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牛,他當皇帝后如何對待劉德的?

別酒流年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世人皆知的一個皇帝,一般知名的皇帝,他們的是非就比較多。我們今天就扒一扒關於朱元璋的陳年往事。

當然了歷史上關於朱元璋的故事有很多,尤其是他和地主劉德之間的。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是如何來對付地主劉德的。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在中國歷史上,開了一個屌絲逆襲記的先河。從最底層的農民,直接逆襲成為了擁有天下的皇帝。

說實話這樣的事情,若不是真的有發生,並且被記錄了下來。我們真的不敢相信。但是,這確實是事實呀。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那時候肯定是沒有人敢欺負他的。但是,他貧窮的時候,就不一定了。

下面我們看看曾經朱元璋的伺候的地主劉德,是如何欺負他?還有他當了皇帝之後,又是如何對待地主劉德的呢?

朱元璋小的時候,他的父母是給地主劉德家種地,朱元璋也沒有閒著,他是給劉德家放牛。總之,他們一家都是過得奴隸一般的生活。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不但鬧了災害,而且還伴隨著瘟疫。

朱元璋的家人,除了二哥和他自己之外,全部都死在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這件事給幼小的朱元璋的心裡,烙下了陰影。

可是,即使再悲痛,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活下去的。

那時候對於朱元璋來說,埋葬了父母,才是自己最該做的頭等大事。

對於許多人來說,死後被埋在地裡,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就是這麼一件事,朱元璋和哥哥卻做不到。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所以,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劉德。

劉德那是典型的楊白老,他把朱元璋和二哥大罵了一頓,並且把他們從自己的家裡趕了出來了。

很明顯劉德是不會給他們土地,讓他們來埋葬父母的。

朱元璋似乎要絕望了,難道種了一輩子地的父母,最後的結局,就是無處下葬嗎?

現實和命運就真的這麼殘忍嗎?

要說朱元璋的運氣還算不錯的,雖然劉德沒有給他埋葬父母的土地。

但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看朱元璋兄弟二人可憐,就給了他們一塊半山腰上的土地。然讓他們去埋葬父母。

就在朱元璋和二哥埋葬父母的時候,他們剛把父母的屍首放在半山腰,突然大雨傾盆。他們不得不避避雨,等雨停了再來繼續埋葬父母。

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沒有來得及處理自己父母的屍首,因為雨下的太大,發生了泥石流。他父母的屍首,被山上衝下來的泥土給掩埋了。

不過還好,他們的父母終究還是埋葬在了地裡。這種埋葬法,總比無處下葬要體面的多

那麼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是如何對待地主劉德的呢?

說實話朱元璋何嘗不想殺了劉德呀。

可是,到了他真的回了老家鳳陽之後,他見到了年邁的劉德,又不忍心殺他了。最終,朱元璋不但沒有殺劉德,反而給了他三十傾良田,讓他耕種。

這件事也是出呼於劉德的預料之外的,他早就做好要死的打算了,畢竟當年的他,真的是可惡十足。

朱元璋不是很愛殺人嗎?為何這次對劉德卻如此菩薩心腸了呢?

說實話也許往事過的太久了,朱元璋還是選擇,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現在他當了皇帝。他必須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自己不能濫用權力,公報私仇。否則,誰會服他呢?

就這樣朱元璋當了皇帝,不但沒有殺劉德,反而獎賞了他。這種事一旦在民間傳開來,大家就會對朱元璋樹立大拇指的。能給朱元璋贏得比較好的名聲。

你看不殺劉德,對朱元璋覺對是一件好事,這當然是朱元璋的英明之處了。要不,天下那麼多人,最後是朱元璋當皇帝呢,關鍵是人家會辦事,你說對吧。

所以說朱元璋能夠當上皇帝,人家真的是實至名歸。


歷史中百科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一個貧困家庭,他的家庭屬於貧困中的極品——赤貧,家中的老鼠都被餓的含著熱淚離開了。

父母沒文化給他起個像樣的名字,只好用數字代替稱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輩傳流都是以數字為名,比如他父親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歲時,為了活命去了地主劉德家放牛,當時他的小夥伴徐達和湯和也在劉德家放牛。

地主劉德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說明沒吃飽,哥仨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不讓吃飯。



▲地主劉德

哥仨氣得沒辦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制裁劉德的辦法。在放牛時他對徐達和湯和說:“劉德太可惡了,這回咱們把他的小牛犢烤著吃了”。

徐達和湯和聽了急忙搖搖頭說,“劉德每天回去清點,少了牛還不打死咱們?”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邊一陣嘀咕,徐達和湯和聽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說,“就你小子壞,虧你想的出來,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趕著牛上山了,隨後把小牛殺了烤著吃了,最後把現場清理乾淨,唯獨剩下一條牛尾巴。

原來朱元璋想出的妙計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縫裡,露出一點點,讓徐達和湯和裝作用力往外拉,然後他急忙跑回劉德家,裝作火急火燎的讓劉德趕緊上山。



▲小時候朱元璋

“小牛犢掉山澗了,幸虧被拉住了尾巴,我們力氣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點去吧”朱元璋此時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個“德叔”叫著。

隨後劉德隨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點。劉德趕到後,徐達和湯和拉出那條牛尾巴,洩氣的說,你們來晚了一步,拉斷了牛尾巴了,小牛犢掉到了萬丈深淵了。劉德望著黑咕隆咚的山澗,心疼的直落淚……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騙過了劉德,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於35年後,因此事改變了地主劉德的命運。


▲放牛娃朱元璋

劉德35年後被朱元璋厚賞!

