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帶的孩子卻跟自己不親是怎麼回事?

登西麥瑞


孩子多大了?怎麼教育的?

我兒子一週多,平時都是我父母帶我們兩口子在外地工作,只能視頻聊天,過年回家兒子看到我就哭也不要我 ,因為疫情這次回來在家時間長了,和他玩和他鬧都不哭。

孩子總歸是孩子,問題還是出在大人身上的。


算事嗎


一 新鮮感

孩子天生喜歡新鮮事。家裡的媽媽經常帶他,在他看來跟媽媽已經熟悉得不得了,偶爾來個“外人”,反而更能引起他的興趣,就會表現得跟“外人”格外親熱。但請媽媽們放心,一旦“外人”走了,孩子還會黏著你,重新迴歸你和他的溫馨時光。

二 誰會陪他玩他跟誰親

這點在我家小侄兒身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平時弟媳工作比較忙,小侄都是我媽帶,但一旦有親戚來串門,凡是會哄小侄開心的親戚,小侄就會纏著不放,這時候我媽媽站在一邊,他還會用手把奶奶推開。我因為自己有孩子,也喜歡逗孩子玩,只要我一來,小侄跟我親得不得了,又是張開胳膊要我抱,又是要我哄他睡午覺,連我去趟廁所他都要跟著。我想,誰對他好他便黏誰,這其實是他在尋求關愛吧。

因此,如果自己一直帶的孩子,見了別人比對自己還親,請不要心裡彆扭,那只是孩子在向外探索、尋找新鮮感的表現。這樣的孩子,說明自身已經具備了很充足的安全感,才會有勇氣離開撫養人的懷抱獨自探索,而這也正是你對他每天照顧、細心呵護的功勞。


奶瓶Poems


我身邊也有親戚是這樣的情況,自己生下來自己帶的孩子,最後跟自己反而不親了,跟爸爸或者爺爺奶奶親。

首先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判斷能力,她會自己大腦做出判斷,跟你關係沒有那麼親密可能有兩種原因:

第一,可能你平時對他的要求比較高,當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你認為不安全或者不應該那樣做的時候,可能會大聲喝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太兇了。如果這時候爸爸出現抱走他,他就會覺得媽媽是反面人物,爸爸是正面人物,從而跟你關係沒有跟其他人的關係好。

第二,請問你和丈夫之前的夫妻關係怎麼樣,像第一條說的那樣,即使你沒有大聲指責孩子,如果你在和你丈夫有爭吵的時候,孩子發現你是比較強勢的那方的話,他也會下意識的去疏遠你。

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心思非常細膩,他們會觀察自己生活的環境,跟著一起模仿。


清易安


鄰居阿姨家的媳婦在孩子一歲時斷奶並去外地上班,從此孩子由家裡的爺爺奶奶帶。每次孩子媽媽回來看女兒,小女孩就把她奶奶丟一邊,跟媽媽親得不得了,媽媽走哪就要跟哪,奶奶怎麼喊都不行。阿姨每次都要感嘆一句“你看看,自己帶的還是跟自己不親”,有時還要加一句“真是個小白眼狼”。

其實,孩子哪有什麼道德觀念,她喜歡媽媽就是喜歡,畢竟血濃於水,血緣誰也割不斷。除了血緣的原因以外,媽媽回來總要給小女孩帶很多好吃好玩的,愛吃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她當然就黏著媽媽了。經常帶她的奶奶其實大可不必吃醋,畢竟孩子喜歡媽媽也是理所當然。當然,孩子畢竟跟媽媽還是見得少,晚上媽媽想帶自己女兒一起睡覺,女孩卻堅決不從,非要跟她奶奶睡。“跟誰睡就跟誰親”,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如果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尤其是媽媽一人全職在家帶孩子,遇上孩子的爺爺奶奶偶爾來看他,孩子表現得異常活潑,跟爺爺奶奶超級親,媽媽也不要心裡難過,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新鮮感

孩子天生喜歡新鮮事。家裡的媽媽經常帶他,在他看來跟媽媽已經熟悉得不得了,偶爾來個“外人”,反而更能引起他的興趣,就會表現得跟“外人”格外親熱。但請媽媽們放心,一旦“外人”走了,孩子還會黏著你,重新迴歸你和他的溫馨時光。

