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傳染性肺炎正在肆虐華夏大地,對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為了切斷病毒傳染鏈,絕大多數民眾響應政府號召,自覺居家隔離。

但隔離期間民眾對日常生活物資仍然存在巨量需求。如果去超市等場所購買,由於超市是人員密集場所,空氣流通性差,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另外在來回超市的途中,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存在類似風險。為此很多民眾越來越依賴電商渠道來獲取必要的生活資料。這一方面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另外也可以減少出門購物的機會。

毫不誇張地說,電商已經成為民眾抗擊疫情的重要一環。

電商在此時此刻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能否取得這場抗擊疫情戰役的最後勝利。 在當前情況下,電子商務企業除了要做好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之類的工作,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計確保日常經營的順暢,讓老百姓能夠通過電商渠道,持續穩定地獲得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資。

如果與往常一樣,電商的渠道暢通,到貨及時,老百姓的情緒就是穩定的,居家隔離也就有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在這個時刻,如果電商掉鏈子,老百姓就會更感孤立無助,恐慌情緒蔓延,各種社會問題會接踵而來。

在這一時刻,包括平臺經營者在內的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從物資方面來說:

對於當前民眾日常需求量最大的生活物資,必須確保貨源充足,供應順暢。

日常的米、面、油,速食食品(如方便麵等)、純淨水等等,在這個時候,往往需求量巨大,應當保持穩定供應,不發生斷貨。

還有一些與這一時期特殊需求有關的物品,比如居家消毒用的消毒液,醫用酒精等需求量很大。

目前平臺上相關產品有些已經面臨斷貨,需要儘快組織貨源恢復正常銷售。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恐慌性搶購和囤積,才能避免產生惡性循環。考慮到民眾的購物渠道和購物習慣發生深刻變化,這時還應該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協作的商業模式。各類具有充足物資庫存的線下實體商場,需要與線上電商經營者密切配合,採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方法,在不需要購物者聚集的情況下,就近提供物品供應。這樣一方面快速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另外也避免線上商店斷貨,線下市場卻發生庫存積壓的問題。

對於一些與疫情防治密切相關,但短時期內生產和供應能力存在巨大缺口的物品,比如醫用口罩,醫用防護用品等等,平臺應當引導各類經營者優先向最急需的地區、行業和人員進行定向投放,如此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物品的效用。對於其他地區的需求,電商經營者可以採取合理限購措施,確保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即可。

目前醫療防護用品,存在嚴重擠兌現象,即使全球採購,短期內恐怕也無法解決。平臺經營者以及平臺內經營者,就需要採取負責任的手段,進行調配。這是體現平臺企業管理能力的高光時刻。當然,平臺也需要根據疫情的變化,隨時調整相應的安排。為此,可以開通一些需求交流的信息平臺,檢測需求狀況的實時變化。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電子商務平臺的運作方面:

電子商務企業必須用心打造高效、安全的物流環節。

這是目前整個電商體系面臨的最大挑戰。出於疫情控制的需要,很多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不允許快遞物流人員進入小區,買者需要出小區自提。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而中國有些小區,規模巨大,如果只開放為數不多的出口,實際上毫無疑問反而增加了人員頻繁接觸的機會。另外,快遞物流人員奔波於不同小區,多點送貨,接觸的人很多、很雜,快遞人員本身的流動性也很大,這樣是否會導致交叉感染的風險,這是很多人關心的。為此,物流企業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儘量避免物流人員與收貨者不必要的面對面直接接觸。

相關驗收流程可以進行靈活調整。物流面單的設計應當調整,字體增大增粗,醒目,便於用戶快速查找,減少人員接觸的時間與機會。 在這方面,小區物業管理者需要與物流企業進行有效合作。

在小區外空曠開放的場所,快速劃出合適地方,用來進行非面對面的物品交接。而小區物業應該對相關區域進行高強度,高頻次的消毒,以確保安全。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物流運輸方面至關重要:

電商速運的品類需要儘量拓展。

蔬菜生鮮水果之類物品的配送應該成為重點發展的對象。如此巨大規模的近乎全民的居家隔離,又是在傳統春節期間,老百姓還是希望能夠有過年的感覺,因此農產品電商應該要給力。

這一方面是滿足居民需要,另外也是確保農業的損失不至於過分擴大。如果能夠在確保安全高效的前提下,打通流通環節,電子商務將為特殊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再立新功。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總結:

疫情爆發,企業危機感加重。

戰勝這飛來橫禍的最重要力量,源自我們的理性和信心。

1、 如同部分企業預言,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從逆境到絕境,可能只有3-6個月,一定要管控好現金流和成本,活下來,後面是大機會。

2、 關於疫情到底是危難還是機遇,不要被表象迷惑。有的企業善於打亂戰,火中取栗,即時應變;有的企業則適合步步為營,有戰略定力。不要一味迷信網上流傳的“必看!疫情帶來的十個行業變革”,疫情不是AI,不是5G,不是先進生產力,帶不來行業變革。10萬+文章都在偷換概念。寧可相信區塊鏈,也絕不能相信今年的風口是疫情。 馬雲和淘寶沒有非典照樣成功,疫情只是契機,但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比如拼多多也沒趕上非典,而且是大家都在唱衰人口紅利高舉互聯網下半場時才登場的)。推動事物運行的外因和內因要找準。

3、 線下業務佔比較重的企業,的確要抓緊線上的機會。但不要單純倚借傳統電商,而是要快速低成本佈局新基礎設施,鏈接新的商業生態,才可能死裡逃生,否則成本只會更高,或者重走老路。

4、 充分發揮私域流量的價值,把存量用戶服務好,做出增值和溢價。

5、 疫情是短期,長線來看,萬事萬物還會各歸各位。單純投機在疫情的業務,很可能等疫情過後成為空中樓閣。哪些業務做取捨,要把短期增量和長期根基做好權衡。

6、 單純看行業影響,線下受重創的行業,按照嚴重程度排序是:出行>餐飲>影視娛樂>母嬰親子>購物。物流運輸是物理世界最重要的根基,效率是否如初至關重要。各種半小時達、上門服務等新興業態將面臨更加艱鉅的挑戰。相比而言,線上利好的則是IP、短視頻、直播帶貨、私域流量、社交導購、小程序、微商城等業務。

7、 生鮮門店、社區團購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他們是連接新城市新社區新人群的物質保證和基礎設施。

8、 從黑死病到瘟疫到流感到非典到新冠,人性和人文的底層邏輯並沒有變。善惡的故事幾千年都在人間重複上演。變了的,是科技,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電商、互聯網企業今天起到的社會價值不可小覷。在對抗疫情期間,其捐贈貢獻、技術創新、調動能力、協同效率、認知維度,均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應該慶幸在這個時代,有這樣的先進文明,照耀我們繼續前進。

9、 看著門店企業的瀕危壓力,增長是電商人的宿命和底色。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補充,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天災面前,電商將再次負擔起拉動經濟增長的光榮使命,穿越週期,打贏戰“疫”,絕境求生,保衛增長!

10、 我公司目前各項業務正常運轉,挑戰雖有,但我們一往無前,積極應對。其實,我們最想給電商人打call,同時也竭盡全力,給二類電商從業者提供更多業內最實時的資訊信息和實戰乾貨內容! 未來有一段日子,我們可能見面有點困難,但我們無處不在。需要我們的時候,請不要客氣。打贏這場仗,我們就是“生死之交”。

二類電商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我們電商經營者共同“負重”前行

最後,向每一位在疫情期間不懈奮鬥的電商人致敬!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期待再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