(話接前言)轉眼間,朱元璋為劉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鳳陽發生了一場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無分文,於是跪求劉德看在父母一輩子為他打工的面上,給塊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劉德無情拒絕了,並罵罵咧咧把兄弟二人趕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萬般無奈下,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手,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這一年朱元璋16歲。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無牽掛,他發誓不再為劉德家放牛,於是踏上了四處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苦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奮發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觀發生了變化——內心強大心懷天下,朱元璋要砸爛舊時代,開創新未來。

經過25年的血雨腥風拼殺,朱元璋在40歲時終於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實現了他的帝王夢,榮華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駕回老家鳳陽祭祖,順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劉繼祖。

等回鄉後才知道劉繼祖已經作古,追封恩人名號,賞賜他兒子100頃田地,並授其子孫後代世世為官。

當時朱元璋回鄉嚇壞了地主劉德,劉德屁滾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請罪,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劉繼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是說,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會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

最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劉德,還賜給了他2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5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是劉德最後的結果。

結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報復劉德就不錯了。為何還要以德報怨賞賜無數呢?講真他賞賜恩人劉繼祖無可厚非,對劉德這樣做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從頭想想就明白了,當初不是劉德給他碗飯吃興許他早餓死了。別說劉德剝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報酬的,況且他還偷吃了劉德家的一頭小牛犢。



▲明太祖朱元璋

到後來朱元璋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眼界寬了。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當了皇帝就與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後來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為當時牛是生產工具,牛皮是用來製作鎧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會對之前的事斤斤計較。講真他殺劉德舉手之勞。朱元璋心想,劉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劉德給墓地是情分,不給墓地是本分,誰家土地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用血汗換來的。馬雲錢再多憑什麼給你錢呢?想想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為什麼這樣做了。


秉燭讀春秋


草根皇帝朱元璋出身農家,朱家貧困潦倒,家徒四壁,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為了混口飯吃,小小年紀的他,只得替當地的地主劉德放牛。

朱元璋在晨光熹微中,踏著朝露趕著牛群上山,找到早肥水美的地方讓牛兒吃得飽飽的,傍晚披星戴月趕著牛兒回到劉德財主家。

經過劉德的嚴苛檢查,每頭牛的肚子脹得鼓鼓的,才能混口飽飯時,否則,不但沒有飽飯吃,而且不是破口大罵就是一頓毒打。

有一次,朱元璋和湯和等小孩餓極了,便殺了一頭牛犢烤著吃了。

還想了個瞞天過海的方法:把牛皮包上石頭扔進山谷,把牛尾巴插在石壁上,謊稱牛犢掉落山澗。

劉德到現場一看,看出了朱元璋幾個的小伎倆,把朱元璋和湯和等人痛打了一頓,還揚言再犯,就趕出劉家,讓他們去乞討。

屋漏偏逢連夜雨。朱元璋十六歲那年,一場瘟疫席捲了他的家鄉安徽鳳陽,朱元璋的體弱的父母不幸染病雙雙撒手人寰。

然而朱家沒有一寸土地,朱元璋只得求救於地主劉德,想向劉德借一塊地埋葬自己的父母。

然而吝嗇的劉德不但嚴辭拒絕,而且出言相譏,借地,你一個佃農將來拿什麼還?有多遠滾多遠!

朱元璋和哥哥不斷地向劉德哀求,劉德心如磐石,始終不肯借地,幸得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慷慨相助,才讓朱元璋父母入土為安。

朱元璋和哥哥用爛衣破席捲了父母葬在了劉繼祖一塊菜地裡,千恩萬謝後離開家鄉去皇覺寺為僧。

時事造就英雄,後來朱元璋跟隨農民軍起義奪得天下,衣錦還鄉。

他不但免了家鄉人的許多賦稅,賞賜了恩人家土地100頃,還封了當時送他土地安葬父母的劉繼祖家爵位。自然而然想見一見當年的老東家劉德。

但當年的地主劉德聽聞朱元璋當了皇帝回到家鄉,嚇得魂不守舍,便跑到西坡上躲起來,不敢見朱元璋。

劉伯溫跟隨他送飯的女兒,來到山後一個草棚,終於找到了劉德,聽到皇上要找他,一下子便嚇昏了過去。

劉伯溫趕緊掐緊劉德的人中,他女兒也趕忙喂他茶水,劉德才慢慢地醒來。

劉德想是禍躲不過,便把朱元璋小時候在自己這裡受過的苦一五一十告訴了劉伯溫,同時向劉伯溫討教自己該如何是好。

劉伯溫向他耳語陣,劉德頻頻點頭,隨後跟著劉伯溫前來複命。

劉德見了朱元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只得磕頭如搗蒜,口中不斷地喃喃自語:“草民有罪!草民有眼不識泰山,草民罪該萬死!”