二 誰會陪他玩他跟誰親

這點在我家小侄兒身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平時弟媳工作比較忙,小侄都是我媽帶,但一旦有親戚來串門,凡是會哄小侄開心的親戚,小侄就會纏著不放,這時候我媽媽站在一邊,他還會用手把奶奶推開。因為我比較喜歡小孩子嘛,也喜歡逗孩子玩,只要我一來,小侄跟我親得不得了,又是張開胳膊要我抱,又是要我哄他睡午覺,連我去趟廁所他都要跟著。我想,誰對他好他便黏誰,這其實是他在尋求關愛吧。

因此,如果自己一直帶的孩子,見了別人比對自己還親,請不要心裡彆扭,那只是孩子在向外探索、尋找新鮮感的表現。這樣的孩子,說明自身已經具備了很充足的安全感,才會有勇氣離開撫養人的懷抱獨自探索,而這也正是你對他每天照顧、細心呵護的功勞。




張澤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孩子要求太高

現代社會中成年人承擔著太大的壓力,生活中又有太多的不如意。自然希望孩子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對孩子的要求自然就多了起來。

學習要管:學習成績不達標,叨叨叨一頓批評

吃飯要管:吃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又是一頓叨叨

玩要管:衣服弄髒是一頓數落,走的稍微遠點又是一頓埋怨

就連睡覺也要管著:睡了嗎?蹬被了嗎?起了嗎

家長對孩子的管束實在是太多了。當然,我相信家長對孩子的管束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好的成長,但如果能夠給孩子一點自己選擇的空間,效果會更好一點

如果教育方法得當,哪裡會有不喜歡自己父母的孩子呢


美好如約而來


明明對孩子關愛有加,孩子反而跟自己不親,問題就出在父母沒弄懂孩子的感受!

舉個例子:孩子摔倒了,媽媽說:不疼不疼,快起來!

你怎麼知道不疼呢,如果是你摔了一跤,老公這樣說你會是什麼感受呢?

再舉個例子:孩子講自己的玩具車掉了一個輪子,覺得很傷心。父母回答:沒關係,媽媽再給你買個新的!

這聽上去是不是很正常?錯!這種就是完全沒懂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跟你溝通,因為你總是講無所謂。

這缺的回應方式是要講出孩子的感受: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車,現在輪子掉了,你一定很傷心!

這叫做講感受,當你這樣講時,孩子一定會點頭,然後願意跟你講很多其他的,甚至他的注意力就已經不在玩具車上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溝通模型,卻常常被大部分家庭忽略,當你不斷地忽視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長大也會一樣忽略別人!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寫的文章:《你真的瞭解自尊嗎?》裡面有不少涉及到孩子在小時候容易遇見的問題,相信會幫到你


怕冷的搶匪


首先,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青春期到叛逆期,那麼這一段的時間裡面,不管你是怎麼為他著想,可能那麼一段時間都會有隔閡。

其次就是教育方面,可以多溝通交流,對於孩子的提出的想法和意見給予重視,讓孩子也能感覺到尊重。

最後可能是家庭原因,可能因為家庭的一些情況,孩子過於早熟。也有自然而然會有間隙。


早季82


孩子跟自己不親進,有可能你跟孩子有較少的心靈溝通,孩子是有靈氣兒的,你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建議平時多做溝通,多抱抱他,多哄哄她,多親親他,多誇誇他,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就試著按照這個方法先去做做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對自己的愛護。孩子最喜歡和自己平等相處平等相待的人做朋友。父母即是家長,同樣也要做孩子最可靠最能信任的朋友才行!沒事多花些時間在孩子身上,陪陪孩子。先從最好最親近的朋友做起拉進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吧!


老常故事匯


一,要經常跟孩子勾通及玩耍,二,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吹鬍子瞪眼地,三,相比之下那就是,還是你帶的少了,我想只要做到以上兩點,孩子跟你不親那怎麼可能呢。


用戶孟兆林


一種假象,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非慣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