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首詩,符合現在人們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賞析一下?

日照事


《封不住的心思》

封在家裡的身子

成了床沙發椅子的常客

或躺或坐或靠無需與

時間商量 時間已失去知覺

無需給時分秒劃分界限

月與日與星期幾混為一談

身子周遭落滿寂靜

偶爾聽到思想的喧響

心思沒有收回翅膀

不停地飛來飛去

從屋子到工作場所往返不止

將空氣劃開合住合住又劃開

守家等於守法

情繫武漢匹夫之責

守在家如熬小米粥

但切莫把自己煮熟熬糊

(兩位網友頭像,謝謝您倆。)











根言木語


如夢令~夜泊楓橋一一蕭寒

躲過初一十五,月落烏啼不住。冷豔瘦香閨,想念郎君難處。如故,如故,夜泊楓橋禁渡。



蕭寒ZXQ802090


宅家心慌神不安

空氣缺氧兜沒錢

見人象似地下黨

只看眼神臉蒙面!

白天睡覺夜失眠

出門象是去做案

手套鞋套別留痕

若是有人立即散

手機電視網絡傳

陪伴解悶功非凡

盼望疫毒早消失

各就各位工作歡!


加減乘除39187


近日以來,眾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奮戰在一線的各行業工作者外,全國人民普遍了切入了宅居模式,過上了躺家為國做貢獻的生活。

這不,元宵之夜剛吃過湯圓,又躺在了床上的小編我,打開了手機翻看著滿目的瘟疫資訊,連日來憋悶於家的枯燥與無聊又湧上心頭。

此時,電視上正播放鍾南山以及李蘭娟兩老院士的有關疫情專題回放,白髮蒼蒼的他們不顧老邁年高與自身安危,頑強奮戰在疫情最前沿,不禁想起了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作《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釋義:我直挺挺地躺在荒涼孤冷的村子裡面,但是我並沒有為自己此時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在想著為國家守衛邊防。

深夜將近,我躺在床上聽著那外面的風吹雨打聲,恍恍惚惚地夢到自己身披鐵甲,騎著戰馬跨過那冰凍的河流奔向北方戰場。

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者,陸游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已經盡到了自己應有的責任,而今自己年邁多病,垂垂暮年,仍然有“為國戍輪臺”的雄心壯志,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讀讀陸游,看看鐘南山與李蘭娟,尚且年輕的小編,頓感有些慚愧。我們這些在後方日日僵臥在軟綿綿席夢思床上的宅士們,有什麼理由高喊無聊與不自在?想想還有千千萬萬個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他們在不分晝夜地搏命救人,而我們還能夠暖洋洋的坐在家中,還能夠按時按點一日三餐,還能夠過著閤家歡樂的幸福生活,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還說什麼枯燥?是不是該覺得汗顏?

大疫當前,不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衝上前線,只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安排好各自應做的事情即可。有條件復工的好好工作,不能復工的,安安穩穩地呆在家中,不隨意出去添亂,這就是對國家、對社會的最大的貢獻!

在這個元宵佳節之夜,讓我們一起對所有戰鬥在一線的勇士們說聲節日安康!

我們也堅信任何困難是壓不倒中國人民的!我們一定會很快取得全面勝利的!


老武小侃


《無事生非》

人看人,畫看畫,

兩囗在家扯閒話,

整天吃飯不幹活,

再憋幾天要打架。

(2020.2.10)


人生142553231


卜算子:盼

寂寞去無處,居家傷國難。

已到春時天乃寒。

翹首心期盼。

一盼人平安,再盼天晴藍。

待到喜鵲捷報傳。

江山春如蘭。


老大136332661


獨閉小窗與塵絕,

觀書賞月自和諧。

一日三餐親料理,

五朋四友網上得。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只要還有一粒米 ,不往人多地方擠。

只要還有一滴油,待在家裡不露頭。

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市場裡衝。

只要還有一口氣 ,待在家裡守陣地。

我在家,我驕傲,我為祖國省口罩。

今日元宵節,願山河無恙,眾生皆安。 ​​​



一葉輕舟萬里行


疫情肆虐人心慌,

宅居家中經滄桑。

國難當頭遵命令,

刻苦學習報恩情。


奮鬥的青年164420936


要說居家在家不出門,我覺得最有氛圍的應該當屬白居易的這首《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自己溫暖的屋子裡圍著火爐,火爐上架著一隻小酒壺在煮著香飄四溢的米酒。35好友,談天說地,縱古論今,釋放自己心中的情懷。在我們現在這個現代化的快餐社會,這樣的氛圍越來越少,依稀記得兒時爺爺的好友在冬天圍著小火爐喝茶談天就是這種氛圍,非常的溫馨,讓人安靜不浮躁。

我們現在每天睜眼就被生活的壓力所逼迫,去機械的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走的太快,忘了休息一下自己。生活不光是忙碌,還有溫情,還有閒靜。

現在我在大城市裡,每當自己心情煩躁的時候,總是回憶起圍著爺爺的小火爐聽那些老頭兒談論過去的事情,那種歷史的積澱在他們娓娓道來的話語裡匯成一股暖暖的心情紮根在自己的記憶裡。在他們的話語裡,我瞭解了自己的村子的來歷,自己姓氏的來歷,自己的先人們做過什麼,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傳承嗎?我們的文化正是在這種娓娓道來的故事裡,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所以說城市裡的人們,現代社會的人們,請你們放慢自己的腳步,也跟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氛圍裡互動,讓你的親情和文化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