朱元璋一看劉德,這當年高高在上,時常吆喝斥罵自己的地主劉德怎麼變成粗鄙的鄉野村夫。

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垂垂老矣的老東家居然對自己磕頭認罪。

朱元璋見劉德頭髮斑白,便問道:

“劉德,你還記著朕當年吃你的小牛犢的事吧!”

劉德一邊狠扇自己耳光一邊哭著求饒:“皇上,草民瞎了眼,錯怪了皇上,您還記得村子西邊的牛尾坡嗎?

那頭牛跑了,我追到西坡,就大聲呼喊,我的牛犢呢,只見您向西一指,我就看見牛犢朝石頭縫裡鑽了進去。

我緊緊抓住牛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就變成了長長的石頭,您出家以後,人們把西坡叫做牛尾坡了。”

朱元璋興奮地說:“劉德,你是不是在給朕講神話?”

劉德連忙拱手作揖說:“皇上,您就是神,您用手一指,我就看見了我那牛犢鑽進了石頭縫裡,要不是我親眼所見,還真讓您背了吃牛的黑鍋了。”

朱元璋見眾鄉親都面面相覷,正等待他的發落劉德,他連忙站起身,扶起白髮蒼蒼大腹便便的劉德說:“嫌貧愛富是人之常情,你當年也不知道我會成為皇帝。”

劉德哪敢站起來,跪在地上拜了又拜,感激涕零地說:“謝皇上的寬宥,皇上聖明,皇上不計小人過,皇上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報之一笑道:“免去你家五年的賦稅,賜良田20頃。”

劉德聽言,又是磕頭如搗蒜,千恩萬謝才退出。

從此劉德一改以往為富不仁的品行,開始一心向善,對鄉親們也寬厚仁慈,和鳳陽的老百姓一起安居樂業。

而朱元璋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寬恕劉德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一段佳話。

地主劉德不但沒有受到報復,反而受了賞賜,這雖與劉德的認錯服軟請罪,善於向人請教,說朱元璋未卜先知點石成金有關。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過這次對劉德賞賜展現了一代帝王的胸襟,獲得家鄉老百姓的好口碑。

有書君認為朱元璋沒有為難報復劉德,有其必然的原因:

帝王形象無小事。朱元璋衣錦還鄉當然是為了讓家鄉父老尊重他,敬仰他。

而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對於一個幾十歲而又對自己毫無威脅的服軟的老人報復他,不如收服他,讓老百姓看到一個寬容大度的好皇帝。

以德立威,獲得良好的聲譽,對於開國之初的朱元璋是有利於樹立偉大的形象,實施政治抱負的。

朱元璋能從一個農民通過起義成為一個開國皇帝,其中劉德的冷嘲熱諷是朱元璋奮發圖強的內驅力,沒有他當年的刻薄寡恩。

朱元璋說不定還安無現狀,不會起義,更不會有今天的君臨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朱元璋還得感謝劉德把自己逼上絕路。

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過牛,他當上皇帝以後,以德報怨,不但不為難地主劉德,還賜了良田。

不僅表現出朱元璋的寬厚仁慈,還讓自己的美名傳播,傳為歷史佳話。這正是朱元璋馭權的高明之處。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封建等級時代,一個窮了五代的農民搖身變成天子,這是千百年來人人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朱元璋卻做到了,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同時,因為農民身份變成了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從他開始,更多的窮苦百姓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可以說朱元璋有著邁進時代的意義。

小時候的朱元璋叫朱重八,也叫朱八八,老爹叫朱五四。取這樣一個名字並不是朱元璋的老爹足夠文盲,而是元朝政府為了方便戶籍管理、省事而出的狗屁取名制度。那個時代的人今天要交這個稅,明天要交那個稅,真是可憐元代那些貪官汙吏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稅來,就連老百姓睡覺都要交“睡覺保護稅”。窮人窮得叮噹響,哪裡有毛賊會來搶劫。但貪官卻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治理的好,才沒有賊人出入,所以得交這份睡覺稅。

朱元璋的家庭本來都是靠租賃地主得的田過日子,遇到好地主五五平分,遇到霸道地主二八份還算不錯的了。得到了這麼點穀子,又要開始交這種那種稅,簡直了鍋蓋都要翻個底朝天了。朱元璋母親餓死的時候,家裡桌子上就剩一碗粥了,裡面只有五六粒米飯。幾天後,就一個接一個地餓死了。最後就剩朱元璋和他的侄子了,因為他們吃了地主劉德家的牛。

朱元璋給地主劉德放了十多年的牛,跟朱五四一樣兢兢業業,到他16歲時,貪官已是遍地生花。交不起稅就搶農民家留給來年春天的谷種,斷人活路。朱元璋已經餓了好多天了,於是他在給劉德放牛之際,拉上徐達、湯和、朱文正等人把劉德家的牛仔給殺了,飽餐了一頓。當然劉德是不知道牛仔被朱元璋吃了,朱元璋謊稱牛犢丟了,但依然被劉德狠揍了一頓。

