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2月17日企業若復工,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白洋花


不好說,但是如果不開工企業扛不住啊,,建議合理安排生產,不要急功近利


和平與愛69298901


我認為利大於弊,首先從我所在的地方長春市,我們公司已經在2.10號開始復工,公司對於復工做了很多詳細的方案,還有政府也非常支持復工,我們每天進公司門口需要測量體溫,上午在測一次,下午測一次,上午消毒一次,下午消毒一次,每人2天發放一個KN95口罩,公司為了防止吃飯期間聚一起,現在發放間餐,在測量體溫超過37.2時,直接進行隔離,然後送去醫院就醫。社會經濟還需要發展,現在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地區發病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陸陸續續復工,長春公交公司實現了實名坐車,在哪上車,在哪下車,清晰明瞭,我認為大部分企業可以開工,開工的同時做好員工防護,做好消毒,問題不大,以上僅是個人觀點,謝謝傾聽!


梁山好漢


我認為利大於弊。

我所在的杭州,已經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工。企業要復工,不單單是企業的事情,也會影響到相關的交通,餐飲服務公司。現在還有很多小區不讓外來人員進入,需要復工證和健康證明才可以。

所以企業復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員工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所在地,不用被卡殼了。

這個春節,真的把很多人閒壞了。很多人包括我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地上班,在家主動隔離了20多天,都快憋出毛病來了。

企業全面復工之後,員工收入迴歸正常水平,企業也開始運營,找工作也會方便許多。現在因為很多企業不能復工,不能正常開展招聘面試工作,對中小企業傷害非常大。

雖然在疫情防控面前,企業經營也要讓路。最近幾天看新聞,浙江省的數據已經基本穩定,希望大家早日開工,早點掙到錢。

我是江少,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一起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做個有錢人。


江少


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復工時間一拖再拖,從原本2月3日推辭到2月10號。現在又把復工時間推遲到2月17日。如果2月17日可以正常復工,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現在每天都會有朋友跟我抱怨說延遲復工後對他們收入影響非常大。本來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有不少每個月需要交房貸車貸的朋友現在沒得復工,如今正為房貸車貸發慌。

所以,2月17日如果可以正常復工,對於減輕房貸車貸壓力勢必很有幫助。

另外,復工時間的延遲也讓大家衣食住行非常不方便。

以快遞舉例。現在快遞公司沒正常復工,我們正常網購都沒辦法進行。

年前買的商品,現在隔了差不多一個月依然沒辦法發出來。

如果還繼續延遲復工,那堆積的商品越來越多,恢復正常的時間只會一拖再拖。

回想起過去正常的日子,如今疫情影響讓人實在難受。企業可以正常復工,也是預告著這次疫情可以慢慢消失,因此2月17日可以正常復工,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好,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2月17日企業若復工,它的利弊關係應該從不同的兩個方面來比較。


一、對於企業的經營來講,當然是利大於弊,因為不復工,企業就要停產,而停產必然影響企業的效益。眾所周知企業就是靠生產產品來換取利潤的,長期不生產就會造成企業資金週轉不靈,從而資金鍊斷裂,企業破產,因此停產給企業造成的是滅頂之災。

然而,當下疫情嚴重,企業復工困難重重,而且一兩個企業復工,是不能使整個經濟體系運作起來,必須全社會絕大多數企業全都開工,經濟才得以復甦,才能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就像我們企業是實體經濟,自己復工,但生產產品需要原材料,如果生產原材料企業沒有復工,那麼我們企業一樣不能運轉,可見社會是一盤棋,每個棋子之間都是有關聯的。

二、從目前的疫情來講,肯定就是弊大於利。因為這次的病毒傳染性很強,簡直就是防不勝防。企業復工後,人員聚集、人口密集度增大,企業裡很多東西都是公用的,比如飲水機、衛生間,小到電燈開關、門把手、電梯按鈕,同事之間的互遞材料、公用的觸屏儀器等等,幾乎企業的每一項都是人與人之間交融的焦點,因此就加大了傳染的幾率,如果有一人感染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復工對疫情的控制不利。


資深機械工程師


我是豆芽菜將為大家深入分析“2月17日復工,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問題!其實對於目前的中國的情況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1、企業要生存,員工也要生存!

目前各地政府下發的文件一再推遲企業復工,原本就該在年後初六上班的時間一直推到現在的23號上班,一方面本次疫情對於企業發展影響非常大,有的企業不得不面臨裁員的風險!另一方面企業一直不開工,很快就會沒有流動資金支撐,最後的結果是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因此現在復工對於企業跟員工來說是個好事!

2、復工不代表不進行防疫工作,而是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工作!

現在濟南地區已經全面開展企業復工防疫工作,而且已經下發了文件,對於企業進行了嚴格要要求!並對非本省人員進行隔離14天的要求!另外對於企業復工也必須提交資料審核,只有審核通過才能進行復工!

對於汽車站、火車站也進行了嚴格的人流分離政策,有相關人員帶領不同地區的人員做專車離開!並做好體溫測量、人員登記情況!

