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大災面前,無人倖免,大難面前,無人退縮。這句話送給我院奔赴武漢的醫療後勤保障隊再合適不過。在全國支援武漢的路上,有醫生,有護士,有物資……而在一附院奔赴武漢的路上,多了一群這樣的人,他們來自維修科、來自廚房、來自物業,他們是救援的路上的硬核後勤保障隊。

武漢新冠病毒蔓延形勢嚴峻,作為重災區的武漢,不斷地迎來全國各地的支援隊,醫護人員英勇的衝在前線,辛苦勞累全民共睹。2月3日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到國家衛建委緊急通知,派出我院第一支救援隊奔赴武漢支援江漢方艙醫院。在僅僅兩小時的時間裡,院領導積極部署,細心考慮,精心挑選了一直英勇善戰的救援隊伍和河南省唯一一支國家緊急救援隊,除此之外,後勤處還派出了兩位廚師,一位電工,兩位保潔人員組成了後勤保障隊共同出發,這支絕無僅有的後勤保障隊為赴武漢救援隊提供保障工作。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掂起炒勺奔赴前線

2月3日晚上食堂管理員徐廣華接後勤處緊急通知,需要派兩名廚師隨醫院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奔赴武漢,要求在援鄂抗擊疫情任務中,做好一線醫護人員後勤保障工作。在得知這一消息的第一時間,廚師長邵彥昌同志和另外一名廚師楊永良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纓報名參加援鄂抗擊疫情任務,他們沒有顧得上和家人告別,當晚就準備好要奔赴前線。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邵師傅和楊師傅信心滿滿,曾經在2003年的非典戰役中,兩位師傅就在曾經的單位負責食品質檢、廚房操作檢查,保證餐飲部出品質量,聽到國家和醫院的號召,他們沒有猶豫,第一時間不是給家人打電話,而是抓緊時間安排工作,挑選食材,儘可能的選擇營養搭配,邵師傅還抓緊時間編寫了三天的營養菜單,保證抗疫工作兩不誤,他說:“這次有機會讓我們去,我們就要讓援助的醫護人員餐餐吃熱飯,吃有營養的飯,更好的在一線戰鬥!”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2月4日抵達武漢後,大家吃了第一頓當地的餐食,大家表示還是更喜歡家鄉菜。經過與當地賓館協調,最終給我院支援隊提供了一個後廚,此後大家每天都可以吃上可口家鄉菜,隊員們越來越離不開邵師傅二人。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邵師傅作為經驗豐富的廚師長抵達後,先是清點了所有的食材,詢問隊員飲食習慣,對食物和菜譜進行了計劃,因為還不知道支援工作要到何時,他細心分配食材物資,當問到支援隊在不採購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多久,邵師傅輕鬆的說:“放心吧,再有個二十天左右也沒問題!”。而且邵師傅還有另一個身份—高級健康管理師,根據隊員的工作和身體需要,他還特意根據人頭制定了飲食計劃。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進入方艙的隊員是四班倒,雖然當地為所有醫護人員都提供的都有盒飯,但是大家時間不定,各地區的隊員都只能帶冰冷的盒飯,而他們為了讓一附院的每一位隊員能吃上熱飯,兩位師傅隨時準備,時常是一天六七頓的做。在負責自己醫院的伙食外,看到其他地區隊員吃飯有困難,還幫助兄弟單位熱湯粥,提供一些熱雞蛋讓大家隨時來吃。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還記得元宵節那天,大家都沉浸在緊張的工作中,早已把節日拋在腦後,醫院幾經協調從河南送去了元宵,兩位師傅當天就拉回物資,為大家煮上了這份家鄉的掛念,還與同住一個賓館的其他地區隊員分享了節日的快樂。每當問起隊員時,他們言語中都流露著被寵的幸福感,“有他們,特幸福!”。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清潔消毒,我們是專業的!