朱元璋老爹餓死的時候,他跑去求地主劉德賞口棺材和一塊葬地。他覺得朱五四給劉德干了幾十年,這點應該會可憐他。但劉德拒絕了他,其實朱元璋也料到了,因為劉德打他的時候簡直是往死裡打。劉德對朱八八說:“你爹給我打工,我沒虧待他,沒缺過他的工錢,他幹活,我付錢,我又不欠他什麼,憑什麼死了還要我出錢。”按章程來講,劉德確實說得沒錯,但按人情來說,道理說也說不完。

幸得另一位地主劉繼祖好心,把朱五四給安葬了。劉繼祖和劉德是什麼關係,歷史已無從考證了,但他們都姓劉,都是當地地主,相必祖上是有關聯的。所以,這裡要區分的是,劉德是按他的地主章程辦事,而劉繼祖是按人情來處理他的事情。就對與錯而言,劉德只能說心狠,他並沒有錯;而劉繼祖可以說是心地善良。

可劉德也沒有想到,朱元璋會鹹魚翻身,而且還變成了皇帝。在朱元璋回到鳳陽老家後,村民跪拜,劉德低著頭在隊伍中不敢吭聲,但朱元璋是個記恨心很重的人,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找劉德和劉繼祖,劉德化成灰他都認識。朱元璋喊住劉德,劉德嚇得直哆嗦,沒想到朱元璋還走過去把他扶起來,並對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就是說你做的事都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不怪他。

朱元璋對人情分得非常清楚,要按人情算,他欠他手底下那批將軍和臣子們,那是還都還不清,可那些人的結局,都是個慘字。所以,朱元璋也是個按章法辦事的人,他也覺得劉德沒有錯。並且還賜給了劉德30頃良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劉德給租田地,他全家早就餓死了,並且還有劉德的那頭牛仔,可以說是救了他的命,只不過朱元璋不好意思說罷了,打內心深處,朱元璋是個感恩的人。同樣,朱元璋也封了劉繼祖的兒子為義惠侯。


讀名家名著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誕生在了一個極其窮困的家庭,他的出身在當時社會上基本可以算得上最底層、最卑微的,那時候,他的家庭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擁有,只能用姓加數字的形式來起名字。

比如,朱元璋的高祖名字叫做朱百六、曾祖名字叫做朱四九、祖父的名字叫做朱初一、父親的名字叫做朱五四,而他最開始的名字叫做朱重八。

朱元璋的家族從祖上三代開始,就一直沒有獨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能幫一些地主幹活維生。

在那個以農業耕種為主流的年代,沒有土地是一件很致命的事情,這就導致了朱元璋的父親沒有那麼多能力養活自己的孩子,在力難從心的情況下,從小就把朱元璋送到了自己幫幹活的地主那裡,幫地主放牛賺取起了維生口糧。

地主劉德是一個非常尖酸刻薄的人,基本上就沒給過朱元璋什麼好臉色,在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因為自然災難丟掉性命後,朱元璋找到了劉德,想讓他給自己的父母親施捨一塊土地,用來埋葬他們。


但是劉德捨不得給朱元璋土地,於是就非常堅決地拒絕了朱元璋。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劉德有一個很善良的哥哥,名字叫做劉繼祖,他在聽聞朱元璋家中的悲慘事情後,就主動給朱元璋一家送出了一小塊土地,讓其來埋葬自己的父母親。

朱元璋的和尚生涯

在安葬完自己的父母親後,對地主劉德絕望至極的他就離開了村子,最終在一個熟人的介紹下,來到了一座寺廟、剃度當了和尚。

如果是太平盛世當了和尚還好,但是當時時逢亂世,人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口糧供奉給寺廟,於是在寺廟陷入了缺糧危機後,朱元璋以及其他廟中的和尚就被住持打發離開了寺廟,雲遊天下去化緣維生了。

接下來,朱元璋在外行走奔波、化緣了三年時間,依靠這一路上人們的施捨,總算把自己的性命給保了下來。


三年時間過去後,他再度回到寺廟中,做起了自己的清平和尚。

朱元璋人生的崛起

不過沒多久,一封信的到來改變了朱元璋的人生。

那封信是朱元璋的發小給他送來的,他的朋友在元末亂世首先參與到了起義軍中,因為覺得當起義軍比當和尚更有前途,他就專門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勸他一起參與到起義中。

因此在他的勸說下,朱元璋結束了自己的和尚生涯,加入到了起義軍中。

後來,朱元璋娶了起義軍首領郭子興的養女,憑藉著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這份獨特關係,一步步在起義軍中成長了起來。


後來,朱元璋不再滿足於在郭子興的手下發展,於是他脫離了郭子興的勢力範圍,在外組建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在自己的軍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他再度迴歸了郭子興的部隊,憑藉著手中的兵權,成為了郭子興部下數一數二的實權派人物。

在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成為了郭子興部隊的實際繼承者,並在戰勝所有江南起義軍後,北上徹底終結了元朝。