3、各地區感染人數下降,疫情防控得當,可以進行復工

目前湖北地區確診人數依然在增長,但是大多數地區的人員增長已經在放緩,很多千萬級別城市感染人數在200—600之間,佔總人數的比例還是非常少的,另外各地區的防疫防範工作也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因此現在開工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


豆芽菜說職場


我個人認為是利大於弊。

先說2月17號開工的可能弊端吧。我估計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量的人員流動可能還會造成疫情的傳播,會導致一定範圍內的人被隔離,從而耽擱部分人的工作,間接的給企業造成員工不足,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同時由於可能的疫情傳播,會加大地方的治理難度和經濟壓力。

再來說說企業復工的利處吧。企業如果都能在2月17號復工,首要的利好就是企業不再出現無限度的損失了,企業可以止損了,企業可以扭虧為盈、轉危為安了,而企業一旦好轉了,各種事情都容易解決了,你比如說菜價、物資都會降到平常水平,大家都可以買到平價的東西了,不用高價消費了,這對全國老百姓都是一大利好,因此,企業越早開工越有利於市場穩定,越能讓人們享受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還有,企業全部開工了,員工就可以上班了,大家也就都有工資嘛,不用擔心沒錢的日子。並且企業開工必然會開展大量的招聘工作,提供大量的崗位,從而能夠有效解決就業難這個老問題。所以,企業復工既能保障工人的工資,又能給國家解決就業問題,這也是一大利好。

總之企業如果都在2月17號復工,無論是對員工、企業還國家都有極大的好處。雖然疫情還沒有徹底杜絕,但疫情的總體趨勢必然的可控和緩解的,最終會全部治癒,就算在企業復工期間存在少量的感染情況,但也不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企業復工趨勢。相對於一人一企的損失來說,整個國家的人和企業如果都能安然無恙,那麼復工就是值得的,就是利大於弊。

總之我認為就算後期出現一點狀況,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更是完全可以解決的,當務之急是早日復工,讓社會正常運轉起來,一切就都好處理。所以17號復工利大於弊。



Sir聊HR


從這幾天的疫情數據來看,2月17日復工的話只要防護到位基本問題不大,但這只是指湖北意外的地方。湖北省意外地區人員的無論從疑似病歷還是確診病歷人數都是從下降趨勢: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12日)。全國雖然每個省均每天都有爆出疫情,但是從各個市縣看,許多縣市已經持續一週時間未出現確診或疑似病歷,到17日相當於自我隔離14天的週期,包裝這些縣市可以從疫情區剝離出來。現在實行復工前必須的自我隔離14天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員的傳的可能性。以上看復工的可實施性是沒問題的,弊病是較小。

再從疫情的方面看,疫情對我們生活衝擊比較大。就拿口罩來說,我們國家口罩生產量佔世界50%左右,因人員在家裡面隔離,再大的產量也無法開啟,就會造成口罩慌。在生活方面也有,這些物品從哪來。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長期不上班,還會涉及到收入的問題,所以我們想要有收入,也需要通過工作來解決。

所以從大的方面來看,總體人們都是希望社會在抗疫情的同時,要逐步逐步的迴歸正常。

迴歸正常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你辦公的條件,復工後還有人員排查、衛生條件、復工方案都滿足的條件下才能有序復工。這樣一個做法某種程度上也為我們社會傳遞一種信積極的信號。如果我們永遠是一種封閉的隔離的,我們停工,傳遞的信號是消極。所以至少通過這種方式,它也向我們市場、向我們社會、個人傳遞一種信心。

所以17號開工節點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我們後方為湖北抗疫情的好的信息。



潛行開鎖者


我個人認為,是利大於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經濟需要

當前,由於疫情影響,當地政府或者社會經濟或多或少會受影響,如果企業過久地處於停工待工狀態,那麼對於國家經濟正常運轉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即使中央有貨幣政策、財政手段等宏觀方面的一些調整,但那畢竟只是暫時的。經濟正常運轉還需要市場作主導,政府只能臨時起調整、協調作用。

二、企業需要

毋庸置疑,限於疫情的困擾,全國大多數企業無法正常開工,企業一度處於停工狀態,在等待停產的這個過程中,企業的各項成本不斷流失,更為重要的是,並沒有產生任何價值或者有用的產出。租金、水電費、職工基本工資等這些都是沉沒成本。另外,很多企業之前簽訂的合同不能按時交付,業務質量或者範圍也會相應減少,這對於企業而言都是損失。當前,已有一些小微企業因為資金鍊斷裂而不能承受市場壓力,相繼出現裁員、倒閉風險。如果再不及時復工,企業關門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

三、家庭需要

當前,疫情風波依然存在,很多職場人士被“困”在家中,不能按時上班。而不上班就意味著沒有穩定的收入,這對於很多家庭而言,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現目前,很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每月還有車貸、房貸等固定開支,如果企業不及時復工,這無疑會增加很多家庭的壓力,這也是每一個職場人士不想看到的結果。

以上是我的回答。


老鬼先生


我認為利大於弊,在家休息的時間夠長了,該出來透透氣了。

原本的春節假期是1月24日-1月30日,後因疫情緣故延長到2月10日,緊接著很多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延長至2月17日,這麼算下來,很多人的假期長達一個多月了,差不多休息夠了。

從疫情的角度來看,這幾天的確診人數已經連續下降了,2月13日湖北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但這是由於換領導了,報表格式可能調整了一下,數據出現爆發性增長很容易理解。

再來看看企業,因為疫情很多企業損失巨大,尤其是服務業,包括旅遊、餐飲、商場等,社會停擺1個月了,再這麼停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每天的經濟損失巨大。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很多企業就扛不住了,有的乾脆倒閉了,有的只能發基本工資,有的號召員工一起共渡難關,休息期間放棄工資收入,等等。

政府機關也為此出臺了相關政策,保證企業的順利過渡。如果社會長期停擺下去,一旦出現連鎖反應,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造成的社會問題不比疫情帶來的問題小。

當然2月17日企業復工,也並非是正常上班,只是不能讓社會繼續停擺下去了。復工之後的各種防護措施,管理措施要嚴格到位,隨時監控疫情的變化情況。

這對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員工在公司中的辦公距離,用餐距離,上下班體溫監測,等等。

對於個別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2月17日復工顯然不太可能,他們也許還需要1個月的時間。

雖然復工之後有一定的風險,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對抗疫情,用不了多久一定會戰勝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