“作為保潔員,很榮幸成為這個團隊的一員,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這是與支援武漢醫療隊中兩位保潔員在奔赴武漢時說到。範海民與高建鋼是我院的兩位保潔隊伍中的兩位傑出的共產黨員。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範海民是一位退伍軍人,老家在商丘,上高三的兒子在老家上學,平時忙於工作的他,很少回去看望孩子。本想趁著春節回家看看半年未見的孩子,誰知他剛到家一天,還沒來得及好好陪陪家人,得知疫情嚴重的消息後,怕工作上人手不夠,在大年初一晚上,當孩子們還在熟睡時,他便義無反顧地驅車百里連夜回到了工作崗位加班加點的工作。高建鋼在抵達武漢前,家人一直都不知道他居然逆行去了武漢支援,直到抵達後遠在老家的哥哥在新聞裡看到了他,他才說:“我是瞞著家裡人來的,他們都不知道,不想讓他們擔心,等我平安回來了再告訴他們。”高建鋼一再囑咐哥哥,千萬不要告訴父母,並答應哥哥每天彙報自己的身體情況。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抵達武漢後,才知道任務量真的很大,一到地方他們就忙碌起來,搬運貨物,卸醫療物資,打掃衛生,嚴格消毒……在隨隊院感的老師指導下,除了我院支援隊伍所居住使用的區域外還兼顧了一部分與其他地區支援隊伍的公共區域,保證了所有醫護人員居住環境的安全。賓館的消殺標準達不到醫療的要求,兩位師傅清理了酒店的保潔室,作為大家臨時的保潔室和“消毒供應中心”,並把消毒清潔用品依據工作要求進行了分類整理,方便大家辨別使用。為降低大家交叉感染得幾率,所以房間清潔需要格外認真細緻,我們小到門把手,大到桌椅板凳,按照病房的標準化清潔流程,嚴格執行。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醫護人員工作起來沒日沒夜,尤其是夜班人員一直到兩點才能換班,車隊的老師把各位隊員接回酒店後。範師傅和高師傅的工作就開始了,他們必須在每次隊員乘車後對車輛進行消毒,不論是一早還是在睡夢中的三四點。只要一接到通知就立馬起身開始開始工作。兩位在家都不一定親手洗衣服的漢子,來到武漢後最一開始酒店沒有配備洗衣機,但是醫護人員每天都要更換洗手衣,換下來的衣物都需要消殺、清洗最後在出發前進行發放,一開始的幾天,兩位師傅就用手洗,沒有甩幹就兩個人一起擰乾再晾曬。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隨隊的還有一位電工師傅趙金榜,他也是這次赴武漢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一開始不知道要被分派到何地進行援助,我院派出的還有水電保障車,發電車為其他需要供電的車輛輸送安全可靠的電能,隨時保障救援隊的用水用電需求。後來大家進駐了江漢放艙醫院後,趙師傅也沒有閒下來,只要看到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就趕緊頂上,需要消毒他就變成了消殺員,需要幫廚了他就忙碌在後廚,需要洗衣了他就成了保潔員……他真誠的說:“咱也是醫院的一員,讓一線的同志能安心工作就是咱的責任,醫院發展,後勤就要走在前,為了咱河南,咱醫院的榮譽,為疫情的控制,咱就要團結一心,早日恢復日常的健康,等待凱旋而歸。”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這五位老師在戰前培訓動員的時候,得知了頭髮也是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也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而他們又是在消殺、餐飲的保障工第一線,他五人一合計,乾脆都剃了光頭,光頭造型新鮮出爐,朋友圈同事朋友紛紛點贊。

奔向一線的後勤保障隊 ---記奔赴武漢小人物的大愛心


正是這五位後勤保障隊員,讓一附院的援鄂醫療隊成為了大家最羨慕的硬核救援隊,正是有了他們,家鄉飯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暖胃又暖心;醫護的衣物不用自己操心,隨用隨取;享受著乾淨的居住環境,不用在下班後再排班消殺生活區……正是這樣的硬核醫院,硬核後勤為勇往向前的白衣戰士們守護好了基地,讓他們後顧無憂,有更充足的精力去奮戰一線。

後勤服務保障,一項默默無聞的工作,它不像一線部門那樣有轟轟烈烈的場景,更多的是默默耕耘,辛苦付出。疫情當前,這些不為人知的服務人員也在積極協作,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