朱元璋面對恩人和仇人

朱元璋是個記恩的人,在他衣錦還鄉回到故鄉後,他的恩人劉繼祖已經死去,為了報答劉繼祖的恩情,他就給死去的劉繼祖封了侯爵,讓他在地下世界中享受到了貴族的尊榮。

劉繼祖的兒子則繼承到自己父親的爵位,與其他幾戶村中人口一同被朱元璋安排為了朱元璋祖陵的守陵人,為明朝世代守護起了祖陵。

如果按照朱元璋後來抄家滅口毫不留情的性格來說,地主劉德理應是會遭受到朱元璋的報復、家人理應是小命難保的,但是結局與我們想象中不同,朱元璋衣錦回鄉後不僅沒有給劉德施以懲罰,反而給了他一定的賞賜。


至於朱元璋為何會做出這種超乎常理的事情,我覺得跟幾個原因有關。

第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感動於地主劉德哥哥的仁慈,在那份濃重的恩情下,自然淡泊了很多懲罰劉德的念頭。

第二個原因跟一些因果關係有關,那個年代的人們是非常迷信的,朱元璋可能覺得如果劉德給了自己父母安葬的土地,在那種風水不確定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就沒有後來那樣巨大的成就了,因此這也是一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可能跟朱元璋的境遇變化有關,在獲得了那般巨大的成就後,朱元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放牛娃,他的心胸開闊了很多,所以就放過了在他眼中已經如同螻蟻一般的劉德。

第四個原因我覺得有可能是朱元璋的作秀,因為地主劉德對他沒有絲毫的威脅,所以他就沒有如同那些功臣一樣毫不留情面地將其殺掉,而是如同發達後的韓信一樣,放過了他的小命,成全了自己心胸開闊的名聲。

所以說這就是地主劉德最後的結局,以他曾經做過的事情、以朱元璋小時候對他的怨恨、以朱元璋後來的成就,他能活下來,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幸運。


孤客生


朱元璋,濠州鍾離(現在的安徽鳳陽)人,因為在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本名朱重八。

朱元璋自幼家貧,其父朱五四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地為生。朱元璋年少時,也靠給劉德家放牛,賺點口糧。

在民間傳說中,朱元璋放牛時,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朱元璋放牛累了,就躺在地上枕著一根大木頭睡著了,恰巧被貶官路過的劉伯溫看到了。劉伯溫看到朱元璋頭枕木頭,四肢張開,仰面朝天的睡在那裡,不由得笑了,突生戲謔之意。劉伯溫撿起一根草枝,搔弄朱元璋的腳心。但朱元璋並未醒來,只是感覺腳心癢癢,動了一下,側過身,蜷著腿又睡著了。

劉伯溫一看,心中不由一驚,掐指一算,才恍然大悟。這個孩子竟然就是將來的天子呀,而他也將是輔佐朱元璋成為天子的那個人。

原來,朱元璋開始的睡姿正好是個“天”字;在劉伯溫的搔弄下,又變成了一個“子”字,合起來正好是“天子”二字。這是上天在暗示劉伯溫要輔佐朱元璋取得天下,成為皇上呀。

劉伯溫就暗中打聽了朱元璋情況,默默的返鄉了。多年後,在朱元璋的邀請下,劉伯溫出山,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

劉伯溫走後,朱元璋繼續放他的牛。朱元璋在放牛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堆小夥伴跟著。這些小夥伴中,就包括明朝開國功臣中的三位,他們就是湯和、徐達、周德興。

當時,他們最愛玩的遊戲就是“當皇上”,而那個“皇上”自然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指著自己坐的大石頭說,這就是我的龍椅,又指著眼前的山谷說,這就是金鑾寶殿。於是,其他人就跪在地上,叩頭,大喊“萬歲”,玩的是不亦樂乎。

到了元惠宗至正四年,天下大旱,糧食絕收,還發生了大飢疫。元朝廷不但不積極救災,地方官吏為了官員、貴族的好生活,反而加強了對貧民百姓的盤剝。

朱元璋為了幫助家人度過饑荒,更賣力的幫地主劉德放牛。因為吃的比較少,體力跟不上,湯和在跟著朱元璋一起放牛時,竟然餓倒了。朱元璋抱著有氣無力的湯和,咬了咬牙說,今天我請大家吃牛肉。

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徐達、周德興,還有其他的小夥伴一起幫忙,將正在放牧的一頭小牛犢殺掉,架起來烤著吃掉了。他們一邊烤一邊吃,個個吃得是滿嘴流油。恢復了點力氣的湯和對朱元璋說,劉德發現少了一頭牛,一定會懲罰我們的。朱元璋卻說,不怕,我有辦法。

他們就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將現場清理乾淨,並將牛尾巴埋在了石縫中。朱元璋回去騙劉德說,牛鑽進山裡面,只露了一條尾巴出來,他實在是沒法把牛揪出來。當然,這種小把戲當然騙不了劉德。朱元璋就被劉德痛打了一頓。劉德打完了朱元璋,還跑去找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讓他們家賠自己的牛。

