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鬧劇被72歲名校掌門人破除,教育部推文致敬

在抗擊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中,有不少人是醫者,也是師者。他們的行為,是在治病救人,給人以重獲新生,同時,也是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給我們起到了表率作用。

“雙黃連”鬧劇被72歲名校掌門人破除,教育部推文致敬

在2月10日晚,教育部推文向兩位正在傳遞溫暖和希望的教授、醫者致敬!一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張伯禮院士,另一位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張伯禮院士今年已經是72歲高齡了。72歲高齡也難擋馳援武漢一線,奮戰在一線。在出徵前就有很多人勸他留在後方指揮揮。但是,在1月27日他依然來到武漢,並且直入一線。張伯禮院士這次來武漢的主要工作就是開展用中醫藥診治患者探索,他始終堅守“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的行醫原則,不盲目和激進用藥。

在1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以及武漢病毒所研究提出“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瞬間,線上線下的雙黃連口服液一搶而空。不少市民甚至冒險排隊購買。中醫權威專家的張伯禮院士就此事很快出面解釋:中成藥雙黃連,只能起到調節的作用,對病毒沒有針對性,極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說起雙黃連,張伯禮解釋,雙黃連是屬於清熱解毒的藥物,偏寒,不適合一般人吃。雙黃連對新型冠狀病毒只是在藥理學試驗裡發現有抑制作用,沒有做評價,臨床到底怎麼樣。“現在用雙黃連預防和治療,還為時過早,沒有充分的證據,我們也不主張沒有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人用它預防。完全沒有必要。”張伯禮說道。

1948年,張伯禮生於天津市,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以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和中醫內科學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1979年,31歲的張伯禮進入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由於學業的出色表現,在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在2002年成為天津中醫學院院長。張伯禮用了23年時間,完成從一名普通學生到學校“掌門人”的完美蛻變。在張伯禮帶領下,天津中醫學院有兩次重大的轉變:第一,在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在2017年學校成功入圍“雙一流”,同時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在近期,我國多個地區都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牽動著每個人 ,如何防疫和治疫是市民關心的話題,張伯禮建議,除了早發現和早隔離以及早治療以外,更是強調應用“治未病”理念,建議廣大市民加強預防干預,可以服用清咽利喉類茶和少量勤喝水以及保持咽喉部清潔;室內保持通風,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外出回來先要洗手;多食用清淡食物,調節好情緒,保持平和心態;注意休息,勿過於疲勞。

歸根結底,預防疾病還是人的自身狀態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中醫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醫是我們國家的國粹,希望有年輕人來傳承和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