的文章,節氣之間隨筆輸出一些其他內容。

要借24節氣來講生活中的中醫,還是要先普及一些相關知識,從這一篇開始,將先寫幾篇相關知識的鋪墊文,有時間精力可能補寫一下立春,然後在2月19日從“雨水”開始正式寫二十四節氣系列。

今天先來講一下24節氣本身。

關於24節氣,我們小學都背過她的歌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不知道大家小學有沒有背過之後一直記著,反正小編我是大學之後才重新撿回來的。

通過歌謠我們就可以把24節氣列出來了: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露水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一看名稱,很明顯的季節氣息。是的,在古代,24節氣的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指導農耕,季節自然是指導農耕的重要依據啦。當然也是指導養生重要參考工具,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具體的指導在《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四氣調神大論篇》有論述,其中的內容會穿插在以後的文章中。

回到24節氣本身,“節氣”其實和大多數文言文一樣,是兩個單音節詞,也就是“節”和“氣”,是兩個單獨的詞語,而不是節氣兩個字合起來是獨立的詞語。

那“節”和“氣”分別是什麼呢?

有兩種說法,

其一:24節氣是12節和12氣,立春為節,雨水為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以此類推共12節,12氣。此種說法用以分12月。

其二:源自《內經》,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一年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即24節氣就是氣,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既是節也是氣,稱為“農耕八節”。此種說法更傾向於指導農耕。


關於二十四節氣


今天的文章寫到這裡,下一篇寫一下關於節氣與月份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