此時的朱家,為了給劉德繳佃租,早已經是家徒四壁了,僅剩下的稻穀種子,也被橫徵暴斂的官吏給搶去了。老鼠都不敢在朱家待了,紛紛逃亡,再不跑,小命都沒了,非被逮到吃了不可。家中斷糧,再加上地主劉德也不肯借糧,還恐嚇要他們賠牛錢,朱爸、朱媽和朱哥哥一個接著一個相繼去世,只留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

朱元璋的父母、哥哥都去世了,可是連個埋葬的地方都沒有。無奈之下,兄弟兩人只能跑去求地主劉德,希望劉德能夠施捨一塊地,讓他們安葬親人。可是為富不仁的劉德破口大罵朱元璋,說偷牛錢還沒賠,還想要墓地,甭想,直接將兩兄弟打了出來。

恰逢劉德的兄長劉繼祖路過,好善樂施的劉繼祖覺得朱家可憐,就施捨了一塊地給朱元璋兄弟,讓他們安葬了親人。

除了劉伯溫之外,其他人都沒能料到,數十年後,朱元璋竟然建立了明朝,成了大明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為了祭祖,從南京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鄉親們知道了之後,一個個興高采烈,紛紛跑出家門,到朱元璋面前迎接叩拜。

朱元璋看到剛剛經歷過戰亂的父老鄉親,日子雖然過得還是很辛苦,卻對自己如此熱情,不免心中感動。於是,當眾宣佈免除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勞役賦稅。鄉親們聽聞自然非常高興,一個個山呼萬歲。

高興中,朱元璋想起了曾經施地給自己的恩人劉繼祖,他要重謝這個恩人,就詢問劉繼祖是否在。有人說劉繼祖已經去世了,但他的弟弟劉德還在。朱元璋聽到劉德二字,心中一陣波瀾,馬上又平靜下來說,劉德現在哪裡,去找他來。

劉德早聽聞了朱元璋做了皇帝,要衣錦還鄉了,正待在家中惴惴不安呢。聽聞朱元璋傳他,嚇得面如土灰,心想這下完了。但又不能不去見朱元璋,只能瑟瑟發抖的到了朱元璋面前,跪下一邊磕頭,一邊喊饒命。

朱元璋走到劉德近前,將劉德從地上扶了起來,對劉德說,當年蒙你兄長劉繼祖的恩情,得以將父母安葬,而你當時也不知道我現在會做了皇上,以前的事情不怪你。當場賞了劉德三十頃地,並免除了劉德十年的賦稅。

劉德原本以為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肯定會找他算賬,即使不殺他,也會痛打他一頓。可是沒想到,朱元璋不但沒有報當年之仇,還如此厚待他,竟然以德報怨,不免的跪地痛哭流涕,大呼朱元璋為明君。

朱元璋也賞賜了恩人劉繼祖的家人,後來還追封了劉繼祖為世襲侯爵。

朱元璋以自己廣闊的胸懷,以德報怨,不但感化了劉德,讓劉德對自己感恩戴德,還得到了家鄉父老,及天下百姓的敬佩。這才是一代明君雄主該有的作為。

畢竟劉德雖然橫行鄉里,為富不仁,但並沒有犯什麼十惡不赦的重罪。而且劉德的地位也過於渺小,與其小懲,還不如施恩,藉以收服天下人心。反之,如果劉德是功勳重臣,影響力巨大,以劉德的人品,朱元璋必然不會放心這類人存在,必是除之而後快。

劉德正是以自己的渺小,躲過了一劫呀。


奕天讀歷史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

其出身貧苦人家,家無立錐之地,親人在大饑荒中接二連三地死去,他當過和尚,做過叫花子,風霜江湖,歷經戰陣,終於完成了神奇的人生逆襲,華麗轉身,成為了華夏大一統皇帝,創大明三百年基業,壯哉!

想想看,從叫花子蛻變為皇帝,這中間又飽含了多少悲歡與唏噓。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夏四月,朱元璋欽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陵,朱元璋考慮到自古以來皇陵碑都是腐儒代筆的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於是親自捉刀,作《御製皇陵碑》,備述創業之艱辛、江山來之之不易。

碑文從悲慘的童年寫起:父親務農,起早貪黑,卻朝夕徬徨,食不果腹。俄爾天災流行,親人罹殃。父親六十有四而終,母親五十有九而亡,長兄又死,閤家守喪……

接著便是對地主劉德的血淚控訴:“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

字裡行間,看得出朱元璋對劉德是非常怨恨的——地主劉德理都不理我們,呼喝斥罵,囂張兇惡。我的父母大哥給他種了一輩子地,死了,他也不肯施捨一塊荒地給我們來埋葬,鄰居們都為我們憂傷惆悵。

不過,緊接著,朱元璋又提到:“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

即劉德雖然狠毒無人性,但他的兄長卻非常慷慨,義贈薄地,讓死人入土為安。

劉德的兄弟叫劉繼祖。

劉繼祖的兒子年齡和朱元璋差不多,是朱元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

這位小夥伴看到了朱家的窘境,回跟父親訴說,於是就有了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善舉。

朱元璋於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新造的皇陵,就是在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原址上造成。

