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行动中,中国获得日本友人的热心援助,在援助物资的包裹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一句偈语出自1300多年前,日本有一个长屋王,给唐朝的众僧送了一千件袈裟,这一千件袈裟上,都写着四句偈语叫做:“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和尚看了之后,非常感动,毅然决然,六渡扶桑,谱写了中日关系当中,最辉煌的,最感人的那一幕。


1300年后,这两句诗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再一次感动了我们。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第一句来自日本唐招提寺第85代长老松浦俊海,他说鉴真在决定东渡前,说了一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第二句是大家小时候都背过的《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如今的日语也是从中文汉字中发展出来的。两种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一些在日语语境中的文字,有些用中文也难以表达,还很美。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典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是隋唐时期日本著名的政治家长屋亲王说的。


注释:长屋亲王,约生于684年(天武天皇十三年),卒于729年(神龟六年),是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长子。作为皇族、公卿,长屋亲王是日本奈良时代日本政界的重量级人物,后来死于政治斗争。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东征传绘卷》(唐招提寺藏)第一卷第五段叙文截取


隋唐时期,日本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遣隋使来中原学习,其中长屋亲王就是有力的推动者。


当时日本经历大化改新(645年)之后,虽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很多人为了躲避苛捐杂税入寺为僧,导致当时日本佛教界鱼龙混杂。


如何既利用宗教来强化统治,又能控制宗教的畸形发展,成为了日本统治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当时中国的佛教管理给了日本很好的借鉴,日本遣唐使多次请求唐朝派出僧人到日本传法,不过因为众多原因都被拒绝了。


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对于唐朝僧人的尊敬崇拜。长屋亲王就曾多次委托遣唐使向唐朝僧侣转赠礼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就是绣在长屋亲王赠送给唐朝僧侣的1000件袈裟上。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全诗共有四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亲王的这首诗被收录到了《全唐诗》,书中题注: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中日友好交流的代表人物鉴真和尚就是见了此诗萌生了东渡传法的愿望。长屋亲王死后十四年,唐朝天宝二年(743年),鉴真以及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人和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开始东渡。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十年之内,鉴真等人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第五次东渡的时候,鉴真等人遇到恶劣天气,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漂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从海南返回扬州途中,62岁的鉴真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也病故了。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十年,遭遇如此多的劫难,但鉴真东渡弘法的意志从未动摇,最终在天宝十二年(753)鉴真率弟子40余人第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萨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月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现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实现了东渡宏愿。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法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763年(广德元年)6月6日,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为了中日交流,鉴真等人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先后有三十六人献出了生命,最终鉴真圆寂于日本,日本僧人荣睿死在了中国,葬在了鼎湖山龙兴寺(位于肇庆市)。


一千五百年前,长屋亲王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召唤着鉴真东渡弘法,今天日本日又将此诗印在救援物资上面支援湖北防疫,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


跨越1300年,日本人用两句诗感动了我们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那批物资当中,还有一个包装上写着两句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两句出自《诗经秦风》

,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战歌,打仗的时候唱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来,我们同穿一件”,这个包装里装的是什么?就是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用的防护服。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更加的滚烫,更加鼓舞士气。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来自《诗经·秦风·无衣》,讲述的秦军出征之前的雄心壮志,其全文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全文共三章,每章意义相近,情绪逐渐高昂,展现秦军将士无惧物资匮乏愿与君王同仇敌忾,英勇无畏奔赴战场的壮心,恰巧与白衣天使英勇无畏战斗在疫情一线相称。


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

我们面对共同的敌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冬已尽,春已来

山河无恙,世间皆安


待到春暖花开时

同去武汉赏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