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誰是“密接”?麗水的“密接”有何不同?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面對新發的傳染病,大家都很緊張,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

我昨天去了趟超市……

上個星期坐了高鐵……

確診病人的親戚的姐姐是我樓下的鄰居!!!!

會不會是“密接”?

我會不會被傳染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首先來了解下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呢?

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對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這樣的: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僅限湖北省)、確診病例發病後,無症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觸判定方法是不一樣的。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其他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的人員。

密切接觸者的判定,需要我們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根據專業知識,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工作人員沒有找上門,就不可能是密切接觸者了嗎?

NO! NO!! NO!!!

目前,我們確定密接主要是通過病人及其家屬的回憶、大數據軌跡查詢等手段,但是仍有一些情況,可能是我們通過目前的手段無法準確掌握或者一下子找不到的。

不是密切接觸者就不可能被傳染了嗎?

錯誤!

除了密切接觸者,還有一部分人,被稱為一般接觸者,這些人可能進入了被病毒汙染了的相對密閉的空間,如公共衛生間、電梯等;接觸了被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病毒能在玻璃、塑料、金屬上至少存活2天),比如說門把手等,如果沒有戴口罩,接觸後沒有及時洗手,也是有可能被傳染的。

那麼我們市在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時候,跟國家的規定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中,考慮到潛伏期末可能會有一定的傳染性,早期症狀可能比較輕微容易被忽略等原因,我市在確定本市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時,根據26號國新辦發佈潛伏期有一定的傳染性的信息,就把病例發病前3天內(國家的防控方案是發病後),有過以上接觸的人員都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管理。

為什麼這麼定呢?下面就來看一個例子

患者A於1月18日從溫州回麗參加宴席,並在宴席上幫忙分發禮品。當時患者無咳嗽、發燒等典型症狀。兩天後,患者A才出現症狀。又過了幾天,和他同一宴席的患者B、C陸續發病。通過對潛伏期末3天的“密接”進行追蹤和管理,為控制我市疫情蔓延增加了一道非常重要的屏障。

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防止被傳染呢?

想要遠離病毒

無論你是不是“密接”

牢記防病衛生口訣很重要

出門外,戴口罩,

遠離人群快辦事;

手衛生,很重要,

勤洗手來講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