不用說,朱元璋對劉繼祖一家是非常感恩的。

而早在龍鳳十二年(1366年)三月,朱元璋平定淮東,便有過一次返鄉省墓之舉。

該年四月初九日,朱元璋從張士誠手裡奪回了濠州。

說來也巧,當天,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忌日,而距他父親的忌日剛過三天,且距他母親的忌日尚有十三天。

於是,朱元璋便有了返鄉省墓之念,並於四月十三日動身。

四月十六日,朱元璋回到了闊別了十二載的家鄉。

這時劉繼祖已經死了,朱元璋見到了他的兒子,也就是那個兒時玩伴。

朱元璋感慨良多,一面讓人增大加固父母的墳墓,一面讓劉繼祖的兒子“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賜朱戶,免其賦役。

朱元璋還賜劉繼祖兒子名“英”,許諾他日必“報夙昔相念之德”。

朱元璋宴請家鄉父親,流淚說:“吾與諸父老不相見久矣。今還故鄉,念父老鄉人罹兵難以來,未遂生息,吾甚憫焉。”

和父老話別時,朱元璋信誓旦旦地說:“鄉縣租賦,當令有司勿徵。二三年間,當復來見。”

在這種背景下,他當然沒有報復、或問罪當年狠毒的劉德。

而當兩年後,大明開國,朱元璋已經貴為天子,就更加不會為過去這一小過節問罪劉德了。

重回家鄉,他對已經嚇得面如死灰的劉德意味深長地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對於大恩人劉繼祖,朱元璋敕授他的兒子劉英為從仕郎,署令衛護皇陵,追贈劉繼祖為義惠侯,追贈劉繼祖妻婁氏為義惠侯夫人,並親筆題寫誥書。

《追贈劉繼祖誥》有提到“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之句,《追贈義惠侯夫人婁氏誥》則說:“非獨夫之仁惠外施,實由內助之功。”

朱元璋還親自祭拜了劉繼祖夫妻,寫《祭義惠侯劉繼祖及妻夫人婁氏文》念念不忘劉氏夫婦“惠朕葬地,遂得安於陰宅”之德。


覃仕勇說史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還鄉,並沒有處死當時的地主劉德。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小時候是個給地主放牛的放牛娃,當時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劉德,劉德和平時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樣,富的流油,還摳摳嗖嗖的,平時捨不得給朱元璋還有下人們吃飯,所以朱元璋經常飢腸轆轆。

朱元璋小時候其實就很有大無畏精神,因為太餓了,做夢都想吃牛肉,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放牛的時候聯合其他小夥伴把地主家牛給吃了,後來地主知道後,把他痛打一頓,還報官捉拿他,朱元璋走投無路,去寺廟當了和尚,後來參加了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統治,成為了明朝開國之君,不得不說,朱元璋草根出身,成為九五之尊,讓人不得不欽佩。


估計在當上皇帝以後的朱元璋心裡,童年的陰影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可能特別對虐待毆打他的地主劉德最難以忘懷,當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來了次衣錦還鄉,卻沒有殺了劉德。

劉德是萬萬沒想到以前的放牛娃竟然當了皇帝的,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當時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帶了一些官員來到了安徽鳳陽的村子裡,鄉親們看到朱元璋回來都感動涕零,夾道歡迎。

可是劉德就徹底慫了,當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他怕啊,自己把自己鎖在自家屋子裡,生怕朱元璋會對他清算,朱元璋讓手下把劉德帶了出來,當時劉德想的是這下死定了,到了朱元璋面前一個勁的磕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自己錯了以及求皇帝饒他一次小命之類的話。

朱元璋並沒有殺劉德,還給了他三十畝良田,劉德感情涕零,朱元璋不殺他是因為剛登基要恩澤天下,作為皇帝應該大度寬宏、以德報怨,沒必要和一個小百姓過不去,這樣還能圖個好名聲。

可見朱元璋還是有廣闊胸襟的,畢竟劉德當時苛待小時候的朱元璋也是正常的,誰能想到當時連飯都吃不上的放牛娃,日後能成為九五之尊的大明開國皇帝呢?


小聰歷史客棧


這要說明一個重要信息,劉德還有個兄長叫劉繼祖。他們兄弟兩個人給明太祖的人生做出了極大的影響。

據說,明太祖少年時代曾經在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生活,一家人靠著給本村地主劉繼祖、劉德兄弟的莊子上當佃戶為生。到了大元至正末,有一年,天災相踵,繼而瘟疫流行,明太祖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和大哥朱興隆不幸先後病逝,可憐見日後的大明太祖高皇帝此時連給父母兄長下葬的地兒都沒有。因為沒有錢買棺材,只能用草蓆包裹父母和兄長的遺體。之後還是少年的明太祖就跑去找東家劉德,希望對方能施捨一塊墳地用來安葬三位親人,但遭到了劉德的拒絕。幸虧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在一旁看不過去,就拿出一塊地,讓明太祖安葬了家人。

後來明太祖起兵反元,以吳王的身份衣錦還鄉。富貴還鄉後的明太祖已經不是當年的放牛娃,而是即將執掌天下的開國之君。過於複雜的人生經驗使明太祖在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時肯定會比尋常人看的更深刻。自己的親人,父親、母親、兄長;自己的恩人劉繼祖、自己曾經厭惡甚至是仇恨的劉德……這一切似乎只屬於放牛娃朱重八,而不屬於吳王朱元璋……一切都過去了。於是,明太祖封劉繼祖的子孫為侯,和大明朝與國同休。而對於昔日的“惡人”劉德,明太祖則很平淡的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你當時的所做所為,不過是人之常情。我貧困之時,你怎麼會想到我將成為皇帝?”

