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tooth:從互聯網到物聯網,低功耗是關鍵

要說到最普及的個人裝置短距離無線和微波傳訊技術,現在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藍牙,如把時間回到五年前,從數據來看,你會猜到是紅外線嗎?不相信的話,看看我們家裡的電視機和冷氣機,遙控裝置都是用紅外線技術的。如把時間回到十年前,我們的零零後可能不能想象當時的手提電腦也會配置紅外線接收器。

Bluetooth: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低功耗是关键

隨著手提終端設備和互聯網的發展,藍牙已幾變成不可或失的技術和配置。藍牙的兼容性和可塑性是它成功普及的基礎。

Bluetooth: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低功耗是关键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藍牙不叫白牙,紅牙,綠牙或黃牙?你有百度過嗎?藍牙的名字起源於丹麥很久以前的一個皇帝Harald Bluetooth。他成功地把不同的族群合併成丹麥國,一統天下。藍牙標準的發起人取他的名字,寓意這標準也能統一天下。要是藍牙的創始地是中國的話,我們可能叫它嬴政。

從1998年發佈的第一代藍牙規格到2016年發佈的第五代,經歷了二十多年,藍牙5.0最大傳輸速度是第一代的六十六倍,由723.1 Kbit/s增長到48 Mbit/s,傳輸距離是第一代的三十倍,到達300米。眾所周知,第一個商業應用的藍牙產品就是藍牙耳機,語音類的產品到現在還是藍牙應用的主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工程人員的創意,我們現能享受林林總總的藍牙產品,你用的智能型牙刷,應該用上藍牙的技術。如對今年初發布的最新規格的藍牙5.2有興趣,可以在這裡下載。

在這文章結尾之前,我怎可能不談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數據傳輸和無線技術當然是藍牙技術的根本,但作為移動設備的主流,電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試想想,要是移動設備需要長時間充電以支持藍牙運作,那這設備怎麼可以說是無線、怎麼可以說是移動的?

Bluetooth: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低功耗是关键

如下圖,這RSL10傳感器開發套件建基於業界最低功耗的BLE,是個精密的開發平臺,提供藍牙5.0的性能,並具有從環境光到運動感知的十多種低功耗環境傳感器。

隨著物聯網(IoT)應用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製造商正在為其設備尋找有效的供電替代方案,以提高可持續性。這RSL10太陽能電池多傳感器平臺是個完整的低成本方案,用於開發由採集的太陽能供電的IoT邊緣節點。該平臺採用RSL10系統級封裝(RSL10 SiP)、一系列環境傳感器,並支持連續無線傳輸傳感器數據。

Bluetooth: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低功耗是关键

朋友們,你有創意和有趣的藍牙應用可以分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