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製造強國,化工新材料卻遭遇瓶頸?創新能力和製造力亟待提高


一、什麼是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通常指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有時還把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也包括在內。五大工程塑料即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PBT、聚苯醚,五大特種工程塑料即聚苯硫醚、聚酰亞胺、聚碸、聚醚碸、聚醚醚酮,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不斷創新,尤其是特種工程塑料的種類近幾年得到拓展,品種和性能都不斷增強。傳統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也不容忽視。

化工新材料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僅指完全創新的材料。相對於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纖維和膜材料等新品種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構成。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化工材料或者說通用合成材料通過改性、實現高性能化也是化工新材料的一個重要領域。

身為製造強國,化工新材料卻遭遇瓶頸?創新能力和製造力亟待提高


二、我國的市場需求如何?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對化工新材料的市場需求大,而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產量和種類都難以滿足高端製造業的實際需求,化工新材料一直是我國化工領域的一個短板和弱項。據新材料專委會統計,我國 2018年化工新材料產量約 2210萬噸,自給率約 65%。其中,工程塑料產量 306萬噸,消費量 548萬噸,自給率約 55.9%;功能性膜材料產量約 50億平方米,消費量超過 60億平方米,自給率超過80%;電子化學品消費量約 90萬噸,國內產品佔有率低,如光刻膠、高分子封裝材料等部分產品的進口依存度高達 80%以上,尤其是高端產品幾乎全部靠進口。

三、新材料的瓶頸在哪?

關鍵技術難以突破一直是化工新材料最嚴峻的挑戰。聚碳酸酯、聚甲醛、PBT、有機硅、碳纖維以及聚氨酯材料等很多化工新材料品類,都是國家自“七五”計劃就開始組織重點技術攻關的品類。其中,PBT、聚甲醛、有機硅等通過自主攻關和消化吸收相結合最早取得技術突破。近幾年,尼龍新材料、聚碳酸酯、PMMA、聚氨酯用異氰酸酯、有機氟材料、聚酰亞胺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相繼取得突破,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很多高端型號的化工新材料產品生產技術還未能掌握,高端產品短缺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的一大短板。石化全行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缺乏”的結構性矛盾一直比較突出。

化工新材料產業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專為高端需求配套的產業,是國家石化產業技術水平和整體技術水平的典型代表。一個國家化工新材料發展不上去,其高端製造能力與水平就會受到嚴重製約。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著明顯差距。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石化強國的關鍵內容,也是製造強國的關鍵所在。

身為製造強國,化工新材料卻遭遇瓶頸?創新能力和製造力亟待提高


近年來,中國石化產業呈現出又一個景氣週期,石化產業佈局調整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煉化一體化裝置集中建設,烯烴、芳烴等大宗石化產品集中投產,石化產業的規模集中度、整體技術水平以及有機化學品的自給率都得到大幅提升。隨著技術的突破,化工新材料領域很多品種也出現了集中規劃建設的熱潮。碳纖維熱、聚碳酸酯熱、尼龍熱以及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有機硅等產品的規劃建設熱度持續上升,聚甲醛、PBT、碳纖維等工程塑料和高性能纖維、高端膜材料等產品的基礎型通用型樹脂都呈現過剩狀態,化工新材料產能過剩態勢不可迴避,化工新材料領域高端產品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

四、如何突破新材料的瓶頸?

創新始終是化工新材料發展的關鍵。我們應當學習和借鑑跨國公司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成功實踐和積累的有益經驗。目前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及全球化工 50強的跨國公司,都把化工新材料作為發展重點,巴斯夫、贏創、帝斯曼、阿科瑪、朗盛、英力士、索爾維、BP、殼牌等跨國公司也是始終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而創新,還特別注意與下游用戶開展協同創新,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當前我們應當以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大飛機和軌道交通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正在實施的製造業強國戰略對化工新材料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作為化工新材料創新與發展的主攻方面和重點配套領域。

身為製造強國,化工新材料卻遭遇瓶頸?創新能力和製造力亟待提高


化工新材料的創新既要重視特種工程塑料等尖端材料的創新,也要重視通用工程塑料、傳統材料的產品升級與高性能化 ;既要重視新材料技術的創新,也要重視研發、生產、應用上下游的協同創新。化工新材料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跨國公司不會同意轉讓,關鍵設備即使同意賣給我們也有著嚴格的限制條款。再加上化工新材料產業與電子信息、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和國防軍工領域以及戰略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對其技術許可更加嚴格,所以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一定要把創新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通過創新突破其技術瓶頸,實現現有材料的升級,滿足重大工程和高端製造之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