明太祖一生在很多地方都刻意的向漢高祖致敬,因為他在內心深處總覺得同樣“白手起家”的彼此十分相似。但是,有一點明太祖對漢高祖對十分的不以為然,那就是漢高祖記恨嫂子對自己當初的刻薄, 封自己的侄子劉信為“羹頡侯”。“羹頡”之意就是“斷糧了”。 對此明太祖公開說過:“論高祖豁達大度,世鹹知之,然其記恨寡嫂之怨而封其子為羹頡侯……則度量亦未弘矣。”也就是說,漢高祖這樣做,顯得太睚眥必報。 所以人生經驗更加豐富坎坷的明太祖決定以大度和恩惠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了結。

在離開家鄉前,明太祖請自己的鄉親父老吃了一頓宴席。在酒席上,明太祖向父老鄉親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大家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並囑咐大家平日種田、做生意時不要離家太遠,因為淮河兩岸仍舊有不是戰亂。亂世之人,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未來,大家一定要活下去,親眼看一看我的時代。

順便說一句:明太祖早年身世成謎,他的家族究竟是來自來自於何方也是諸說紛紜。在《明太祖御製朱氏世德碑記》中,明太祖說:“但朱氏世次自朱仲八以上不可復考,今自仲八公為高曾而下,皆起家江左,歷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在泗州,先考葬鍾離,此我朱氏之源流也。爰自金陵太平,駐節開府,為基本之地,實鄉郡也”。並且繼續說“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桑”—— 也就是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而這裡也是大元句容郡王玉里伯牙吾世家的聚居地。 這種看似坦率的態度其就更讓人難以琢磨這他的真正身世。之後,明太祖又自述其祖父是因為不堪重賦才離開句容並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到淮西謀生。也就是說,明太祖家族是在後來才輾轉漂泊到安徽鳳陽。

但是,這這一切,都只是傳說。真相依然沉默在歷史的深處。

明太祖的祖籍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


放牛娃

安徽鳳陽明祖陵神道。


陳大舍


歷史上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兩個王朝的創立者都是“草根”,都來自社會的最底層,都沒有貴族一呼百應和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的能力。

但相比於劉邦,朱元璋的身份就更顯得寒酸。人家劉邦好歹是一個泗水亭長(比鎮長大點,比縣長小點),也算是一個基層科級公務員。

而再看朱元璋,從小連個正常的名字都沒有,取名朱重八,當過放牛娃,要過飯,還出過家當了和尚,從社會的最最最底層走到金字塔的頂端,中國歷史上,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當年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因沒錢治病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而去世,由於家裡太窮,連給父親找一個安葬的地方都沒有。於是朱元璋和二哥硬著頭皮來到了大地主劉德家中,希望他能夠發發善心給父親一塊地讓父親入土為安。

因為朱元璋從小給劉德放牛,所以他認為劉德會恩准他的請求。誰知劉德是一個出了名的摳門財主,不但對朱元璋惡語相向,還拿棍子把他們給趕出了家門。

面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兄弟倆,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動了惻隱之心。看到可憐的兄弟倆,他決定拿出一塊地來給朱元璋的父親做墳頭。


朱元璋很是感激,給大善人劉繼祖連連磕頭,草草安葬了父親之後,朱元璋劉離開了家鄉,出去混一口飯吃,而劉德和劉繼祖的鮮明對比也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其實當時的人們都沒有在意,誰又會想到一個窮的都快餓死的小孩兒日後會成為大明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從軍之後,勢力不斷壯大,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地方軍閥,又揮師北上把元朝趕回了蒙古老家,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天下初定後,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回家去看看。正當所有的老鄉都在為朱元璋能夠成為皇帝感到自豪的時候,有一個人默默的躲了起來,他就是當年的大財主劉德。

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朱皇帝想見的人還沒有見不到的。劉德見到朱元璋後,跪在地上一直磕頭,並大罵自己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泰山。

一般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十分記仇的,誰要是得罪了他,後果可想而知。可這一次朱元璋一反常態,見到跪在地上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說到: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

意思是你的做法也合乎常理,我當年那麼窮,你哪能知道我今天會成為皇帝?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是賞給了他30頃良田,並且免掉了他十年的賦稅,這讓劉德大感意外,趕緊磕頭,謝皇上隆恩。

朱元璋又詢問了恩人劉繼祖的情況,得知已經不再人世,他大為傷感,感嘆好人不長命,於是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以此來報答恩人當年賞地之恩。

看來平時嚴酷的朱皇帝也有他柔情的一面,以德報怨,彰顯了一個統治者寬廣的胸懷!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